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
王二小正在干什么?
(板书: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
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
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⑴ 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⑵ “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⑶ 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教学目的:
1、会认本、像、着、最、狗、叫、猫、跳、又9个生字。会写又、手、书、本4个字及词语一本书。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书本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师:利用生字卡片点名读、和开活车的方式读,比一比,谁读得准,以便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重点指导最、狗、猫三个字的读音,发现读得不准的要及时纠正。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最字,可启发学生:这个字是我们认识的哪些字组成的?让学生把它拆成日、耳、又三个已经认识的熟字,以便帮助记忆。叫和猫可连成一起编成儿歌小猫、小猫,喵喵叫来记忆。本字可与木字进行比较。
2、写字。
(1)让学生先看一看要写的字的字形。
(2)师引导:又本两字书写时撇和捺要伸展。手字书写时撇和两横要写在上半格,这三笔的间隔要均匀,下面一横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弯钩。
(3)书空
(4)课堂练,教师辅导。
(二)朗读、背诵指导。
(1)朗读第一节的前三句,语速稍缓慢,语调轻而低,体现爸爸、妈妈和我沉浸和陶醉在书本中。我也爱看书中的也字应拖长一点,表现出我
也喜欢看书。第二节的前三句中,厚厚大大花花绿绿应读重些,强调书的种类多。
第二节的最后两句押韵,朗读时要读出韵脚。
(2)带着愉快的心情轻松地朗读,体会我对书中的小狗小猫猴子的喜爱之情和被它们所深深吸引,体会了我对书本的浓厚兴趣。
(3)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表演朗读。
(4)检查互读。试背诵。
(三)感悟、理解。
(1)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师引导观察: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说说,然后引导学生,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在看书,小朋友和他们一样在看书,就是我也在看书,体会也的用法。
(2)让学生做拿和捧的动作,比较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同时体会小朋友一家对书本的喜爱。
(3)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一读,然后让他们进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的精彩。
(4)结合课文内容,编故事,把编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回忆,再进行交流。
(五)实践活动
(1)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在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2)布置学生看外书,喜欢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谁看的书最多。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小时侯就学过一首诗《咏鹅》,请齐背一下。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描绘了白鹅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那么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
1、区别形近字
颈( )
劲( )
项( )
侍( )
待( )
厉( )
历( )
励( )
吭( )
抗( )
2、 易读错的字音
头颈( ) 引吭大叫( ) 从容( )
大模大样( )侍侯( ) 看守( )供养( )
3、易写错的字
脾 餐
4、多音字
角
jué( )
jiǎo( )
模
mú( )
mó( )
三、整体感知
a) 指名朗读课文。
b) 其他同学思考:大师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概括,(高傲)
四、体会白鹅特点
问题:都说白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具体写的?
方法:学生交流,读课文,每一部分都让学生想象,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①叫声:重点围绕如果鹅会说话,它会说什么进行讨论。
②步态:让学生模仿鸭子和鹅走路的姿势。
③吃饭:想象狗和鹅的心理活动(6段)
④观察插图:用白鹅的口吻说一说图画上的内容。
五、感悟写法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
方法:
1、 学生读1、2段后思考,1、2段之间存在一个什么关系,(总分)
第2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2、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读书、体会、交流。
说说自己从文中发现了那些写作特点
①对比,如4、6段
②语言,风趣、诙谐、幽默,
③明贬实褒,把直接写白鹅高傲特点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作者包含的感情。(表面上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喜欢这只白鹅)
④把鹅当作人来写,那它是怎样一个人呢?
叫的时候 走起路来 吃饭的时候
六、延伸练习
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你熟悉的一种动物。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玫瑰盛开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玫瑰花吗?
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4、小鹿的玫瑰花
二、自学生字,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识字交流: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结合图理解:花骨朵
3、引导质疑:
预测学生可能质疑:为什么鹿弟弟先说这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呢?
三、读读演演,解决疑难
根据学生质疑,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一)学习1-4自然段
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鹿弟弟为什么说,哥哥的玫瑰白栽了?
1 出示一组句子,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理解“渐渐”,体会小鹿栽种玫瑰的辛苦以及对玫瑰的喜爱。
2 体会小鹿没看到一朵花的心情,理解“惋惜”。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二)自学5-8自然段
1 师:要是能看到小鹿栽种的玫瑰开花时的样子,该多好啊!小朋友们,想看看吗?
读一读第5-8自然段。
2 老师扮演小鹿,发给学生“黄莺”和“微风”的头饰,引导学生扮小鹿的朋友,告诉小鹿玫瑰开花时的样子。
3 学生自由分组研究角色,表演课文5-8自然段。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开发文本,拓展表演:
电脑出现小兔的画面,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小兔是小鹿的好朋友,她悄悄地拍下了玫瑰开花时的情景,今天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小鹿,祝它身体健康。(电脑出现玫瑰盛开的画面)
再现童话情境,激励学生充当小鹿的各种朋友,告诉小鹿看到的玫瑰盛开情景。
随机理解“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
一、导入:
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
《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看谁能发现并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二、检查预习,呈现目标。
1、出示整首诗文。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这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本诗题目的读法:登/鹳雀楼)
2、师:请大家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在旁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默写。
3、提出合作时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合作交流前面总结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适时指导。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请一组派代表介绍作者情况。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人。唐朝著名诗人。但作品在《全唐诗》中只流传六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如《凉州词》。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常有鹳雀栖息,因此得名。
2、请一组派代表谈谈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整体感知诗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释。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的深刻内涵及意境。
3、指导诵读。
(1)师: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学生自由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
(2)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下前两句古诗?
再指名读前两句,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宏大气势。借助课件里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体会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雄伟和壮丽。再请学生配乐朗诵。
师: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播放这个画面的同时,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文)
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示意了三名学生朗诵后两句。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站在鹳雀楼上,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完整的朗诵一遍这首古诗。
这里我请几名学生展示配乐朗诵,根据每人朗读时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最后齐读一遍全诗。
4、指导背诵。
请两名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说一说怎样可以很快的背下来?向学生渗透:理解记忆的方法和"熟读成诵"的道理。
学生自由背诵。
在班内展示背诵。
五、课外拓展练习。
1、默写《登鹳雀楼》。
2、搜集王之涣的《凉州词》,试着背下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待人宽容友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
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
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
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朗读进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
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
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合理想象,为文配画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后合解了,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在卡佳之后画一幅怎样的画,来表示你的歉意。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校园里的画1以诚相待
2、友好相处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一起看大屏幕。
视频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齐读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会读”指名领读。去拼音再读。
“我会填”指名回答。图片出示理解“横槛”“画舫”。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用“~~”画出。
2、学生按要求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问题(1)。
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4、完成自学提示(2)
提问: 哪些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游览的顺序?
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从句子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指名上台画一画。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5、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些颐和园的景色的?
给课文分段,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出示自学指导:
(1)、请大家读一读长廊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说说作者描写的景物。
4、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顺序观察的。
5、指名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学习3~~5自然段
自学指导
1、自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书。
3、汇报: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 佛香阁 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 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 十七孔桥
4、我们先来到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谁喜欢“佛香阁”,读读句子
出示句子。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5、谁喜欢“排云殿” 读读句子,说说有什么特点?
6、喜欢昆明湖的同学来读读句子,告诉我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什么比着什么?
还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静? “滑”换成“划”行不行?哪个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7、美丽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喜欢十七孔桥的同学来读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
狮子多 桥洞多 柱子多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艺高超。
齐读这句话。
四、总结
我们随着作者将颐和园游完了,那么颐和园中,就这些景观吗?
齐读最后一段。
课后拓展
颐和园还有哪些景点,课后查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我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教学目的
1、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声字
2、词语搭配练习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教学方法:
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照样子写一写
1、让学生说出自己组成的字
2、组词
3、延伸:让学生区别每组字
二、词语搭配练习
1、练习课文中的内容
2、延伸:让学生换修饰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自读
1.让学生自己认字
2.大声朗读。
3.引导学生下课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的心情。
二、夸夸我们的妈妈
1.让学生想的优点。
2.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给妈妈过节
1.了解三八节的常识。
2.为妈妈做件事。
3.练习写留言条,写祝词。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
(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
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⑴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⑵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⑷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⑵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⑴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
(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⑵“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⑶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⑷“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⑸“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⑹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⑺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⑻“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