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读后感的思路了吗?在阅读完作品后,我们可以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通过写阅读笔记来挖掘书籍的深层含义,我向您推荐“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相信您一定会喜欢,希望我的分享能让您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 篇1

读书过程中没有特别的“波澜起伏”和“惊涛骇浪”,只是在跟着克丽丝的日志描述以及每一天全新的她继续着故事…预料之中而又出乎意料。介绍说是悬疑小说,但在我看来缺少了悬疑必要的的元素与情感渲染,只是纯粹地讲述了一个失忆症患者在热心医生(当然他也抱有自己的想法与目的,也算是互利吧)的帮助下通过记录日志来慢慢找回自己的回忆,找回自己的人生与失去的生活。唯一值得慨叹的则是克丽丝面对每日全新的自己以及枕边看似最亲近实则最陌生恐惧“丈夫”的艰难吧。本该最相信亲近的人却一直以来欺骗着自己,为自己编造着虚幻的生活情节,这大概是最令人悲愤的事情。换个角度想想,每个人都是以爱之名义做着自己认为对对方好的事情,但迈克的爱过于病态与自私了。社会伦理道德自有它的正确与值得推崇之处,还是不要违背,当欲望与诱惑呼之欲出之时还是将其打压下来更好,世间万物有因必有果。故事结束了(结局还算圆满,让人感到欣慰),小说终归是小说,体验了女主复杂艰辛的心路历程之后回到现实。我很幸运。我愿相信身边爱着的你们!我愿相信这世间的真善美[爱心]

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 篇2

先说说这几天的心情吧。无缘无故特别压抑,然后一直不断否认自己,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字写不好看,书读不多,旅行太小?突然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性,进而感觉到生活工作太平淡。记起一句话,当你开始否定自己的时候说明你要开始蜕变了。真的吗?我更感觉到是一种忧虑,整天无所事事没有打算又期待会有不一样的自己,再者把想象中的自己跟现实的自己做了翻比较,差距愈大心情落差愈大。

除了心境原因,我想,跟泉州这几天阴霾的天气也有关,天灰蒙蒙的,失去往日的天朗气清,据说是什么颗粒超标,我开始体会到北京雾霾的困扰,抑郁不得。加上我是个如此多愁善感的姑娘,前天看国际新闻,浏览到俄罗斯古城堡的靓照掠影,突然多么渴望流浪在这么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大街上,踏着小雪看着街上人来人往,饮一杯咖啡配个糕点。或者什么都不重要,只要在他乡,其实我随时可以找家有情调的咖啡厅安静坐下,但我的心却是迫切的希望能毫无牵挂,蓝天白云大海亦可。

憧憬完一切,焦点访谈报出一则网络直播吸粉伪慈善的假公益。这群年轻人为了吸引更多粉丝关注,特意跑到四川大凉山的贫困地区,找了几十户特别贫穷的农民,把他们从田地里唤来,说要给他们发福利。一排饱经沧桑的农民渴望的现在黄土边,我形容不了他们的容貌,却忘不了他们期待的眼神。果不其然,年轻主播一个挨一个的给他们一人一百,直播屏幕上赞扬声一片,农民的手握着这一百还被要求怎样拿怎样比动作怎样拍照,像被群驯服的动物,或者他们真的是太需要钱了!可是可是可是,另一个镜头出现了主播在直播后把钱一一收起来!!他们就是来表演!我看着农民的无奈和失望心里头重重一击。对待孩子也是一样,他们首先发五个鸡蛋和文具,接下去收了四个鸡蛋,只剩下两支笔。小孩的表情更是失望至极!这种伪慈善太可恶,我多么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尽自己一份心去帮助他们,我甚至想到自己要是能去支教,我也会很乐意,或许知识真能改变贫穷改变命运!原本就压抑的心在这则新闻的冲击下更是难受。

然后说说这本书,我是被书名吸引的,可是除了最后一百页给我点震撼外,我感觉其他一般。作者讲述了一个女人因为外遇而后遭受的二十年的失忆生活,有得必有失,年轻做得后果必须由你后面的生活来补偿,代价也是惨重。一个失忆的女人每天起来都要重新面对身边的一切,唯有每天记日记起来读日记才能明白前几天发生的事,这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个不离不弃细心呵护你,并且为了你伪造很多回忆,并每天不厌其烦的给你解释你每天一样的问题,面对你醒来后的恐惧的丈夫,我总感觉这丈夫可能有阴谋,或者因为太爱老婆了所以得知她的外遇后决定要给她的报复!想的太天真,最后一百页,才知道这丈夫,是伪丈夫!是我的外遇,为了不让我离开却袭击我,并伪造一切并伪造我的丈夫让我信服!爱是如此,跟东野圭吾的《犯罪嫌疑人》的男主人公的爱如出一辙,太震撼!这本书也让我很压抑,索性终于在昨天读完,心情也舒缓许多。如果看一本书看一个悲剧看一个社会事件都会让我如此压抑,我还是觉得我适合喜剧!悲剧有净化力量,很多人能从中看到比自己更悲更惨的命运,或许觉得自己生活如此美好,心情也豁然。我却不属于这类人,我会完完全全被带入,又仿佛自身又经历一场悲剧。

用手机陆陆续续打了这么多字,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不过算是对自己这几天的心情一个交代。窗外,阳光灿烂,湛蓝的天空如洗,我心情也格外明朗。一切的心境不都是自己内心功力的选择吗?

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 篇3

前几天在图书大厦看书的时候无意看到这本《别相信任何人》,书封皮上有一只恐慌地睁大的眼睛,绝似惊悚片海报,很衬这个直白的书名。买完这本书后,回到家拆开包装纸、站在书桌前读,作者在开头就设置了一个好的悬念,这很重要。

这本书的故事与一部我看过的电影《记忆碎片》很相似,都有一个同样的主题:主人公在一次事故后失掉短暂记忆能力,过去种种成为隐没在烟幕中的秘密,必须依靠笔记本、照片这些物事来重建,然而睡眠就像潮水和流沙,每夜把脆弱的记忆沙堡冲倒、覆灭;身边还有若干居心各异的人。让我对书更感到好奇的是:人人玩失忆,这一本得玩出怎样新鲜的花样来,才能打动那么多出版商、报纸编辑以及日渐狡猾的读者、得以成功出版并收获彩声?

女主人公叫克丽丝,早上醒来后发现已经什么她都不记得,惶惑不已——她只剩下“自己”,却丢失了所有关于自己的记忆。身边鬓发斑白陌生男人冷静地说:“我是你的丈夫,我们已经结婚22年了。”

试想自己落到这样的境地,会怎样?第一人称是最好的选择,读者会迅速把自己代入,自己手中拿着的书幻化成克丽丝的日记本,随着克丽丝一起急切地去探索,失落的二十年间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撞车事故?偷情?离婚?在某个酒店房间中险些被杀害?克丽丝依靠着日记本一片一片把失落的真相找回来。她发现自己竟有个儿子亚当,是故事出现的重大转折,在耳鬓厮磨的丈夫本、只会打电话的纳什医生之外,终于出现了另外知情的“证人”——亲密女友克莱尔,这是更重大的转折。克莱尔揭露出的旧事,又提供了惊人的线索。她的丈夫本到底是忠是奸?克丽丝在流沙上辛苦重建的所谓记忆到底孰真孰假?大把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恰到好处地掀起读者期待的波澜,你会感到眼前凌乱的拼图块块逐渐咬合在一起,迷雾渐渐散去,真相就要浮现……

安静的躺在床上,全神贯注地享受到了作者赠送的、结结实实打在鼻梁上的最后一拳。但那些都是为了爱。无论怎样的爱都是爱。克丽丝到底是幸福的。

本书的文笔并不算特别好,比起那些连篇累牍摹写心理活动的辉煌大作,沃森的文句看上去甚至有些“简陋”,他的叙述始终只保持在能把故事讲明白的程度,但因为悬念实在强大,读者一旦踏入,想要的只是心无旁骛地跟随谜团飞速前进,根本无暇考虑语句有多华丽,而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对周遭景色和思想意义的深挖,其实都是让人不耐烦的打扰。沃森这样的口吻干净,不炫技,不拖泥带水,保证让想要被惊到的读者获得最纯粹的一击。

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 篇4

看这本书的时候,却让我联想到日系电影。断断续续、倒叙倒叙再倒叙,给人零散的感觉。文字描述本来就容易造成意义模糊,而日记更加剧了这种现象。比方说在日记里提到“小可”,也许并不是指一个人,也可能是指一条可爱的小狗。不熟悉的人,只能从日记上下文来判断不常见名词的指代意义。但日记和小说、新闻不同,日记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上下文之间逻辑联系可以不紧密,也没必要把故事的前因后果一一阐明。所以日记这种东西,非常不适合影视化但很适合在文字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出独特的花朵。

《别相信任何人》这本书中,大部分篇幅都是女主人公克丽丝写下的日记。她为什么要写日记?因为她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一觉醒来,昨天的事情就再也记不得了。所以她只能把每天的事情写成日记,这样每天翻开日记,像阅读别人故事一样阅读自己的故事,然后对自己说:原来这就是我啊。由此来恢复记忆。

也许克丽丝是每天送入一拍数据,每拍都要复位一次的寄存器。每天的事情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但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日记和别人相比,显得过分详细了,甚至连每句对话都写得清清楚楚――一般人很难做到这点,顶多只是把事情描述清楚就可以了,不太可能每句话都记得。当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克丽丝的短暂记忆力远胜常人,所以可以把一天之内的事情巨细无遗地记下来。

但我个人非常怀疑,其实克丽丝并没有这么好的短暂记忆能力,只是作者为了行文要求,写出了不太真实的日记。而这种不真实的部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欧美小说的写法。但

这并不影响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作品。书中的诡计,如果换成日本作家来写,大抵会写成200多页而不是300多页的小说,而且保证一样好看,所以说这本书有日系的骨,欧美的肉。

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 篇5

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

当时在书店中,书架上熙熙攘攘的书本让我应接不暇,而你却是书海中最耀眼的那一颗星,独特精致的封面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大致看了序语发现它正符合我喜欢的那种类型的书——悬疑。每次看悬疑的书时,大脑的神经始终紧绷着,开始各种猜测故事发展情节,那种烧脑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我双手环抱着这本书,走到收银台买下了它,好了它现在是我的了。

《别相信任何人》……这名字也挺有趣的,不知道会带给我多大的震撼,我满怀期待的翻开了第一章,开始一条刺激的读书之旅。

在了解故事大致梗概之后,我越来越爱不释手了,原来女主人公克丽丝20年来,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忘记昨天的事情—包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的至亲至爱。关于她生命的一切只能由她的丈夫,一个叫本的人来告诉她。可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扑所迷离的各种故事情节让我怎么样也猜不到结果,而每到快高潮的时候,作者又以一个巧妙的手法转了个弯绕过去,这让我更恨不得翻到最后看结局,但又怕错过中间精彩的片段,于是我就继续往下看。

236千字的书我很快就看完了,当看到结局时,我震惊了,作者精妙的运用一种手法叙事,构建了一个令人后背生寒,出乎意料的高潮。了不起!读完最后一页,我仍然神经紧绷了好久好久。原来本根本不是她丈夫,本为她构造了虚拟的人生,可在经过种种人的帮忙之下,克丽丝冲出假象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并也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家庭。

整个故事像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作者慢慢引领着我们在这个迷宫中不断地探寻,探寻着人性的阴暗、真诚、执着和爱。所以作者的想法并不在于只讲述一个故事,而是想表达为何要去探寻真相的心情——真相可以被掩盖,但是不允许被篡改。有时候我们也许会被别人蒙蔽、欺骗,但他们只能骗得一时而骗不得一世,人性存在着背叛,但大多时候背叛者与被背叛者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看到这里,结局似乎也明朗了,执着于真相的克丽丝了解了一切回到了家人身边,真相大白,罪魁祸首迈克不得善终。

我们要相信自己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看到的是属于自己的世界。

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 篇6

《别相信任何人》是英国作家sjwatson(沃森)的处女作,全书是以日记的方式呈现的。

小说中主人公“克丽丝”是一位失忆患者,她每天醒来都会忘记之前的一切,而她的过去就会由他的丈夫“本”来告诉他,接下来的事她可以记得,直到她再一次进入梦乡。后来,有一位叫“纳什”的医生建议她记日记。她慢慢的把她丈夫告诉她的以及她脑海里出现的记忆碎片记了下来。她每天读着日记,慢慢的他发现了一些矛盾,她为什么会失忆?她以前是干什么的?她和他丈夫的故事?她儿子“亚当”怎么死的等等。在发现她丈夫说的跟日记本里面内容不一致时,她产生了怀疑。随着记忆碎片的增多以及医生的治疗,让他对丈夫越来越不信任。故事逐渐推向高潮。直到她丈夫发现日记本,并打她。慢慢的她朋友“克莱尔”以及医生都对她丈夫产生了怀疑,直到最后她被她丈夫又一次伤害,真相终于大白。原来她所谓的丈夫,其实是她的情人“迈克”,而她真正的丈夫在她发生事故以后选择了离开伤心地,她儿子也没有死。之所以会失忆是因为她决定跟她情人迈克断绝关系,而迈克却不愿跟她断绝关系,于是以她丈夫的名义约她到海边的宾馆里面,在她执意要离开他的时候,迈克对他下了狠手,于是她失忆了。他丈夫本照顾了她多年,却不见好转,于是把她送到了疗养院,经常去看她,但时间长了,本发现她根本记不得他,他压力很大,于是选择了离开。最后迈克以本的名义把她接回来了,并以本的身份与她居住在一起,直到知道她知道真相,他又一次打了她,并且将她的日记本后面几页撕掉,又一次带她去曾经的那个宾馆。在那里,她的记忆碎片再一次让她明白了些什么,趁迈克离开的时候,她在迈克的包里发现了撕下来的日记,她明白了真相。于是迈克再一次用强力,跟她讲清楚,并告诉她真相,将她绑起来,当面烧掉她的日记本,由于不小心,被子着火了,于是一场大火将迈克烧死,而她也受了伤,这是她朋友和儿子赶了过来,她丈夫正在赶来的路上,此刻,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她记起了一切,她失忆症好了。

本书以写日记的方式讲述一个失忆人的故事,不断地将线索一点点给出,让读着跟着失忆者的思维一步步推理,这种写作方式非常的巧妙。而这种方式能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并且逼着读着推理、思考,让读者欲罢不能。读者有时候就像一个侦探一样,根据一些证据推理一些东西,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又结合主人公本身是一名失忆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帮助主人公找到真相,找出真凶。所以这又像一本推理小说,值得一读!

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 篇7

《别相信任何人》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在书店“畅销书”书架上看到它的封面:一只有些许血丝带着莫名的恐惧又仿若天真无邪的眼睛,黝黑的睫毛又长又翘。少有书籍的封面选用如此特殊的图片,一眼看上去让人会有些害怕的大眼睛,似乎带着疲惫、恐惧,又夹杂着对未知的期待,流溢着满满的疑惑,这样封面的书籍放在床头,估计半夜醒来一瞅,会心惊肉跳睡意全无吧。

翻了一下封面背后的书评,众多名人推荐,说故事十分精彩,又忍不住好奇:怎么个精彩法?于是将书籍买下,一探究竟。

故事的主人公克丽丝是一个从二十几岁如花美丽的年龄开始意外丧失记忆的中年女子,她的记忆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以为自己还是二十几岁的样子,可是朝朝醒来面对身体一夜之间变老的现实,面对躺在身边一无所知的枕边人:本,面对陌生的房子陌生的世界,她惊恐、无助,不知道该相信谁。她想要去发掘“真相”,这股动力促使她不得不信任一个神秘的医生,并听取他的建议:

当一天的记忆没有消失时,他会记录下一天的时情并记下日记,他的医生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提醒她在哪里可以找到能让她接近真相的书。

在这段记忆逐渐苏醒的时期,主人公克丽丝的脑海有时会浮现出一幕幕似回忆又似想象的画面,她都想尽办法在不让她丈夫发现的情况下一一记录下来。她不信任她的丈夫,虽然每天本是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表现出对她的无尽怜爱,她也努力让自己放下对他的戒备,放下对他的不信任,说服自己也同样爱他,但是潜意识里她还是没办法完全信任他,特别是在得知她曾经有一个名叫亚当的孩子,而她丈夫却对他闭口不提之后。甚至,她的丈夫告诉她之所以会丧失记忆,是因为一次车祸,而最后克丽丝却记起她是在酒店里遭遇了一场可怕的**。

为什么会在酒店里遭遇**?与丈夫约会?不是。m.jZd365.Com

和情人**?情人?情人会是谁?

克丽丝有种直觉,认为是自己的情人意图**自己。而回想,为什么本要骗她?谎言,成为克丽斯心中最大的疑惑,是不是因为无聊的解释?

也许是因为害怕她会沉浸在血肉之躯的伤感思绪和每天在中共现场的恐惧中来减轻她的痛苦?这些疑惑中也夹杂着克丽丝对丈夫的无尽愧疚。疑惑,也在故事情节一步步的发展中逐渐得到解答。

克丽丝有一个叫布莱尔的朋友,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但是她们失去了联系。有一段时间,克丽丝会怀疑她的丈夫和布莱尔有不正当的关系。但是克莱尔是克丽丝记起过往的很重要的渠道,她终于鼓起勇气找到了布莱尔,在布莱尔口中确认了事实:克莱尔和本很多年前确实有过一段相互安慰的时光,但是因为对克丽丝的内疚后面两人再没有来往,而克丽丝确实有过一段外遇,更重要的是得知了克丽丝的孩子亚当并没有死亡,而是生活在另一个遥远的城市并已经成婚,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

在看过本多年前寄存在布莱尔手中等待克丽丝翻阅的信件之后,克丽丝终于确认自己的丈夫是多么深爱自己,为了弥补自己内心巨大的亏欠感,于是在布莱尔的建议下终于将自己在写日记、和医生保持联络的事情告诉本。

在告诉本她想告诉他的事情后,克丽丝没有记日记,但是她记了吗?不,她写了。那被企图销毁的几页日记在被克丽丝发现的时候,克丽丝已经身处酒店,那个她有着她垂死挣扎、奄奄一息的记忆的酒店房间,那个让她恐惧万分的房间。

为什么本会带克丽丝来这里?本想让克丽丝尽快恢复所有的记忆吗?是的,但那不是本!

那是克丽丝曾经的情人迈克!那是曾经想**他的人,迈克!原来一直以来的枕边人不是真正的本,而是那个丧心病狂的杀人恶魔!

那个听克丽丝说了她记起的事情之后用盘子砸克丽丝脑袋、面目狰狞的**!迈克想让克丽丝恢复记忆,让她想起她曾经和迈克多么相爱,以为记起所有往事后克丽丝不会离开他。甚至最后,迈克认为得不到的就要摧毁,他想摧毁克丽丝,也想把自己摧毁,制造双双殉情的结局。

在激烈的战斗中,迈克受伤了,克丽丝在房间里纵火,最后迈克死了,克丽丝得救了,她真正的丈夫本,她的儿子亚当,她的好朋友布莱尔都回到了她身边。

作者在整个故事中不断地向读者抛出疑问,抓住此时读者的心情和女主角一样,一切未知尽是疑惑,想要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再读一点故事,读者的心和女主人公都对周围的人物充满了怀疑,但随之而来的事一种突然意识。你周围的一切都是虚构的,你所知道的未必是真的。整部小说通过叙事、倒叙和叙事的结合,采用日记写作的形式,每天为读者讲述女主人公的新发现,展现女主人公激烈的内心斗争和丰富的思想斗争。

个人认为,日记是一种私密的东西,除了主人,他人没有翻看的权力,而此小说运用这种形式来营造整个故事的氛围,恰让读者有种窥觊秘密的快感,更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紧扣读者内心。虽然故事的结尾有点草率,但从小说的辉煌和连贯性来看,这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好作品。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部小说没有二读的价值,这是很遗憾的。

夏娜娜2014-3-17

别相信任何人读后感 篇8

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别相信任何人。

一个人若失去了记忆的宝库,失去了过去的人生,失去了回忆的丰富过往,那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迷失在一片空白而慌乱的记忆荒原里,时而幻境,时而现实,被困在记忆碎片的夹缝里,那是多么恐怖的经验?更恐怖的是每天清晨都是空白记忆的起始点,一切归零重新开始。只能靠一个自称是丈夫的陌生人,为你填补空白的记忆,但你却什么都不记得!还有一个自称为了帮助你的医生,以及一本记载过往每一天的备忘录,来堆栈失去的人生。日复一日,这些赖以维生的精神浮木,似乎并不全然的可信,这黑洞的背后似乎藏着无尽的谎言,该如何是好?更大的恐慌在未来等着克丽丝!

虽然克丽丝是个被记忆弃绝的人,但她本身一直是个有很高意识的人,她不盲从相信,她具有很高的判断力,不会被拙劣的谎言牵着鼻子走,而所有质疑的背后就是因为头部受伤,记忆受损,所以大脑的区块有如停电般的一片漆黑,所以她只好暂时听任别人的摆布,但也不放弃找寻真相,光是这一点就可以很乐观的期待她有复原的可能性,但是她的丈夫似乎并不期望她找回自己,为什么?

随着日记本上所记载的事,本所提供的剪贴簿,纳什医生的核磁共振造影治疗与情境治疗,似乎逐渐撞击出某些零碎片段的记忆。在逐渐找回的往日,克丽丝却发现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日记本的第一页赫然写着:「别相信本!」更证实本瞒了很多事实,所以她也隐瞒自己写日记的事,还有逐渐现形的过往与暗藏其中的阴谋,高潮已现,精彩的火花缤纷!在此鼓励随着情节屏息的读者们,必须亲自通过小说情节中幽深黑暗的隧道,才能体会这惊悚推理的乐趣!

看到《别相信任何人》里的克丽丝为了找回失去的人生,时时要与自己的记忆挣扎战斗,就庆幸自己没有这样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