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回则是蔡文姬为曹操吟诗的故事,感觉好温馨。”这份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摘抄第一回是迷你句子网编辑为您精心编辑而成,以下句子的内容可能对您有帮助。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很多人经常在朋友圈转发一些很美的句子,句子可以准确的表达心情。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摘抄第一回【篇1】

1、意思是,放下架子礼貌待人,吸引、招来德才兼备的人才。此话很有道理,人才的争夺是政治势力中最重要的斗争,谁有凝聚力,能够吸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扩充自己的实力、不断发展事业的同时,还要任人唯贤,善于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召集到集团中来,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同时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实际上也是两方面的问题,即你在选择别人时,别人也在选择你。尊重自己的部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到你的身边努力地为你做事。

2、③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

3、第25回则是蔡文姬为曹操吟诗的故事,感觉好温馨。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六十回)

5、本回主要讲了群英会蒋干中计。15个好词有:杳无音信、两厢猜忌、独力难支、应弦而倒、寡不敌众、便宜行事、火光接天、簇拥而出、觥筹交错、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口似悬河、舌如利刃、鼻息如雷、雅量高致。十个好句:彼此各为主人之事,幸勿推掉。

6、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第四十三回)

7、成语82个:望梅止渴桃园结义一手包办一举两得

8、意思是说,对善于用计谋但缺乏果断的人,是不用担心的。作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权臣来说,不仅要工于心计、善于计谋,还要果断行事,如果遇事犹豫,不能决断,一旦丧失良机,那就后患无穷。董卓想废掉刘辩而立刘协为帝,对此专权唯袁绍敢站出来说话,他一气之下弃官而去。董卓问周毖、伍琼:“袁绍此去若何?”伍琼答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觉得有理,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这句话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9、意思是说,药虽苦口,但它有利于治病,直言劝告听着不顺耳,但它有利于为人处世。从事王累写了书面谏章,劝刘璋不要见刘备,以免被其所害。他说:“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眼,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

10、这里的“三军”,指众多的士兵。这句话是说,得到一个将军是很难的,而得到众多的士兵却是容易的事,所以不可随便杀掉一个将军。这是一种珍惜人才的可贵思想。

11、本回主要讲了曹操父亲曹嵩被陶谦部将张闿所害,曹操迁怒于陶谦,兴师讨伐徐州。书中好词有: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

12、这是诸葛亮在江东舌战群儒时,驳斥谋士严峻的话,是说严峻这些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能管理国家大事。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有的封建文人认为自己读了几本圣贤之书就大有学问,不管干什么总要引经据典,理论上常讲得一套一套的,遇到实际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因此,人们把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却没有实际本领的人称为“慵儒”。治理国家非同寻常,按图索骥是万万不行的。建邦立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非凡的创造力,那些“寻章摘句”之说,哪里能解决这些重大的问题呢?圣明的诸葛亮道出了做事应注重探索而不能轻信教条的道理。

13、这本书让我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新的认知,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14、三国演义青少版第20回到第25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意思是说,天下大事总的发展趋势是,分裂长久了就要走向统一,统一久了自然就要分裂。罗贯中用这句话拓展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章回巨著。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天下的事物包括国家在内都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然后再由统一走向分裂。他虽然承认历史是在运动的形态之中,可是他只将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分合及政权的更替,这似乎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只是以一些历史的表面现象来评价、归纳历史进程。当然,他的这种局限,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思想光芒。

16、其中最精彩的是神医华佗的故事,他对刘备脱困出奇制胜。

17、关羽退到麦城,处境十分危险。孙权派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听罢严肃地说:“铖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关羽的话表现了他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关羽最终被东吴所擒并杀害,他的死堪称英雄壮举。

18、如饮醇醪(周瑜):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19、隳,毁坏。这是关羽劝慰兵败后的刘备的话。此话道理深刻,因为在战斗中,胜负并不能决定事业的成败,一时的不顺也不代表永久的跌倒,关键是不能因之而丧失创立大业的志气。如果由手暂时失败而丧失了信心,那么就会导致希望的破灭。

20、感想如下:通过围攻樊城描绘了关羽身陷曹魏包围之中的紧张情势,以及刘备与诸葛亮对待后事的激烈争吵。同时,也展示了赵云威武勇猛的形象。

21、第20回讲的是吕布与貂蝉徐州之行,第21回开始是孙策周瑜争霸江东的故事,而且孙策和周瑜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部下的涉及也很引人注目。

22、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位极人臣

23、释义:形容第一次,比喻首次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摘抄第一回【篇2】

24、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

25、描写从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演变成三国鼎立,讲述三个国家由兴至衰最终到灭亡的整个过程。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26、皇天厚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27、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第七十六回)

28、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十二个字是对三国演义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历史规律的总结。

29、念刘、关、张,虽为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30、宋·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31、人民安定朝廷腐败呼风唤雨志同道合民不聊生望风披靡一贫如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2、这是一句英雄扼腕的呐喊。孙权在赤壁之战大胜后,又去攻打合肥,被张辽大败。于是太史慈与部下戈定商量了一个主意,戈定趁乱混入曹军中,与张辽手下人一起趁黑刺杀张辽,成功后举火为暗号,再由太史慈攻入合肥城中。张辽抓到戈定后并未杀掉,遂将计就计,骗太史慈入城。太史慈见火起,以为内变成功,便杀入城中,却中了数箭。被陆逊等人救回后,不久便死。临终前他遗憾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指的是一个男子汉出生在乱世,应该建功立业,怎能就这样死了呢?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多么遗憾呀!一位英雄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深感沉重。

33、出处:《昌黎集·卷三十二·柳子厚墓志铭》:“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

34、三国演义》中三个人物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

35、即使有上百只鹰、隼之类的鸟,也不如有一只鱼鹰。这是形容人才的难得。这是孔融夸奖祢衡的话:“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祢衡立朝,必有可观。”表现出孔融虚心的人格魅力。

36、顺:顺从。逆:违背。顺从我的意志,就可以活下来;与我的意志相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蛮横霸道专制的独裁者的形象。后人将这句话变革了一下,成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37、从张飞被曹操骗到被害,到关羽单刀赴会,再到赤壁之战中火烧连营,这些场景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辉煌和人物的英雄主义。

38、总之,这段历史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人物形象深刻,引人入胜。

39、骄兵,是指缺乏“知己知彼”的军事常识,故骄兵必败。军队一旦滋生骄傲情绪,就会轻敌,对敌我双方判断不明,高估自己,低估对方,这实质上是判断上的错误,更是一种麻痹思想,势必引起心理准备不足,降低了应变能力和防范能力,因而会导致失败。

40、释义: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第一次

41、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震山东。

42、意思是:做事只图一时痛快,不顾后果,不为纪律所约束,是不能担负重任的。因为如果造成祸患无法补救,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句话告诫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43、有开始,始于,首先,最先,头名,领先,尝试,第一,首次,头次,最开始,最先尝试,跃跃欲试,最早,最初等。造一个句子,比如,爱迪生最早发明电灯,牛顿最先发现地球引力,小明第一次开始去上学,邢台到北京的首次班车是6点,它们都表示第一次,表示的意思都一样,只不过用的地点不一样

44、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大将司马昭赐宴与刘禅,席间故意安排蜀地歌舞。刘禅身边的人尽皆悲伤,以为耻辱。惟独刘禅面带喜色。司马昭见此情景,就故意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行为连司马昭都感叹道:人只顾享乐,却如此无情的,没有比刘禅更严重的了。“乐不思蜀”此后成为成语,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常用来讥讽那些忘本的人。

45、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形容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