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
2、通过小组活动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六一,老师决定在咱班举
办六一儿童晚会,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呢?
生:唱歌、跳舞……
师:如果老师给你规定三个节目:唱歌、跳舞、朗诵,那你想表演什么节目
呢?
生:唱歌、跳舞、朗诵……
师:如果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你还能确定自己要表演的
节目吗?
生:不能。
(二)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师:盒子里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让我们来抽一抽吧!
课件出示:
师:首先,猜一猜你会抽到什么?
生1:可能抽到唱歌
生2:可能抽到跳舞(多找生说一说)
生3:可能抽到朗诵
师:这时我们都是可能抽到什么时候(板书:可能)
师:好!现在我们就开始进行抽签。
师拿着箱子,指名生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唱歌
师:唱歌让生(x)抽走了,你还可能抽到唱歌吗?
课件出示:
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师:接下来你再抽,会抽到什么呢?
生1:可能抽到跳舞
生2:可能抽到朗诵(多找生说一说)
师指名让生前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朗诵
师:唱歌和朗诵都被抽走了,只剩下跳舞了
课件出示:
接下来你会抽到什么呢?不可能抽到什么?
生:抽到跳舞,不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诵
师:是可能抽到跳舞,还是一定抽到跳舞
生:一定(板书:一定)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过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词语?
生:在生活中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认识了解一下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三)自主探究,巩固新知
1摸球抽奖
师:大家都抽过奖吗?
生:抽过
师: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抽奖箱
师:这里面有三个球,三个球的颜色分别是红、黄、蓝,咱们就真的来一次摸球抽奖。那么请同学们来摸球,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就把球和相应的.奖品送给你。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说说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可能会摸到红色
生2:可能会摸到黄色
生3:可能会摸到蓝色
生4:三个球都有可能摸到
师指名生来摸
生摸出来,集体说黄色
师把黄球和黄色的奖品送给生
师:谁来摸
生:举手
师:指名生并问,你会摸到什么球?
生:可能摸到红色和蓝色的球
师:你会摸到黄色的球吗?
生:不可能
生摸出
师: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什么颜色的球
生齐答蓝色
师:把蓝球和奖品一起送给生
生:谢谢老师
师:不客气,真有礼貌
师:指名生,这次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我一定会摸到红球
师:你还能摸到黄球和蓝球吗?
生:不可能
师:该生的奖品下课再给你
2、师:我这里还有几个箱子,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蓝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师: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黄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出示课件,指名生回答
生: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出示课件,指名生回答
生:可能摸到蓝色、红色、黄色
师:说的真好!
今天我们把四个箱子都放在这里,摸哪一个更好呢?
一定要摸出黄色球!
生:2号箱
师:一定要摸蓝色球!
生:1号箱
师: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3号和4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为3号和4号箱里都有红色的球!
师:不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1号和2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1号和2号箱子里没有红色的球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
3、(1)猜一猜,硬币在谁的手中
师:我们做游戏放松一下,这里有一枚硬币,我再找两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游戏
指名两生
师:在两名同学手中放有一枚硬币,猜一猜放谁手中了?
师:谁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一下答案?
生:可能在x手中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揭晓答案,让x展开手(空的没有),谁能表述一下答案?
生1:一定在x手中
生2:不可能在x手中
师:回答的真棒!请坐
(2)装球游戏
师:设计要求(每个游戏只能向袋子里放入6个球)
1、2组设计出“一定”摸出蓝色球的游戏
3、4组设计出“不可能”摸出红色球的游戏
5、6组设计出“可能”摸出黄色球的游戏
生:动手操作
师:指名各组生代表上讲台进行作品展示,其他生运用数学语言说说如果摸球,会摸出什么球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游戏,把不同颜色的跳棋放入了两个盒子里,让大家去摸
出示课件
生:回答
4、小组讨论交流
师:想一想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可能?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不可能?
又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一定?
生讨论交流
指名生回答
师:以上几位同学对所学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
师小结:有,不全部是,在不确定的这种情况下是可能;不存在,没有的事叫不可能;100%的事,一点含糊都没有的事是一定。并让生举例子说明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闯关活动
第一关说一说指针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
答:可能停在蓝色、粉色、绿色、黄色上
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掷一次,可能掷出哪些数字?
答:可能掷出1、2、3、4、5、6
第二关
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连一连
第三关判断下列事件(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2、听故事,体验生活中的可能性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王国的监狱里关着一位犯人,这个犯人即将被行刑。这个国家有一条非常有趣的法律规定:在每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之前给他一次机会,用抽签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在装签的盒子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
犯人摸到“生”就释放,摸到“死”就杀头,这两种可能性都有,但是很可惜,这个犯人有一个仇人,这个仇人想要他死掉,偷偷地把“生”这张纸条换成了“死”,结果两张纸条都是“死”,那么,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他的死是可能的还是一定的?临刑前,如果法官让他抽签,你们猜他抽到的是什么?
这个犯人很聪明,当他从好朋友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后,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第二天,当他抽到了签,他没有把纸条打开,而是一下子把纸条吞进肚子里,因为剩下的这张纸条是死,法官不知道换纸条的事,根据剩下的是死,所以法官推断犯人吃下的纸条一定是生,现在犯人可能死吗?
师:讲故事并随时问生
生:听故事并回答问题
3、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的数学
(1)地球每天一定都在转动jzD365.COM
(2)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3)花可能落在每个人手中
(4)谁在撒谎?母鸡一定能下蛋,公鸡不可能下蛋
(5)我上这辆公交车,会不会有座位呢?可能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可能性
可能不可能一定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特制定本学科工作计划。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数学的教学。我能积极投入到课改的实践探索中,认真学习、贯彻新课标,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
四、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为了教学质量,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课标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认真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贯彻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3、坚持坚持学生为主体,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
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坚持学生为主体,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首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教学中着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
4、认真批改作业
在作业批改上,做到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讲评作业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及时认识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五、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6、注意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学习。
7、因材施教,宽容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检测及评价
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评价何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PPT课件)
2.(PPT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列式:224÷4
(2)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时间=速度)
(3)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习价值。
(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习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
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
(1)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PPT课件演示。)
(3)我们小数除法还可以列竖式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
(4)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竖式。(教师板书)
6.交流两种算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比较列竖式计算和将22.4 km改写成22 400m计算的结果,提问:这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吗?(相同)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算法二计算过程比较麻烦,算法一比较简便。)
7、算一算,比一比。
(1)42÷3= 4.2÷3=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教师PPT课件演示。
(4)这两道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交流。
(相同点:整数除以整数与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点:小数除以整数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例1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通过例1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理解商的小数点如何定位。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问题,感受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教师先放手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释竖式计算过程,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PPT课件演示:28÷16)
3.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板书)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2)“120”表示120个()分之一?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3)“80”表示80个()分之一?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4.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PPT课件演示:5.6÷7)
3.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商?(不够商1,用0占位)
4.让学生把题补充完整。
5.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1)引导:要检验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
(2)学生自主验算。
(3)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例2和例3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例2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例3是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在例2、例3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放手让学生探讨、交流,在解释每步计算的含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验算,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强化学生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三、智慧城堡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
5.04÷6 76.5÷45 45÷36 0.84÷28
( ) ( ) ( ) ( )
(1)引导学生判断。
(2)引导学生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2、
(1)引导学生判断对错。
(2)这道题的7应该商在哪位上?
3、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一共花的钱÷分钟数=每分钟花的钱”的数量关系列式。
(3)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展台展示学生做题情况。
四、我的收获是……
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的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还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轴对称”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从而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轴对称的角度把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
“实数”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然后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最后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时间推移、人口增长、财富积累,都是变化的例子。函数就是描述这些变化的一种数学工具。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就得到了实际问题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并能利用它解决非常广泛的问题。对于函数的内容,本套教科书是分散安排的,本册安排一次函数一章,八年级下册安排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下册安排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在本册“一次函数”一章,首先让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内容。在“一次函数”一章,专门安排“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节,分别探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全套教科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安排“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整式的进一步讨论,将使学生能够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首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这些内容为以后内容,特别是下一章分式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四、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对数据的频数及其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二章 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 本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图形中的比例线段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类比的思想;继续重视观察、实验的方法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八年级35,36班的数学。上期末数学考试两班的最高分都为100分,最低分9分,平均分35班85.7分,36班83.6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中等,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有所欠缺;数学的思维有些混乱;独立思考问题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较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习,每一节设置习题,每章的复习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习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工具
ppt、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爸爸给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一筒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每个大约多少钱?
19.4÷12 ≈ 1.62(元)
答:每个大约1.62元。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2)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①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角”的计算过程。)
②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分”的计算过程。)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PPT课件演示。)
①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②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3巩固应用,内化方法
1.计算下面各题。
保留一位小数:4.8÷2.3≈ 2.1
保留两位小数:1.55÷3.9≈ 0.40
保留整数:14.6÷3.4≈ 4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2、选择。
(1)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C )。
A、13.82 B、13.80 C、13.81
(2)23.5÷0.91的商( B )23.5。
A、小于B、大于C、等于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3题。
①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取近似值的各种方法,看哪种方法既快捷又简便。明确从全局出发只列一个竖式,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就先直接除到第四位小数,然后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地进行保留,这样既简便又不易出错。
4、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 )
(2)求商的近似数时,精确到百分位,就必须除到万分位。( × )
(3)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一样,必须先求出准确数。( ×)
5、一支铺路队正在铺一段公路。上午工作3.5小时,铺了164.9 m;下午工作4.5小时,铺了206.7 m。是上午铺路的速度快,还是下午铺路的速度快?
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要想知道“是上午铺路的速度快,还是下午铺的速度快”,该怎么办?(要分别计算出上午和下午铺路的速度,并比较大小。)
②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保留不同小数位数的取值情况。
③组织学生交流各种不同保留小数位数的情况,体会只要能比较出速度的快慢,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少越简单,明确取近似值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精确度,灵活选择保留的位数。
上午铺路速度:164.9÷3.5≈47.1(m)
下午铺路速度:206.7÷4.5≈45.9(m)
47.1>45.9
答:上午铺路的速度快。
6、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4题。
(1)蜘蛛的爬行速度大约是蜗牛的几倍?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①引导学生审题,并让学生明白当题目中没有明确保留小数位数的要求时,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
②引导学生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将“1.9÷0.045”转化为“3.8÷0.09”),并完成第(1)问。
③完成第(2)问: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一般要除到被保留位数的下一位;也可以除到被保留的位数后,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超过或等于除数的一半时,可直接向前一位进一,取商的近似值;如果余数不到除数的一半,则直接保留。)取商的近似值。
板书
商的近似数
爸爸为小明买了一桶羽毛球,一共12只,花了19.4元,每个多少元?
19.4÷12=1.6166666666667……(元)
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保留两位小数:1.62
2.除——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保留一位小数:1.6
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19.4÷12≈1.6(元)
答:每个约1.6元?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这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是我从七年级带上来的,对班上学生比较了解: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部分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不太理想。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大部分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将证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认识并欣赏平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实验等几何发现之旅,享受证明之美。
三、本学期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难点
第一章主要让学生经历证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图形性质与判定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第二章主要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不等关系,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体会不等式,函数,方程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主要让学生经历平移与旋转的认识及应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观察,归纳,抽象,概括等能力;
第四章主要让学生体会因式分解的意义,体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能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模型思想;
第六章主要让学生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
(1)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能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3)掌握平移,与旋转的规律,中心对称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4)掌握分解因式的两种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
(5)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6)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能掌握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
(1)命题的推理论证,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能掌握平移旋转的特点,会动手画图。
(4)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灵活运用。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本学期我代初二118、119两个班的数学,现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中数学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也已经有所领悟,但经过初一学年的学习和考试,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数的开方、整式的乘除、勾股定理、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材简单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力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同时也编排一些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重难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任意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法公式、乘法公式进行计算;会用提公因式、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掌握勾股定理、其逆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和其逆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
4、认识平移、旋转的概念,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特征与性质,并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设计简单的图案;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
5、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性质,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活动,收集相关资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补充。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精心选择好课堂练习。
3、虚心向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吸收精华,提高教学质量。
4、科学组织好单元考试、期中考试,认真坐好评卷工作。
5、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和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和乐趣,感受到经历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4)两班数学的教学工作。八年级应该说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数学学科来说,不仅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大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八年级也是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素养,养成良好学习方法的时期。因此,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合理利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学生仍然缺少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要求学生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探索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多提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主要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分析法则、公式的结构特征,熟练进行运算。本着多方法、高要求的原则,鼓励学生找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相关知识。
第十五章、分式
通过与分数的对比引入分式的概念,通过与分数运算的类比引入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变形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为今后继续学习数的运算、解方程等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数学大众化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熟悉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做好“培优提中扶差”工作。
五、教学进度表
略
一、教学目标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数学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理解数学并应用数学。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数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数学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功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在校长室及教务处的领导下,坚持学校制定的“以教学为中心,把质量当根本”的原则,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能否升学。本人所教八年级2班,学生无尖子生,中等生多,有三分之一的学习不爱学习,问题较严重,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缺补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从整体的角度直观地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主要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逐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在形式上国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依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排除学习中的障碍。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险究学习。
6、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7、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发展优等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巩固中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8、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的运算方法;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
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