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姿百态的地形PPT内容 篇1

本节内容有三点:一是“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二是“地形复杂多样”,三是“山区面积广大”。教学之后,结合“国培”学习的理论指导,反思如下:

一、处理教学重点方面:

1、学习《初中地理“地图”的有效教学策略》后,我注意帮助学生进行“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形图”的思维转换,由地图入手,通过分析分层设色地图的指导阅读,学生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内容掌握较快,基本上能理解三级阶梯的高低不同,教学效果明显;

2、根据《初中地理“地图”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地形的特征,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不同地形的特征,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很快找出五种不同地形类型。

3、让学生制作小模型,注明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学生兴趣浓,热情高,掌握牢。

二、难点突破方面:

1、通过制作模型,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了山脉的地形分布中所起的“骨架”作用;

2、学生先掌握了我国地形总体特征后,理解我国五种地形比例,特别是山区面积广大就比较容易,费时较少;

3、在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时,抓住山区特征去分析“自然灾害”,抓住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对“交通”的影响去分析我国贫困县的分布,学生感受真切实在。

三、教学方法方面:

运用图导法,学生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学效果明显。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的影响中,学生对因季风促使暖湿气流能深入大陆内部、但山脉对暖湿气流又有阻隔作用,理解不够深,往往说不清楚,可能教学中缺少直观的比喻,需要进一步探索教法。

千姿百态的地形PPT内容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能力。

2、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记住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初步树立自然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启发教学。

教学重点

我国地形地势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地理图象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的资料,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形区的位置,并根据地形区的颜色对照图中高度表判断海拔高度。

教师小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的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 教授新课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是深浅不同的绿色及浅黄色,代表平原及丘陵地形,西部黄色的颜色加深,代表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根据颜色的分布概括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总体趋势是:

学生答:西高东低。

(2)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学生尝试绘出我国地势示意图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对可能出现的两种示意图进行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能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也可能是由西向东阶梯状降低,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

学生得出结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课堂活动:阅读第57页图B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36°N地形剖面图”,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的,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教师: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4)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研究)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课堂小实验)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内地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流向自西向东,地势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

地势对水能资源蕴藏的影响——在地势阶梯的分界处往往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利影响:滚滚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向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不利影响: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交通的障碍。

二、中国的地形特征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知道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大家翻开课本58页,阅读课文,看除了我们上节课熟悉的山脉以外,还有哪些地理名称呢?

生:(略)

教师:对,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山地,这些分布在地表的各种形态,就称之为地形。那么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也就是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山地。

师:大家看图C“中国各种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图能发现什么问题? 讲解: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师:讲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小纵横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看图F“中国主要山脉分布”讲解山脉的走向。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下。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转承: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平原,山脉也是这些地形区的地理分界线。

师:大家看图H“中国四大高原”说说我国的四大高原是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生:讨论回答。

师: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特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因地面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当地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广阔坦荡。

师:看图D“中国地形”提问我国第一级阶梯上主要分布着哪些高原呢? 生:青藏高原。

师:除了青藏高原,还有其他的地形类型吗? 生:柴达木盆地

师: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哪个呢? 生:青藏高原

师:谁能说说青藏高原上是什么样子吗? 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宽谷和湖泊镶嵌其中。

师:有人描写一个高原这样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是哪座高原呢? 生:内蒙古高原

师:现在谁给同学们当内蒙古旅游的小导游呢?

生:内蒙古高原上很平,羊马等好多,草中间野花很漂亮。还有就是草原的天很蓝。 师:在高原顶部感到很平,这点和平原上的感觉有些相似,一望无际的原野,让人感到心都开阔了好多。

师:我们先总结一下内蒙古高原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坦荡如砥,起伏和缓

师:高原和平原,有那么多的相似,那么区别他们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生:海拔高度

师:对,大家看看我国三大平原的海拔高度大致是多少,那么我国四大高原的大致高度呢?

生:平原大都在500米以下,高原以第二阶梯为例,大都在1000—2000米。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四大高原中的最后一个内容,云贵高原。这次有人愿意来带队吗? 生:(略)

师:由此可知,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那在到处都不平的地方,见到平地大家就会倍加珍惜,于是在这些地区人口 城镇集中,农业发达。

师:除此之外我国主要有哪些平原呢? 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师:有哪些丘陵呢?

生: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师: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组讨论: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 响?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千姿百态的地形PPT内容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图例,分层设色地图,地形剖面图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基础上的学习,是学生对中国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课既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中国地势特征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因此《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这一节在七年级地理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并理解其对气候、河流流向、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判断地势特点的方法;

2.掌握三级阶梯界线山脉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与分布;

(二)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 2、建立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思路和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2、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我国地势特征与地形特点,热爱祖国美好河山。 重 难点

重点:地势特征及主要地形。

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爱发表见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很少;注意力不集中;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总结概括能力不足。

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手参与体验,多展示,多发表见解,采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指导理念: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通过老师启发、诱导、点拨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以问题情景为主线,学生活动为主体,多媒体图片教学与地图教学相结合,地图为主,图片为辅,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这堂课我主要制定了如下三种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组合作。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等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交流。

3、合作探究。初一学生大多是感性思维方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通过动手、思考、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等过程,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呢?学完今天的课程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一、上文回顾 默地图

二、自主学习:探究地势特点

a、课件展示:

1、地势的概念。

2、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并沿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动画。 提出问题:你能试着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吗?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学生分析诗词所包含的地理信息。观察地图及动画,小组合作讨论我国地势特点,画出我国地势示意图。

培养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b、课件展示: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图及“中国地形”图。

2、展示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 指导学生读图填表格。

3、展示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景观图片。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读图并合作完成表格: 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c、承转过渡

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合作研究

①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达标反馈

在空白中国轮廓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并注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习小结

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几个方面都有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寻找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

千姿百态的地形PPT内容 篇4

地形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可采用各种地形模型,化难为易。本节课教学中,地理概念、地形名称和地形空间分布等知识较多,教师通过采用读图指导、模型演示、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三种基本的地形图,每种地形图都有着不同的判读方法,比如:等高线地形图我们要借助等高线上标注的海拔高度及其排列特点来判断,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分层设色地形图则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一目了然的辨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我们最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这五类地形判读时一般借助颜色进行,比如蓝色的代表海洋,绿色的'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高原、丘陵;白色表示雪线以上是哪种地形。而要直观的看出某地在某一方向上的地表起伏状况,则用地形剖面图最好,可以说这三种地图一个比一个更加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我们最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这五类地形判读时一般借助颜色进行,比如蓝色的代表海洋,绿色的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高原、丘陵;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千姿百态的地形PPT内容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

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

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

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

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

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三、山脉纵横交错(板书)

1、过渡:在我国的三级阶梯都是以山脉为界,感觉山脉就像骨架一样。事实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地形的骨架)

2、读图(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脉:(板书)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3、活动:找五岳

谈:我国奇峰名山众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们自古就是人们争相祭

拜之处,游览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们能在图上找出来吗?

它们分别们于哪一个省?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岳?

板书设计: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