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故事(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节气的寓言故事 篇1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个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晋文公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的,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扫墓。

二十四节气的寓言故事 篇2

1、最佳节气联:

冬至大寒,霜降屋檐,看大雪小雪遍地白露;

夏至处暑,惊蛰亭榭,盼小寒大寒全天清明。

2、著名咸湿对联

霜降冬前,今宵不知五六出;

梅开岭上,小夜初入二三分。(祝枝山贺文征明新婚对联)

3、其他镶嵌节气的'名联

上元不见月,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清乾隆年间,江南吴太史)

四野绿阴迎夏至;(清康熙年间私塾先生某)

一庭红雨送春归。(学童姐)

——注:“红雨”状桃花乱落,出资唐朝诗人李贺的《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版本1:天气大寒,霜降茅棚如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版本2: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明代学台某);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近代浙江人赵恭沛)

霜降如小雪;春分不大寒。

冬至冬冬至;春分春春分。

一犁犁破路边土,今日忙种(明代农民大叔);

双掌掌上炉中火,明朝大寒(明代知府某)。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洪承畴);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同弈者)

4、表现节气特征的对联

立春

北陆辞寒暑;东皇告协风。

柳条漏泄传春早;梅萼芳菲得气先。

太昊司权,寒收北陆;勾芒布令,春迓东郊。

月动游尘,风消积雪;寒收北陆,气转东郊。

春分

三春过半;百刻平分。

采云母石;奉延寿斋。

立夏

衔杯倾绿蚁;煮豆爱青蚕。

晨钟报晓春方去;佳节称人夏始临。

厨备笋樱倾蚁酿;陇收豆麦类蚕花。

樱笋厨开,春光饯别;酴醿香送,花事阑珊。

夏至

日已长至;夏正当中。

菊灰止蠹;荔熟设厨。

禁举大火;令献雷车。

城真开不夜;月自号长赢。

数符阳至九;候待伏交三。

夏田密列青锋剑;至日闲抛金匾书。

钱浮莲沼形犹小;日映花砖影最长。

长日如年,无烦量线;寸阴应惜,好记移砖。

立秋

气盛时逢酉;风凉伏当庚。

去影催归燕;残声送暮蝉。

律从夷则应;神以蓐收名。

问时已流七月火;得信先通一叶桐。

溽暑已阑蝉尚噪;清商才到雁同来。

风动桂林,气澄兰沼;声惊桐院,露冷莲房。

桐叶飞时,桂花香候;蝉声疏处,雁影来初。

白露

白云片片朝霞彩;露水涟涟夜雾辉。

秋分

月端正;秋平分。

秋判日;老人星。

立冬

塞北寒方至;江南气尚和。

篱菊已残孟冬月;岭梅初放小春天。

报道秋归,朗风未劲;休言春小,阳气先回。

冬至

亚岁;融风。

一阳复始;六律初调。

才添弱线;竞着新衣。

履长纳庆;合璧呈祥。

一阳启葭琯;七政会玑衡。

一阳初动日;六律始调时。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寒图消九九;春信缓三三。

登台仁寿宇;吹律太平年。

日丽凤毛延世泽;春回龙绾复天心。

且喜一阳今始复;方知大造本无私。

阳历残年逢圣诞;礼仪薄物送亲朋。

岸容待腊将舒柳;驿使探春为赠梅。

缇室葭灰微动候;唐宫绣线始添时。

飞动葭灰,围炉饮酒;数残莲漏,击钵催诗。

终始循环,四时有祖;乾坤交泰,八方皆春。

春逗南枝,梅花破腊;日行北陆,葭琯飞灰。

葭琯飘灰,土圭测日;书云备物,候雪占年。

二十四节气的寓言故事 篇3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一碗肉汤让公子喝,重耳渐渐恢复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的寓言故事 篇4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