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 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寄语 优秀教案观后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万能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启蒙老师的美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开去,即联想自己的小学生活实际。
(三)德育渗透点
1、激发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要勤勉,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
从作者以美好的心态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联想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二)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归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注意及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课文,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①演讲
教师引导:我们的演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②宽严之间
教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①嗅觉特长的故事
教师引导: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写大字的故事
教师引导:老师说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联想一下,老师批评你时你是怎么想的?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全文质疑,释疑
(六)情感迁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法学法
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描红
4、临帖(在练习本上写)
5、展示评价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导入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3、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
2、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1)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指名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评价,指导朗读。)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指名说。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二)、回味“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板书:壁画)
2、交流、指导朗读。
(1)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请你读。
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读。
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2)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有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情动人”是一篇成功的演讲的重要条件之一,培养欣赏演讲和演讲稿的能力;
2、练习在网络中查找、筛选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听演讲、读演讲稿体验演讲和演讲稿中感情,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发表自己的评论。
难点的突破:提供例子和相关文章进行模仿。
教学手段:网络教学。
课时:二节课。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关于演讲的基本知识--什么是演讲及演讲技巧)
二、欣赏《天下粮仓·卢焯剪官袍》一节演讲,说说演讲中感人的情境、语言或形象。
三、阅读《爸爸,来世再与我为父女》一文,体会文中的感情,将你认为最动人的章节朗诵出来。
四、阅读评论,模仿点评。
阅读《用哀惋的情思谱写的悼词》和《如何写精彩段落》两篇文章,用第二篇文章介绍的方法,对刚才欣赏的卢焯的演讲和《爸爸,来世再与我为父女》进行片段式点评,字数不限,形式不限。
第二课时
五、网上自主学习。
按老师提供或自己查找的网站查阅:演讲稿、演讲录音、演讲稿欣赏评论。思考一个问题:在演讲稿和演讲中,感情的运用有那些方式?
六、讨论交流。
你对在演讲稿或演讲中如何运用感情有了怎样的感悟?
口语训练·演讲要“以情动人”
教学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4、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5、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6、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俺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同学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俺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俺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俺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局部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身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 k h j q x zh ch 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2、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3、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俺会读。
1、以组为单位出示音节,指名读。
2、说说每组音节有什么区别?读和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领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音节。
(二)第五题:读读连连。
1、自由拼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正音,强调没有标声调的,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看看书上连线的一组词语,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
3、同学试着自身连接剩下的词语,并说说理由,教师校对。
4、说话练习:俺把bō luó和yā lí连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属于水果。
(三)第六题:俺会认。
1、做摘苹果游戏:一张贴有生字的苹果树插图,请同学认认这些生字,会念的大声念出来,并把这个带生字的苹果送给同学。
2、领读、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3、谁能给这些苹果找找朋友?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简要地记录文中的故事。
理解
1、能在语言文字中理解“动摇、昧心、蛊惑”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这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我”面对蛊惑时的心理变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运用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仿照例句,联系课文把“我的心开始动摇”写具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人生的光明在于诚实,人的财富在于守信。拿了昧心之财,只会让你一无所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两位知名人物——华罗庚和鲁迅,知道了他们因为珍惜时间、勤奋自学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实,人生处处有考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的考验,只有通过了考验才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就去看一位普通的人。
2、出示课题:39.人生的开关
3、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4、质疑(抓住关键词:开关)。如: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5、师过渡:是呀,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归纳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师指导字形:昧、蛊。
3、检查初读情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填空:小时侯,我在矿上打工,张叔给我安排了(给砍柴民工交上的柴过磅记数)的差事,我没听大毛提出的(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的蛊惑,牢记(母亲不吃不该吃的东西)的劝告,按对了人生的开关,赚够了上大学的钱,人生道路从此(顺畅)。
4、指名回答。
三、抓住重点句子,学习课文。
1.师:那么,课文中有一句点名课题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速读课文,进行圈画。
2、交流:(师出示句子)——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指名读,齐读。
3、师: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知道“人生的开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几句话。
(1)指名读课文1—7节,其他同学思考,划下有关语句。
(2)讨论,交流:大毛悄悄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给你一半??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明确:是指大毛提出的让我帮他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拿昧心钱的蛊惑。)
4、师引读,指名学生合作读;
师:面对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我没想到?我又担心?
生:“我”心理活动的描写语句
5、请你展开想象,把这句话写具体。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
6、指导朗读“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7、师引读:听了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于是我——,娘听了怎么说——,我听了娘的话,轻轻按下了人生的一个开关——。早些时候,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我问他——,张叔说——
8、出示刚才学生读到的两句重要的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母亲的话)
(2)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张叔的话)
9、师:所以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那么,又怎么理解“光明境界”和“黑暗境界”呢?学生讨论,交流。
四、读后写作,迁移运用。
1、师过渡:现在,你能说说是怎么理解“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话的?
2、学生交流。
3、师:我们也常说做人要诚实守信,请你说说你的“诚信”格言。
4、学生交流。
5、师:“诚实”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我想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请你将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6、先指名学生口头叙述,师稍作指导。
7、学生动笔独立写。
五、总结全文
十五古代诗歌五首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3、能品位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4、了解与这首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
5、能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传递出诗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6、能充满想象地读,读时再现画面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以《观沧海》为例,其他几首诗词可在本课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自读。
1、看67页注解1,简介作者曹操,学生可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适当补充。
2、正字正音。
3、朗读课文。(全班、小组、个人均可)
4、学生自己看课下注解,了解整首诗的内容,可查资料、工具书,可讨论、质疑。
5、研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诗中描绘了哪些美丽壮观的景象?请一一列出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人的经历来谈。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为什么?
——除本文之外,还有哪些表现作者志向抱负的名作名句,全班合作做一个积累,越多越好,积累要完整,包括名句、作者、出处、朝代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6、反复朗读,,朗读时注意节奏准确,讲究抑扬顿挫,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平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立体的、有声的、有情的,有你的丰富画面。
7、归纳诗歌赏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生先发表看法,教师补充强调。
8、开展背诵比赛,鼓励一节课背得多,背得熟,背得好的同学
9、布置古诗词背诵的任务,首先定期检查完成语文书后《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学习要求,再分作家广泛地背诵他们的经典之作。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名家名句默写比赛。
10、作业:
——熟练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完成《课课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和了解文明古国,并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教学用具:图片教学方法: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例如华智老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第三自然段:
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智慧的结晶
精巧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
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2、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
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
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
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
(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
(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
选择读书的方法。
(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⑴ 第一句:
① 生读第一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② 教师点拨:
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蓝金黄碧绿。
B、环境的空旷美。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诵句子。)
⑵ 第二句教学:
① 生读第二、三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点拨:
闰土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② 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③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这一节。
(试背诵句子。)
⑷ 看图,试背诵这一段。
五、学习闰土的外貌
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辅助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纯朴、活泼的孩子。)
再请同学们用铅笔将“紫色的”一词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腊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3、抓住重点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句话。
六、仿写外貌
1、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
注意:
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2、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3、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4、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5、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检查目标的达成。)
七、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内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诗词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结构给字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七、书写生字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设计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组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二、学习新课
1、自读《揠苗助长》,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把种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
(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6、小组讨论:种田人觉得这种做法怎样?你觉的他这种做法怎样?
从“总算”“一大截”理解种田人的心情。
7、这则寓言最后的结果怎样?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一说)
三、拓展学习
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故事中种田人那样的人?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点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课文
引导学生总结这则语言的含义。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会把事情弄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2、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1、自由读课文。
根据题目大致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理解“亡”丢失。“牢”这里指羊圈。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3、朗读课文,探究学习。
那个养羊人为什么丢了两次羊?后来为什么没再丢羊?
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4、评一评:你对这个牧羊人有何评价?
5、感情读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接下来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个故事。
养羊人丢了羊他什么态度?我们在朗读时怎样把他满不在乎的样子读出来?第二次丢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决定改正过来,怎样把他这种后悔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自己体会,教师加以点拨)
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组里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四、拓展活动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小组内展开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况讲给小组同学听,并提出改进设想。
五、总结
我们主张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时间、空间和锻炼的机会等。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包括读的权利,写的权利,交流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评价的权利等。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评价那个牧羊人,学生谈得头头是道,对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这种效果远比问学生:你懂得了什么学生感兴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们要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最佳方案,保证教学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