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800字(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

五一假期,和妈妈一起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以为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影片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兰彻和查图尔,他们是同学,却在学习方式与学习目的上截然不同。兰彻以学习为乐,主张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查图尔只知道死记硬背,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走向世俗定义的成功。

十年后,老同学再次会面。当查图尔得知他一心要胜过的兰彻居然是决定他职场命运的拥有四百多项专利的科学家——冯查。旺都,故事也就圆满结束。

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学习?学习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从电影里找到了答案。可是,在我的身边,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沉迷在游戏、短视频的虚假快乐里无法自拔。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可以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对于这些过早厌学的同龄人,我只能努力发出我的声音,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清醒过来,尽早在学习的世界里享受到追求卓越的成就感,这才是最真实的快乐。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2

影片中也有一些地方,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一些弱点,在此也简单说说,例如:

第一,财富和快乐。查尔图是电影故事的“导火索”,也是电影里一个反面角色的典型:他学习很用功,做事情也很刻苦,为了增加记忆力,甚至药不离手,最后成了诺克基大公司的副总裁,在世人眼中也算是功成名就。

他“死读书,读死书”,在演讲中出丑引人发笑;他问路只知道问人家识不识字,高分低能;他关注豪宅名车,用钱衡量一切,精神卑微……可以说,查尔图是一个不好不坏,搞笑悲情的角色,一个现代青年的悲剧缩影。

而兰彻,就是他的反面:出身卑微,却聪明好学;坚持心中所爱,追求卓越;对待朋友,重情重义;学以致用,不问西东,乐观向上……可以说,兰彻是每个人心中的“白月光”,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代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二,羡慕嫉妒恨。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对笔者触动很深:期末考试,拉贾和法罕是倒数第一第二,他们没有找到兰彻的名字,感觉很难过,可当知道兰彻考了第一名后,就更难过了,旁边台词是:“我们上了社会的第一课,你朋友没有及格,你感觉很早;你的朋友拔尖,你感觉更糟。”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啊:我们从不去羡慕嫉恨那些离我们很远的人,但是当我们身边人的成就高于我们时,我们就会非常不服气,不舒服。

第三,宗教是非。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电影中学生们为了企求考试成绩合格,也求了各种各样的“神灵”,在米叔的另一部电影中《我的个神啊》,对宗教的讽刺更为明显和大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是到达成功彼岸的唯一钥匙。

第四,脆弱的心。“All iswell”是电影中重要的存在,出现在几个重要的节点,特别是影片最后,当兰彻他们历尽千辛,接生出了婴儿之后,婴儿却没有哭,这时想必所有观众都揪着心,当婴儿听到“All is well”踢了兰彻一脚的时候,我像电影中的所有人一样,也忍不住哭了出来。

“心很脆弱,你要学会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All is well(一切顺利)”。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安抚下,有一颗温柔、善良和强大的心。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3

影片一经上映后红遍全亚洲,其紧凑曲折的剧情、幽默搞笑的风格,直面当下教育之痛的深层思想引起了很多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鸣,连李克强总理都曾在女儿的推荐下看过这部电影。一代具有教育,诙谐搞笑,发人深思的励志成才故事,同时也将人物关系刻画的惟妙惟肖。是对成长中友情,爱情,亲情的完美诠释。

虽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疯狂喜剧,但导演和编剧却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探讨各种社会问题,如自杀、贫富差距、拜金主义、增鸭式教育等等,影片均透过不同情节进行嘲讽和批判。同时电影不忘探讨人生的意义,无穷笑料以外亦不乏真挚情感,内容有欢笑、有泪水、有悬疑、有道理。

精彩华丽的歌舞向来是宝莱坞电影特色,而《三傻大闹宝莱坞》作为最卖座的宝莱坞电影,当然少不了这个元素。戏中男女主角重新编出各种高难度的舞姿,浪漫之余亦让观众感慨印度舞蹈并非老套一成不变。

印度励志喜剧,遵循着“小成本电影重本土观众”的原则,抓牢印度观众关注社会问题的心理,用巧妙而轻松的方式体现了对印度填鸭式教育的思考,不仅在印度本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而且得到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影院上映的机会。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4

这是一部关乎教育的电影,影片中对于教育的质疑和批判引发了观众的共鸣,片中的很多场景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又别开生面。最近,又重新看了遍这部电影,发现这部影片不单单能够给人教育意义,在生活中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不知不觉做社工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的过程中有快乐,有收获,也有反思和怀疑。做社工不只是打一份工,在很多时候,尤其是看不到服务成效时,不免会怀疑我做的这些是有意义的吗?我这样做是合适的吗?我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吗?我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了……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质疑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我们在社工之路上也有迷惑和不解。再看《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只是看到了教育问题,从社工的视角出发也有很多启示。

学以致用。剧中开头一个很经典的片段——兰彻戏弄了欺负新生的学长,戏弄的手段却是大家都学过的。法函说:“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从头到尾,影片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兰彻的学以致用。兰彻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如果不是为了应用,学习还有什么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巧助人自助的学科,我们学了很多个理论,也掌握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我们运用了多少呢?在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中,我们是否是理论在指导实践呢?看到影片中的这一片段感触很深,我们都知道“人在情境中”,却不能很好把这一理念运用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了多少理论和方法技巧不是目标,学会把社工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社工不断地学习不是为了应用,那么学习还能促进成长吗?

热爱工作。影片中兰彻是老师眼中的另类,不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考试却拿了第一名。“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兰彻和法函的这段对话引人深思。虽然影片中有夸张的成分,但向观众传达的思想是正向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在选择专业和行业时我们却很难做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选择社工行业的理由有很多,我学了很多年这个专业;我想不出社工之外更适合我的工作;其它工作竞争激烈,自己不够优秀,而目前社工行业正缺人;我想暂时做这个工作,以后遇到合适的再换行业……发自肺腑地说“我喜欢社工,我就想做社工”的人毕竟是少数。在社工这条路上,不禁会问自己的心:这是我喜欢的工作吗?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我想要的吗?社工路上的怀疑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我想说的是如果选择从事社工,哪怕是短暂的,那么热爱它,做好工作需要我们投入持续的热情,才能支撑我们化解困境。就像法函最后对父亲说:“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我们有一天也可以大胆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做一名社工又会怎么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少一点,车子要不要都行,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

培养心态。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兰彻的口头禅:All is well。“这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做困境未成年人支持项目以来,见过很多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有时家访回来情绪是低落的,不知道自己能给服务对象带来什么;有时面临各种文案的整理,状态是狂躁的;有时家长对于社工的完全依赖让社工无力……做社工的过程中不是只有欢乐,同时也有忧愁,社工不是万能的,也会有不同的情绪,我们要学会及时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培养良好的心态。

做好社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今天的积淀与反思促进我们更好地成长,社工路上你我同行,不忘初衷!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5

“三傻”也许你们会认为他们是头脑简单的笨蛋。那你就错了,因为他们都是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而又重情重义,乐于助人的人。这部电影内容是法罕和拉杜寻找兰彻的过程中,插叙了他们三个在大学一起生活的难忘时光的故事。

兰彻是本部片引导我们向上的一个人物,是“三傻”中最出色的一位。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会做高中的题目。生活中,他敢说敢做,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们的乐观,风趣,多才多艺。他们在澡堂洗澡时,突然没水了。这是多么无奈,尴尬的事情。如果这件事要放在平常,恐怕人们不是不洗了,就是抱怨着抱怨那的。兰彻却想到用消防窗里的水来洗澡。虽然消防窗里的水不是很好,可他们还是洗得很开心,很舒畅,边洗边舞。似乎在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舞会。他们是洗得那样的陶醉。他们的载歌载舞给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他们这种乐观的精神,积极地生活态度又有谁能够做到呢?相比之下,我们的条件丝毫也不比他们差。可是,我们有多少埋怨的心理?其实,我们就是少点开阔的胸襟,少点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相信只要拥有乐观的精神,人生会精彩有趣得多。

除了乐观这点上让我受益匪浅之外,还有他们的机智,正义让我难以忘怀!有一次,兰彻想让“消音器”知道死记硬背的后果,就在“消音器”的演讲稿中动了手脚。他确信他肯定会一字不落,原模原样的背下来。果不其然,他的演讲是那样的美妙无比,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巴结奉承。结果酿成了大错,世界在这一刻完全颠倒了……

兰彻在大学里的种种表现都使我们难以忘怀。他在听教授讲课时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而是用学过的方法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像兰彻这样对学习热爱,并能够掌握的种种灵活简便的方法去运用,去实践。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啊!他又是多么的肯下功夫!有人或许会说:他靠的是天赋才会有这么高的学问,那你就错了!还记得“神童”方仲永吗?他就是有天赋的人,从小没上过学就会作诗,而且他做的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最后,却因他的'父亲不让他学习,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非常重要。当然,兰彻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父母教育和他本身的努力。

他还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心。不管是与他毫无关系的“毫米”还是为处处挤对他的“病毒”校长的女儿接生,都可以看出。

想想自己,有为学习努力过吗?有真正享受学习喜爱学习的时候吗?有想过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要自觉学习努力学习吗?自己是否经常有想过逃避学习的行为?更不要说,有把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吗?不仅仅是在这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兰彻所做的比我们要好100倍,甚至1000倍,他身上的种种表现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理解,去运用!

我要做一个有眼光,有胸怀,有责任的现代中学生,少些俗气,少些傻气,多些灵气,多些德行的新型农村好少年!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6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由拉库马·希拉尼执导的电影,讲述了法尔汉、拉杜与兰彻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喜欢拆掉电器,让别人用时才发现已经烂了,甚至公然顶撞校长,质疑他的教学方法,并以其开放的思维和乐观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人。

从技术层面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的镜头多为运动镜头,虽然影片时间较长,但并不会让人感到无趣。转场没有添加特效,而是通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硬切来实现的,有的是利用物体的相似性进行转场,有的则是利用空镜头、特写等镜头进行时空的转换从而完成转场。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手法,以追忆大学时光为主,找寻兰彻为辅,两条线索比重恰当,布景渲染到位。例如兰彻给莫娜接生完后悄然离开被院长追上后的一番谈话,一开始院长的话语中对兰彻还是存着不满,此时周围的环境是暴雨夜,后来院长原谅了兰彻,并将“太空笔”赠予兰彻,此时,天亮了,雨也停了,布景很好地道出了兰彻的心情。

作为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自然少不了印度电影的一个特有元素——印度歌舞。传统的印度歌舞片中,歌舞总是游离于剧情之外,而且舞蹈动作和音乐都非常民族化,而《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歌舞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印度歌舞,而是根据剧情加入流行元素创造的,歌舞不再游离于剧情之外,让人产生莫名其妙的感受。

影片最用心的还是对细节的处理。纵观全片,你会发现影片中任何情节事物都是有作用的,都可以找寻到前因后果。例如兰彻在莫娜婚礼上混吃被抓包后,他对院长解释到是来做科研的,想制作一种能够从汽车中获取电能的机器,并且以院长的名字命名,一开始只以为是一个托词,没想到在之后兰彻与皮娅第二次见面的时候,这个机器就出现了,是以院长的外号“病毒”命名的,不仅如此,这个机器还在最后兰彻帮莫娜接生的时候派上用场。又例如院长在开学典礼上说自己儿子三年没考上工程师,又对乔伊说儿子死后的第一天他就恢复工作了,这也为之后他儿子自杀的真相埋下伏笔,还有拉杜的戒指、法尔汉开学报到时拍狗的情节、太空笔、“供奉”仪式等等,让人不得不一次次赞叹影片的用心。

《三傻大闹宝莱坞》全篇长达两个多小时,几乎是其他电影时长的两倍,也正因为如此,《三傻大闹宝莱坞》所表现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影片着墨最多的就是关于教育的探讨。虽然《三傻大闹宝莱坞》探讨的是印度的教育问题,但印度的教育现状与中国的教育现状何其相似,可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同样也反映了中国的教育现状。“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它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它们会怎样?它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院长这段话说得很现实,社会竞争压力之大,逼迫学生不得不努力学习,以获得所谓的“更好”的成绩,墨守成规的老师、毫无生趣的课堂、一成不变的分数标杆、死记硬背的填鸭教育把学校变成了“高压锅”,学习不再是纯粹地获取知识,而是变成了换取功成名就的竞赛,爱好和兴趣变成了这场竞争的牺牲品。

现如今,关注中国教育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自杀、学生杀害老师、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越来越多,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教育部门也在努力寻求更加合理的办学、教学方式来改变现有的问题,减负减压、深化考试改革、高考全国统一用卷、加强师资师德建设等措施,都在为解决现有教育体制中的问题而努力。

除了对教育的探讨,《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对梦想与亲情进行了讨论。法尔汉从一出生开始变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他的梦想确实当一名摄影师。在兰彻出现之前,法尔汉面对亲情与梦想,他选择了亲情,努力学习考上了让父亲为之自豪的皇家工程学院,然而他每天都不快乐,“当工程师只会让我郁闷”,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而兰彻则劝法尔汉,“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几番挣扎之后,法尔汉最终选择了梦想,但他也没有放弃亲情,“我想说服你,爸,但不会以死相胁,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我为你所做的事都非虚情假意,我一向听你话,哪怕一次,让我聆听自己的声音”,最终,法尔汉用自己的梦想说服了亲情,在毕业之后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法尔汉的结局很完美,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院长儿子的结局。院长儿子的梦想是当文学家,但因为父亲的要求,不得不违心地考取皇家工程学院,最后甚至因为父亲给的压力过大而选择了自杀。两个人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会为法尔汉的幸福感到庆幸,也会为院长儿子的死感到惋惜,但是电影毕竟是经过加工的艺术品,生活并不能像电影一样,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能够不因为父母的意见而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呢?小时候你的爱好是什么?现在这个爱好还在吗?梦想可能还是最初的梦想,你,还是那时候的你吗?

其实《三个傻傻瓜》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梦想、亲情等,它还向我们提问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是因为什么而结婚?什么算是真正的成功?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想必看完这部影片,每一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会有自己的答案。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7

这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好影片,感恩卢老师的推荐,可以让我看到这么棒的电影,这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也是有指导性的电影。好像可以引申到我们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醒我们别忘了学习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考第一和找到好工作,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自己喜欢的并且全身心的投入,扔掉恐惧和伪装,让自己的心自由徜徉跟随着我们追求,运用影片中兰彻说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

介绍一下这部印度影片,镜头跟随法罕和拉加同学对同窗好友兰彻的寻找,有位外号叫“臭屁王”的乌干达同学,他对印度语不熟悉,学习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他追求第一,结果他因为死记硬背方式讨好院长及部长演讲闹出了笑话(当然是兰彻在演讲稿上做了改动,但这位同学没有了解意思只是背诵下来。)他要和兰彻打赌他的这种方法能让他在十年后出人头地,他坚信他的人生会比兰彻成功,时间是10年后的9月5日。影片从9月5日开始,臭屁王通知法罕和拉加说兰彻出现了,结果他们两个铁哥们一个让飞机迫降,一个则连裤子都没有顾得穿就赶到了帝国理工的水塔上,后来就是三个人边开车去找,边回忆。

兰彻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学生,他对机械极其爱好,并且质疑“病毒”院长追求成绩第一的高压教学方式,他因为学长乔伊自杀,建议病毒院长教学要鼓励学生爱好学科,不要单纯追求成绩,理工学院学生们不去灵活运用所学发明创造,总是机械地照本宣科会束缚住大家。经历了四年大学生活的对抗与交流,最后古板的院长先生把自己那支价值几百万元的“太空笔”给了兰彻(这支笔代表着拥有它的人是帝国理工最优秀的学生),兰彻也影响了很多人追求人生成功的方式。法罕说服父亲在毕业前夕去从事自己爱好的野生动物摄影,拉加放下对未来的恐惧面试成功;严厉的院长则对新出生的外孙说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院长小女儿皮娅放弃了自己追求面子的未婚夫。在拉杜和法尔汉知道兰彻并不是他们好兄弟的真正名字,而叫查特时,他们更佩服查特,他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在学习,他是为了学到知识并且享受自己所学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还是跟随四个不同的镜头来联系我们的生活:

镜头一:开学第一个晚上,还是新生的男生们都随着帝国理工的“传统”,要脱掉裤子,露出短裤等着学长的“检验”,只有兰彻没有听从学长的指令,他在数5个数的时间内利用所学知识,让学长尿门口,被电得嗷嗷叫,得到了教训。

镜头二:拉加原来都是很信神的,每每都求神保佑他能有好的考试成绩、父亲的病好起来、挣到姐姐的嫁妆、找到好的工作等等,但是在他被院长先生勒令退学或者举报兰彻两难时他选择自杀,在医院里躺了两个多月,终于让他醒悟过来,面试前他放下了一切担心和恐惧果断的扔了他手上的几个神戒。当面试官说你太直率了孩子,我们需要灵活圆滑的员工,拉加宁愿放弃这份工作也不愿改变,面试了25年的面试官佩服拉杜的坚持,录取了拉杜。

上面的两个镜头,也提醒我们改变自己,敢于对错的传统或者观念说“不”,改变并坚持对的。例如我以前就形成的观念培养小孩子散养好,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保证孩子快乐成长就好了,早教是让孩子很受累的,那么小有几年的美好时光,更不要教孩子早认字。现在接触育心以后,明白自己的这些想法真是愚蠢可笑的。在浪费孩子的黄金时光,跟随赖老师的脚步,我们不离家庭、不离社会的读经,无为而为,让孩子在0-6岁的黄金期汲取营养,待到孩子成年以后,对孩子是多么大的宝藏。现在我在践行着,看到孩子每天的进步,我相信孩子到了做父母的年纪就不会像我们这一代这样盲目,他们也会像兰彻这样因为自己的知识来更好的学有所用。

镜头三:病毒院长写信给拉杜和法尔汉的'父母,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孩子,别被同宿舍的兰彻给带坏了,因为兰彻不听院长的教学方式。

法罕和拉加的父母都邀请兰彻去了,并且说明自己家的困难,培养一个儿子去上著名的帝国理工不容易,让兰彻别和他们在一起,兰彻发现了法罕家野生动物照片,知道了法罕的爱好。也看到了拉加的家庭困难,病重的父亲、劳碌的母亲、待嫁的姐姐。兰彻用自己细腻的观察体会到了两位朋友喜好和各自的困难。

如果我有兰彻这样的好友多好,如果我们自己可以成为兰彻这样的人就更好了,富于观察生活,同时也在毕业前夕给两位好友解释了他们为什么学习总是不好的原因:法罕并不喜欢机械,他爱好野生动物摄影;而拉加虽然喜欢理工,但他有太多的担心和恐惧,没有放开自己。如果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多体会自己的喜好去工作,去学习,是不是也能事半功倍。而大多数人为了生活都是找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忙碌糊口。为了过日子我们牺牲了很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和梦想是什么?我曾经佩服山东有位上了新闻的一位同龄人,辞去工作,卖掉房子带着妻子和女儿买了帆船去海上旅行,也许他是对的,到老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做法后悔。可我们自己呢,是时间冲淡了我们的梦想吗?也许我们忙得都不知道停下来想一想。

第四个镜头:兰彻因为怕拉加因为毕业试通不过再次自杀,和法罕一起拿着皮娅送来的院长办公室备用钥匙偷了试卷。虽然拉加连看也不看,坚持相信自己能力。但院长还是找到了他们,不了解情况的院长痛打了兰彻也开除了他。大雨来临,皮娅的姐姐待产,兰彻和同学们一起,利用自己的发明用汽车电瓶发了电,在学校的教室里帮助莫娜接生了孩子。彻底改变了院长。院长把自己开学时宣布几百万的太空笔给了兰彻,兰彻不用退学而且被评为最优秀的学生。

如果但看前一部分,我也和院长一样生气吧,这样影响别人如何追求卓越的兰彻竟然偷试卷作弊。还好拉加说了他的心理话,我不能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考试,坏兰彻你是这样告诉我的吗?是啊就要坚信自己的实力,尽力了一切就会“平安无事”。我们时刻也要安抚自己恐惧的心。其实有时候就是我们自己不够自信,例如咱们群里义工工作,刚加入群不久邵老师提醒我有时间可以入义工转播,我当时的反应那怎么行,我还什么都不太懂,可以胜任吗?其实义工不是等你都懂了才加入的,是我们边付出边学习的。加入了义工我们进步的会更快些。

后半部分,院长先生只是学校制度的一种代表,最终院长先生抱着刚出生的外孙说了一句“孩子你喜欢踢足球吗?将来你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对于专制的院长能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兰彻的斗争加上乔伊还有院长自己儿子的自杀,让他醒悟了。如果整个教育制度也改变了,这个国家也就进步了。教学氛围就不是单纯为了成绩,会让人更能有所成就。,如果人人爱好也得以发挥,那整个国家也会进步的,也不会有高压下的学生自杀了。

如果我们从小也是这样注重个性爱好的学习,是不是我们也比现在的自己更优秀呢,我相信那是肯定。现在改变也来得及,教育培养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啊。

所以我从这部影片里感受到了那种自由。影片里的那首关于自由的歌,我是没有记下来。但影片结尾告诉我们兰彻的身世,一位大庄园的园丁儿子,从小机灵好学,父母去世后跟随主人生活,并顶替主人的儿子——兰彻去上学,然后毕业了就把学位让出来,自己默默消失,这就是主人公——查特同学。他不做应声虫,坚持学习不管在哪里都可以,他常常因为自己的教授不让他上课,就混到别的年级去学习,到年终考试时,他却令人意外的考取第一,让院长和考第二的臭屁王都很沮丧。

最后机械学习的臭屁王以为自己成功了,讽刺了兰彻认为自己赢了兰彻,结果当他听说兰彻就是他要签约的旺杜,他又一次失败了。

追求卓越,成就自来!让我们自己也这样做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8

《三傻大闹宝莱坞》片中的三个主人公——兰彻、来俱、主要展示了三位普通印度学生的成长故事。男主角兰彻是电影的核心主角,他出身贫贱,但天赋过人,在机械学上有极高的天赋,但兰彻的人格魅力才是这个主角成功的关键。其中有一段是我印象深刻:那是一节机械理论可,当教师问学生什么是机械时,兰彻在笑,教师便让他回答,他说机械就是一切省时、省力的东西,比如拉链啊等,他说了很多,可是却比书本上的好理解,但教师并不买账说:“如果他想及格的话最好按照书上的背”。然后教师又叫了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将书上的概念很熟练的背了下来,教师相当满意,然后由于兰彻对教师说:“我也只可是是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他便被清出了教室,最经典的是回来后他以牙还牙,给教师上了一课,用很长的一句话说了一样东西:“书”。教师说:“那你为什么不简单点说呢”?他说:“刚试了,没用”。这样让人感到了他的机智,也让人反思为什么仅有按书上的说才算是对,才能及格,才能算得上是好学生?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当一个同学由于压力,选择自杀后。兰彻找到了校长毅然提出了他对学校教育的一些意见,他认为学校应当对真真意义上的成功给一个正确的定义,名次是不代表什么的,他不满意这种填鸭式和等级式的教育制度,结果他遭到了校长的惨骂。他也曾成绩垫底,也曾拿过第一,但这对他来说都是虚的,他最看重的活学活用,片中就有很多关于他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来反抗或是来救人的场面。片中兰彻达斯有一个招牌动作——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兰彻主张让人们干自我喜欢干的事情反对逼迫式的学习方式,经过兰彻在片中的表现总是让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反思。

从这部片反思,来看看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的应试教育,难道还要继续?教育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90后各类“门”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教育体系的悲哀,或者,也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我们需要的人才呢?“钱学森之问”就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质疑!我们已经经历高考,我们已没有那份冲劲。我们干着自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情,但试问:“有多少人在做自我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我喜欢的事?”我们不必须在找自我喜欢干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在向稳定的高收入走去,我们不可能是开国功臣,可能由于社会的“规矩”和“潜规则”,我们碌碌无为一生即可。也许真的是这样: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活着就像行尸走肉。

最终,这部电影触及到了一些社会现实,就是在学生自杀后兰彻找校长谈话的那次所影射出来的: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应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片中最终还有一个场景也是让人很感动:当兰彻帮莫纳接生了孩子后,一向对兰彻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这也是两方面的改变,校长变了,兰彻也会更加稳重。影片最终以大团圆结局。(虽然早明白会是这样,但还是很高兴)

期望大家都看看,思考思考。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9

我们现在当代教育方式就像是有人说的教者死教,学者死学,这是最聪明也是最笨的方式。我想到了我看过的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可能会有没有看过的朋友问这名字不就是喜剧片的名字吗?怎么就和教育挂钩了。其实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翻译,这部电影的内容可以算是和名字背道而驰,但是接下来听我和你说…

影片开始,一架飞机上的一位乘客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然后他听到了很紧急的事情,他做了一个危险的决定,在飞机刚刚起飞的一会,他突然好像心脏不好捂着心口位置倒在了飞机过道上,在医务人员快速送去救医的途中那位乘客突然从轮椅上跳下来舒展筋骨和他们说我现在好多了,原来他是在装病(现实生活中不可以这样这是违法的),他在出租车上打通了另外一个朋友的电话。这个装病的人叫法汗他因为听到了一个有关重要朋友兰彻的消息。他接到了朋友拉朱之后朝着印度帝国理工学院开去。到达目的地后却没有看见兰彻,只有和法汗打电话的那个叫查图尔的人,法汗忍住想打他的冲动,拉朱问查图尔为什么,他指向墙上的一处痕迹。查图尔和兰彻有个十年挑战比谁更加成功?

到此回忆开始,视线转入校园,主角之一的法汗出生的第一天就被父亲宣布要成为工程师,却从来没有人在意他想做什么。第二个主角叫拉朱是一个信教徒期望可以考上好成绩,他的家庭条件很差,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又要工作还要照顾父亲,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兰彻是一个很神奇的人聪明过人还对机械有一股高昂的热情会灵活变通会应用敢于突破常规去思考,关于他的身世和家庭会在影片里慢慢揭开。查图尔是一个追求第一的人关于他的家庭没有细说。

电影全篇下来其实主要讲的是主角兰彻想对印度传统教育的改变,也展现出了教育的劣根性,读的死读教的死教,不懂得变通。兰彻的演员阿米尔汗也因为他拍的电影而被印度多方攻击,甚至和父亲断绝关系。总得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电影,可能可以让你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改观(但是要记住,主角他们再差也还是进入了印度最高学府,可以借鉴不能模仿)。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0

生活的悲伤与快乐,只隔了一层窗户纸。——题记

之前,也曾对《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所耳闻。出于好奇去看了一会,却对片中的印度歌舞烦闷不已,便没有看下去。

五一假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亲子观影作业。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再次走进这部电影,全然抛开了之前的偏见,打开了这部电影的哲理大门,当然,只有一点点。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在主人公兰彻的光辉下,也有可能会有有心人发现了拉朱的特点,但很少人会去注意贯穿影片始终的旁白——法罕。我想,导演把法罕放在开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法汉是整部影片中最像-一个“人”的人。

兰彻是影片的主人公,自然有“主角光环”。但他似乎被神化了,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热爱学习,为别人考取学位,淡泊名利,敢于反抗应试教育....他的成就太多了,以至于他不像是一个普通人。拉朱,家境凄惨,父亲瘫痪,母亲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姐姐嫁不出去,生活就像是黑白电视,没有丝毫彩色的.快乐。所以,他一心求神,畏首畏尾,害怕面对生活,但这似乎又太惨了点。而法罕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亦是临界点。他家境平凡,不是太富有,也不是太贫穷;既不聪明也不笨;父母健在没有大病。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他却是影片中我们所有人的化身,活出了一众普通人的模样。

既然是普通人,他当然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被父母设计了好了未来,隐藏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世界制造”!

法汉并不是学工程学的料子,他爱好摄影,且摄影技术高超,有自己崇拜的摄影师。但他的人生,他无法做主,一切都在他父亲的计划之中。父亲把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他不敢辜负父亲的期望。惟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迫不得已学了工程学,尽管他一点都不快乐。后来,他办到了我们所办不到的事情。在兰彻的鼓舞下,他与父亲讲和了,父亲允许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太不可思议了!”相信很多人会这么想,但他真的办到了。

后来,他拍摄出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出版了影集,过得很快乐。这就是法汉的结局,他没有开设学校,没有干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曾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他却有了最大的财富——快乐。

是的,生活的悲伤与快乐真的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请勇敢地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请相信一句话:“请用让你快乐的方法活下去,一切都会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