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 记录下对生活的感悟,这篇文章的主要议题是与“忏悔录读后感”紧密相关的,建议您保留本文以便参考!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
“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就和我见过的任何人都不一样,甚至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不会找到像我这样的任。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
”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在五十多岁时开始写自传,但他对童年的记忆仍然不清楚。童年,不仅是卢梭的精神源泉,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他一生的伊甸园。秋天过后,剩下的就是回首,不自觉地模仿童年的感觉。
对纯粹情感满足的追求近乎笨拙幼稚,使其理性在一生中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忏悔录》是法国大作家卢梭继《爱弥儿》之后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它是卢梭悲惨的晚年的产物,如果说要举出他那些不幸岁月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那就是这一部掺合着辛酸的书了。这本五十多万字的自传就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也就是他在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
卢梭的《忏悔录》里涉及到许多人许多事,特别是后半部份。上半部份结构比较简单,叙述了卢梭成长的过程,十六岁开始漂泊周转翻辙历尽磨难,但也其乐融融,尤其是华伦夫人的爱给少年卢梭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甜蜜和温暖,令其感动一生。后半部份,卢梭终于成了名人,但厄运也和成功一起伴随而至,发生了很多事受了很多委屈,特别是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卢梭的脾性却也最终定型,一方面他生性多情腼腆,一方面又洁身自好疾恶如仇,最终隐居乡庐,深居简出,和社交界划清界限,主动放弃金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一切。
但从此却亦开始了遭至非难和受尽诽谤毒害的命运。卢梭的这本书不仅在社会政治思想上,还是在文学内容,文学风格和文学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正是因为如此,曾有一位法国批评家说“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卢梭这本书里走出来的”,可见卢梭的《忏悔录》对世人影响有多深。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中,他身上的平民气息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个平民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而成为一代巨子,他没有想过投机取巧,其实他的确机有很多机会,在他的一生当中有过许多平常人认为是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却弃之如草芥,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即使有人能坚持一段时间,也很难像他一样坚持一辈子,决不与外界妥协,即使是表面上!他的一身是悲惨的,也是伟大的,在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与当时的社会不协调的东西 。
我崇拜卢梭,他带给我无尽的震撼。在路易十四所统治的那个黑暗淫秽的法国社会,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巴黎上层社会中,谁会想到当时那个到处流浪的乞丐,能够在我们这个时代被称为一代文学巨子呢?我敬佩卢梭,不仅仅因为在思想上我对其崇拜,而更多的是对起人格魅力的一个欣赏!
一个人能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始终保持一种自然的天性不泯灭,一直在理性和现实的拷打当中坚持自己的方向,在重要的关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不顾世俗社会的种种阻扰,即使横尸街头,也始终不向那黑暗势力妥协,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呀!
《忏悔录》是卢梭当时在残酷**条件下写成的自传,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在这种情况下,卢梭的内心自然充满了一种紧迫的愤慨。它那著名的开篇,一下子就显出了卢梭的这种悲愤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卢梭面对着种种谴责和污蔑、中伤和曲解,自信他比那些**和攻击他的大人先生、正人君子们来得高尚纯洁、诚实自然,一开始就向自己的时代社会提出了勇敢的挑战:“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
“请看!这就是我所做的,这就是我所想的,我就是那种人请叫我无数众生!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
我比这个人好。”
《忏悔录》只所以如此出名,只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在这本书里,卢梭是在以惊人的诚实和坦率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正如卢梭自己所说的“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那时我是卑鄙的,我写了我的卑鄙;当时我的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我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
在《忏悔录》里,卢梭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慌行的骗。全世界有多少作家能像他一样毫不留情地写自传?没有,一个也没有。
正因如此,《忏悔录》是我所读过的最勇敢,最真诚,最“暴露隐私”的书。
仔细读完《忏悔录》,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卢梭的坦率,诚实和勇气。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他自己阴暗的,不愿为人知的一面,但是试问能有几个人能象卢梭这样把埋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呢?或许这就是卢梭的性格吧。
正如卢梭自己所说的“如果我不比别人强,但我至少与众不同”。
卢梭的坦率是其他作家所不具有的,他不仅仅将人性第一次提出来,而且将自己的人性第一次完完全全的解剖给世人,他的纯、他的真足可让任何作家汗颜!做为一个伟人,他的气质与众不同。他没有所谓的成功生活,他的生活很悲惨,四处游荡。
尤其在他被教会宣布为‘上帝的敌人’之后,他到处流亡,到处被人象狗一样追赶,被到处喊打,他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放弃自己的信仰,依然坚持真理,依然故我。可恨的是在他流亡的路途中,他的友人既然背叛了他,企图将他摸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觉得有必要为自己申辩一下,才在极其悲愤的情形下写自己的自卷——《忏悔录》。
可以说,一个人为了坚持真理而在人生道路上跋涉,实属罕见!
正象恩格斯说的:“正象牛顿在表面上毫无规律的天体运动中发现了其普遍的规律一样,卢梭第一次在表面上纷纭丛杂的人类行动中发先了人性”。卢梭的人性思想在我们今天看来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在我们今天依然值得提倡。
今天,虽然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相***的精神生活却更加贫乏,这抑或是我们社会的悲哀?为什么我们的智商这么高,情商这么低?现在重温卢梭的《忏悔录》对我们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认为更需要认真了解卢梭的人生态度。诚实,真诚面对生活,面对他人。
卢梭热爱读书,酷爱学习。“通过读书,改变了我无赖顽童的习气”。诚然,卢梭能够出入上流社会,是与很多人的帮助密不可分的,就象华伦夫人等,但是其自身的努力的功劳亦是不可抹杀的,这点对我们来说尤为珍贵。
想想以前,自己的学习几乎都是在混日子,混学分,做什么都敷衍了事,一点也不用心,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现在感觉也挺后悔的。
《忏悔录》给我的另一个感受是卢梭对待金钱的态度。当他的那篇《科学文化是否有助于敦促社会风气的净化》获得元老院的征文奖,因而一夜之间成名时,他放弃了为金钱而写作,那股决然足可让今天许多为功利忙碌的伪文学者汉颜!按他在《忏悔录》中标注之处写的话——我当时有许多可以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机会,但是我都给放弃了,别人也许认为我是个傻瓜,我不想去申辨什么,我只想说我不要为了面包而写作,那样会避窒息我的才华,我的才华只有在宁静的自然状态下才会从我的笔尖横溢而出,任何功利的东西都会让我的才华丧失!
卢梭有多么高尚的情操啊!这点也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忏悔录》使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尤其是在个人性格的养成方面。读完了《忏悔录》,结合着自身的缺点,我深深体会到了现在我在学好学业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做人与处世, 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决不辜负导师对我的期望。
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智者以他人的惨痛教训告诫自己;愚者以沉重的代价换醒他人。
通过观看纪录片《忏悔录》,颇有感触。应该说,大多数领导干部在踏入腐败之门、进行改造之前,都是好的或是更好的。但随着职务的升迁和权力的增强,他们在糖衣炮弹的反复攻击下,不由自主地卷入了腐败的漩涡,从小打小闹到大赚大钱;从半推半就到不可否认;从恐惧到心安;从以权谋私到疯狂权力货币交易。
可是法网恢恢,他们最后也沦为了阶下囚。
他们曾经是能够独立自主的重要人物,拥有令人羡慕和钦佩的社会地位。但仅仅因为“贪”二字,他们在权钱面前失去了党性原则,扭曲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触碰了法律的“高压线”,掉进了犯罪的深渊。他们曾经也都是善良、诚实、正直的人,大都出身于农民家庭,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身居要职。
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和权利的增长,他们放松了学习和要求,欲望不断膨胀。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他们也一步步走进高高的铁墙,最终沦为囚犯。
从这些贪官的腐败轨迹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贪欲是逐步膨胀的。从大多数贪官的受贿经历不难看出,这些领导干部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却走上了犯罪道路。究其原因,是他们忘记对自己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忘记反思自己的行为,忘记反思自己的思想。
真正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没有大小之分的,而必须是从小处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真真切切地表明了党员干部在小事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对于我们自己的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呢?
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领导的信任。我们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作为党员,尤其党员干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自觉转变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妥善处理工作8小时和工作8小时之间的关系,不要自毁生活。
第二,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第三,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真正的寄托。时刻保持心态平衡,满足于名誉、地位、报酬、个人利益等。
四是要结合每个干部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查找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看自己是否牢固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是否处处起到了带头和表率作用,工作上是否尽职尽责,在使用手中的权力时是否真正做到了问心无愧,与先进人物相比,自己今后应如何做,在哪些方面需加强和努力。
忏悔录中贪官们提到的“侥幸心理”让我们也感触很多,这是一个不只存在于领导干部中的心理,无论是作为一名党员,还是一名普通群众,在做错事时都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殊不知这是走向深渊的开始,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如果是一个小学生读《忏悔录》,可能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但我觉得,卢梭敢于赤裸裸地揭露自己的隐私和伤疤,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值得尊重和钦佩。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希望的那样。
事实上,无论是自己写的自传,还是别人写的自传,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和犯过的错误,对世界都是有益的。
事实上,学习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像一些明星利用自己的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与错,给读者和子孙后代的经验和教训。在几十年的经验中,很难说一个人的旅程是笔直的,一点也不弯曲。
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于象卢梭那样暴露自己的伤疤,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
周总理生前说过:如果我写一本书,我会写出我一生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
“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普通人似乎没有资格或兴趣写一本自传体的书。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1月11日上午,海委纪检组在海委多功能厅组织委机关各部门、水保局、委直属处级事业单位的全体党员和处级以上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忏悔录》。该教育片由天津市纪委组织录制,介绍了刘文杰、孙玉麟、宗静、尔宝瑛等四名党员干部**腐败的典型案例和沉痛忏悔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在市场经济中,有些党员干部淡漠了法制观念,个人私欲膨胀,在权力、金钱面前丧失原则,走上了犯罪道路,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命运,给党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案件中,有的利用职权收贿**;有的因抹不开的人情犯罪;有的被灯红酒绿所**,沉迷于觥筹交错中,进行权色和权钱的交易;有的因个人私欲而侵占国家的财产,不同岗位的典型案例,个个发人深省,使所有观者受到了深刻教育。看着他们一个个痛哭流涕,一个个追悔莫及,感觉就像是给我们每一个人做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当初他们也曾经是手握重权,一呼百应,身价百倍的成功人士,也曾经是受人羡慕、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天之骄子,也曾经人生的道路上洒满了阳光和鲜花,却因为个人私欲的膨胀和放松自身的党性修养触犯国法,导致陷身牢狱,失去了自由和光明的前途。他们不仅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生和尊严,其害更伤及国家伤及社会伤及人民以及伤及自己的亲人,即使他们把泪哭干,把血呕尽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也换不回来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及亲人造成的损失,也挽救不了他们将要受到国法严惩的结果。
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智者以他人的惨痛教训告诫自己;愚者以沉重的代价换醒他人。一身囚服将他们与以往充满阳光的生活彻底分开,在冰冷的牢狱中他们无时无刻忍受着心灵的煎熬,为自己的失足而悔恨不已,这真是贪廉一念间,悲喜两重天。
做为一名党员,如何提高自己拒腐防变能力呢?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第一,自觉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正确处理好工作内8小时与工作外8小时的关系,不要自毁人生;在价值观方面,要正确体现人的社会价值,牢记'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的道理。
从这些党的干部犯罪轨迹来看,他们受党教育多年,在做平民和一般干部时,应该说是有理想的、有信念的,但是随着位高权重,他们就懒惰了、不思进取了,淡化了、忘记了当初的宣誓和信念,忘记了党的宗旨,把人民给的权利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背叛了对党的忠诚,走上可耻的犯罪道路。
第二,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第三,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时刻保持平衡的心态,满足于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
第四,自觉加强学习。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一靠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二是实践。学习非常重要,学习搞好了,知识丰富了,境界高了,眼界开阔了,看问题也看得透了,能够正确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假丑恶、真善美,也能搞清楚一个人怎么活着才算有价值、有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多维、多元的社会与时代。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在共产党面前不能保持廉洁。归根结底,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并不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是用自己的生命履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做到:讲奉献,不讲奉献;永远记住: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高墙内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忏悔者,他们感亦真挚,恨亦浓烈,悔亦深刻。那么,高墙外的人们,特别是掌权者,当他们看到高墙内所有人的声音和泪水的忏悔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应该只是对他们咬牙切齿的痛恨吧?
不应该只是为他们唉声叹气的惋惜吧?应不应该对照自已的思想,对自己的行为做一次深刻的检查呢?会不会将自己的错误做一次彻底的检讨得改正呢?
会不会将自己已经弄成的错误绳之以法呢?会不会真正醒悟自己错误的行为终是害人害已的呢?
虽然我不是**,但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我学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自律,坚决不做违法的事情,把工作做好。也真心希望那些为官者能够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将这个权力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擅用私权为已谋利,最后落得个作茧自缚,咎由自取。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无腐败、具有高尚思想情操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前途才会有希望,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4月14日下午,我观看了这期的忏悔录。我很震惊,他们都是位高而权重的省部级**,却都只是为了自己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私欲把自己送进了无期徒刑的监狱。
正如纪录片每一章开头所提到的,他们有的滥用权力,败坏法律;有的贪图美貌,误入深渊;有的动摇信仰,失去防线;有的侥幸逃脱法律制裁。而这些心理都是把他们带入死路的'黑白无常'.
最深刻的记忆是黑龙江省委书记,他哭着说:“我毕业时,家里人为了给我凑路费,卖掉了一口锅,卖掉了所有家畜,但现在我什么也没做。对不起他们!我收了那么多的贿赂,没吃到,也没喝到,更没用到。
我图的什么!?'安徽省委书记王怀忠在监狱里一直问着儿子、儿媳关于家里的情况,拿着孙子的照片亲了又亲,老泪纵横……
他们是犯了罪!犯了大罪!!虽然在事件败露后都承认自己的罪行、过错,都进行了忏悔,但却抹不掉这已成的事实。
因为一时的贪欲忘记了党的教育,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它给党、人民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没人能原谅!
作为当代高校的大学生,我们是国家建设中的**人。我们既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又要区分公与私、利与弊。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等重要思想。还要懂得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评判自己所做所为的正确性!
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一个**人的新时代,建设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三)今天观看了马德、韩桂芝等一些腐败偏领导干部的《忏悔录》,感想万千却觉得难以表达,似乎自已也正像马德所诉说的那样'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喘不过气来',只觉得有一团渗杂着憎恶、气愤、怜悯、惋惜、迷茫、无奈、感叹的多种味道的烟尘,弥漫在心中,怅闷和压抑交织在一起,真正的令人喘不过气来。
一名又一名曾经是发号施令,一呼百应,叱吒风云、身价百倍的**显贵们,被国法无情地送上了断头台或失去了终身身由,不仅完全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格和尊严,其害更伤及国家伤及社会伤及人民以及伤及自己的亲人,即使他们把泪哭干,把血呕尽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也换不回来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及亲人造成的损失,也挽救不了他们将要受到国法严惩的结果。
为什么他们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权力,有着在社会上一定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他们根本就忘记了或是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过他们手中的权力是做什么用的,完全悖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惟一宗旨,领导者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权力是一种责任,有了责任心,才能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一种付出,不是为了索取。',他们把权力看成了权利,置国家及公物及人民于不顾,千方百计以之来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私利。他们变成了衣冠禽兽,表面看起来大公无私,其实他们就象老鼠一样偷偷摸摸,不择手段地盗取国家的财产,搜刮民脂民膏,做着见不得阳光的罪恶勾当。
由于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及容易被同样利欲熏心的人所利用,这些人大言不惭地行贿,他们便恬不知耻地**,以丰厚的贿赂来交换不正当的特权,双方都有利可图,而他们的这种利益是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和不知有多少人遭受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痛苦之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们明知如此,都视国家和他人的安危于不顾,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一幕又一幕、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罪恶行径。例如那些以非法手段获得工程承包权的工头们丧心病狂,为了弥补贿赂的损失,用高造价及不尽合理的预算抽条减量、以次充好的手段建筑的危楼、危桥、危路等等,发生的一件又一件怵目惊心的悲惨事故,给无数无辜的人造成的伤害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党和国家三令五申,身为领导干部,要严格坚持党的方针政策,要清政廉洁,一心为公,做党的好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并反反复复发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的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党纲党章,开展'树清廉风气,做自立表率活动',学习和领会'>八荣八耻';还多次组织机关干部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所有这些行动都是为了教育全国人民如何当好领导干部。但为什么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还会越演越烈呢?
而且阵势之大不可测,织网密布,牵牵扯扯,一环套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思想教育工作不只是流于形式,煞有介事地开几个会,夸夸其谈地表一表决心,挥毫泼墨地书写几万字的学习心得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往往一些领导干部在台上组织职工学习廉政教育,台下却孜孜不倦地以权谋私,以法乱纪。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真正从思想深处入手,从一点一点做起,“不以恶为小”,防微杜渐,一旦犯了大错,悔之晚矣。
高墙内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忏悔者,他们感亦真挚,恨亦浓烈,悔亦深刻。那么,高墙外的人们,特别是掌权者,当他们看到高墙内所有人的声音和泪水的忏悔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应该只是对他们咬牙切齿的痛恨吧?
不应该只是为他们唉声叹气的惋惜吧?应不应该对照自已的思想,对自己的行为做一次深刻的检查呢?会不会将自己的错误做一次彻底的检讨得改正呢?
会不会将自己已经弄成的错误绳之以法呢?会不会真正醒悟自己错误的行为终是害人害已的呢?
我虽身不为官,但通过学习,也要懂得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律思想,坚决不做违法的事,鞠躬尽瘁,本本份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也真心希望那些为官者能够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将这个权力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颤用私权为已利,最后落得个作茧自缚。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无腐败的具有高尚思想道德修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前途才会有希望变得更加兴旺。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严肃党纪政纪,离不开加强干部党性修养,离不开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而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昔日福中不修身,身陷囹圄悔悟迟
腐败,是社会沉重的话题;廉洁,是社会水恒的追求。自我修养不仅是反腐败的主题,还是预坊腐败的根本策略。怀揣着对廉洁修身的探索之心,我阅读了由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编写的反腐倡廉类书籍《忏悔录》,该书内含79篇忏悔录,都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典型案件,通过书中这些鲜活的案例以及违纪违法者在狱中的沉痛反思,让我深刻的理解到腐败给国家、人民和家庭带来的沉重伤害,自身思想防线的瞬间失守就有可能使得腐败有机可乘,进而是“一步错,一生毁”,直到他们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了人民的唾弃、亲人的悲痛,走进铁窗高墙之内、穿上囚服时,才体会到了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可恨、可耻、可悲,一些的追悔莫及都已太迟,这些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前年之覆,历年之鉴”,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几步,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为自己留下的后路是一条不归路,正所谓“昔日福中不修身,身陷囹圄悔悟迟”。
书中的许多主人公事业有成,在各个岗位上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甚至有些是老党员的子女和干部。他们的悲惨结局有些让人唏嘘,但同时也早已是结果注定,俗话说:“天叫恢恢,疏而不漏”。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都放松了廉沽修身的学习,任山思想道德腐化堕落,最终招致恶果,用凌康元(辽宁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忏悔录中的话来说:“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成绩大小,只要放松学习,忽视思想改造,法制意识淡薄,价值观发生抓曲,那么在是与非,善与恶面前,必然发生认识错位。罪与非罪只是一念之差,党员干部与犯罪囚徒也就是一步之遥!
”。被人们称为玩政治、玩金钱、玩女人的“三玩市长”雷渊利(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在忏悔录中反思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时,也谈到了放弃学习的问题,他说“自担任县委主要领导后,我就放弃了学习,成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忙于玩乐。阅读文件或报纸时,我们只看标题。在处理文件时,秘书基本上是做这项工作的,有时甚至连看都不看就签字。
反腐倡廉方面的规章制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基本上没认真学习过,我也参加过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会,看过腐败分子的典型案例,但我没有引以为戒,而错过了许多次悬崖勒马的机会”。面对铁窗的忏悔。我们毋庸怀疑它的真诚。
从这些痛彻心扉的“临别感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廉洁修身学习的重要性,正因为放松了修身学习、忽视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导致了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
人的欲望就像海水。他们喝得越多,就越渴。一旦落入其中,他们将无法自拔。而腐败恰恰是由一个人的贪欲膨胀所导致的结果。“贪”是万恶之源,心一贪必然会犯各种错误,如果书中的主人公能够坚信“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的道理,克制住内心的贪欲和侥幸心理,当面对各种“红包”和利益**时岿然不动,那将会为国家挽回多少优秀干部、多少的财产损失、多少的幸福家庭昵?现实是残酷的,历史是公正的,历史不允许假设,他们己经成为了人民的罪人。吴鸿政(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在忏悔录中说:
“私欲、贪婪、侥幸,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万丈深渊,个人欲望膨胀、利欲熏心时,什么法制观念,什么党的纪律,统统都置于脑后。”可见贪婪对于人的思心麻痹有多大,而加强廉洁修身的学习,可以有效抑制私欲的膨胀,消除腐败的诱因。首先,通过廉洁修身学习能使人们牢固树立廉洁观念,将廉洁知识、思想和观念纳入自身的思想体系中,形成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增强自身“免疫力”,当贪欲袭来时,能够提前警醒,避免走入歧途;其次,通过廉洁修身学习,能够增强人们遵守法律制度的自觉性,明确在法制环境下,什么是违纪违法的行为,怎么做才是依纪依法办事,从而在全社会营造遵纪守法、廉荣贪耻的氛围。
**腐败还常常造成国家经济与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林宝华(稍建省福州市果品冷冻厂原厂长)在忏悔录中说:“顺为我的犯罪,一个效益本不错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致使企业面临困境,濒临破产,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不少职工因此下岗,使职工切身利益受到巨大损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通过上面这个忏悔案例。我们可以真正看到腐败对经济发展的损害有多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省委、省**围绕民生福祉不断推山惠民新政,并在教育、医疗、民政上大幅增加投入。
在当前这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头,绝对不能任由腐败滋生而影响了经济引会发展,更应该加强修身学习、加大治理**腐败和商业贿赂的力度,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预防腐败可以理解为治本,而修身之所以说是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因为它是从腐败产生的原因和源头上采取对策进行预防,产生的效果直接作用于每个个体,非常直接。同时,惩治腐败可以理解为治标,主要就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腐败现象采取严厉手段予以打击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而,《忏悔录》也正是我国惩治腐败成果的展示之一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家应该从《忏悔录》的反面事例中吸取教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作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平时加强廉洁修身学习、把反腐侣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山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编制起惩治和预防腐败滋生的天罗地网,共同打造出弊绝风清的太平盛世。
读《忏悔录》有感
《忏悔录》开篇第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因生我而死,所以我的出生是我所有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作者把责任都揽到自己一个人身上,特别是父亲深爱着他的妻子,卢梭更觉得内疚。
这句话充满了悲伤和自责,我被作者的不幸所感动。
神造人的时候,赐给我们一双看外面世界的眼睛,用智慧的眼睛察看人心,就是悔改的心。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也许普通人也会有卢梭游荡和犯错的经历,但我们缺乏卢梭自我分析的勇气。
卢梭的自我剖析并非一次性地全盘托出而是一点点地道出,细细地分析自己的行为,十分诚恳,令人钦佩。
他过着贫穷的生活,但他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很早就对读书“有一种罕有的兴趣”,即使是在当学徒的时候,也甘冒受惩罚的危险而坚持读书,甚至为了得到书籍而当掉了自己的衬衫和领带。他博览群书,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
他处于反动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却具有“倔强豪迈以及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敢于“在巴黎成为**君主政体的反对者和坚定的共和派”。他眼见“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对压迫他们的人”又充满了“不可遏制的痛恨”,他鼓吹自由,反对奴役,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忍受的”。他虽然反对法国的封建**,并且在这个国家里受到了“**、法官、作家联合在一起的疯狂攻击”,但他对法兰西的历史文化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对法兰西民族寄予了坚强的信念,深信“有一天他们会把我从苦恼的羁绊中解救出来”。
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说,应该包含着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东西。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深沉、持久、超功利和**温情,有时甚至接近天真、纯洁和透明。当他恋爱时,他的感情是丰富而温暖的,同时保持着对彼此的爱、尊重和体贴。
他和沃伦夫人长期过着纯纪的爱情生活,这种真诚的本性在18世纪的社会生活中很难看到。他与葛里芬丽小姐和加丽小姐的邂逅是多么孩子气和迷人啊!他与巴西勒太太之间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样温馨而又洁净无瑕!
他与年轻姑娘麦尔赛莱一道作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他有时也成为情欲的奴隶而逢场作戏,但不久就出于道德感而抛弃了这种游戏。他是生活在18世纪黑暗社会压迫下的成千上万普通人的缩影。他不是最悲惨的,但他的经历同样令人同情。
读《忏悔录》这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卢梭,品《忏悔录》这杯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
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一次或多次吐露他的真实的东西-那些愚蠢或聪明的;善良的或者邪劣的;骄傲或谦卑很容易做到。然而,将自己彻底且真实地“赤裸裸”地呈现在他人面前,任由岁月和道德去评判,古往今来,细数之下恐惟有让-雅克卢梭一人。
正如作者在本书一开始所言的那样:“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
这就是我所做的,这就是我所想的,这就是我。无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请您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
‘我比这个人好!’”
能这般敢将自己的灵魂交付于他人,交付于无形的灵魂的“审判者”,我想,这不止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更重要的是在道德的“衡量器”上,能经得起持久的测评。这“道德的衡量器”,是来自宇宙间一切无形的公正的概括,它不会随着社会的改革和时间的亘绝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人类的存在和消亡而更替、毁灭。
这种以复演、回忆作为灵魂忏悔的基调,本身就具有可美化、伪饰自己的成分和便利,让读到它的人产生错觉和假象,在死后还可以捞一笔美名和声誉。可作者卢梭完全没有这样,他始终将灵魂摆在低处,以被审判者的视角,度量自己过去一生所经所受的相关。
在某个时刻,在某种情感的控制下,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人们很容易回忆。这种“回忆”,不单单是对过去时的重温,有时更像是对临近生命终点前,自我灵魂的叩问与觉省——是“道德衡量器”发挥效应的时刻;是无数双“灵魂审判者”用公正无私的眼睛注目你的时刻;是你向别人也向自己揭露一个真实的生命体的时刻——在你还有气力道出它,道出它后精神沉重的包袱被丢弃后,自感轻松无比的时刻——只求这一刻的无愧无悔!
灵魂在低处,是因为道德“审判者”在高处;时时以忏悔的姿态,做灵魂的信徒。杨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