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忆策略

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

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2、揭题: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探究列举的方法

(一)情景创设 呈现问题

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

(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

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

2、学生尝试操作。

(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材第25页——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经历、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②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①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比较、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②通过讨论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利用教材上的德育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②通过练习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组准备直角三角形,二组准备锐角三角形,三组准备钝角三角形,四组任意)、直尺、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演示教具一套

【教学进程】

一 复习引入

1、出示课件

师:比一比,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生:观察 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以用数格子、旋转、平移的方法。

2、回顾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师:谁能告诉老师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生答后,师课件演示

师:在这个过程,我们运用了一个什么数学思想。

生:转化

师板书:转化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呢?

生答后,师简要小结

3、设疑,引入新课

小明有一张彩纸(课件出示),他想知道这张纸 面积,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这却是个三角形,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大家想不想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生答)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知识猜想

师:学习之前,大家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讨论、作答(可能和底、高有关)

2、动手实践

一组学生拿出直角三角形学具

二组拿出锐角三角形学具

三组拿出钝角三角形学具

四组拿出任意三角形学具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发现什么?

师巡回检查、指导

3、实践汇报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一组:我们是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或长方形(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2倍,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组:用一个三角形,从他的高的中点处画一条底边的平行线,沿着平行线剪开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旋转,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

各组就实践汇报展开讨论。

4、演示总结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方法,教师也想了几种方法,大家看一看和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

出示课件(演示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引导生观察

(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哪些部分有关?

生: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师小结并板书

平等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 ÷ 2

出示课件(演示2一个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观察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有何关系?

生:相等

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底、高有什么关系?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的一半

师小结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 高

三角形面积= 底 × 高 ÷ 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表示: S=ah÷2

5、师生一起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6、基本练习

师:现在大家可以帮帮小明,算算哪张彩纸的面积了吗?

生:能

师:好那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解答,师巡回检查

强调:1、注意运用公式 2、注意面积单位

三、巩固检测

1、出示课件

师:每天上学回家,教师、家长都要叮咛同学们注意交通安全,大家认识下列交通标志吗?

生答、师订正

师:大家观察,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我们能不能算算他们的面积呢?

生独立完成

师统一订正

2、出示课件

师:红领巾中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我们每个少先队员都要佩戴并热爱他,下面就是一面红领巾图,你能算一算做100面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吗?

生板演 师讲解订正

四、回顾总结

师:学完这节课,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生讨论、作答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能比的数学思想,通过旋转、平移、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能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其中的联系,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几道练习,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面积公式的应用,收获了不少新知识,希望以后每节课同学们都能象今天这样满载而归。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转化

三角形面积= 底 × 高 ÷ 2

S= a×h÷2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精讲多炼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根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要求:同桌互相核对答案,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加法的,右边的同学对左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减法的?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归类整理师: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布置作业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2、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4和1.5:2 1/4 :1/3和9:12 72:8和1.2:0.13 3:8和12:32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

三、1、教学例2

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比例,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8=15:x中x的值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并让学生自己介绍这种解法的思路,请其他学生补充完。

2、教学例2

这道题和例2相比,有哪些地方不同?想一想,怎样解?学生讨论解答。“做一做”第2题中的比例。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创意作业:

如果5a=3b,你能写出尽量多的比例式吗?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出b。大家来比赛谁找的多。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位置。【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导学】

课前激趣导入课题 板书:确定位置

(一)自学课本例1、

1.认识“列”和“行”

你知道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用几个数据吗?什么是“列”,什么是“行”?( ) 着的一排是列,( )着的一排是行。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一下小丽和小军的位置吗?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 )个数据。你能把“第二列第三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

现在你能用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小丽和小军的位置吗?(请表示出来)

这两组数对的两个数字一样吗?它们的先后顺序相同吗?两个数的位置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

4.确定第几列一般从(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 )往( )数。

(二)学生独立完成例2

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课中

【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自学中出现错误的人在组内学会。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班级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来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测评反馈】

1.填空

(1)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 ),第二个数表示( );两个数之间用( )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 )括起来。

(3)小红坐在第3列第5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4)(1,3)表示第( )列第( )行;(3,1)表示第( )列第( )行。

(5)在电影票上表示座位用( )和( )表示。

2.选择

(1)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的数据是( )个。

A.1 B.2 C.3 D.4

2.判断。

(1)点(3,2)与点(2,3)是 同一个点。( )

(2)小明在班上的位置是(4,5),表示他坐在第4行第五列。( )

(3)(4,5)和(5,4)位置上坐的是同一个人。( )

【游戏升华课题】

利用所学知识学生互送礼物。

课后

练习三第五题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牙签,表格,飞镖和靶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策略吗?(画图,列表)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

二、教学例1

师:看看今天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屏幕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自主读题。

师: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指名回答)

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你们觉得王大叔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拿出你们手上的牙签,每根牙签代替一根1米长的栅栏,动手来围围看。(同桌合作摆牙签,教师巡视)

指名说说他们围成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估计学生可能有的结果:1种,2种,3种……(记录学生汇报的结果)

师:究竟王大叔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老师现在也不知道,不过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

师:如何能一个不落的将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了?你们觉得可以从几开始考虑?(指名回答)

生:可以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先用18÷2=9,然后把9分下来,长8宽1;长7宽2(板书学生说的内容)

师:你们觉得接下来会是多少?(学生齐答:长6宽3,长5宽4)

(可能有学生会继续说长4宽5,让学生自己去想要不要长4宽5,让学生明白一般情况长都大于宽,长4宽5实际上就是长5宽4。)

拿出课前准备的表(教材P63)

师: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的列举到表上去?动手做做看。(板书:一一列举)

集体订正列表,各拿一份按顺序列举的和没有按顺序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学生去比较,使他们明确列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现在知道了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齐答)

指出:刚才我们帮王大叔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将结果一个一个的列举出来,并且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列举的,所以我们把这个策略叫做:有序的一一列举。(板书)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

生:第4种(长5宽4)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4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羊圈最大,王大叔就能养更多的羊子。

师:什么时候面积最大?(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长和宽差的越大,面积就越小)

三、教学例2

师:王大叔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屏幕出示例2及其场景图。

师:“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可以订阅1本,可以订阅2本,还可以订阅3本)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有序的一一列举)

师:列举时,你打算先考虑订阅几本的情况,然后再订阅几本的情况?

(从只订阅1本的情况考虑)

师:如果只订阅1本,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是哪几种?(3种)

如果订阅2本的话,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分别是哪几种?(指名回答,3种,让学生明白这个地方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列举:《科学世界》《七彩文学》,《科学世界》《数学乐园》,《七彩文学》《数学乐园》)

如果订阅3本的话,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1种)

师:那么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7种)

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表(教材P64上的),用打“√”表示订法,动手做一做,完成这个表格。

(教师巡视,对于困难的学生可作适当的指导)

指名到实物展示台来完成表格,集体订正。

师:怎么从这张表中看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么看?(竖着看,一列就是一种订阅方法)

师:通过一一列举,不但能看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而且还能看出每种订法分别订的什么书。要得到全部答案,你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说出: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四、游戏完成练一练

师:帮王大叔解决了两个问题,有解决了订杂志的问题,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

拿出飞镖和靶盘,让学生认识一下靶盘及其环数的分布(与P64练一练靶盘一样)

师:我们来做个投飞镖的游戏,看看能投中多少环。

师:每人投中两次,请3-4名学生到前面来参加游戏,一个一个依次的投。

学生投镖,教师注意记录结果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投了。如果小华现在来投的话,也投中两次,你觉得小华可能会得到多少环?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一一的列举在课堂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通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分数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与分数有关的图片或实际问题,引出分数的概念,并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探究新知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首先,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先通分的道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通分的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拓展延伸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游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强调通分的重要性,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通分的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说一说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该怎么分?

学情预设:学生一般有以下两种分法:

师:现在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刚才的方法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

学情预设: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剪下来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

师:假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那么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0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剪下的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就说明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师:刚才我们借助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如果我们从桌子上任意取一个三角形,(师拿起任意一个三角形模型)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

从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中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索,得出公式

1、动手实验。

师:同学们,老师已经给每组同学的学具袋中准备了三角形学具,请你们选择合适的三角形摆一摆,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情预设: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有前面的例子做铺垫,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拼出的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选出拼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两种是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

师:你是如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谁来给我们演示?

演示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师:观察这些平行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作比较,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吗?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么计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

展示二: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如下图)

师:观察图形,我们把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作比较,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你根据你拼成的图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长×宽÷2=底×高÷2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1、计算生活中的三角形的面积

(1)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红领巾,(展示实物)如果想求它的面积有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课件出示例2)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

(2)计算三角形标志牌的面积

师:我们经常见到类似以下标志的标志牌(课件出示如下图),你知道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吗?谁口算一下。(4×3÷2=6(平方分米))

师:都是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用3.2×3÷2呢?

(因为3.2分米不是3分米对应的底。)

师:如果与3.2分米对应的高是3.75分米(课件出示)还可以怎样列式?

(3.2×3.75÷2)

师: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

师:对啊,我们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必须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才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3)认识道路交通警示标志。

师: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

师:你们认识这些交通警告标志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边小结,课件边出示各标志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示范小学校门口到邮政局这段路,在放学时经常出现交通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交警大队准备用铁皮制作其中两块这样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铁皮吗?(课件同时出示标有底是9分米,高7.8分米的数据的图形)

(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订正时主要关注”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小结。)

(4)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小精灵也给大家带来了问题,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

师:上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学生打开书87页,在书中画一画,完成第6题)

师: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无数个)

师: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形状无关。

【设计意图】:

通过分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应用,又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变形应用,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1、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一组。2、别忘了除以2.)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6--87页第2、4、5题

2024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11

一、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三、教具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