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色游戏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色游戏反思日记 篇1

为了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户外游戏活动,促进身体健康,我主张要组织情境化的户外游戏活动。

1、要求情景化的原因是孩子们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户外游戏中容易出现难组织的问题,如果咱们如果单纯强调纪律,又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才会要求进行情境化的户外游戏,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

2、情境化的具体要求是:通过场景的创设,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的扮演,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性的的`游戏情节中,依赖游戏材料的支持,主动、愉快地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同时也能让让幼儿在扮演角色中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在动作技能锻炼的同时获得情感的熏陶。所以游戏本身的情节设计才是最主要的,它是促进孩子们主动积极有兴趣的参与游戏的关键。像汪裕芳老师上的音乐游戏,就是通过设置火车从火车站开往各地的情境,并且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得到升华。

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是在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全力用脑去做事情。”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能引起幼儿极大兴趣,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角色游戏反思日记 篇2

开学了,我们班的孩子们都成了中班的“哥哥”和“姐姐”,这个称号使得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每一件事情,孩子们都想去尝试着做,积极地参与,甚至还模仿大人般照顾同伴。

有一天,角色游戏正在进行中,一群小小班的孩子散步走进了我们的活动室。只见有几个哭鼻子的幼儿专注地看“司机”为“顾客”解难,而忘记了哭泣。我想:我班的孩子既然渴望模仿大人,而小小班的孩子又被我们的游戏吸引,我何不鼓励班上的“哥哥姐姐”去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游戏呢?

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投入,而且,也很有“大人”的感觉,有的教弟弟妹妹怎样做病人;有的带弟弟妹妹到娃娃家做客;有的手牵着手从这个游戏角玩到那个游戏角。而弟弟妹妹呢,他们虽然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居然不哭也不闹,跟随在哥哥姐姐的身边。

活动结束的时候,我班的孩子还有礼貌地向弟弟妹妹说“再见”,并且主动地送他们回到老师的身边。当我和班上的孩子交流活动经验的时候,他们都兴高采烈地谈起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弟弟本来不愿意和我玩,后来我说了‘请’字,他就愿意玩了。”有的说:“我牵了两个妹妹去看病。”还有的说:“那个弟弟害怕打针,于是我叫医生轻轻打,不能用力。”我听了笑着问:“你们喜欢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戏吗?”孩子们一起高兴地说:“喜欢,很喜欢!”话语问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

一次无意的混龄游戏,使我感受到了班上的孩子确实在长大,确实懂事了很多,而且,一幅幅其乐融融的游戏场景让我看到:当孩子们拥有了一个比原来更 为丰富的游 戏场所时,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角色游戏反思日记 篇3

区角活动时,大班教师在一张桌子上摆放了几盘彩色糖豆和几把小勺,勺柄上都绑了长长的小棍子,端头还涂有红色标记。几个幼儿见状立刻围了上来,十分好奇。原来,这是教师设计的“吃糖豆”游戏。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是:用小勺从盘子里取到糖豆再送到嘴巴里;糖豆不能直接用手拿取,只能用小勺拿取;用小勺时须抓住勺柄的端头(红色标记处)。

接着,教师请出六位幼儿,让他们两人一组,按规则进行探索性操作。一开始,每个幼儿都各顾各地用小勺取糖豆,并探腰伸脖尝试着把糖豆送到自己的嘴巴里。无奈勺柄太长,嘴巴怎么也够不到小勺,因此,每组幼儿都没能按照规则吃到糖豆。大概是由于糖豆的诱惑太大,几位幼儿忍不住直接用手抓取糖豆送到嘴巴里,其他幼儿看到他们的“越轨”举动纷纷大叫起来。此时,教师不慌不忙,微笑着让孩子们停下游戏,说道:“我们都看到了,刚才有小朋友大概太想吃糖豆了,一着急就用手抓了。大家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既不违反规则,又能吃到糖豆?”教师稍作停顿,看到孩子们若有所思的样子,进而启发道:“这个活动是两人一组的,是不是可以相互帮助呢?”,“哦,老师,我知道。”有几位幼儿像是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起来。很快有几位幼儿抢先说道:“我也知道了,就是你喂给我吃,我喂给你吃。”教师微笑着请这几位幼儿给大家演示。看到这几位幼儿用两两合作的方式吃到了糖豆,其他幼儿也十分向往:“老师,我也想玩。”“老师,我也要吃。”此后,操作区里便多了几把长柄小勺和几只盘子,盘子里每天都有不断更新的小点心。在好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活动成了孩子们快乐生活的一个亮点。

事实上,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某些引导的细节上还是有瑕疵的,如教师没能给幼儿提供充分的协商和在操作中寻求答案的机会。尽管如此,这个案例仍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其一,教师发起和组织游戏的前提是要把握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即将面临的挑战。该游戏能使幼儿获得新经验,对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挑战性,这也就使得这个游戏具有较大的发展价值。其二,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教师的启发,也离不开材料本身的暗示和同伴间的影响等。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诱入的`彩色糖豆、长柄的小勺、教师的点拨、同伴的商讨都是引导幼儿产生合作意识并最终体验分享乐趣的重要媒介。其三,游戏中的师幼关系应是一种融洽的合作关系。当幼儿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时,教师作出的和颜悦色的回应既维护了游戏的和谐气氛,也有利于启发幼儿继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常习惯于对集体教学活动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对幼儿的游戏特别是自选游戏的指导并不充分,有时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也许有教师会认为游戏是自主和自愿的,任何外在的干预都会是一种干扰。但实际上,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往往不纯粹是自发的结果,如果教师能给予合理的指导,就可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实现自主发展,从而实现游戏的发展价值。可以说,游戏蕴含着幼儿学习与体验的种种契机和可能,一次成功的游戏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其情境的营造、规则的形成、问题的设置、角色间的合作、师幼的互动,等等,都是教师教育素养和教学艺术的展现。

是的,游戏既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更是幼儿成长的阶梯。小小的游戏既能孕育幼儿的智慧,更能体现我们教育者的智慧!

角色游戏反思日记 篇4

本月,我参加有园内举行的角色游戏评比活动,随着活动的落幕,我也对此次游戏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与反思,我发现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感知与运用很重要,这是他们进行游戏交往的载体。而一些小装饰物对幼儿进行游戏角色的确认与分工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次游戏中,我特别增加了一些以前游戏中没有的小物品,而这些物品使得班级里的孩子们在游戏时特别地有感觉。比如,我在美食屋里增加了服务员的小头巾,点心师的小围兜等,孩子们一带上这些小装饰物,俨然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点心师忙碌地做点心,服务员热情地招待客人,并且非常地热情周到,彼此间的角色意识明显增强,也没有跨角色游戏现象的发生。而在表演区,我准备了小话筒与主持人报节目时所需要的“节目单”,这样,孩子们的分工又明确起来,主持人忙碌地排节目单与报节目,演员则是认真地表演节目,也没有抢着当主持人的现象出现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幼儿今后的游戏有了更深的想法。以前,在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的不丰富,更由于老师的不注意,而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缺乏兴趣,经常会出现有幼儿无所事事的现象。在以后的游戏中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去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从而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是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最最喜欢的游戏。

角色游戏反思日记 篇5

案例一:

游戏开始啦!孩子们穿梭在游戏区域中间,来来往往好不热闹。今天,好吃点的生意特别好,因为好吃点的厨师们“研发”了新产品!客人络绎不绝的来到店内,一个厨师负责烧烤,另外四个厨师忙着给客人做小点心。姗姗来到店内:“给我一串糖葫芦。”“好的。”樱姿说道。接着姗姗坐在了餐桌旁等候。“糖葫芦好了。”樱姿对着姗姗喊道。姗姗站起来,拿着糖葫芦把钱给了樱姿后就坐在餐桌上享用美味了。这时候第二个客人来了,樱姿随手把钱扔在桌子上就去招呼客人了。再看看餐桌那边,姗姗吃完了糖葫芦,满意的离开了,留下了一桌的木棒、与橡皮泥。时间慢慢过去,厨房桌子上散落的钱越来越多,顾客餐桌上、地上的剩菜也越来越多了!

反思:

出现上述的情况,我觉得主要的原因不是孩子们不懂得整理东西,而是孩子们不懂得分配角色,从而进行分工合作。好吃点中我们共有六个幼儿可以进行游戏。大部分的孩子只了解自己是好吃点得工作人员,殊不知同一个游戏区内的工作人员也分各种各样的工作职务。所以,导致幼儿出现了“一群厨师而无人整理”的混乱场面。对此,我在讲评时,特地强调了游戏人员的分配问题。帮助幼儿了解在同一个游戏中若能够做到分工明确,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影响幼儿游戏的原因在于:教师提供的半成品较多,但成品较少。中班的角色游戏中半成品的提供是必要的。但是孩子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制作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供应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量,致使厨师们疏于整理。所以游戏成品的提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内容。

案例二:

在今天的游戏中,我特地观察了好吃点得游戏情况。游戏开始,我就听到恒恒在说:“今天我来做冰激凌吧!”“那我来做烧烤。”樱姿应和道。“我来卖包子。”“我来管超市。”超超和松松也跟着说道。“你们都选走了,我做什么呀?”婷婷不满的'问道。“对了,我们还差一个收钱的和一个服务员,要不,你做服务员吧!”恒恒眼睛一转,马上为婷婷想到了办法。“好啊,我就来做服务员。”“老师说,服务员也可以收钱的。”恒恒继续说着。“对!对!还要拿个盒子把收来的钱放在一起,这样就不会乱了。”樱姿边说边转身找来一个盒子:“就拿这个吧!”婷婷接过盒子:“好,那我就做服务员了,嘿嘿。”几十分钟的游戏下来,好吃点比往常整齐多了。

反思:

游戏中孩子们的一番对话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对上一次游戏评价内容消化的用心程度。孩子们有了初步分工合作的意识。整个游戏过程中,也比上一次游戏有序很多。但是,在这一次的游戏中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另外服务员也显得比较忙乱。分析原因,并不是顾客量的减少,而是在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成品后,需要厨师做的事情减少了。但是虽然孩子们进行了一定的分工,但是厨师人数并未因此减少,并且整个游戏过程中每个厨师都在不停的忙碌着。而在好吃点的另一端却只有一个服务员在为客人进行服务,导致服务员格外忙碌。其实,我们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进行合理分工。帮助幼儿根据好吃点的忙碌情况合理分配服务员、厨师等工作人员的人数,做到随机应变。

角色游戏反思日记 篇6

我们大班自从开设了大润发超市后就吸引了许多幼儿,但我发现幼儿虽然喜欢到超市里玩,却越来越少的幼儿愿意到大润发当“服务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次游戏结束后“服务员”都要花上较长的时间来整理材料。所以玩了一会儿,“服务员”就跑到其他的区域去游戏了,自然超市力就没人了,有的幼儿就开始自己随便拿自己所要的东西。

这时,教师应该发挥引领作用,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和教师一起游戏,教师对游戏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态度。如果教师能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当中,并能用热情的态度和幼儿一起充当服务员,幼儿游戏的兴趣一定会被带动起来。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整理材料,如材料坏掉了还可以与“服务员”一起修补。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也不会跑到其他区域游戏了。

当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本天大润发的情况进行重点评价,问问幼儿在大润发里碰到了哪些开心的事,大家是否应该感谢“服务员”。还要着重表扬在游戏中表现积极的“服务员”,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对于那些没有当过“服务员”的幼儿就会产生好奇心,等下次活动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当“服务员”的行列中来了。当然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要积极动员其他的幼儿一起帮忙收拾材料、整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