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一)《纲要》中的艺术领域目标及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幼儿音乐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音乐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音乐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音乐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是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进行贯彻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艺术教育终极目标
第二层次目标--音乐教育总目标
第三层次目标--各年龄段音乐教育目标
第四层次目标--具体音乐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美感人"--以"审美"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
用美好的音乐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活环境和音乐中蕴含的美,熏陶自己心灵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音乐美妙的境界。
2、"以乐施教"--以游戏为手段的"愉悦性"的幼儿音乐教育
让幼儿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学习并大胆尝试用个人喜爱的方式来抒发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动人"--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音乐教育
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智慧与灵感,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动
2、韵律活动
3、音乐欣赏活动
4、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
1、"三段式"结构:即把音乐活动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种组织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所普遍采纳,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音乐活动组织结构。一般在开始和结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复习性质的活动内容。开始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律动进教室-练声-复习歌曲或韵律动作,结束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复习韵律活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动。
2、"一杆子式"结构:既没有明显的三部分划分界限,而是围绕新内容来组织安排活动结构。突出主题,激发儿童兴趣为导入目的,递进式的进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学习活动。这种组织结构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运用得较多。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及教学方法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幼儿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体验。歌唱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表现、情感体验的抒发与正确歌唱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关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指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幼儿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时有气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长歌声,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是自然地吸气,均匀的用气。
3、发声: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儿童学会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来唱歌就必须用一定的发声技巧。对于幼儿来说,首先要告诉幼儿的是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不大声喊叫,也不过分的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
1、引出主题。
2、范唱新歌。
3、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用全曲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用教唱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6、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课程分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指南》数学领域中指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代表的含义。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
课程目标
1.认识并巩固数字1-9。
2.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数学并尝试找到身边的数字。
3.体会数字代表的不同意义。
课程准备
绘本PPT、数字卡片
课程过程
一、数字捉迷藏
根据数字的特点,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
(1)师: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它们已经藏好了,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吧。
(2)幼儿猜一猜这里都有哪些数字。
(3)哇,你们都找到了,好厉害。
二、我和123
1.出示绘本封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我们来找找这本书里藏了哪些数字。
2.逐页阅读绘本,找到绘本中的数字,并说一说。
(1)你找到数字了吗?在哪里?(身高尺)
(2)这是健康的数字,这些测量出你健康身体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健康的数字。
(3)这里哪有数字呢?(邮箱、门牌)是数字几?
(4)这是幸福的数字,这些代表我们幸福的家,对我们来说就是幸福的数字。
(5)数字在哪里呢?(电话号码)
(6)电话上显示的是号码是01012345678,原来是奶奶的电话呀,对我们来说这就是高兴的数字。
(7)看看这街道,能不能看到奔跑的汽车?是什么数字?(公交车)
(8)这些公交车上呼呼奔跑的数字,就是忙碌的数字。
(9)这些又是什么数字呢?(图书)
(10)这些数字可以告诉你,你喜欢的书在哪里,喜欢的内容在第几页,是喜欢的数字。
(11)这些又是什么数字呢?(食物)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12)这些都是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美味的数字。
三、身边的数字
1.你们找到的这些数字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真是很有用,对吗?其实,我们班级里也有很多的数字哦,一起来找一找吧。
2.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四、延伸活动
生活中的这些数字真是太有用了。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的数字全部消失了,那可就太糟糕了,等一下我们去数学区把消失的数字找回来吧。
课程反思
整个活动用游戏、绘本等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游戏“找身边的数字”,让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又回归到生活,在游戏中巩固和知识,让幼儿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但是考虑到活动在小班开展,如果导入环节“猜数字”的游戏时用实体数字卡,实物揭秘,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气温骤降,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活动,有一部分孩子还出现了感冒症状。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好玩儿好动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游戏的乐趣特意安排了这节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游戏的乐趣。
2、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弯曲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3、体验身体弯曲的丰富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了幼儿身体上的关节后,请幼儿自由弯曲身体、想象、表现各种造型。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锻炼不同的关节,并感受到关节的灵活,激发了幼儿大胆探索并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口袋、盒子、摄像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煮面条”
1、教师:配音乐玩游戏,体验弯曲。
2、教师:让幼儿根据刚才玩的游戏,感受到身体有哪些部位弯曲了?
二、感受身体各部位的弯曲有哪些作用
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通过弯曲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1、通过手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2、通过脖子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3、通过胳膊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4、通过腰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5、通过腿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6、通过脚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三、游戏活动
游戏“夹口袋”(幼儿分成若干组,比一比哪组夹得最多为胜)巩固游戏“钻山洞”(教师当山洞,幼儿当小汽车)
四、课堂延伸
通过弯曲进行组合造型,感受弯曲的丰富多样性。
1、教师:请小幼儿自由组合造型,比一比哪组的'造型最美。(教师用摄像机记录下幼儿精彩的造型)
2、请幼儿通过电视观看刚才的造型,进行评论。
3、引导幼儿讨论保护关节的办法。
五、在舞蹈中结束活动
教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随着“健康歌”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吧,看看谁的身体弯曲得最灵活。”
活动扩展:不仅身体能弯曲,还有好多的东西都能弯曲,现在让我们去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弯曲吧。
一、活动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高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同时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锻炼同学们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反思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情,故开展原创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比赛。jZD365.CoM
二、参加对象:
20xx级、20xx级综合音乐班
三、报名截至时间:
20xx年11月4日
四、大赛时间:
20xx年11月11日-20xx年11月13日
五、评比要求:
1、活动内容应落实《指南》精神,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生动展现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和时代特点,体现教师教育智慧。
2、教学活动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体现正确的儿童观、知识观和课程观。
3、教学活动方案的撰写应目标明确、准备充分、过程清晰、方法灵活、操作性强、反思具有针对性。
4、教学活动方案的写作格式为:活动名称(标明使用的年龄段)、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包括知识经验的准备、物质材料准备等)、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活动方案以详案的方式体现。
六、评分标准:
1、活动目标明确、具体,要求恰当,切合实际,措词准确,表述清楚,能够充分体现《指南》的教育理念。(10分)
2、活动内容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养成和发展。(15分)
3、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以幼儿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各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包括活动的导入、讲解、幼儿的操作及参与、活动的延伸等)符合幼儿的认知结构,思路清晰、科学合理、严谨有序。(25分)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实用、有效;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直观性、灵活性、多样性,并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0分)
5、活动组织形式安排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活动性、可行性和操作性。注重面向全体,能充分调动每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分)
6、活动设计富有新意,体现知识的整合性。(15分)
七、评选程序:
1、第一轮根据指定题目,现场写作,评选出优秀教学活动设计。
2、第二轮进行优秀教学活动展示。
八、奖项设置
1、按成绩排序,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获奖选手给予一定奖励。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3/4拍“强弱弱”的特点。
2、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的内容。
3、体验小蜗牛旅行的快乐,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精神。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3/4拍“强弱弱”的特点。活动难点: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活动前,在自然饲养角养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和习性,增进对小蜗牛的了解和喜爱
物质准备:
1、与歌曲内容匹配的课件、小蜗牛的头饰、蜗牛妈妈的头饰
2、幼儿呈半圆形围坐在大屏幕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观看草地图片,发音练习,学习跳跃和连贯的不同唱法。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草地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的小狗、小鸡、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并用跳跃的音声模仿这些小动物唱歌。
二、出示课件,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熟悉歌曲的内容教师:“这是谁?你们知道小蜗牛为什么这么开心?”幼儿自由猜想小蜗牛开心的原因。“因为他要去旅行”“小蜗牛身上有什么?”“有壳”“这是他的.房子”“小蜗牛头上有触角,我们给她起名叫犄角”“小蜗牛去旅行可开心了,它还会唱歌呢,你们听:咿呀儿呦,呀咿儿呦”小蜗牛从来不回头
三、教师范唱歌曲,幼儿熟悉歌词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启发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优美。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蜗牛?
教师小结:“这是一只不怕困难、勇敢乐观的小蜗牛。有一首歌唱的就是这只勇敢的小蜗牛,名字叫做《快乐的小蜗牛》。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欢快、优美的歌曲。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听赏,教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四、幼儿学唱歌曲,在和小蜗牛一同旅行的游戏情境中演唱歌曲
1、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完整的跟随教师朗诵歌词两遍。第一遍朗诵重点指导幼儿说准歌词第二遍朗诵重点指导幼儿加动作进行朗诵。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一遍,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唱准歌词。教师:咱们把小蜗牛旅行的故事唱一唱,要把歌词唱清楚。
3、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二遍,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师:小朋友,小蜗牛旅行心情是怎样的?怎么表现?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三遍,重点引导幼儿加动作进行表演。教师:“这一次,我们加上好看的动作来表现小蜗牛快乐的心情吧”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快乐的小蜗牛》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变成小蜗牛去旅行吗?”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幼儿扮演小蜗牛,进行表演1—2遍,引导幼儿欣赏旅途中的美景,遇到雨天如何避雨。
六、教师带幼儿二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目标:
1、知道遵守规则。
2、感受遵守规则的快乐。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b:
1、幼儿活动时的ppt课件。
2、贴有交通标示的活动场地一块。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游戏时没遵守规则的图片,图片中小朋友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样做?
2、出示喝水时没遵守规则的'图片,图片中小朋友为什么没有喝上水?应该怎样做?在幼儿园要遵守规则,那生活中是不是也要遵守社会规则?
3、出示生活中人们没遵守社会规则的图片“小区怎么了”,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小区,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
4、教师小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在幼儿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遵守许许多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做一做,玩一玩
1、游戏——安全过马路,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感受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快乐。
一、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二、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三、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五、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
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像结果。
2.发展幼儿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1只,湿毛巾若干。
过程:
一、产生兴趣
师(出示方纸盒作神秘状):这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长长的,皮黄黄的,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
幼:是香蕉。
二、想像活动
师:这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
幼:信!
幼:不信!
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状):香蕉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桥。
幼:像月亮。
幼:像彩虹。
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状):香蕉又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床。
幼:像小船。
幼:像滑梯。
幼:像摇马。
幼:像挖土机。
幼:像虫子。
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状):香蕉真会变戏法,瞧,这样看它像什么?
幼:像大刀。
师(把香蕉放在耳边):喂!
幼:像电话!
幼:像我爸爸的手机。
师: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幼儿模拟打电话状,与教师进行简短的对话。)
师: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
幼:像大象鼻子。
幼:像大象牙齿。
幼:像shou枪。
幼:像大炮。
三、分享
师: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
(幼儿尝试剥开香蕉皮,对不会剥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师(把香蕉剥成状):你们觉得剥开的香蕉像什么?
幼:像蜘蛛。
幼:像花。
幼:像喷泉。
师: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一部分一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设计意图:
在大班数学课程计划里,"认识时钟"是幼儿学习内容之一。大班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够全面。大班幼儿每天的生活、学习都是紧张而又遵循时间规律的。幼儿通过认识时钟,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知道钟(手表)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教育幼儿学会珍惜时间,养成按时生活、学习的良好作息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秒针的名称和特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
2、教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4、通过活动,教育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并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的良好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整点和半点;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
整点和半点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准备:
实物大挂钟一个、自制青蛙大钟一个(时针、分针的针尖上分别贴有乌龟、兔子图案)、幼儿人手一只小闹钟、幼儿一日作息图片六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童话引入:
一天清早,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一只美丽的大公鸡起床了。它跳到高处"喔喔"的叫起来。人们赶紧起床,妈妈开始做早饭,小朋友准备上学校,爸爸准备下地干活去......
2、提出问题:
(1)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
(2)每天早晨你是几点起床的?
(3)你每天都是怎样醒来的呢?
(某某叫的、自己醒的、闹钟闹的、看手机(表)、其它……)
3、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都是能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的好孩子。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大人们是通过什么知道时间的?(用闹钟、看表知道时间。)小朋友愿不愿意也通过认钟、表来知道时间,能够自己按时起床,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愿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
二、自主探究(一)初步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大挂钟:它叫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还看到过哪些钟表?钟有什么作用?
2、出示自制青蛙大挂钟: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有什么?(1—12数字、有三根针)。
3、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帮助幼儿分别认识秒针、分针、时针的名称、特点及运转规律:这根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它走起来特别快。它走一圈是60秒,也是一分钟。;这根长长的很苗条的针叫分针、它走起来像兔子那样快,它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它走一圈就是一小时(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拨钟);这根短短、粗粗的针叫时针,它乌龟一样走得很慢,它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二)、认识整点和半点
1、教师通过拨钟、讲解,教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教师拨针,幼儿说正确时间);当分针指向数字6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半(教师说时间,个别幼儿拨针)。
2、反复练习几次。
3、出示幼儿一日作息图片,说说我的一天:巩固认识整点和半点。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幼儿人手一只小闹钟,按要求动手操作拨钟。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羊,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师答:几点钟。幼儿立即在钟面上拨出相应时间,老狼检查,当发现有错误时间时,该小羊被吃掉。如此反复进行游戏。
三、珍惜时间我们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久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分钟有多长(让幼儿听闹钟走60秒,并轻轻数数至60),知道60秒(即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时间是不会倒退或停止的,它只会一直不停地向前走,所以我们大家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爱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