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教学准备: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同学们对刺猬有多少了解?谈一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精读1——5自然段

1、师:作者在散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刺猬,这无疑是作者的意外之喜。对于刺猬来说,跟作者的不期而遇,意味着什么?

2、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然后交流。

3、预计交流内容:刺猬很害怕……相机指导朗读

4、让学生带着体会再读1——5自然段

四、精读6——11自然段

1、师:看着这只可爱的刺猬,作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用你帽把它带回了家。刺猬被装进了呢帽,在黑暗的世界里,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2、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3、作者有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从中你们体会到什么?相机有感情朗读

五、精读12自然段

1、自由读文,看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3、想象一下:作者还会怎样善待刺猬?

六、。

板书设计:

18、刺猬

一、发现刺猬

(和睦)

二、“我”与刺猬的相处

三、刺猬是我的“家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背起父亲上学》电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情趣

感动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的心湖会不断地因一些人和事而荡起阵阵涟漪。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草地上的老班长为小战士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人久久挥之不去,而6岁的小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观看电视公益广告)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二、拓展思路

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今中外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3、小结: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

三、互动交流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清楚受感动的原因。(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作指导,属指导性讲述)

3、在小组里说说感动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4、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揭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老师就全知道了。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①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②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2、课文中又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指导构思

1、回忆从这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2、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独立试写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讲评修改

1、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自评自改,小组互评互改。

六、布置作业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2、搜集祖国建设方面的材料。

3、培养热爱祖国成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围绕话题,将重点事情说清楚。

教学难点

将重点事情说清楚,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起兴趣(5分)

同学们,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不胜枚举,有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就自己了解的资料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二、探索新知(32分)

1、分小组交流,谈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带着资料及图片在班上发言。

4、有意识的推荐人选,侧重介绍某一方面。

可以介绍从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搜集到的资料。

5、学生同桌交流。

6、指名学生谈感受。

三、课堂总结(3分)

祖国的建设靠大家吗,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努力学习,将来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板书设计

祖国建设跨骏马

要求:1、围绕话题谈感受。

2、采用具体事例说清楚。

3、可配有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时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祖国建设与发展的成就方面的资料,但由于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少,多数是建国初期的资料,课上学生谈体会是词汇量很少,没有抓住身边的、就发生在近几年、我们所熟悉的、关注重大成就,交流体会不深。教师出示后,学生有惊叹之感。

家乡的变化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4月12日 授课时间:4月19日第8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选典型、具体的事例,反映身边环境、日常生活的变化。

2、写清家乡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表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写清这些变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难点:

写出具体事例表现家乡的变化,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点明主题(5分)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展示祖国建设的,课后同学们还搜集了许多关于祖国建设飞速发展的资料,,在上节口语课中大家还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许多祖国建设与发展中的新成就,特别是大家细心观察到了我们身边的可喜变化,日新月异的祖国建设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动手写一写吧。

二、探索新知(10分)

1、明确习作要求,提示写法。

(1)学生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

(2)提炼强化要求。

用具体实例来反应身边的变化,如:住房、交通等。

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3)交流这次习作的困难是什么。

2、提示写法

(1)选择你最熟悉、最有说明力的具体事例。

(2)介绍某项成就要抓住要点,要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

(3)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具体描述身边的变化。

三、展示变化,感悟发展(10分)

1、展示家庭变化,感悟家庭发展:

(1)小组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一——近3年来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情况。

(2)进一步展示变化:几年中,你们家里生活条件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3)感悟家庭生活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家庭生活发生了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身边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二——逛超市时的见闻和感受。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除了刚才说的,再想一想,我们身边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汇报。

(3)感悟身边环境变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3、展示祖国建设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三:一年中,我们的祖国、我们居住的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

(3)感悟祖国建设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祖国建设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科技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政策变化等,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四、提出要求,审视主题(2分)

下面,我们就用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一写家乡的变化。你可以选择一个方面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说明,也可以选择不同方面的事例来表现主题。

五、选择材料,明确思路(5分)

要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构思、准备。

1、明确选材。

小组交流讨论,明确选材。教师巡视指导。

2、明确思路。

写之前,好好想一想,自己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怎么写清楚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怎样展示出来,开头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六、用心思考,完成习作(8分)

1、对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表扬,以对其他同学有所启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

2、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选择材料 抓住要点

写出真情实感

文题自拟 文体不限。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从衣、食、住、用、行及环境等多方面去谈家乡的变化,能结合自己家近几年的生活水平变化去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家乡的变化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20第8周第3节

教学目标:

1、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习他人习作中的优点,掌握修改方法。

3、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难点: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2分)

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祖国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同学们还动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典型作文的讲评(15分)

1.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的典型习作。

2.展示典型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他是否把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写清楚? 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生生交流,师生评价(10分)

1、互相评价。

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还可以选一个你认为写作水平比你高的同学交流学习。记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取长补短!

2、自评自改。

读了别人的习作,听了别人对你的习作提出的建议,现在请你动手改一改自己的习作吧。

3、共同评价,共同修改。

教师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评价、修改,然后教师点评,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四、佳作赏析,佳作评选(10分)

1、每个小组评选一篇最佳习作,面向全班交流,让大家获得启发。

2、小组自由评选。

可以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选材、最佳语言、佳句赏析等,发现每个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五、全课总结(2分)

掌握修改方法,仔细修改,让习作更加完美。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用具体实例来反应身边的变化 。

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学习优秀作文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听取他人的意见,但个别人只改了错别字,对于习作内容不会修改,自改能差。

语文七色光四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20第8周第4节

教学目标:

1. 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边音和鼻音,读准汉字的读音,学会在汉字表达中正确使用关联词。

2、积累背诵有关“国家建设”主题的名言名句。

3、了解深圳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4、开展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信息交流会,激发学生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投身祖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易混音的读音训练;关联词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搜集关于建设祖国的名言名句和有关资料,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开展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3分)

同学们,会唱《七色光》吗?你们知道吗,语文学习中也有七色光,是什么呢?(拼音、字词、句子、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语文七色光四,感受语文七色光独特的魅力。

二、进入“练一练”(10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下面这些词语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出示8个词语,学生在书上完成注音。

(2)谁能读出这些词语?

指名让学生读准这些词语,核对注音是否正确。

(3)教师领读,指名再读。

(4)补充练习:

讹( )诈 血( )液 滋( )味 一幢( )幢

(5)你觉得还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提醒大家在平时阅读、说话时注意把字音读准。)

2、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这些句子需要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吧!(学生自己试着填写关联词语。)

(2)谁告诉大家,你选择了哪一组关联词语?

指名读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一组关联词语。

(3)变化方式训练,明确关联词语表示的是什么关系。

把下面每组的两个句子用关联词语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句子。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内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国际上的同行赞誉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天气异常寒冷,他坚持拖着伤残的腿去补习班上课。

(4)自己选择一组关联词语试说一句话,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3、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1)下面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认真读一读,看你能不能发现?

学生自由读短文,发现问题。

(2)指名发言,指出短文中问题所在。

(3)全班交流说一说应该怎样修改。

(4)明确修改符号,学生动手在书上修改。

三、进入“日积月累”(10分)

语文七色光里还有一个让我们增长知识,积累语言的栏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两句话及作者。

2、提出要求:读流利,注意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不懂意思的词语查字典或者联系句子理解。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句子的意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组背诵。

5、教师提供素材,学生进一步积累。

大屏幕出示:

一个青年人,总有自己的学习目的。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钱学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四、走进“知识窗”(7分)

七色光里知识多,七色光里收获忙,下面让我们再走进“知识窗”去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知识窗中的,读后说说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交流时先说书中的内容,再说自己搜集、了解的内容。

3、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小组内所了解的深圳变化。(通过代表发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积累。)

五、大家一起来(5分)

1、导入,明确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要求大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放眼世界,把你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建设、科技、环境保护、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介绍给大家,然后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

2、同桌交流搜集的材料。

3、组内资料交流。

4、小组按内容选派代表交流。(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说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谈出认识和感想。)

5、整理充实资料。(让学生根据交流,充实自己的资料)

六、总结,布置作业(5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人把课上交流的资料整理出来,办一期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四

塑料( ) 遨游( ) 熟悉( ) 松嫩平原( )

困扰( ) 欺辱( ) 燃料( ) 幅员辽阔( )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区分平翘舌,关联词语填写也比较恰当,在改短文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修改符号掌握不好,修改时不够认真,个别学生只能找出错别字,不会修改词语搭配、语序等问题。读于句子积累的很快,都能理解意识,并当堂背会。

单元练习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8周第5节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知识。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下面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垄断 辉煌 瞩目 霹雳

· · · · ·

埃及 下旬 氢弹 讹诈

· · · · ·

二、选择正确读音(3分)

屏息(bǐng píng ) 弹琴(dàn tán)

· ·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5分)

担( ) 钻( ) 屏( )

( ) ( ) ( )

四、补充词语(5分)

草长( )飞 一( )当先 ( )头( )尾

亡( )补牢 叶公好( ) ( )立( )群

尖嘴( )腮 画( )添足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5分)

矗立 寻觅 称赞

苦恼 强烈 震惊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7分)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只要……就……

1、中国( )坚持改革开放,( )会兴旺起来。

2、( )奶奶年过花甲,( )她的精神很好。

3、( )今天预报有大雨,( )活动改期了。

4、( )多读多写,作文水平( )会提高。

六、写一段话,歌颂家乡新变化,题目自拟,字数不限。(5分)

板书设计:

单元练习

草长( )飞 一( )当先 ( )头( )尾

亡( )补牢 叶公好( ) ( )立( )群

教学反思:

对于本单元字词等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都较好,能够准确注音、补充词语,多音字把握较好,关联词语选择也很准确。

9、桃花心木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 8 周第 6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并掌握“侥幸、汲取”等词语。

3.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发。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学生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以“相互联系”为主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九课,看看从《桃花心木》中能懂得一个怎样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5分)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2、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0分)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四、指导写字(15分)

1.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美观、正确。

2.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并按结构分类。

4、指导写字。

重点强调:“规、萎、汲”等字的书写。

五、再读理解课文内容(5分)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同桌互说。

(2)交流问题,小结: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六、总结(2分)

文中种树人的做法怪在哪?有什么耐人寻味的道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9、桃花心木

侥 汲

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对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的字词、朗读等的预习大部分学生做的都很好,课上检查情况较好,个别学生书写时结构把握的不好,对课文的概括能力仍需加强。

9、桃花心木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 8 周第 6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桃花心木》。(板书课题)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

二、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5分)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10分)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出示:“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5分)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了。”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六、总结(5分)

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板书:

9、桃花心木

设疑 解惑 悟理

奇怪 不确定 独立成长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明白了育苗人话的道理,但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回答问题是语言运用不是十分恰当,说得不是很清楚。

5 O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四、布置作业: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构思:

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经过。

学生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四、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作业设计

编小课本剧

板书设计:

包公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驴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深入阅读课文、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位()的包公。

2、我也认为包公是位足智多谋的断案高手,我们也来学学包公,运用我们的智慧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的成语。(你最感兴趣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能成为学习上的包公。

二、创设情境

1、在古代有一种官叫“提刑官”,专门负责检查各县所办案件。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提刑官,准备去查查开封府的包公所办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们就出发吧!

2、各位,我们日夜兼程式,终于到了开封府。(课件:开封府的图片)一路上不知各位是否听到沿途百姓称包公为“包青天”?我听说这位包青天最近办了一件离奇的案子,叫什么什么——审驴?!还听说通过一头驴找到了小偷?这可真让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知道包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本官决定聘请你们专案调查员,(举起手中的书)深入这个的现场去调查本案的来龙去脉,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3、非常感谢各位的配合,请各位专案调查员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查:

(课件:)

①包公审的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②包公是怎样通过驴找到小偷?

③旁人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4、在这里本官先谢谢各位了,不过本官还有一些特别提示:

在深入现场调查时,要尊重事实、多听多问。建议从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方面调查这案件始末,还要特别注意要了解他们当时的感受。(如:丢驴的人心情如何?衙役及围观群众做何感想?)你们可以单独进行调查,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调查。希望各位都有收获!

5、各专案调查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各自读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三、反馈调查情况

1、各位辛苦了!本官对此案有颇大的兴趣,更好奇当时在场的人的反应,如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谁先来说说从这些人身上调查到的情况?

2、各专案调查员进行反馈。

3、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以下点拨:

王五方面:

①你调查得真细致,不仅调查到事情的_,还询问了当事人的感受。

②你刚才说那个当事人叫什么名字?那你是否调查了王五丢失的驴长什么样子?现在的驴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询问了王五他发现驴丢时的感受?一头毛色光亮的好驴,却换来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也难怪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衙役方面:

①有哪位是从衙役方面进行调查的?你是否询问了衙役为何发笑?

②哈哈!如果我当时在场,肯定也会笑出来的,哪有这样审案的呀!还有谁调查到了其它信息?

围观群众方面:

①那么围观群众又是怎样看待此事?谁从这方面进行了调查?

②“审问驴子”这种驴子不用说老百姓了,连你我都很少听说,也难怪他们好奇了。

4、从各位反映的情况看,大家调查得都很认真,这点本官非常高兴。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包公到底是怎样审驴的?

①说得是很详细,但可能是本官年纪大了,听起来有点乱。能否用表示顺序的的词来说说。(比如:先……然后……最后……)

②还有什么办法更直观明了?(比如:画示意图)

5、这位包公办案还真有一套。但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不审人?(包公怎么知道通过审驴能找到小偷的呢?)哪位愿意解解我心中的疑问?(看来各位调查还不够全面,没关系,再次进入这一现场,相信有更多的收获。赶快再去调查吧!)

6、原来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一旦遇到危难,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能抓到小偷了。唉!这一点老夫也自叹不如呀!不知各位还从包公身上学到了什么?

7、本官非常认同大家的观点。这位“包青天”认真观察事物、办案足智多谋,这些可都值得我们学习呀!

四、智慧延伸

1、本官还听说过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呢!各位刚才都亲耳目睹了包公的破案机智,为官就考考你们,若是你们会如何破此案?

2、课件出示案情前半部分。

3、若时间充足就当场说说,若来不及就另找时间。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可惜时间有限,本官得前往另外一知州调查案件,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相信各位一定能破此案,时间不早了,我们先作歇息,再来说说怎样破案,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五、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

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课

写一个关于智谋的故事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王五急中生智

小偷偷梁换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段落。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4、认识“竭”字,会写“篇、某、牢”等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除了我还有别的老师也在关注你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展现你秀的一面吗?从你们充满笑容的脸上老师看出了你们的自信,把你的笑容展示给同学们,老师感觉你们的笑容美极了!我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你们的笑容是什么词语?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美极了”的文章,你们想不想学?

父母的爱是伟大而神圣的,有了父母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自信,才能健康地成长。“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含义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美极了”与“糟透了”》。(板书课题)

2、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3、师生梳理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一读: 劝慰 直截了当 呜咽 勉强 跋涉 牢骚 餐桌 出版 兴高采烈 好莱坞 勇往直前 竭尽全力 相辅相成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小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初步理解词语,通过自读、互读,把课文读通读懂,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自读课文,品味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往往对他将来的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我们再来细读一下巴德童年的这段经历。

自由读文。 思考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用”_____”划出。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用” ﹏﹏”划出。 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文。

全班交流,老师引导抓住这样几个问题;

1、当“我”写了第1首诗后,妈妈、爸爸是怎样评价的?

2、“我”有什么反应?

3、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你怎样理解妈妈“美极了”的评价和爸爸“糟透了”的评价的良苦用心。(老师相机板书:“我的诗”“妈妈”“美极了”“爸爸”“糟透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读妈妈评价的语句时,注意是“嚷起来”,读好语句中的“!”和“?”,表达出由衷的`赞叹。

2、读爸爸评价的语句时,要想:短短的十行诗,爸爸却读了那么长时间,这时他会在想什么?体会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后,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体会爸爸的批评是用心良苦的。

3、读写“我”听了妈妈、爸爸的评价语后的不同反应的语句,对比体会,读出由兴奋、期待到失望、伤心的情感变化。

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这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

2、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3、小组内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小组内解决,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4、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老师小结并板书:“慈祥”“严厉”。)

5、默读 课文1-14自然段。 思考: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师生重点理解

1、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美极了”的母亲,又有爱说“糟透了”的父亲,他们都是出于对我的爱。

“我”庆幸什么?

破折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解释说明)

2、“美极了!”“糟透了!”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帆。”

在这段话中哪两个词语能看出“我”深入理解了父母的评价?

理解文中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 ③带着你的感受朗读这段话。

四、浏览课文,总结收获

意志坚强而又谦虚谨慎的巴德最终获得了人生和事业的成功,在他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困苦。

“美”也好,“糟”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吗?为什么?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说一说。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师板书:爱)

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一次重温我们小时候与爸爸妈妈一起的点点滴滴,去体会父母的爱。

[让学生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本色。]

板书设计:

“美极了”与“糟透了”

母(美极了)—→慈祥 爱

父(糟透了)—→严厉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7

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朗读,感悟作者想象的奇妙,鲜活的写法。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萧红是一个寂寞的人;一个天涯流落之人。他的父亲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她的童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地挣扎过来。只有从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和祖父的园子。

二、初步感知课文:

浏览全文,初进我和祖父的园子,这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读后交流

三、深入了解,体会祖孙情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走进园子,看看园子是怎样的?

出示:……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指名读,抓色彩来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通过画面和音乐来渗透美感,通过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不仅有大自然的滋润,还有爷爷亲情的关爱,看看我是如何与爷爷形影相随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采用男女生轮读的形式体会作者这样写法的精彩。

读第三自然段下半部分。

师:孩子在劳动中嬉戏,在嬉戏中劳动。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欢乐。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十二自然段:

师:你觉得“我”在祖父的后园里哪件事最有趣,可以和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种小白菜、铲地、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等事情有趣。

重点学习“狗尾草”事件,分角色读5——9自然段,品“抛”与“扔”之不同。

齐读10自然段。

师:我不仅从祖父那里得到快乐,还从祖父那里学到这么多知识。

4、学习课文第13、14自然段。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我”在祖父的园子里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快乐?

如:“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

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让学生采取分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教师相机范读“活了”的一句话。

请学生分组朗读,说出这么读的理由,以便学生体会文中疑问代词的巧妙用法。

相继让学生区分副词“愿意”与“随意”的不同,知晓植物、昆虫的区别。

四、学生写话:

园子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这片乐土上放飞童心,无拘无束,自然的人性与天真的童年相映成趣。请你写几句简短的话,也来赞一赞祖父的园子。

几个学生交流。

五、教师总结:祖父的园子是是“我”的福地,是“我”童年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六、推荐书目《呼兰河传》

板书: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快乐

自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8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识“蚱、嗡、啃、樱”等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摘录句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 ,交流:

(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关键: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读一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全班读一读。

⑶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匕、器、骏”三字。)

⑷指名逐段朗渎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坐卧不宁”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坐卧不宁:坐着躺着都不能安静。形容心情不安,烦躁忧虑。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考,绞尽脑汁地想。

自告奋勇:本课指王子自己主动要求去杀死瞎熊这个任务。

泪如雨下: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

视死如归: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形容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入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4.教师: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的?(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一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一早……”到“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冬不拉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

第三部分(从“国王派出的人四下寻找……”到“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四、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冬不拉、国王、阿肯;主要人物:冬不拉)

2.指名说说冬不拉留给你的印象。(学生根据阅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地归纳、总结)

(冬不拉: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

3.教师引导: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特点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描述冬不拉动作等方面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冬不拉的形象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深入探究。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的主人公冬不拉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冬不拉是如何与瞎熊搏斗、阿肯又是怎样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壮烈牺牲的消息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教具准备: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自告奋勇、泪如雨下、视死如归、如泣如诉、一筹莫展

2.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王子——冬不拉。课文是怎么将冬不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跟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l.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和小组的学习伙伴一起找了能够体现冬不拉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语句,那就请各小组的代表把找出来的浯句读出来。(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⑴冬不拉一听,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①“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本课指冬不拉主动要求承担除掉瞎熊的任务。)

②教师:为什么“国王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了解一下冬不拉的对手——瞎熊,这只熊有什么特点?

③学生找出瞎熊特点的词语,交流:

庞大而凶恶: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凶残狡猾: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都没有成功。

④教师:瞎熊凶残狡猾,所以国王说什么都不答应。可是冬不拉第二天偷偷地去找那只瞎熊。

⑵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苎‘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藏起来。

教师:可是瞎熊太狡猾了。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以前爪小心翼翼地将伪装拨去.又将捕兽夹周围的土轻轻扒开,然后找来一根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举起另一块石头猛砸。

⑶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王子又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王子抽出第三只箭,正要射向瞎熊,却来不及了。瞎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上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⑷……发现了王子与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

2.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3.指名反馈:你们是怎么感受到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学生自由抒发自己在小组内学习的感悟.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句子所体现的人物特点。)

4.教师小结:同学们,冬不拉王子面对凶残狡猾的瞎熊,勇敢地与之搏斗,最后终于杀死了瞎熊,而自己也壮烈牺牲了。他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呀!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这些语句,再次在读中感受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

6.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对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描写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品读、谈感受,引导学生从冬不拉与瞎熊激烈的搏斗中感受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想象场面,感悟琴声

1.教师:可是这一切,国王不知道。没有得到王子的任何音信,他整天坐卧不宁,愁得连头发和胡子都白了。最后他发布告示说:“凡是将王子活着找回来的,赏赐骏马百匹,羊千只;凡是知其下落不告者,砍去双足…”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国王呢?

(一个叫阿肯的老牧人带着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去见国王,让这个乐器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2.出示第十六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场面。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段话中的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师板书)

故事琴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王子也牺牲了如泣如诉

4.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5、16自然段。(深情地、回忆地、悲痛地)

5.教师:这琴声的感染力有多强啊!国王听了琴声,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不禁泪如雨下。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很久,国王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对故事初步了解之后,学生更容易找到每一种琴声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小结:同学们.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而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的乐器也让人们避免了受到惩罚。人们为了纪念王子,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11

一、板书课题:

1、自由读文,找一找,我家门前的海有怎样的特点?

2、汇报

二、再读课文,

找一找哪些语句使你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

1、第一段:说明事物都被染蓝了,指导朗读。排比句,强调海蓝。

2、第二段:引导想象还有哪些事物也变蓝了,指导朗读。

3、第三段:暗喻,交代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结群洄游”,体会蓝天中事物和大海中的事物的相似之处,指导朗读,读出有趣。

4、第六、七自然段:学生再自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大海给予作者的乐趣、遐思的翅膀、童心,再次体会排比句。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还能说渔家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心。

四、总结:

大海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乐观的态度,大海陶冶了我的情操,又机会也希望同学们再去看看大海,体会大海的美好。课后自评(李广贤)作为三年级的阅读课文,我想重点应该落实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内容。运用的形式就是通过朗读、想象,在交流与合作中巩固知识。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了解特点。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会初步地概括大海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概括大海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理解特点。在学生找到概括出大海的几个特点之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到相应的语句理解特点,从而体会大海的美。

三、汇报交流,品味特点。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大海的美,体会大海给予作者以及对作者的影响。

四、质疑问难,感悟特点。通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内涵。

当然,我的预设和生成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在实际教学过车观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第一,生生交流的机会少,有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的痕迹。

第二,教师调控不够及时,缺少教育的灵活性。

第三,教师的评价有些滞后,评价之后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第四,努力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发现,但教师放手还不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12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se)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2.学习第2段。

(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

(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

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

(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

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13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课文解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恰在春天刚刚来临时学生学习,是编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中国又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很低、沙漠化日益严重的国家,而本课的内容正是描写学生积极参加植树,从而改变生态环境的情景。从这个角度看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会有新的发现:它暗喻着少先队员绿化祖国、酿造春光的愿望、决心,预示着少先队员改变生态环境的坚定行为,背后是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就成了全文叙述的出发点,围绕表现的核心。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领起,为全诗定下欢快、活泼的基调。因为“荒山野岭”,所以写少先队员会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美好愿望,会有向“荒山野岭进军”的决心。

第二部分。作者在第二节写出少先队员为了实现春光染绿双脚的美好愿望,付出的努力,所进行的植树造林行为。这一节虽只有四句,但把本来劳累异常的植树劳动,写的欢快、愉悦。“奏响了植树歌谣”,植树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充满歌声,少先队员以苦为乐的形象跃然纸上。“滋润着棵棵树苗”中“滋润”一词,读完之后我们仿佛看到少先队员对小树苗的轻轻絮语,对小树苗快快长大的殷切希望。

第三节到第七节是少先队员付出植树造林的努力后,荒山野岭的变化,隐喻了春光染绿双脚愿望的实现。作为诗歌的主体,这一部分对于植树后荒山变化的描写很有层次:

第一个层次,荒山野岭由于植树造林变成青山碧岭直接带来的变化。荒山如今枝繁叶茂,涌起阵阵林涛,意在告诉我们,森林覆盖率在大幅度提高。所以诗中说: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披上绿袍。由于植树造林带来环境的变化,动物们有了美丽的家园,小鸟才可以重新搭窝筑巢,松树才可以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才可以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才可以开心得又蹦又跳。

第二个层次,荒山变碧岭,改善了水土,间接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如河水由浑浊咆哮变成荡漾的碧波,秋天有果园的丰收。前一种变化是因植树造林直接带来的,后一种变化是植树造林间接带来,这是长远的。它在告诉我们,植树造林要坚持不懈,长久坚持。

第三部分。少先队员看到了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碧岭,发出由衷的感叹: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一次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与第一节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情味已有不同。它暗含着少先队员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激动、自豪!诗歌在反复中,把作者心中对自然、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诗歌的结构完整统一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慨叹中。

这首诗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一为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二为少先队员前后情感的对比。其次为用词准确、生动。比如动物有了森林家园后,作者对四种动物的描摹极具个性,生动活泼。“小猴开心的又蹦又跳”中的“又蹦又跳”,把小猴开心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松树快活得叽叽直叫也是如此。再如“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中的“拥抱”一词,活画出人们由于植树造林得到丰收后的欣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

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 )的家园 ( )的树叶 ( )的秋天 ( )的果园

( )的家园 ( )的树叶 ( )的秋天 (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 篇14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了解名著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

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西游记》中与课文有关的视频片断。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本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孙悟空反下天庭,又打败了天兵天将,天庭震惊,玉帝无奈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节课。

2.明确教学目标。

(1)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感悟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了解名著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掌握读书的方法,特别是阅读名著的方法,展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

3.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词句?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地读出来。

4.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1)众猴向孙悟空报告,一开口就是:祸事来了!祸事来了!(对话很传神,显出了焦急和害怕。)而孙悟空则回答说:把我的披甲拿来!(话语简短有力,毫无惧色,显得胸有成竹。)

(2)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黄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阵势。

(孙悟空镇定、从容应对,且威风凛凛,体现了孙悟空的特点。)

(3)巨灵神垂头丧气。

(读出巨灵神打了败仗情绪低落、懊丧的样子。)

(4)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打来密如雨点,打去疾似流星。

(两人交战的场面,说明两人交战非常激烈。)

(5)李天王大惊失色。

(哪吒被打败后,李天王没想到,非常害怕,以至于脸色都变了。)

5.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体现出主要人物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构思很奇妙,生动展示了他们打斗的每个场面,展开你的想象,如果你来写,你会怎样展示这场打斗?

6.看《西游记》片断,进一步感受人物特点。

7.概括读书的过程,总结读书的方法。

8.你知道了《西游记》这本书的哪些知识?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哪些?

板书计划:

齐天大圣

敢作敢为、勇敢、神通广大

(个性化的动作、语言描写)

1.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梳理。

2.组长汇报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教师点拨

二、检测要求会认的字

1.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轮读,要求读准字音,并能组成词语。

蟒壑矫鸿淀阑疆吾策坠镀烬婉辰挝缅

卉榕乔傣蚀

2.个别字正音,多音字。

三、检测要求会写的字

1.采用听写的形式,组内两人互批,成绩汇报组长

橘柚树陡峭消逝朦胧倾泻黄鹂藤椅沉淀暖气楼阁啼叫

2.组长汇报成绩,记录员做为记录

3.奖励前三组

4.教师点拨形近字的区别,理解:缀满、坠满。

四、综合检测试题

每人答一份试卷,时间是五分钟,小组串批,统计成绩。

1.看拼音写汉字

dǒu qiào ménɡ lónɡ qīnɡ xiè ténɡ yǐ tí jià()()()()()

2.辩字组词

藤()淮()啼()淀()陡()

滕()准()蹄()绽()徒()

3.写出下列各词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辽阔---()闪烁---()安详---()

反义词:清楚---()灿烂---()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