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留学日记”的探讨文章今天迷你句子网编辑为大家推荐,通过文档撰写可以提升表达和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多时候我们都会借助于范文去完成相关的写作。模仿范文的写作方式和风格能让我的文章更加优美和易读。写范文需要我们注意哪些方面?

留学日记 篇1

学校名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Kungl. Musikh?gskolan

所在位置:瑞典,Stockholm

学校设置类型:享受高雅音乐会

学历:本科 专科 研究生

学生人数:0人

学校中文网址:

伦敦亚非学院留学生 xx

xx(左一)和朋友们在伦敦。

离家一年多了。

独在异乡為异客,这十几个月来最大的改变却是白头髮越来越多。朋友问起,自嘲地笑一笑说:唉,大不列颠的水硬啊!

其实原因也只有自己懂得—白头难免乡愁。

来到伦敦之后一直忙於学业,对全英中国学联筹办组织的各项活动瞭解不多。

前日蹭了朋友一张免费票,有幸前往King’s College 教堂,近距离欣赏几位年轻艺术家的现场音乐会。能静静地坐在西方的教堂中享受原汁原味的华人音乐,这样的经歷估计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

冯方舟演奏的是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一首30分鐘的曲目,令人惊异的是成千上万个音符他竟能熟记於心,甚至在演出中闭着眼睛全凭记忆来弹奏每一个音节。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当夏夏演绎到“楼台相会”这一乐章,小提琴与钢琴深情对白的时候,聚精会神之间忽然觉得脸颊蛰疼。抬手一摸,才发现泪水早已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这一刻才体会到,原来这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表现古代男女爱情故事的音符,在此刻听来却是一

一首具有强大穿透力,无法克制自己情感的思乡曲。能将音乐的感染力发挥至此,使人不得不对乐手们指间输出的能量赞叹不已。

再说说武赫的唱功。虽然本人没有任何音乐修养,但每当她拔出一个高音来,都能使人心头為之一震。那种自上而下的共鸣和喜悦感,绝对不是任何一首流行歌曲能形容的。

回想起几个月前宋祖英等人的伦敦新年演唱会,哎,说实话也不觉得有什么高下之分。

张夏夏的小提琴,冯方舟的钢琴,武赫的女高音,假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将听到的和眼前的这几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联繫在一起。他们三人都是皇家音乐学院享受全额奖学金的高材生,小小年纪已有大成,不难想像,这都是建立在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之上的。

作為年轻的音乐家,炫目光环之下那些曾经的泪水和悲欢又有谁能瞭解。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他们都将成为华人世界的佼佼者,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美妙的音乐艺术谱写出新的篇章。

留学日记 篇2

新西兰中学学费

公立中学一年的学费为新西兰元9000至16000,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贵,大约在15000至25000新元。

新西兰理工学院学费

工程技术(电子,机械,建筑等)$13000-$16000

科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13000-$15600

商业/经济$10000-$13500

医疗/理疗$10000-$16500

艺术(电影,舞蹈,绘画等)$10000-$15500

新西兰大学本科学费

工程技术(电子,机械,建筑等)$22000-$28000

科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20500-$23500

商业/经济$18000-$23500

法律$18000-$21000

艺术/人文科学$18000-$22000

农业/园艺$17000-$21000

新西兰硕士/博士研究生

工程技术(电子,机械,建筑等)$19000-$28000

科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20000-$21000

商业/经济(MBA)$20500-27500

法律$19000-$23000

艺术/人文科学$19000-$23500

农业/园艺$19000-$22000

新西兰留学生活费用

新西兰移民局要求每个学生每年的生活费至少要有一万新西兰元。一般来说,一个学生一年大约需要一万新西兰元的生活费,其中包括住宿、食品、服装、交通和娱乐等。在您申请时可以要求新西兰的学校帮助您安排住宿。对于留学生,有多种住宿方式可以选择。

家庭寄宿(Homestay)--住在新西兰人家,提供单独的房间和学习家居,包早、晚餐,周末和节假日也提供午餐。学生和寄宿家庭的每个成员一样,参加家庭的各种活动。此种方式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了解新西兰人的生活,尤其适合于刚独立离家的中学生。所有寄宿家庭都必须先申请,由学校通过各种考试并精心挑选以保证质量。寄宿费用大致为每周一百八十至二百四十元新西兰元(包括餐费)。

公寓(Apartment/Flat)--很多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生公寓并可帮助国际学生寻找公寓。每个学生一个房间,一个公寓一般有两至四个房间。学生公用厨房、洗衣房等设施。费用大致为每周七十至一百六十新西兰元。学生另需三十至四十新西兰元的伙食费及其它生活费。

学生旅店(StudentHotels)--一般位于校内或在学校附近,有单人房间或双人房间,一般配有公用健身设施,好的还有游泳池。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旅店提供学生一日三餐,个别学校周末不提供午餐。费用大致为每周二百一十至二百六十新西兰元(包括餐费)。

达到留学的基本经济条件是您或者您的经济担保人能提供您在留学期间的学费及最低生活费。担保资金可以是自己的、父母的或者任何第三者的,可以包括股票,股息收入及未来的年收入(如目前你银行里的存款并没有达到担保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但你可以提供过去每年收入的凭证来证明你未来的收入能担负学习费用)。存在银行里的担保金需要存放半年年以上以证明这笔钱真正为担保人所拥有,或者做新西兰留学汇款专用账户。

留学日记 篇3

摆放在街上,准备挂上的灯笼。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月又过了,所有大学的考试都已经完成。闲来无事就刷刷手机,看看微博。很多人都在發照片,写祝福,原来新年马上又到了。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惦念在香港的家人同时也想念新年的美食。真的很想回家吃团圆饭啊!一家子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的,好不乐哉!

这将会是我第二年在伦敦渡过农历新年,回忆起去年的大年初一,实在是觉得很孤独。英国的'公众假期是不包括农历新年的,所以大家都跟平日一样要照常上课,我当然没有例外,照样回学校,还有演讲,放学后就带着疲倦不堪的身驱回一个空荡荡的家。看着时钟差不多下午4时,香港时间快到晚上12时,我就用skype和家人进行视讯,他们都笑着抢着要说拜年的趣事,像打麻将啊,外婆亲手弄的年糕有多美味啊等等。家人在地球另一面高兴热閙,而自己就独自在英国,确实倍感孤单。幸好有朋友跟我一样是形单影只,我们两人只好去中国城吃了晚饭,然后回家了。

在英国留学的同学不能回国跟家人渡过农历新年,当然也会想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但相信只有中国城才会有一点新年的气息。 中国城之外的街和商店跟平日是没有两样的,但中国城的餐厅都会挂上新年的装饰,好像挥春,灯笼等。甚至大街上也会挂满大大小小的灯笼,布置的规模当然比香港或国内的少得多,但逛一逛也会有少许家的感觉。

中国城上的人很拥挤,但中国人不算多,反而当地人占了不少,大概是他们也想体验一下中国的新年。在香港或国内,大家都喜欢穿上红色和桃红的衣服,但在英国,我们仍旧穿着平日沉闷的黑色或深色大衣,也不会刻意去打扮。在英国,农历新年跟其他的节日相比是略显逊色的。

今年比去年认识多很多朋友,其中有几个是在地道的中国人,我幸运地被邀请今年的大年初一去他们家里拜年,一起做汤圆和萝白糕。虽然今年不能回港与家人团聚,庆幸自己还有几位知心好友在身旁陪伴着自己才不致寂莫。

热閙或不热閙的新年其实也算是一种体会,如果没有感受过在英国过年的冷清也不能感知在家的时候有多幸褔,家人有多重要,所以这一切对我而言也算是获益良多。

留学日记 篇4

早晨,尚在半梦半醒间,隐约感到狂风伴着噼啪的雨点疯狂席卷而来。这不是幻觉,因为我很快被惊醒了,听见风张牙舞爪的呼啸而过,窗户被震得发出“咚咚”的响声。这风刮得如此残忍、如此猛烈,连床和地板都微微晃动起来,一霎那间,我感到害怕极了。我担心电影《后天》里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这下我全然清醒了,从床上半支起身子,又听见雨借着风的势力放肆的下个不停。我真担心那些在街上行走的人们,他们能从这灾难中活过来么?英国的风,无论在北部还是南部,总叫人如此毛骨悚然,如此绝望。

在北部,我也是生活过的。在那个被称作英格兰北部枢纽的城市,同样有着叫人望而生畏的大风,比伦敦,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我还留着长长的头发,喜欢把它披散下来,潇洒甩动,仿佛那样才是妩媚的'标准造型。于是,我顺理成章的领略了英国的风威力究竟有多大。往往是在屋内梳妆打扮了几个时辰,只一出门,一准儿功亏一篑。狂风袭来,头发便朝着各个方向张牙舞爪的飞散开来。有时几缕头发被吹得粘在我的唇膏上,摇摇欲坠,真叫人尴尬至极。

后来,我掌握了在大风中行走的诀窍,便是双手抱胸,背部佝偻,面朝大地,向前探出脑袋疾步行走。想象自己缩小了受力面积,变成一支箭,噌噌在风中穿梭。这是唯一的办法,不然我当真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命迎接明日的朝阳。因为曾有那么两次,我险些被这风吹到世界边缘,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次是在北部,晚上打完工回家,路过山顶,一阵狂风毫无预兆的席卷而来。我感到自己险些失重,赶紧蹲在一块大石头边,等了好一阵儿,方才脱险。还有一次,就在伦敦,我家楼下,两栋高耸的政府组屋之间形成一道天然的隧道,风从中间穿过,叫我一霎那间真以为要和人间say goodbye了。也许我是太胆小了,动不动就想到毙命,不过,事情可是千真万确。

从中国北方来英的朋友笑我少见多怪,说是北京的风丝毫不比英国的逊色。其实,北京我也是待过不少日子的,自然也经历过北京的风。那年冬天,我站在朝阳医院门口等人,一阵风袭过,倒也不算温和,却卷带着故乡泥土的味道,仿佛无论天安门、后海还是三里屯都化作了点点微粒,隐藏在了这风之中。而伦敦的风,却远不这么具有文化底蕴,那风里根本寻不见大本钟或是泰晤士河的踪迹。伴着这无情的风再抬头看一眼天空,一片灰蒙蒙的惘然,叫人好生沮丧。

也许,不过是思乡心切罢了,又何必扯上英国的风?

留学日记 篇5

摆放在街上,准备挂上的灯笼。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月又过了,所有大学的考试都已经完成。闲来无事就刷刷手机,看看微博。很多人都在發照片,写祝福,原来新年马上又到了。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惦念在香港的家人同时也想念新年的美食。真的很想回家吃团圆饭啊!一家子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的,好不乐哉!

这将会是我第二年在伦敦渡过农历新年,回忆起去年的大年初一,实在是觉得很孤独。英国的公众假期是不包括农历新年的,所以大家都跟平日一样要照常上课,我当然没有例外,照样回学校,还有演讲,放学后就带着疲倦不堪的'身驱回一个空荡荡的家。看着时钟差不多下午4时,香港时间快到晚上12时,我就用skype和家人进行视讯,他们都笑着抢着要说拜年的趣事,像打麻将啊,外婆亲手弄的年糕有多美味啊等等。家人在地球另一面高兴热閙,而自己就独自在英国,确实倍感孤单。幸好有朋友跟我一样是形单影只,我们两人只好去中国城吃了晚饭,然后回家了。

在英国留学的同学不能回国跟家人渡过农历新年,当然也会想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但相信只有中国城才会有一点新年的气息。 中国城之外的街和商店跟平日是没有两样的,但中国城的餐厅都会挂上新年的装饰,好像挥春,灯笼等。甚至大街上也会挂满大大小小的灯笼,布置的规模当然比香港或国内的少得多,但逛一逛也会有少许家的感觉。

中国城上的人很拥挤,但中国人不算多,反而当地人占了不少,大概是他们也想体验一下中国的新年。在香港或国内,大家都喜欢穿上红色和桃红的衣服,但在英国,我们仍旧穿着平日沉闷的黑色或深色大衣,也不会刻意去打扮。在英国,农历新年跟其他的节日相比是略显逊色的。

今年比去年认识多很多朋友,其中有几个是在地道的中国人,我幸运地被邀请今年的大年初一去他们家里拜年,一起做汤圆和萝白糕。虽然今年不能回港与家人团聚,庆幸自己还有几位知心好友在身旁陪伴着自己才不致寂莫。

热閙或不热閙的新年其实也算是一种体会,如果没有感受过在英国过年的冷清也不能感知在家的时候有多幸褔,家人有多重要,所以这一切对我而言也算是获益良多。

留学日记 篇6

学校名称: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所在位置:英国,Oxford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096年

学历:语言 预科 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19486人

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硕士生 XX

作为牛津学生,第一次观看比赛就赶上牛津取胜,让张宇林激动不已。

3月26日,一年一度的牛剑赛艇盛会在泰晤士河拉开了帷幕。尽管今年已经是我负笈英伦的第六个年头,这还是我第一次亲自来到现场感受盛大赛艇比赛的气氛。

自1829年起,牛津和剑桥这两所英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便开始组织赛艇对抗赛。比赛为两条八人单桨有舵手赛艇之间的对抗,赛道全长6779米。

去年的比赛结果是剑桥队以4秒的优势击败了牛津队,这也把两校队总的取胜次数拉大到了5场。因此,来到现场观战的牛津人都憋着一股劲,为牛津队加油打气。当然,剑桥的支持者们也盼望着连胜的战绩。就连路边义务贩售比赛图册的温莎学校的小学生们,也都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助威。

大家来到Bishop Park现场的时候,现场人声鼎沸,在终点线附近挤满了前来观战的市民和学生,水泄不通。人们都非常期待着比赛开始。

下午5点钟,比赛正式开始。两队赛艇队的选手依次出场,个个风华正茂、精神抖擞,势要为自己母校荣誉而竭尽全力。

随着裁判的示意,两队的赛艇如离弦的箭一般飞速前进。岸边的观众们大声加油助威,尖叫声、口哨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没有挤到岸边的观众也都为各自支持的队伍捏着把汗,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屏幕,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

比赛的悬念延续到了中段——牛津赛艇队把起先很小的领先优势逐渐扩大到了半个艇身、一个艇身,直至最后的绝对优势。随后,牛津队保持住了沉稳的心态,在领先的情况下没有犯下失误,最后以14秒的优势大胜,把牛津和剑桥的取胜记录扳成了76次比80次。

这场热闹的盛会真是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作为牛津学生,头一次观看比赛就赶上了牛津取胜,心情之好自然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