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10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人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功、立德、立言,大巧若绌,大智若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反身而诚。

文正公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末期儒家历史上最后一个圣人,真正的实现了每一个儒家传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想愿景,在风雨飘摇的王朝后期硬生生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一甲子。

文正公一生功名赫赫,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叛乱,追剿捻军,兴办洋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公费派遣学子留学,家书谆谆教诲,一言一行影响后世。

文正公的成功,很好的佐证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很好的阐释了“空疏无用”等指摘,于今人也是莫大的鼓舞。我们亦当如文正公一般志存高远,并时时反省自己,不虑人人如龙亦当做一个有为之人。最后以其最杰出的弟子——李鸿章之评价来结尾: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2

《曾国藩传》让我有幸结识了曾国藩这么一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按照中国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后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我作为一个行政助理最重要的两条处世之规——慎独与主敬。

“慎独”,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能够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除内心的恶念,培养自己的善念。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一名行政助理,在完成工作任务、管理同事时,对上应该做到不阳奉阴违、不欺暗室,对下应做到心口如一、以诚待人,如王阳明所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主敬”,就是外表整齐严肃,内心纯净专一。接待贵宾和参加活动,都是主敬的具体表现。古语讲:“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主敬”反映的是一种庄重、专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作为行政助理,在遇到客户到访需要接待时,首先应仪态端庄,以体现公司的良好形象;其次应内心纯净专一,让往来的宾客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公司的文化底蕴。面对日常繁琐的工作,要有静气,把控好自己的情绪,气若不动则心不动。谨记:凡事心要静,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则不明。心平气和、稳重稳妥地去处理问题,让所有的事情都得到最完美的解决,这才是工作的王道。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3

最近,我看了《钱学森传》,钱学森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人们心中的“科学圣人”。他的爱国之心、坚定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怀崇敬、感触良多。

钱学森身上有着中华民族浓厚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艰苦朴素,还有他的高尚品格,无不令人敬仰。其中给我最深的触动是他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书中讲述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他乡,羁绊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大声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还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立刻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以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积极工作。在条件艰苦的荒漠,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国,这两个鲜红的字眼,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它我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何将它的能量发挥出来呢?钱学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力量。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科学的力量和价值。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学习钱学森的爱国奉献精神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甚至平凡,但是我们一样会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爱国、敬业、创新、奉献的精神。

从现在起,我们会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动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像钱学森先辈一样,用严谨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4

狄仁杰的童年时代是在随父亲宦游各地中度过的。在雄伟壮丽的帝都长安,一览无垠的中原大地,繁花似锦的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汉中盆地,奇险秀美的三峡两岸,几乎小半个中国都留下了狄仁杰幼小的足迹。飘泊不定的宦游生活,对于磨炼狄仁杰的意志,增长见识十分有利。直到青年时代他才结束了随父宦游的生活,却又开始了他自己的动荡不定的仕宦生涯,南北奔波,四方飘流,狄仁杰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奔波于神州大地上度过的。狄仁杰的童年时代正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在唐太宗的治理下,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由于隋末长期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不少地区村落萧条,人口稀少,土地荒芜,处于亟待恢复的阶段。

狄知逊共有5个儿子,狄仁杰为长子,所以在家庭中对他很少溺爱,更多的`是严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家族,狄氏家族和中国古代许多大家族一样,都有自己的家族传统,用以规范家人的行为和教育子弟。许多家族还撰写了所谓家训之类的东西,世代相传,成为这个家族中人人必须遵循的训条。著名的《颜氏家训》便是一部流传至今、影响甚大的此类书籍。狄氏家族是否在狄仁杰之前也有此类家训,不得而知,后来狄仁杰显达以后,的确撰写过一部名为《家范》的训言,共一卷,用于教育自己的子孙。据此类推,狄氏家族肯定也有此类训条存在。唐文宗时,狄仁杰的族曾孙狄兼谟任给事中,曾封还过不当的诏敕,文宗认为狄兼谟能忠于职守,是一个执法官员的最好人选,便把他提升为御史中丞,并对他说:“御史台朝廷纲纪,台纲正则朝廷理,朝廷正则天下理。凡执法者,大抵以畏忌顾望为心,职业由兹不举。卿梁公之后,自有家法,岂复为常常之心哉!”这段话清楚地表明狄氏家族确有自己家族训条。所谓“家法”,即家族传统、家族训诫。

狄仁杰作为长子,自然受到其父的严格要求,希望他能够光耀家族,成为有用之才。所以狄仁杰在童年时就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有时读书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狄仁杰在少年时期读书并不仅限于儒家经典,还广泛地涉猎了其他各类书籍,其中包括医学书籍在内,因此他对医术也颇为精通。官僚子弟博览群书本不足为奇,但大都不去涉猎医学书籍,在他们看来医术不属于经邦治国之学,因而不屑一顾。从狄仁杰乐于研习医术看,恐怕不是一时兴趣所致,而是他志向远大,想多学本领以便为民造福。这一点在他日后任官期间仍不忘为民诊治疾病、解除痛苦的行动上可以得到证实。

人生好似浮萍,谁也无法预料自己飘流的下一站,对于官场中人来说更是如此。狄仁杰自从政以来,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任地方官中度过的。狄仁杰一生最辉煌的时期是在晚年,可谓地位尊贵,身名俱隆。尽管如此,他仍不惜耗尽自己的才智心力为国操劳,这种不凡的品格赢得了万民敬仰、千古流芳的美誉。

神功元年(697)至久视元年(700),是狄仁杰一生中最为平稳的三年,就像一只大船,经过长期的风浪颠簸,终于靠上了风平浪静的港湾。然而狄仁杰却并没有放纵自己,虽然政治上比较平稳,繁忙的国事却使他不得片刻安宁,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时时操心军国大事,思考着安邦定国的方略,在许多重大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狄仁杰的政治生涯主要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度过的,因此,他的人格特征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他勇于进取,不甘向腐朽残暴的势力妥协,却又机智灵活,比较注意立身处世的方式:既熟读诗书,满腹经纶,又注重经世致用,反对华而不实;一身正气,品格高洁,却又不乏诙谐幽默。总之,狄仁杰的人格特征既体现了唐初士风的时代风貌,也具有极鲜明的个性特征。狄仁杰一生的诗文作品还是比较多的,见之于著录的有《狄仁杰集》10卷,此外还有狄氏《家范》一卷。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5

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6

《三国演义》中,一个个活敏捷现的历史人物,有武艺高但又自负高傲的关云长,绝顶聪慧好像无所不能诸葛孔明,阴险狡诈却又狡猾的董卓,志向远大而又知人善任的孙仲谋等。当然是忠厚憨实得关云长了。

关羽为什么使我着迷,当然是关羽玉树临风,英俊萧晒,重情重义,英勇顽强的关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羽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两颗炯炯有神的眼睛,镶嵌在扁长的脸颊上,一个柳叶似的眉毛,贴在眼睛上面,耳朵赤红赤红的,他的双臂挥舞宝剑,真有绅士的感觉,而且一生气脸就会赤红赤红的.,你肯定听入迷了吧,那就听我连续讲下去。

关羽很英勇,我信任你也提过一个故事吧;关于在战场是为了救一个伙伴自己中了一根毒箭,毒气逼人所以他去请华佗来治疗。华佗说:“需要把肉割掉,把骨头刮一刮”,于是他又说:“会很疼的”。关羽说却说:“我不怕!”说着,他伸左手出,又叫人找了一个棋盘,叫军师同他一起下棋,棋刚开头,华佗的刮骨疗伤也开头了。关羽一边下着棋一边忍受着莫大的苦痛,有时还会流出汗来,眉毛就会皱起来让让人忍不惨睹呀!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7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排名第一的宋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人物,谈起他,有人滔滔不绝,有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坏蛋……

在我眼中的宋江有好也有坏,在受招安前是鼎鼎大名的英雄,受招安时,显得比较窝囊,明明可以打下宋国,杀死以高俅为首的六大恶人。可他还是接受了招安,高俅是何等的奸诈,会让宋江及宋江的一百零八个弟兄与他共存吗?宋江在接到高俅的命令,就去攻辽,攻方腊,害死了七十二个弟兄。回到朝廷还不是被高俅用加毒的御酒害死了。

宋江在梁山事业上发展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他积极发展工业和农业,为梁山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兵器,从而促使各个战役的胜利。另一方面,他以意气为重,结识了后来的一百零八将,当中也有许多坎坎苛苛,比如在结识燕顺时,险些丧命,幸亏天命有缘,收拢了以燕顺为首的三名大将;三打祝家庄,可谓不打不相识,不仅又得到了几员大将,还帮王英找了一个好夫人。

宋江也很倒霉,救了与花容一起做清风太守的'人的夫人,却被那妇人诬陷,被那妇人的丈夫,也就是太守追杀,关进了牢房,幸亏花容等人前来救出他,否则他就又完了,刚遭一劫,又来一劫,宋江差点小命又丧在李俊的手里,幸好其慧眼识英雄,加入了宋江的阵营。

看着宋江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城,高俅不免开始担心起来,担心宋江攻占京城后地位不保,急忙分析宋江个人的弱点,了解到宋江很早就想接受招安,于是就上书皇上,要求前去招安,皇帝已经十分懦弱,急忙派高俅去招安。

宋江听到这个消息,不顾兄弟们的反对,毅然同意了高俅要求招安的建议,宋江本是朝廷的小官,对反对朝廷不是很愿意,如今朝廷愿意来招安,他认为,何乐而不为呢?高俅松了口气,却又想加害与宋江和他的一百零八个弟兄,便派宋江和他的弟兄们去打辽,却不尽高俅意,宋江等人无一伤亡。他不死心,又让宋江去攻方腊,这下好了,一百零八个弟兄死伤七十二员,宋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下,他对做官就不在意了,想辞官隐居,却被高俅赶尽杀绝,用御酒毒死了。

吴用与花容得知后,就在宋江坟前双双上吊。这下又夭折了三人,宋江自己也死了。梁山就在宋江手中灭亡了,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8

在“五一”劳动节期间,阅读了《钱学森》,知道了钱学森是一位为中国两弹一星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

钱学森出生在辛亥革命胜利的那年,上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谁也比不上他。由于成绩优秀,就直升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秋天,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校规定,如果每科都90分以上就可以免费,钱学森科科成绩都达到90分以上,迎来了师生门的赞叹声。不久,钱学森去美国留学,打破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观念,并且成绩优秀,还担任美国高级顾问、教授,名扬天下。祖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钱学森一心想回到祖国,报效国家,但他被美国政府无理扣押、监视了五年,最后以到外国讲学的名义,转道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受到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回到祖国后,把自己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同事、学生。他的头脑储存的知识真是无限海量,丰富得惊人,并且都是当时世界上导弹制造的最新知识,有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人造卫星等知识,是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我感受到当中国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的时候,当中国研制的导弹准确命中目标的时候,都会想起两弹一星的前辈们。

钱学森——让我们的航空事业更伟大,连创奇迹!

我们要向钱学森学习,从小学好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9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我第一次读到岳飞的《满江红》时,我就被这首词的意境深深打动,所以我央求爸爸给我买了《岳飞传》,岳飞的忠勇和战无不胜让我为之倾倒,正好电视在播放黄晓明黄帅锅的《精忠岳飞》,于是我只要完胜利课,就会聚精会神的看上一集。跌宕起伏的情节,岳飞的爱国爱明之心,秦桧的奸诈卑鄙,让我一次次的投入到那个多灾多难而又英雄辈出的年月,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岳飞对他儿子岳云的教育,让我感到岳飞也有“可恶”的一面,我总结岳飞对岳云有三大罪:

一、生活上克扣;

二、有好东西全给别人,不给他的亲身儿子;

三、有功劳不报或少报。

岳云是岳飞的大儿子,在古代是嫡长子的身份,是要继承岳飞家族事业的'人,根据我们一般人理解,那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应当要啥有啥,哪怕要天上的星星,家人也应当想方法搭个梯子摘下来。可是岳云从小就没有过上好日子,小时候岳飞由于战时频繁,他跟随奶奶和娘亲颠沛流离,不但没有吃好住好,有一次还遇到金兵偷袭,想抓他们去要挟岳飞,幸好岳云机警,识破金兵探子后准时报信才躲过一截。

长大后,岳飞做到清远军节度使,听爸爸说这可是相当于现在省委书记兼军区总司令的大佬,好吧,岳云该享福了吧,可以岳飞一没有给他买宝马奔驰,二没有买豪宅别墅,反而每日粗茶淡饭,每日读书练武从早到晚,连去个迪士尼的机会都没有,到武艺稍有练成,便把他带上战场,参加到腥风血雨的战斗中。当我看到岳飞教育岳云武艺,将岳云打的鼻青脸肿时,我的心都紧了。岳飞更可恶的是还屡屡压制岳云,皇帝每有赏赐,全部给手下有功将士,一点不给岳云。岳云在战场上出死入生,杀金兵,擒大将,可岳飞却将他的功劳一概抹去,只字不提。始终到很后来,皇帝发觉这个状况才升了岳云的官。

直到听到岳飞对岳云的那段话,我才潘然醒悟:“你一诞生就已经注定了不平常,由于你是我岳飞的儿子!所以你得到的机会比别人多得多,也正是由于你是我岳飞的儿子,别人看待你要比一般人苛刻的多,所以你得付出更多,要做的更好。记住,在这个世上,没有战不胜的敌人,只有战不胜的自己”。啊!岳飞是爱岳云的,这种爱是那么肤浅,是灌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将全部期盼都放在岳云身上的爱,是一种超越了一般人的爱,是一种大爱。正是岳飞这种爱,岳云才没有成为官二代,没有成为纨绔子弟,没有成为一个悄悄无闻的人,靠着他自己到达了一个个高度,最终青史留名。

在这个世上,没有战不胜的敌人,只有战不胜的自己。我心中对自己说,爸爸妈妈,该怎么做,我知道了。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10

中华上下五千年,沧海桑田,朝代更替,在五千年漫长的岁月中,这片黄土大地上不知孕育出了多少杰出人才。像管仲、诸葛亮、左宗棠、毛泽东……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一八一一年十月十一日,他从小生活在湘乡县的白杨坪村。据说曾国藩出生的当天,其祖父竟希公梦见一条巨蟒从天而降,在头顶上几经盘旋,刚醒来,就有人向他报喜。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岳飞出生时天上飞的大鹏鸟,还有王阳明出生时的仙人。尽管巨蟒只是个传说罢了,但是这也为后文写曾国藩晚年时期身上长满癣疾埋下伏笔。

后来,曾国藩长大成人了,二十四岁就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但却名落孙山,没有考上,于是他开始修学储能,奋发图强,终于在他二十七岁那年金榜题名。

不久,曾国藩创立了湘军,曾国藩被誉为“湘军之父”,他虽然不如曾国荃那样会亲自上阵杀敌,但却会指挥,亲自率领湘军转战大江南北,还迎来了清朝几十年的同治中兴时期。曾国藩率领着湘军镇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起义。

曾国藩到了晚年疾病缠身,可他却依旧在处理事务。处理完“天津教案”的曾国藩实在是撑不住了,最后长逝金陵。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天当我整理书架,再次看到《曾国藩传》封面上的一句话时,我不禁又翻起来——“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不就是曾国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