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ZW5000.coM 作文5000网】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
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
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
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例:《侧椅的人体》、
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来篱图》《草垛》
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例:大理石
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4、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提问:印象、特点如何)
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
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
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
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
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
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作品
实战演习:
十多幅图片学生分组选择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
小结: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备用资料
图象与眼睛“色盲表”、马格里特《错误的镜子》
眼睛——心灵的窗户
“西方的微笑”《蒙娜丽莎》、“东方的微笑”《麦积山菩萨》
古人云:“神在双目情在口眉”
“仰视心恭,俯视心慈,平视心直,侧视心快。”
2、美术形象与自然中真实原型是否有区别
照片“长城”与吴冠中的创作“长城”对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传神、气势、气韵、意境、天人合一、人生四种境界、
选择、提炼、概括、改造、艺术加工
创造艺术典型
教皇英诺森十世面包(柯勒惠支)
生活中是否有艺术典型?
创作方法:
①再现性偏重于写实
才乌克西斯巴尔哈西乌斯
特点:文学性内容、典型化靠拢、情感藏于形象背后
《筛谷的妇女》
②表现性主观世界的真实性,偏重于感情,不拘泥如实描写
特点:趋于抽象,抛开解剖、比例、结构、空间平面化、突出形式味
蒙克《呐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陶器,及其纹饰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欣赏与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学难点:对彩陶纹饰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上图的三张图片,大家能说一说这上面的三张图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张图片,例如绘画写生时候的陶罐,博物馆中的人面鱼纹盆,生活中烧制中药材的陶罐,让同学们熟悉陶器)陶罐,陶盆总称为陶器(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对就是陶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器)
2.讲授新课:
(一)陶器常识:(讲道陶器,首先老师又一个问题了,陶器使用什么做的呢?泥土和水)今天我们来重点讲授陶器中的彩陶
(二)彩陶(从纹样,构图,色彩,用笔技法讲授)图片展示
(1)欣赏《人面鱼纹盆》(让同学们通过从纹饰,色彩观察)
造型:结实敦厚作画地点:盆内壁
色彩:红、黑色
纹饰:人纹和鱼纹相结合了,产生了一种新的纹样,人面鱼纹。
用笔技法:简洁
绘画内容: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在游动两条小鱼相互追逐,如果盛水的话,是不是像小鱼在水中嬉戏呢?
(2)欣赏《彩陶瓮》(同学们说说看)通过老师上面带领同学们欣赏的人面鱼纹盆的方法,现在同学们欣赏下这个陶器。造型:圆浑,饱满
作画地点: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红、黑色
纹饰:几何纹样,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用笔技法:简洁,大胆
总结: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现出的陶器,都反映出当时劳动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3.巩固提高:
对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学们看上图)观赏从彩陶的地点时大家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同桌)
作画地点:大部分内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问:为什么只在这些地方有画?)
4.小结作业:去网上找些你喜欢的陶器上的纹饰,下节课带过来和大家一起欣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
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三、课前准备
笔、墨、纸、砚、多媒体、图片、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CCTV《水墨篇》的公益广告,仔细的观看,说一说给你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这段视频将古代文明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有机串联,很好的诠释了“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的哲学神韵。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揭示课题《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一)整体国画独特魅力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绘画称为“国画”?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为什么毕加索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画将中国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画造型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内外相融,自由抒发胸臆,寄托高尚的精神。
(二)感知文房四宝
教师展示“文房四宝”实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以下这些绘画工具是画哪类绘画形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吗?国画颜料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文房四宝”泛指中国书法绘画常用的工具材料,早期以产于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唐朝时属宣州)的宣纸、产于安徽的徽墨、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最为著名。
中国画颜料分为矿物质色与植物色,取之自然。
环节三:赏析作品,形式分析
(一)气韵生动
师生共同赏析《泼墨仙人图》,引导学生分析,这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描绘了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
总结:中国画强调造型传神、气韵生动
(二)笔法与墨法
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还知道哪些表现手段加已说明。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泼墨仙人图》运用了没骨的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画面墨色淋漓,笔笔酣畅,呈现出一种新颖又独特的面貌。除此之外中国画的表现手段还有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以及泼墨、泼彩技法等。
总结:中国画通过笔墨表现形象。
(三)诗书画印
1.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王冕的题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抒发了画家以淡墨画梅花,不求人赞美色泽艳丽,只求把高洁的清香流满人间的文人情怀。此诗将墨梅图衬托得高雅无比,也道出了画家清高豁达的内心,给观赏者以高雅的审美趣味和精神享受。
2.提出问题:画家在画作是题诗是想要表达什么?体现了古人什么样的美学追求?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宋元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逐渐形成,也使得中国画的文化气息越发浓重,体现了古人追求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环节四:自主探究,总结领悟
1. 总结中国画的表现手段: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诗、书、画、印相映成辉;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2.多媒体出示两幅作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墨葡萄图》,学生自主探究,比较两幅作品在题材、画法、内容、墨色与笔法上的不同,更深层次的感受两幅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
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画家没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是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
《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
环节五:总结评述,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中国画工具材料、表现手段、赏析方法
2.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结合欣赏与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彩陶的起源、概念和主要纹样,能够从造型、线条、纹样等方面鉴赏彩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和讨论《马家窑彩陶》的纹样,造型、线条等方面,学会鉴赏中国古代彩陶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功能美、实用性,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造型、线条和纹样方面鉴赏中国古代彩陶艺术。
难点:感受彩陶纹样的精美灵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埙曲”,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视频中的乐器是什么?(中国古代乐器——埙)
2.猜一猜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陶)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视频中我们看到的埙是由陶制成的,制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陶器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同学们想不想深入的了解陶器艺术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的彩陶艺术。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彩陶的起源及概念
播放彩陶发展的纪录片,提出问题:
(1)彩陶在什么时期最为繁华?(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2)仔细观看视频,视频中呈现的彩陶是什么样子的?(表面不施釉色,绘有黑色或褐红色纹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制陶在我国有8000多年历史,在新石器时期,有一种表面不施釉,绘有黑色或褐红色纹样的陶器,称之为彩陶。其中,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多样、形体完整、纹样变化有致。
2.彩陶的纹样
教师展示原始彩陶纹样图片,提出问题:
(1)看一看,原始彩陶的外形图案有什么特点?(多以抽象几何纹样为主)
(2)仔细观察图片,这些纹样的是如何组成的?(以水波纹为主体,间有圆点、菱形、网格等组成综合性图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彩陶图案有大量的几何形纹饰,是早期陶器中编织物纹印以及鱼网、水涡、树叶等图案的延续和变化,同时也是原始人内心音乐涌动和视觉表现。
3.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色
教师展示《马家窑彩陶》作品图片,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讨论:
(1)《马家窑彩陶》的造型和线条有什么特点?(造型古朴、线条简洁)
(2)仔细观察彩陶表面的纹样,它们是如何分布的?(点为中心,弧形线组成漩涡形,上下左右互为连接,组织巧妙)
(3)这些纹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很强的运动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以器皿为代表,它的造型古朴丰富,线条简洁优美,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黄河流域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也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播放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资料和图片,提出问题:
彩陶可以通过哪些角度分析?(造型、纹样、感受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陶器的发明,应当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勤劳、聪慧的先民以土为材,挖穴为窑,烧制出精美的低温彩陶。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文化的开始。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朴实饱满,比例协调,装饰图案简洁大方,色彩明丽,集实用、美感于一体。我们在欣赏彩陶作品时,可以从造型、纹样、感受等方面进行鉴赏,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彩陶的起源和发展深刻体会彩陶的魅力。
活动四:欣赏评价
1.展示《人面鱼纹彩陶盆》,请同学充分感悟作品的形式美。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从造型、纹样、感受进行综合分析。
3.完成作品后举办“国宝档案”解说会,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观点。
4.其他同学从纹样、造型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人面鱼纹彩陶盆》:绘图手法大胆夸张,图案对称、反复,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色彩上黑白对比强烈,同时辅以赭石色的陶坯,极富装饰性。)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现代陶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特别在表现题材、作品形式、制作工艺上,有些艺术家朝着个性化、有创意的方向发展。所以艺术的发展也是在不断革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护传统艺术的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
2.课后请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更多的陶器之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1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介绍笔、墨、纸、砚的特点,通过赏析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学生认识到古代人民留下的璀璨艺术遗存,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学习中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理解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
难点则是: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交流合作讨论法等。
六、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笔、墨、纸、砚、多媒体、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为此我将展示:CCTV《水墨篇》的公益广告,学生观看,同时我会讲述:古代文明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有机串联,很好的诠释了“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的哲学神韵,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由此引出课题《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一)整体感知国画独特魅力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将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绘画为什么被称为“国画”?对中国画了解多少?
为什么毕加索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呢?学生回答,我讲授:中国画将中国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造型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内外相融,自由抒发胸臆,寄托高尚的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加深对国画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信心。
(二)感知文房四宝
基于对中国画的整体感知,接下来我将继续展示“文房四宝”的实物,引导学生运用多思维视角去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绘画工具是画哪类绘画形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国画颜料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从工具特性方面思考回答,我会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文房四宝”是泛指中国书法绘画常用的工具材料,早期是以产于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唐朝时属宣州)的宣纸、产于安徽的徽墨、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最为著名,而中国画颜料又分为矿物质色与植物色,取之自然。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环节三:赏析作品,形式分析
(一)气韵生动
而后,展示《泼墨仙人图》,师生共同赏析思考:泼墨仙人图这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总结:画面描绘了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让学生感知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强调造型传神、气韵生动,形成综合的审美感知体验。
(二)笔法与墨法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泼墨仙人图》,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还知道哪些表现手段加已说明。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结合作品讲解:《泼墨仙人图》运用了没骨的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画面墨色淋漓,笔笔酣畅,呈现出一种新颖又独特的面貌。
除此之外中国画的表现手段还有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以及泼墨、泼彩技法等。引导学生体会用笔墨表现形象的方法,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三)诗书画印
最后,我会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王冕的题诗抒发了什么情感?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讲述:画家以淡墨画梅花,不求人赞美色泽艳丽,只求把高洁的清香流满人间的文人情怀。
同时将墨梅图衬托得高雅无比,也道出了画家清高豁达的内心,给观赏者以高雅的审美趣味和精神享受。而后继续提问画家在画作题诗是想要表达什么?体现出古人什么样的美学追求?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
教师总结:宋元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逐渐形成,也使得中国画的文化气息越发浓重,体现了古人追求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而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环节四:自主探究,总结领悟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墨葡萄图》,引导学生比较两幅作品在题材、画法、内容、墨色与笔法上的不同,深层次的感受两幅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学生对比回答。
我做最后总结:引导学生了解,《富春山居图》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画家没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是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而《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
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
环节五:总结评述,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从国画工具材料、表现手段、赏析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的认识。
最后,鼓励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与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流派、代表画家及其作品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几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对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知识讲解(10 分钟)
简单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绘画形式和风格特点。
作品欣赏与分析(20 分钟)
山水画:展示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构图、笔墨运用等,体会山水画所追求的意境和气势。
人物画: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例,分析人物的形态、神情以及线条的表现力,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花鸟画:欣赏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等,讲解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和寓意。
小组讨论(10 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不同流派的绘画作品在表现手法和传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怎样的联系?
总结归纳(5 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
拓展延伸(2 分钟)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欣赏更多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或者尝试用简单的绘画语言表现自己对某幅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表达,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对作品的欣赏和讨论中。同时,可提供更多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中国古代绘画与现代绘画进行比较,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常规)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3)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
2、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高潮。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故宫的总体布局,其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水墨,彩墨画法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国画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2、学习中国画写意丝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大提斗笔)}、调色盘、纸杯、毛毡、A4生宣纸。
2、教师用具:文房四宝一套、丝瓜范画一张、步骤图一张、吸铁石若干。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瓜果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笔墨技法和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很久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紫藤和螃蟹等种类,今天,老师准备来教同学们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丝瓜。(板书解题:中国画--丝瓜)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丝瓜什么时候成熟吗?(指名回答) (--它是夏季的时候成熟)
(--炎炎夏日,碧绿碧绿,大大小小的丝瓜吊在浓浓的绿荫里,显得分为美观。丝瓜的末端一朵朵的小黄花,像天幕上的星星一样分外吸引人。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上有很多大画家就喜欢画丝瓜,不仅因为它适宜国画的水墨表现 ,而更在于它负载着一片浓浓的田园诗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丝瓜的画法吧!
2、读画
丝瓜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田间地头,超市菜场都能看
到。今天我们就来 学一学齐白石老先生画的丝瓜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丝瓜图,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瓜叶、瓜身、藤蔓、瓜花)。再看看瓜叶有什么特点?瓜身又有什么特征?藤蔓呢?(--瓜花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圆圆头的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齐白石老爷爷的《丝瓜图》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中锋蘸藤黄点花瓣,再换斗笔侧锋画出瓜叶,未全干时狼毫笔勾出叶脉,长锋笔画藤
③写意蔬果的技巧特点
写意蔬果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丝瓜”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丝瓜的花和叶,均需藤蔓撑托,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瓜身,后穿藤蔓。而后添叶,也可先画丝瓜,次画叶,最后穿藤蔓。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藤蔓: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③画丝瓜:先用毛笔饱翠绿色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中锋一笔画出,局部可以补笔。[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蔬果画的最基本的技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2丝瓜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
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五笔画叶)
画瓜身:斗笔蘸翠绿,中锋由上而下顺势画出。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丝瓜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丝瓜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注本课例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一等奖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