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乡愁之中难掩人生诗意的愁绪。

2、了解古诗写法上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背诵并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读悟结合,感受古诗意蕴。

3、用换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古人用字的精炼,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悟,激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梳理作者情感脉络。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李白写到黄鹤楼的两首诗)大诗人李白在很多诗里都写到黄鹤楼,但是有一天他再次登临黄鹤楼的时候却郁闷地想“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为什么呢?他气愤对着美景无法下笔,因为之前一位诗人写黄鹤楼的诗作已经无法超越。到底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李白都自愧不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黄鹤楼》。

二、借助注释,初识大意。

文下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文章的得力帮手,会学习的学生都不会忽略它。利用注释,给同桌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知道诗写了些什么是不是就行了呢?答案绝对是否定的!“诗言志”,就是说诗文是为抒情而作的,我们要和作者有“共情”,才算读懂了诗。

三、起承转合,了解结构。

古人写诗讲究章法。PPT介绍起承转合。

四、紧扣关键,体悟感情。

尾联直接抒情,是分析本诗的突破口。

Ppt显示尾联。

抒发了什么感情?(思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乡关)

诗人的“愁”仅仅是乡愁吗?

Ppt出示崔颢生平。

明确崔颢少年及第进士,本有美好人生,怎料时运不济,终是郁不得志。引导学生看到乡愁掩饰之下的人生失意之悲。

五、换字对比,解析情感。

这种人生不得意的愁绪是贯穿始终的。你从前面几联的叙事写景中能感受到吗?

首联“去”可否换成“来”?“空”可否换成“只”?

颔联“空”可否换成“飘”?

怎样理解颈联写景句和情的关系?

六、有感情吟诵、背诵古诗。(加配乐)

七、知识迁移。

ppt出示李白的诗作《鹦鹉洲》,试与《黄鹤楼》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仿写)

八、学法小结:

请大家回忆这堂课的学习过程。

Ppt出示:

古诗学习都不难,文下注释能帮忙。

起承转合明结构,直接抒情突破口。

换字对比细体悟,叙事写景为抒情。

带上感情多吟诵,举一反三触类通。

九、作业:写作训练

这首诗情景交融,每句都有画面感,请选择最喜欢的一句,体悟诗意,利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充满诗意的文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2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六、了解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

七、品味语言。

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八、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字数为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 标本 ﹙3、4、5、6、7﹚局部 (大)

﹙2﹚完美的图画 ( 10 )不止这些

﹙8、9、10﹚ 细部 (小)

总说 ———————— 分说 ———————— 总说

概括 具体(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丰富,牵涉面广,要讲的东西很多,一般安排二课时为适宜,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当时,我有所当心。结果,只用了一课时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处理教材非常重要,关键在取舍。要结合学科性质、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特别要突出重点教学,不能面面俱到。

2、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内容安排要紧凑,教学推进要快,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难易适度。

3、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3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Z&;xx&;]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

野望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

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提问3: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提问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提问5: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把握情感。

2、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有不少被写进了古人的诗篇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学科网]

二、教学新课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4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传主是先后两次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记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在棚屋中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在沥青铀矿里提炼出镭,见到镭的“美丽的颜色”的过程。

文章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绘简陋、恶劣的工作场所环境。第二部分(7—19段),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26段),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既为我们再现了居里夫妇提炼出镭的科研过程,也为我们展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学情分析:

一般学生都对本文的传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传主的主要科学成就和人格品质,所以,学习起来有一种心理上的亲切感。另外,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散文,具备阅读写人散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写人,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同时,通过对前一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学习,对于传记类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已经形成基本认识。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3、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创意:

因文识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体会情感;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教学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把这句话用在法国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那么,关于居里夫人,同学们了解多少?

(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资料或小故事。

(三)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这些资料或小故事,用“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评价居里夫人?

学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们来学习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为自己的母亲所写的传记《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看看她笔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们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传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不必做过多过高要求,主要由学生言其所知,为下面的学习做心理铺垫。)

二、我印证: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或个人品质的句子。

(二)小组内交流。

(三)班级内交流。

示例: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写居里夫人选择男人的职务,她的工作虽然艰辛,但她一直坚持往下做,可见她对科学的热爱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打破固定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物特点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找出具体事件印证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既引导学生重新关注文本,加深对课文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发现:多角度的表现手法

(一)教师置疑:一般的传记作品都是由作者对传主进行客观地叙述,但是在本文中,却有多处由居里夫人自己来说,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记,这是否合理?

(二)学生朗读上述段落,小组讨论。

(三)班级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大量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记中的话,既为读者补充了未知的历史细节,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使人如临其境,仿佛随传主回到了历史现场。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理解文中大量引用传主自己信札和日记中的话的作用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但不能由教师生硬抛出结论,而要引导学生先读再思,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四)除了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日记,文章还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如第2、3段),通过写棚屋的简陋和条件的艰苦,侧面表现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的科学精神。正面描写(如欣赏“美丽的颜色”部分),写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谦逊、低调。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特点,而非单一的以事写人、正面描写。)

四、我品味:含义隽永的语言

(一)师:文章在正面描写居里夫妇想象、欣赏“美丽的颜色”时,语言特别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场景特别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华彩部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二)学生朗读,注意重读、语速、标点符号。

①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②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③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

④“看哪……看哪!”这个青年妇人低声说着。

(三)师生共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处美读课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师要做好示范。)

(四)赏析课文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明确:“美丽的颜色”既是指镭的颜色,也比喻居里夫妇对待科学的精神和品质。

《美丽的颜色》教学反思

一、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使朗读的功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

朗读,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将朗读贯穿教学,不断地去钻研朗读的.技巧、方法,并将其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地与理解文本融合。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速、语调、语气进行朗读,以表现自己的理解。学生的语感更是在反复诵读、涵咏、品味中逐步形成的,桥这头的读者,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走向桥那头的作者。我想,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恰恰是在守住语文教学的灵魂。而本节课在朗读指导上,还应更细致些,在前后内容勾连,具体情境中去朗读,才更易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走进画面,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借助资料链接拓展知识,文本不是语文课堂教学唯一的阵地。

教师应常常把文本当成一扇“窗口”,扩宽文本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通过它,了解更多的知识,既加强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又增加了语文知识的外延和内涵。比如,本节课链接了原传中的一段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妇不仅是一对亲密、默契的伴侣关系,更是相濡以沫、志同道合,为了共同理想而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系,这是一对彼此嵌入灵魂的伴侣。但是,链接资料、知识教学的穿插,既要“得体”,又要“得法”。

三、钱钟书先生说过:“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方概知全篇或全书之指归”,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沉浸文本,同时又应“以大观小”,建立学生阅读中的整体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必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并且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在阅读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本次教学也是紧贴着文字,采取咀嚼型品读,在朗读中分析,用分析促朗读,把学生的思维由感性的彼岸滑向理性的彼岸,养成细腻感受文本和深入阅读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以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文字,理解“美丽的颜色”的多重内涵。既有镭光的美丽,也有居里夫妇精神的美丽,更有两人之间温情的美丽,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作者对居里夫妇这两位伟大科学家的爱慕和敬仰之情的美丽。品析角度包括修辞、描写、写法等,哪怕是细微之处的一个标点符号,但品析的角度还可以再多元化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更全面的预设,选好品析的“点”,在学生的生成基础上,给出更具启发性的引导。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本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我以为,本真、本色,就是好的语文课。当我们用语文之心去思考语文的时候,语文才能真正进驻到我们的内心,化作“美丽的颜色”,与每一位语文人做出许许多多美丽的相逢与碰撞。

我们本身并不完美,也无须强求完美,但我们必须要知晓一个最普通的常识:行走,抵抗虚无!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每段的中心句,梳理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学生自主学习案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借助工具书,会读会写生字词 。

2、搜集作者和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引入: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和音像,由学生谈自己所见所感

反馈预习成果,师补充纠正。

〖合作探究案〗——升华学科能力(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整体感知,知己知彼

1)、本文是( )说明文。也可是( )说明文。

说明对象:( )

2)、对象的总体特征:( )

3)、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4)、本文结构特点:( )

5)、说明顺序是( )。具体是从( )到( ),

从( )到( ),从( )到( )。

2、苏州园林美点追踪(精读3-----9段)

请用“苏州园林很美,美在层次,你看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撞上一面大镜子,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展示你所找到的美。

苏州园林很美,美在( ),你看( )。

3、请你为苏州园林写几句宣传语。

例如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明确学习目标。

2、师生交流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3、课件展示说明文相关资料。

4、寻找苏州园林美点:

学生自由读文

圈划出文中语

句加以说明。

5、组织交流、评价。

6、小组讨论:宣传苏州园林。

7、师生共同总结本基恩、内容。

二、〖课堂练习〗——技能拓展应用,搭建金级平台。

1.第二段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层次”,四个排比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纠错。

体会说明文结构的严密性,和多样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体验,主题升华。

小作文:我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可用逻辑顺序,也可用空间顺序,也可二者穿插使用。

字数为150字。

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3、体会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制订的读书方法。

3、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州的园林。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三、简介苏州园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四、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

2、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的把握。

(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提示:

(1)默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2)同桌、小组讨论完成结构层次划分;

(3)全班订正。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五、布置作业:

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文的说明方法。

二、新授:

(一)课堂小测:

1、点名说出说明方法的种类。

2、点名说出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二)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三)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精读4、5两节: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

2、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 篇7

一、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相间(jiàn) 嶙峋(línxún) 庸俗(yōnɡ)

蔷(qiánɡ)薇 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zhànɡ)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