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 民俗日记 关于春节民俗运动的句子
作文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精准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机遇和取得成功。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的,怎么样写的作文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下是本文提供的一些参考信息请您参考。
通山美食与民俗
◎徐崇知
俗话说,五里之外,乡风不同。这乡风有多方面的内容,当然也包括饮食,不同地方饮食习惯就有区别,饮食的内容是千差万别,除主食之外,更是花样百出,地域性突出,区域性强。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几乎各地都形成了一些品牌美食。所谓品牌,一般表现为其独特性,即只有此地有,就像杭州的檀香扇,苏州的刺绣,北京烤鸭,均已成为当地的名片、招牌,人家到那就要特地品尝、购买。有时也还形成较大的地域范围有共同的品牌这种情况,这在通山美食特点上有明显的表现,而通山美食除了有共同品牌外,各片区(此处按原来的老片区归类)几乎均有自己各自的品牌美食,独特、精致、高质量。这些品牌的形成与各地的品牌形成一样,存在有很多因素,有些品牌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有些品牌与当地的民情民风有关、与当地的历史变迁、历史沿革有关,有些品牌的形成也有它的偶然性,与一个历史人物有关,总之,一旦形成品牌,就会经久不衰,有吸引力、影响力。但美食品牌的形成又有其独特性,有些品牌是在食材上显能耐,有的在烹调工艺上,其中都经过长期的流变、积淀、不断完善、最终达到品牌和精品,被人们认可,世代相传,是各地群众智慧的结晶。
一、共有品牌
1、粑坨
通山多山少田,地也多为旱地,且以沙质土壤为主,种植的红薯淀粉含量高。红薯一直是当地的主食,当地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红薯,也就想方设法打造各种红薯食品,如何将红薯吃出花样,通山人使出了很多妙招,粑坨就是其中之一。形似汤圆,内似饺子的粑坨,既是当地不可或缺的年货,也是年夜饭的头道菜。包坨,外面用红薯粉做皮,内却包着各种馅,素的、荤的,随口味喜好而随意变化。包坨在通山不仅早已成为春节必备的美食,而且用来招待上宾。因为包坨是圆的,个子较大,象征大团圆,寓意团团圆圆;又叫圆宝,还象征财源滚滚。
通山几乎每位家庭主妇都会做包坨,但各乡镇的做法却又差异,小的包坨似汤圆,而大的更像一个小包子。上世纪80年代,因物资少,包坨在通山一直属于精细粮,只在贵客上门或者除夕夜才吃,这种习俗传至今日。
除夕夜,通山几乎每户人家都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起动手做包坨,而除夕宴上,包坨也必定是头道菜,不管吃不吃得了,每人都要添上四个包坨在碗里,寓意四季发财。
粑坨为圆形,球体,寓含团圆、祝福之意。除夕之夜,做上一大锅粑坨,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品尝香甜可口的粑坨,享受丰收的喜悦,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粑坨不光时节过年能吃,而且餐桌上都有它的身影,还可以带进武汉、上海、北京大城市做礼品赠送。
粑坨又叫薯粉坨或大坨。主要原料为薯粉、芋头或红薯、土豆、猪肉、虾仁、花生、油干和各类干鲜蔬菜。粑坨看似平常,制作并不容易,也是技术活,一般分为做馅(通山叫心)、揉粉、包坨三个程序。做馅相对简单些,但要把味调的可口,也很有讲究的,先将用作做馅的食材原料切碎,也不能过细(过细辨别不出各种味了),放入调味佐料拌匀即可。有些馅炒熟最好,腊肉、油干、墨鱼、绵笋、萝卜、花生米、香菇,几者混合能调出很可口很香的味。揉粉最为关键,先将薯粉倒入洗脸盘般大的器皿中,再将事先焖熟了的芋头(土豆、红薯也行)趁热剥出白肉置于薯粉中,然后赶快趁热将芋头和薯粉一起揉,如果芋头少了,就加沸腾的水,揉到干湿适度,又不沾手,有韧性,这样包制的粑坨才会耐煮不破。包的环节也很有讲究,把揉好的粉用稍润的棉布盖住,不让表面风干和失去温度,从揉好的粉堆里捏取一小团,捏成小坛状,将馅用瓢羹喂进小坛里,封口搓圆即可。包坨能手包出的粑坨皮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隐约可见馅。煮包坨最好是清水,水也足够量,一定是翻开的水,否则,是煮不熟的。蒸也行,佐料因人而定,可汤食,也可熟后再入锅油炸。
因各地口味不同,通山粑坨又分两个不同的流派。主要因皮的材料不同和馅的组成不同而论,黄沙、横石、大畈、慈口、燕厦、环城流派,讲究做皮用芋头调粉,熟料入馅,材料均切成小丁,馅用腊肉、竹笋(干鲜均可)、油干、虾仁、花生米为主。优点是泡,好看,皮薄色白,膨大情况很好,滑腻鲜香,润嫩爽口。杨芳流派则纯用开水调粉,生料入做馅,馅只用生肉和油干,剁成末状,捏紧成一个大丸子,特点是,皮有嚼劲,油而不腻。特别是用新鲜嫩笋巅和腊肉做馅的包坨,再用蒜和杨芳酱油入锅炸,更是美味可口。
通山包坨据说有数百年历史,以杨芳包坨最负盛名。相传当年刘伯温带兵作战,路经杨芳,作短暂休整后需带干粮
上路。此地红薯为主食,薯粉(苕粉)较多,又易存贮,就以薯粉、青菜包粑坨作为干粮。他们将可口的青菜切细拌在一起作馅,用薯粉作皮,制作包坨。从此通山人就包起了粑坨。
通山粑坨的种类繁多,这里具体介绍水煮芋头包砣的制作方法。
食材:精良薯粉1000克,芋头1~2斤,腊肉丁、油干子、绵笋或水竹笋、香菇、小春鱼或墨鱼丁若干。
制作:将所有的做馅的原料均切成丁,先将腊肥肉丁炸出油再放腊瘦肉丁稍炸一下,不能炸的太狠,然后将香菇、绵笋、油干子、墨鱼丁倒入锅中稍稍一炒后,放水焖,把所有的材料的汁都焖出来,水也焖干了,再放花生米丁、萝卜丁和其他佐料拌匀,这时所有的香味在锅上炒拌出来了,尝尝会很可口。再将芋头焖好剥出白肉,放入薯粉拌揉,粉干时可加白开水,揉至又软又有韧性。然后捏取小团做成坛状,坛皮越薄越好。最后将馅喂进去,封口,煮熟。开水下锅,煮到揭盖后,一个个象小皮球一样上浮,用瓢敲打感觉很有弹性即可。熟后可和汤吃,但咬破后不要进水,否则会降低品位,也可用其它佐料在锅内拌后再吃。
2、腊肉、腊肉焖油干
民风民俗作文:回族的茶文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俗民风和礼节,都很奇妙,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今天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回族的茶文化吧!
来到回族人家做客,迎接你的一定是一碗热乎乎的茶。回族人非常爱茶,茶就仿佛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您到西北东北或西南,只要到回族人家做客,热情的主人都会端上一碗热腾腾的茶。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颇受回族人民喜爱。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炮台。每到炎热的夏季,盖碗茶便成为回族最佳的解渴饮料;到了严寒的冬天,农闲的回族人早晨起来,围坐在火炉旁,或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忘不了刮几盅盖碗茶。回族人还把盖碗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逢喜庆节日,家里来了客人时,热情的主人都会给您递上一盅盖碗茶,端上馓子、干果等,让您下茶。敬茶时还有许多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泡茶,并双手捧送,以示尊敬。喝盖碗茶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一则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二则是促使冰糖融解,很是讲究。
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处都是风景,多姿多彩,让人心动;每一处都有不同的名俗民风和礼节,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我爱我的祖国!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二十四,烧纸钱,接了祖,过小年家乡一直就有着这风俗,然而往年由于不太注意的缘故,总难窥全貌。世事变迁,倘不是我稍微对民俗产生了兴趣,倘不是亲族纷纷举迁却载不动先祖的牌位,可能我游离于接祖文化之外的缺憾将永远持续下去。
中国人是一向规矩传统的。也不知自哪个年代传下来的,但祖祖辈辈都这么做了,后人自然无权间断或废除,只管照旧就是了!
中国人是很重情敬上的。没有祖先辈,哪有子孙代。尊崇自己的先祖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中国人是很迷信功利的。逝去的先人的灵魂总会围绕在他生前的屋宅,后人去孝敬他们,自然就能够得到庇佑的。
中国人是很讲究礼仪的。事关民族精魂的接祖之风变少不得一些必要的繁琐,且每一节程序都赋予一定的意义。
腊月二十四这一日的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香火,点响鞭炮。人们总是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精心觅一处所在(决不能靠近草堆的),谨慎地将一叠早已裁好的草纸摆好,一大串或大或小(切忌响得不亮的假货)的鞭炮栓在手中,点燃草纸,当他趋向旺盛的当儿,放响鞭炮。在一阵阵烟香弥漫之中,仿佛现出了几张张慈祥而又熟悉的脸影,正籍着飘飘的炮乐涌进了堂屋安身。纸烧得差不多的时候,要记住翻上一翻,任那腾起的灰烬夹着一丝鬼魅飞舞。这也算是把祖宗接进门了。于是,晚上的饭菜自然要别致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鱼肉要拿出点,说是给祖先吃的,顺便自己也可以解解馋。饭菜弄好了,要先给列祖列宗摆上三碗饭,三碗菜,三盅酒,三双筷,且口中须念念有词,大抵是恳请先祖回来过来赐福家人等语。然后才是家里人吃饭。饭毕,撤下供台上酒菜时定要等到饭桌上的收拾干净,否则便有不敬之嫌。大概从今日起,祖先们就在家里逗留些时日了。确切地何时送行似乎很模糊,或许正月十五闹元宵就是为他们饯行的仪式吧!
接祖虽不是难事,但必须谨慎细致。毕竟,其中每一举动都意义非凡,都蕴着美的因子。燃纸放炮理所当然是为了驱邪避祟的,防止某些凶魂恶煞也混进了先祖们的行列,而据说先祖们虽亦是鬼魂,却并不怕其后人的鞭炮。所以你大可不必须顾虑会惊跑你的上客,更何况,即使有特殊胆小的先祖,只要接进了门,自然会有美酒洗尘压惊。做仪礼时,纸的放姿要齐整,烧的要稳妥,鞭炮燃得要利索,响得要脆利,似乎都要尽着顺眼顺心。否则便有了晦兆。然而,总会生出疑问:炮仗烟火有时是抵不住煞气重的鬼怪的,倒是鸡血粪污驱鬼最具法效,何不改用鸡血粪污?曰:不美甚矣!泼出了一堆触目恶心,臭气四溢的污物,哪管得了鬼了,倒先将人自己给驱了。无论从视觉、嗅觉、感觉来说,这都是有违人性,绝不倡行的。我不由得又想起人的心灵在挣扎和抗争的样子了,大约是附带痛苦的吧。饭三,菜三,酒三,筷三要求摆放得齐整上眼,力求显出对称美拉,至于何以皆为三?这倒让我觉得愈钝起来。从三生三界到三纲三从联想开去。依然觅不出极佳的阐释。权且谓之传统文化底蕴的习惯性使然。
敬祖孝宗本中华传统的美德,承之则荣,废之则耻。接祖程序做了,先祖接来了,便可以成全我们的孝道了,还能在心中政治总生发出福佑祥安的幻愿。值得乐而为之呀!当人的心中愉悦了,舒心了,满足了,则定然是美善的无疑了。
当然,一方水土,一处习俗,地大物博的祖国各地接祖风俗可能各有千秋,但都很郑重则是无疑的。人们那不知所云的喃喃低语迸发自颗颗质朴敦厚的心灵,在芬芳的土地上静静流淌着,亘古不移。
我的心绪在暮色烟火中变得虚无飘渺起来,似乎这接祖还接来了另外一种着实的存在它不好定出名谓的。
今天,我和两个最好得朋友去丽水玩,我们的妈妈去逛街了,我们三个一起去了民俗乐园玩。
我们玩了很多东西,有激流勇进、水球、飞船、打恐龙等等游戏,我和楠楠先玩了激流勇进,是最好玩的,上船后,我们沿着水流,到了第一个滑梯上滑了下来,我使劲的抓住杆子,随着一声巨响,我的人都好像飞起来一样,接着又是一声巨响,让我全身都是水了。又经过了一个小树林,我和楠楠发现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兔子,蹦来蹦去,吃着树叶,咔哒咔哒响…突然又是一个滑梯,“哅”的一声,我们满身又被水溅着了。到了终点,楠楠说再来一次,然后我们又奔到起点,然后又是一轮惊险刺激,全身也越来越湿了…真好好。
下次我还要来民俗乐园玩。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春节的民风民俗闹新春
2月10日,我第一次参加了社区举办的闹新春,迎新年的活动。
闹新春活动是在社区大厅进行的,场面堪称热闹非凡,大厅里人山人海,有的是满脸皱纹的老人,个个高兴得脸上笑成了一朵花,有的是活泼、可爱、天真的小孩。大厅里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随着一阵优美的音乐响起,观众们立刻安静了下来,闹新春活动正式开始了!演员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拿着粉红的扇子和颜色艳丽的手绢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表演精彩绝伦,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一位演员演唱了赞美祖国的歌,那歌声铿锵有力,慷慨激昂,震撼着每位观众的心灵,让大家感受到了祖国的富强,演员的表演得到了我们雷鸣般的掌声,文艺节目一个接一个,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有幸近距离观看到了我期待以久的魔术表演,让我体会到了魔术的神秘莫测,但里面的细节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就是魔术让人们百看不厌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一个节目---抽奖,把闹新春活动推向了高潮,参加抽奖活动的人们都兴奋异常,非常激动,我也心潮澎湃,踊跃参加,我是唯一的幸运儿,一抽就中奖了,得到一个电热毯,我太高兴了,因为我姥姥就想买条舒服的电热毯,我达成了姥姥的心愿,真是梦想成真。
闹新春的活动,让我迎来了一个开门红,在这里我祝姥姥、姥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祝爸爸、妈妈财源广进、平平安安,祝自己的学业有成,更上一层楼,祝全世界的人们开开心心,万事大吉。文章来源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表姐去民俗博物馆参观。一路上 大家都非常兴奋,毕竟嘛,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我们去的时 候正是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火一般的炙烤着大地。我们 一从家里出来便挥汗如雨了。(夸张,夸张了)到了目的地 民俗博物馆之后,走进一楼大厅我们都惊呆了,哇!里面有 许多古代妇女穿的衣服和首饰都好看极了!我们一个一个仔 仔细细的观赏着:“你瞧,那一对玉镯子真漂亮啊!”
“看,那身衣服多华丽,一定是妃子,公主们穿的!”尤其 是我和姐姐,对服饰和首饰都情有独钟。接着我们上了楼梯 到了二楼,那是专门展示现代农民生活的画展。可让我们大 开了眼界,原来农民的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采。就连在地里 干活这样无味的事情现在也变的这么有趣。在农村长大的表 姐也说她去过地里,但那时她觉得干活好枯燥啊,可现在看 了这画展却变了想法。然后我们去了三楼那儿尽是一些瓷 器,砚台。瓷器上的每一个花纹都非常精细,而砚台的模样 千变万化,有一个龙的砚台和一个长砚台是我最喜欢 的....
博物馆之旅便结束了,但我还想再看一眼,这次的参观 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也让我留恋忘返。
今天上午,老妈舅舅带着我和丁丁哥哥去民俗博物馆玩。刚进门,几个福娃在那站着,老妈让我跟福娃握手,我不敢摸。然后,我傻乎乎地在那站着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丁丁哥哥撞了一下钟,别人问他属什么,属龙就给礼物,丁丁哥哥说属小龙,人家就没给。
老妈又带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参观完最后一个地方,我问老妈:“滚铁环的在哪里?”老妈说:“不知道。”然后,老妈就拉着我们往回走,我提议去看看东花园吧,老妈不愿意,可是她刚进门,就兴奋地不得了,因为她听到了别人滚铁环的沙沙声。可是,我没看见有空闲的铁环,所以,就在那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滚。
看了五六分钟,看见一个人不滚了,我就飞快地跑过去抢铁环。抢了铁环,就把铁环给舅舅,让他演示给我们看。舅舅演示完,我又跑过去抢,抢到以后,我就找个空旷的地方滚。我照着舅舅的动作,先把钩子放在铁环的下面,然后往前跑,可是,几乎一步没走,铁环就赖在地上睡大觉。我滚完一次,就让丁丁哥哥滚。铁环今天好像非常想赖床,所以丁丁刚走两步,铁环又躺在地上睡大觉。我又滚了两次,一点进步都没有。丁丁哥哥又滚了两步,也是一点进步也没有。于是我们又让舅舅给我们演示看,舅舅说:“先不要把铁环放在地上,用钩子钩在它底下,然后猛地一放,跟着他的`节奏往前滚,就可以滚很长时间了。”可是,我和丁丁哥哥试了好几次,还是没滚多长时间。舅舅看了看说:“钩子不是让铁环前进的,而是让铁环不乱动。身体只要跟着铁环滚动的节奏往前走就行了。”
于是我和丁丁又练习了很长时间,每人都能走三四步了。然后,我们又玩了一会儿其他游戏,比如:斗鸡,打陀螺,跳绳……
参观完民俗博物馆,丁丁还要去我们家住一天,真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