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观后感 篇1

《永恒的终结》是一部关于时空旅行的长篇小说,作者是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在24世纪,人类发明了时间力场,27世纪,人类大规模使用时间力场,成立了一个名为“永恒时空”的组织,他们自由穿梭于各世纪之间,对人类的发展加以修正和微调,人类终究获得安宁的未来。可是,永恒时空是怎么诞生的?时间力场早在24世纪被发明出来,但27世纪人们才懂得它的原理,肯定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个巧合。原来,那个“误打误撞”发现时间力场的人就是主角时空技师哈伦的学徒库珀!他的任务是穿梭回24世纪,成为那个发明时间力场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全书最激动人心的情节是时空技师哈伦被迫进入时空壶操控室中时,他拆开藏在口袋里的武器“神经鞭”,把能量调到最大,熔断闭锁装置,把技师学徒库珀送到遥远的20世纪时。这个情节也意味着造成永恒时空存在的那条因果链已被打破,永恒时空将不复存在。地球并非永恒不变,而只是人类无限冒险的一个起点,人类的足迹将会踏遍星海。

这本书用跌宕起伏的语言,写出了人类进入永恒时空后不思进取、勾心斗角,把人类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体现了作者对不思进取,只求安逸享乐的世界观的批判。

永恒之人都过着不正常的社会生活,他们所谓的幸福,是安全、安逸、中庸之道,永远不要激进,同时又把心中的负罪感转化为愤怒,发泄到时空技师身上。我们与永恒之人不一样,不能像永恒之人一样行中庸之道,而要站起来,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与挑战,才能不断前进和取得进步。

终结者观后感 篇2

《终结者:黑暗命运》主创来华宣传,主演阿诺·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同台,上演回忆杀。

两人演第一部《终结者》是35年前,演第二部是28年前。琳达说,她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又可以回来,她以为已经结束了,卡梅隆给她提到可以再回来时,她非常期待。她说自己非常喜欢Sarah这个强悍、厉害的女性角色,同时也对这个角色非常好奇,过了28年,想看到她有什么样的变化。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她评价施瓦辛格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很荣幸能再次和他合作。

施瓦辛格透露,他跟卡梅隆常骑摩托车,两年前卡梅隆说有一个新的想法,要找琳达加入,他就说自己决定要加入。施瓦辛格夸卡梅隆是一个非常棒的导演,记得1984年的时候,他去卡梅隆那里试镜,没想到得到了角色。当时这部电影只是花了650万美元拍出来的,没想到上映后会那么成功,让他变成好莱坞明星,有机会参与很多动作片。

《终结者:黑暗命运》在剧情方面是《终结者2:审判日》的直接延续。卡梅隆担任监制,导演是拍过《死侍》的蒂姆·米勒。

终结者观后感 篇3

在我看来,阿诺德就像约翰的父亲。不管情况多么危险,他总是站在约翰的一边,总是保护他。莎拉看到阿诺和约翰玩耍的时候内心也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想为约翰找个继父,这个机器确实是唯一符合条件的,它永远不会伤害他,永远不会对他大吼大叫,永远不会打他,或者是太忙而没有时间陪他,它会永远在他身边,至死都会保护他……”

在我看来,阿诺德和莎拉也是一对完美的夫妻。莎拉需要一个坚如铁,冷如冰,刀枪不入,身手矫健的伴侣,而阿诺也正巧需要一个意志坚定,视死如归,还不会拖他后腿的搭档,虽然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是却有一种超越爱情的感情在里面,何况一般的情侣都不一定有他们那么默契。

2. 终结者的精神

影片中天网派出的终结者,一开始就被设定好杀人的目标,它们没有情感,没有知觉,更不知何为恐惧,在达到目的之前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在第一部中,t-800对凯尔和莎拉穷追不舍,即使自己在油罐车**后的烈火中被烧光了皮肉只剩下一个骨架,它依然从废墟里站起来继续向目标追杀,甚至在工厂里被凯尔炸掉了下半身后,它仍然挣扎着上半身爬向莎拉要取她的性命,直到最后被莎拉用液压机压成一堆废铁。在第二部分中,未来世界的约翰把保护年轻约翰和母亲莎拉的角色的人物交给了改编的t-800。

t-800不辱使命,面对t-1000的一次次追杀,它毫无畏惧地与t-1000展开大战,保护着母子二人逃脱险境。尽管它在与t-1000打斗中从未占到过半点便宜,到了影片的最后更是被t-1000打得支离破碎,但只要它不死,它一刻也不会停止和敌人的战斗。虽然它最终仅用一点多余的电能就成功地将t-1000送入了钢水中,但也可以说它以顽强的意志结束了t-1000,完成了它的使命。

在终结者的身上,我看到了它不屈不挠地面对困难,为了实现目标不懈努力,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 影片中的科技

1. 液态金属机器人

t-1000机器人绝对是《终结者2》中的一大亮点。相对于其他终结者,t-1000的先进和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身体是由可还原记忆的液态金属构成,受伤或中弹后会自动闭合伤口,自我复原。同时,t-1000还是一个能在固、液之间随意转换的机器人,全身能变成液态流淌,比如他在穿越铁栏杆时能够将部分身体变成液态,穿越完毕后能恢复固态;它的手可以变成刀、针一样的尖锐物体作为**;它的身体可以变成一切它所接触过的人,而被它模仿的对象则必然被杀死;它长着天使般的面孔却有一颗**之心,除了执行杀约翰这一个命令之外,其它的一切事情在它看来全都是障碍,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予以毁灭;它说话不多,面无表情,但传神的肢体语言却令人望而生畏;它杀人如踩蚂蚁,经常都是一击致命,从不浪费无用的动作。

这个如橡皮泥一样能随意变形和模仿的机器人,实在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那么,液态金属机器人真的能成为现实吗?近日,中科院理化所与清华大学医院联合研究组在液态金属领域取得突破,在这条漫长的研究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小步。科学家们在两年前就发现通过“电驱动”可以控制液态金属的变形和运动。

最新的研究则发现,液态金属机器可以通过“吞食”铝片之后,以铝片作为“燃料”,在电解液中自行运动而不依靠外部力量。除了发现这种 “自驱动”,科学家还发现了“可变性”,那就是液态金属机器在运动中遇到拐弯会稍作停顿,好似略作思索后继续行进,在遇到比身体还小的缝隙时会“挤过去”,仿佛具有了自主意识。现在它 “吞食”铝片进行快速运动,未来可以尝试与其他材料结合,通过用电等其他方式,让它具备新的技能。

看来液态金属机器人很可能成为现实。当然,现在的技术只是属于“初级阶段”。在此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发展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机构,甚至更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

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液态金属的巨大潜力,结合相关技术,将带来许多超越传统的机械变革。

2. 人工智能

天网是20世纪末人类创造的以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防御系统。它最初用于军事发展,后来自我意识觉醒,把全人类视为威胁。1997年8月29日,天网控制了美军的所有装备。它向美军发**一枚核弹,然后反击。一场核战争爆发,当天造成30亿人死亡。幸存者们称之为审判日。核大战后,天网生产出大量的机器人对剩余的人类进行**,影片的一开始就是在未来2029年大批的机器人拿着激光**四处扫射,人类在废墟上与机器人艰苦战斗的画面。

还好,这只是电影里想象的事情,如今离1997年已经过去将近20年,我们目前研制的机器人还没有电影中的先进。但我们仍然担心人类是否会被他们创造的机器人所毁灭?事实上,机器人杀死人类的事件早已出现了,1978年,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的切割机器人在切钢板时突然发生异常,将一名值班工人当作钢板操作,这是世界上第一宗机器人杀人事件;1989年,前苏联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德科夫和机器人对弈,古德科夫连胜3局,恼羞成怒的机器人突然向金属棋盘释放强大的电流,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名国际大师击毙;就在去年2015年,德国的一家工厂发生一起机器人杀人的悲剧,一名技术人员正与同事一起安装机器人,但机器人却突然抓住他的胸部,然后使劲压在一块铁板上,导致他伤重不治身亡。

虽然这些情况不是由机器人的自我意识引起的,但机器人能杀人却是一个铁的事实。

如今,人类已经能够开发出具有简单意识的机器人。最近谢菲尔德机器人研究中心研制出一种目前最为先进的类人机器人 icub,他拥有触觉和手眼配合能力,能够表现六种情绪并对触摸和语音指令做出回应,可以做出多种动作,比如抓起物品,玩游戏,甚至能够随着**跳舞。icub 的系统基于人脑的认知结构。

他能够思考,从周边的世界中学习。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不仅构建了它识别物品的技巧,让他感知自己的身体,而且给予他自传式记忆,让他开始有了一种“自我”的感觉。尽管这些都离真正的机器人自我意识还很远,但包括史蒂芬·霍金在内的许多专家都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希望人们远离人工智能的巨大威胁。

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命题,像一朵云一样笼罩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总是让人三思而后行。

也许机器人永远不会产生自我意识,但像天网这样的病毒会不会传播到全球计算机系统,控制全球**设备,发动核战争?仔细想想真的是让人不寒而栗。影片中有一处画面让我十分难忘:

在公园里,一群孩子正在快乐地玩耍。突然间,一颗核弹、建筑物和树木瞬间被冲击波摧毁。人们在高温中痛哭,很快烟就熄灭了。这一幕真令人震惊。这部电影通过逼真的核场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人们不停止核**的研发和生产,不停止机器人在军队中的研发,那么总有一天,人们会把自己包裹起来,成为自己产品的牺牲品。

四、 结束语

《终结者2》结尾的画面,是一辆车,行驶在公路上,结合着莎拉的旁白“不可知的未来在我们面前展开,我头一次充满希望的面对它,因为如果一个终结者,一台机器,都能学会生命的价值,也许我们也能办得到……”是啊,未来的情况我们不可预知,如果我们人类合理研究和利用科技,让科技永远为人们服务,为百姓造福,那么《终结者》所展现的那种末日般的景象必定不会出现,未来将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终结者观后感 篇4

T-800:他原本是冷血的机器人杀手,不用杀死这个词,只用终结,在他看来那只是结束,因为不真正理解生命,所以也不真正懂得死亡,没有恐惧,没有感情,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执行指令机器的本质,但是他偏偏碰倒了并不那么理解和相信这些本质的约翰。当学习的程式启动后,他开始学习,同时也开始疑惑。学会微笑,学会一些原本只属于人类的话语,手势,却仍然无法理解很多属于内心的东西,无法理解那些不属于肉体的伤痛,无法理解泪水,那些情感让他迷惑。

曾看过一篇美国的科幻小说《趁生命的气息逗留》,讲了人类灭亡之后,统治北半球的机器弗洛斯特用漫长的时间研究人类的所有文化遗产,想要理解人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的故事。它试过很多方法把自己变成一个人,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它通过将意识矩阵传入一个复制出来的人体,而终究懂得了对事物的模糊的非度量性的了解,懂得了非逻辑的思维,懂得了恐惧,绝望,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类。

对一个没有疼痛,只懂得具体度量和逻辑思维的钢铁机器来说,人性是不可理喻的,但最终T-800还是懂得了。在理解笑容,理解信任和誓言,理解生命的时候,也渐渐理解了人性。于是当约翰不让他离开的时候,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笨笨地问他“why?”,而是说:“I’m sorry.”,因为他知道他的离去会让约翰伤心,也就在那一刻,他理解了眼泪的含义。或许他仍然不懂得恐惧和绝望,但至少他懂得了爱和伤痛,那是他和那个孩子共同创造的奇迹。于是这个以前拉人进屋都要用拎的大老粗轻轻地抹掉了约翰脸上的泪水将他搂在怀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成就了温柔,这一幕也成为了经典 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

我对它有太多的崇拜及看法; 不得不承认,随时间的推移,这部经典慢慢已经完全属于我们的那个年代,再也进入不了现代年轻人那颗轻浮的心……

但是经典永远是经典,终结者告诉我们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让我们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尽可能的帮助我们的朋友吧!!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自己的双手毫不犹的去帮助他们吧!!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告诉他们一句话“I Will be back”

阿诺德老了,老去的只是肌肉,精神会永远不朽……

终结者观后感 篇5

经典科幻动作电影《终结者》正统续作《终结者:黑暗命运》在京举行“重回战场”中国首映发布会,导演蒂姆·米勒携主演阿诺·施瓦辛格、琳达·汉密尔顿、麦肯兹·戴维斯、娜塔利娅·雷耶斯、加布里埃尔·鲁纳、迪耶戈·博内塔全员出动震撼亮相。随着各位主创的到来,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热度达到顶峰,片方随即发布全新“命运抉择”版预告片,为电影宣传再续火力。

借着中国首映活动的东风,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发布全新“命运抉择”版预告片。片中琳达·汉密尔顿饰演的初代硬核女武神莎拉·康纳火力全开,摆明了自己要捍卫格蕾丝与达妮的决心。她口中“强大到无法想象”的对手,就是由加布里埃尔·鲁纳饰演的新终结者REV-9,REV-9骨肉分身的恐怖技能更全面的得到展现,在高速公路的火拼中,处处压制着莎拉·康纳等人,可以说是梦魇一般的存在。麦肯兹·戴维斯饰演的战斗力爆棚的新守护者格蕾丝与REV-9还有一场精彩的动作戏对决,REV-9双手作刃,格蕾丝以铁索为武器,二人闪转腾挪间险象环生,这些动作戏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宏大更惊险的对决留待进一步揭晓。

压轴登场的自然是灵魂核心阿诺·施瓦辛格,他与REV-9的战斗更加硬桥硬马,暴力与火花并现。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这次将有人性意识的觉醒,他和莎拉·康纳一样,将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抉择,而人类的命运与他们的选择又息息相关。要主宰命运,就要为之战斗,施瓦辛格与汉密尔顿的终极联手,为观众奉献终最燃最炸的科幻动作大片!

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特效总监尼尔·科博尔德为影片设计了军用运输机C5相撞的画面。他通过技术手段完美搭建了C5运输机的模拟部分。该模型设计耗时7个月,5个月完成搭建。机身内全是泡沫制作,可以旋转,方便拆卸。整个道具重达85吨,高4.2米,宽5.8米。为最好地实现“零重力效果”,科博尔德表示已经反复进行了视觉特效测试,并让特效替身演员提前熟悉模拟机,确保正式拍摄时能一切顺利。

在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的首映发布会上,饰演新任反派终结者REV-9的加布里埃尔·鲁纳非常兴奋,与到场的粉丝热情互动,迷人的风采吸引了众多迷妹。饰演女守护者格蕾丝的麦肯兹·戴维斯身材高挑,身着一袭正红色落地长裙,展示了不同于影片中的魅力。导演蒂姆·米勒表示:“作为忠实粉丝,能够执导这部电影比之前做过最疯狂的梦还要疯。”

现场毫无疑问的高潮来自于施瓦辛格和汉密尔顿,二人作为《终结者》系列的元老,承载着中国粉丝对他们的爱意。汉密尔顿直言“莎拉·康纳就是我的整个人生,没想到28年后还有再次饰演她的机会,这一次我要奋起反击与终结者机器人清算旧账”。施瓦辛格曾前后多次造访中国,中国影迷们对他的厚爱让他感慨万千:“《终结者》是我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作品,这个系列电影让我成为好莱坞的大明星,也让我收获了大家热情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这部全新的作品”。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也现身活动现场,他透露是《终结者2:审判日》给他心中埋下了科幻的种子,才有了20多年后的《流浪地球》,追星成功的郭帆导演向施瓦辛格送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终结者》原声黑胶唱片做礼物。

终结者观后感 篇6

《终结者6》马上就要在全球上映了。终结者在科幻史上的地位实在够高,所以这部续集受到很多粉丝的关注,然而这个系列在《终结者2》之后就在没出过口碑和票房双赢的作品,所以大部分人实际上并不看好这部《终结者6:黑暗命运》。一方面虽然系列最初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回归监制,并且《终结者2》的两位重量级主角琳达·汉密尔顿和施瓦辛格都回归了,但是实际上卡神在拍摄过程中却并没有多少参与,另一方面,从预告来看,这部时间线设定在《终结者2》之后的续作的故事模式似乎与《终结者2》基本没有区别,这很容易令人产生继续炒冷饭的感觉。

不过,从影片一些早期的评价来看,这部《终结者6》的口碑并没有很烂,至少要比《终结者3,4,5》这些续集的口碑要好一点,片子烂番茄新鲜度目前为66%,不算太差,毕竟前段时间大火的《小丑》也只有69%的新鲜度。豆瓣评分目前为7.9分,可见对于提前观影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的观感还是可以的。

而卡神虽然只是监制,但是这个系列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对于片子的宣传还是比较上心的,在近日的采访中,他透漏了不少关于影片幕后的内容和未来的想法。

在被问到关于终结者的幕后问题,卡神透漏的一些内容非常有意思。他说——整部电影的拍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出现了很多弯路。我自己就是个剪辑师,所以在后期剪辑过程中给出了许多简单粗暴的意见。在我们确定最终版之前的两个半月之前我一直都在这样不停给出意见。我其实从来没有去过片场,也没有面对面跟这部电影的演员们交流过,不过我深度参与了影片的故事创作,以及后期剪辑,我觉得剪辑也是剧本创作的延伸。

我和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产生过很多分歧,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在这种剧烈的摩擦中的诞生的,不过这就是创造的过程。这其实可以和我在《阿丽塔:战斗天使》的工作进行对比,罗伯特(《阿丽塔》导演)非常喜欢我创作的故事,喜欢所有的东西,他说“我要拍这部电影,我要从你的角度来拍这部电影”,然后我就说“不对,你得把它当成自己的电影来拍”,到了跟蒂姆(《终结者6》导演)合作的时候就完全不同了,蒂姆想把它拍成比较个人化的电影,然后我就说“对,不过我也大概懂点这个系列,也能给出点有用的建议”。这真的是两次完全不同的经历。

关于未来,卡神也说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觉得我最想探讨的东西,在这部电影或者未来潜在的续集当中,就是探索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我们在《黑暗命运》中并没有展现太多,这部电影只是提供了一定的背景和铺垫,这种探索应该会在未来的第二部和第三部电影中得到更多地展现,而我们已经知道该怎样去展开这个概念。我们想在第一部(指的是《终结者6》)中给出的概念是终结者的故事不会完结,人物会变化,但是基本的矛盾依然存在,直到某一天问题被彻底解决。

虽然我们已经做出了铺垫,并且希望未来还有机会拍续集,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目前关注的当然还是这一部电影,然后从这部电影再衍生出一系列的续集,如果这个系列是被同一群拥有相同的哲学理念和动机的人拍出来的,那么这个系列各个电影之间都肯定会延续一个比较统一的故事线,但是,我觉得《黑暗命运》本身已经拥有比较完整的故事了。

卡神的这些言论传达了他对于这部电影看法,主要表达的观点有三个。一个就是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产生过不少的矛盾,不过总体而言这只是思想的碰撞,并没有达到分歧的地步,而这也是好事,毕竟卡神只是监制,导演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阿丽塔》一定程度上就吃了这方面的亏。

另一个,未来的《终结者》会更加注重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终结者》系列虽然是机器人题材的科幻片,但是无论天网还是机器人,他们都只是作为人类的对立面而存在,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人性化”特点,所以虽然《终结者2》是影史经典,但是其故事和角色其实都非常简单,只是概念新颖,设计很酷,如果要说类似《普罗米修斯》《异形》之类的深刻,确实没有,值得挖掘的含义就是对于核战争的威胁的恐惧,对于人类本身生存状态的反思。而《终结者》系列之所以很难延续下去就是因为没有一个不过时的,毕竟单纯靠新颖的概念是无法持久的,因为科技在发展审美在转变,如今机器人大战本身已经不新鲜了,在《终结者2》之后的续集没能为这个故事设定一个核心的哲学理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黑客帝国》系列,而卡神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再有就是对于续集电影的看法,这其实应该是针对于大家对于《阿丽塔》的批评而来的,《阿丽塔》虽然整体设定和情节发展都没有特别差,但是它的故事不完整这一点令人很无语,寄希望续集的坏处就是,续集有可能会拍不出来,而这一次,希望《黑暗命运》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终结者观后感 篇7

科幻动作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本周五11月1日就要和广大中国观众见面了,片方今日发布全新“莎拉·康纳”人物预告片,在临近上映之际,向这位系列灵魂女战士致敬,因为这可能就是莎拉·康纳的最后一次《终结者》演出。电影在豆瓣电影的分数显示高达8.0分,微博大V推荐度100%,可见影迷们对于终结者的期待和热爱。

在上周《终结者:黑暗命运》的中国首映礼期间,琳达·汉密尔顿和麦肯兹·戴维斯两位演员,一个热情亲和,一个英姿飒爽却爱撒娇,给影迷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两位私下间也有着惺惺相惜的友情,32岁的戴维斯用“热烈”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而63岁的汉密尔顿则说:“我可是她的超级粉丝,我们配合默契,缺一不可”。

正如预告片中所展示,初代硬核女武神莎拉·康纳和战斗力爆棚的新任守护者格蕾丝总是并肩战斗,迎战终结者REV-9。戴维斯回忆拍摄初期,曾表示过最想获得的就是琳达·汉密尔顿的肯定,要让琳达认可自己,自己才觉得配得上饰演这个战士角色,她非常乐于接受这个挑战,并且把琳达视为前进的目标。

汉密尔顿曾以身作则带领戴维斯等演员进行军事训练和枪械武器训练,强度堪比正规军人。剧组工作的环境,有时是对耐力的考验,有时又像是复杂的心理实验,年轻演员很多因为压力感到身心俱疲,但汉密尔顿是最能抗压的一个。鉴于影片里以高龄的身体条件面临各种挑战和体能任务,汉密尔顿坦言,《终结者:黑暗命运》是她所做过的“最伟大和最艰难的事情”,“就我们拍摄的影片而言,它远远超出了我最最疯狂的梦想,我可不太想再从来一次了”。

从预告片来看,最强终结者REV-9有着可以骨肉分身的恐怖战斗能力,他从未来穿越回现实,对神秘女孩达妮展开猎杀,而莎拉自愿成为她的守护者,毕竟她已经是最职业的“终结者猎人”。高速公路狂暴追击,运输机上生死搏斗,战场可以在海陆空任何地方,爽燃战斗令人热血沸腾,影迷期待的硬核作战场面、暗黑未来世界、人机大战,通通都不少,排场十足。

有抢先看过电影的观众就充分认可了汉密尔顿在其中的表现以及电影品质,有网友表示“汉密尔顿的回归让人感到惊喜意外又百感交集,这个系列一直在见证她的成长,整体是一部成熟的好莱坞大片,打戏够爽,值得一看”。也有网友留言“被麦肯兹圈粉,短发太帅太飒,战斗很燃很爆炸,保持了前作一贯的硬朗美学风格和动作设计,观感酣畅淋漓”。情怀杀和视觉轰炸是电影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这也让更多的电影粉丝迫不及待想要走进影院亲自体验这场终结之战。

终结者观后感 篇8

小学三年级暑假的一个晚上,我滚在凉席上看地方台放的外国片。电视屏幕上,一辆卡车从桥上坠下,撞墙起火爆炸,接着从火焰中走出一个液体组成的人形轮廓,慢慢变成一个警察的模样。

《终结者2》的特效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了,但当时的我被这个画面震惊到喘不过气,甚至反复擦了好几次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眼。电影还可以做到这样?好不可思议!

这个水银泻地的机器人后来多次出现在我的噩梦里,包括他刺穿牛奶杀人和从地板浮现的瞬间。大学里看书得知,卡梅隆最早创造终结者的灵感,是来自梦里被一个骷髅追杀,于是我自觉荣幸地算是分享过天才的体验。

从1984年诞生至今,35年出过6部终结者电影,期间经历了软重启和硬重启,于是不同的主创,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时间线,让逻辑支离破碎。所有的观影指南都会告诉你应该怎么把它们分隔开,但我还是固执地把它们视作同一个宇宙中的故事。

它们的因果也许咬合不上,它们的调性也许参差不齐,但它们合在一起,或许可以更清楚地告诉我们,有终结者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这些电影的规律之一是,好的终结者几乎原地踏步,坏的终结者总在更新换代,坏人当然要比好人强大才够看,但我们也会问,这样的尽头是什么?

这部《终结者:黑暗命运》开头不久发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桥段:工作效率低下的小哥被机械自动化抢走了工作。

所以,机器统治人类,真是要以核弹爆炸、网络夺权的方式进行吗?在人类的默许甚至是促成下,它们不是正在一步步取代人类吗?

这个疑问在T-800出现后得到了更多的回答,那也是全片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设定。我们看到他发展出了自我意识和人性,无微不至、毫无破绽地履行着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职责。

初看也许会觉得温暖或好笑,但细想之下一定还会不寒而栗。一个仅仅被设计来杀人的机器人,一个外形体重很容易露馅的人工智能,却做得比大多数家庭男人更出色。

从前我们只觉得,机器在战斗力和计算力上胜过人类,但如今他们在情感领域让我们溃不成军。还有什么是我们擅长的吗?以至于这个大块头说人类文明有72%的概率崩溃,我都怀疑他是在安抚我们。

所以一代代从天而降的坏终结者,是天网还是军团派来的?没有区别。他们都一样是时间的代言人。不可理论,不可感化,不可阻挡,象征的不过是未来末日的殊途同归。

你当然可以一次次压碎他们,炸烂他们,融化他们,审判日也会随之一次次推迟。比如要不是1984年的凯尔·里斯和萨拉·康纳,的我们早已活在机器末日中了。

但他们会越来越先进和强大,他们所代表的势力只不过换了名字就卷土重来。没有完结,没有例外,审判日就在时间长河的不远处等候,这是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至少在那个宇宙里是的。

而出现在每一部电影里的阿诺·施瓦辛格(是的,别跟我说哪部没有),是被困在这个拉锯游戏里的一张悲情脸孔。我们看着他从年富力强,到须发灰白,从真人出镜,到CG辅助,在刺客和保护者的身份之间不断跳跃,逆着时间和宿命一次次back。

而这一次,他终于放下了那副标志身份的墨镜,也说出了那句我们不曾听过但知道他终有一天会说出的“我不会回来了”。是伤感,是不舍,还是解脱?

这么多年,我们看着他不断死去,在液压机,在炼钢炉,在防空洞,在天网基地,在磁力场中,在大坝之底。而这一次,年迈的西西弗斯终于不用再去推那颗没有终点的石头,他卸走了宿命压下的沉重砝码,可以起身离去。

电影的结尾,幸存者奔向没有假期的远方,新的终结者也会源源登场,危机不会停止到来,世界仿佛没有变过,还需要更多次的拯救,如果不是无数次的话。但无论再有多少天崩地裂的战役,终于可以放过那个魁梧而疲惫的老人。

就像这个系列的每一部,这个续集再度挖出无数的新坑,但它难能可贵地画了一个动人的句号。那个钢筋铁骨的老人,他眼中的红光最后一次黯淡,他安然退场。

现如今,国内外各类打着“大女主”的影视剧层出不穷。一旦成功必将吸粉无数,一时间成为了每个女演员都争相参演的爆款类型片。其实,早在1984年就有这样一部不是大女主胜似大女主的科幻动作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由琳达·汉密尔顿饰演莎拉·康纳的《终结者》,影片中她从只会尖叫着奔跑的服务生成长为人类反抗天网计划的女性领袖。从此之后,在演员方面,汉密尔顿和男主角施瓦辛格共同铸就了《终结者》系列电影的灵魂。在她参演了《终结者2:审判日》后告别这一系列,制作方不得不强行把莎拉·康纳下线,这样的操作令全世界粉丝都大为不满。毕竟粉丝是世界上最容易讨好,也最难取悦的人群。好在,月1日即将在中国公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结束了这场跨越28年的等待,迎回了63岁的汉密尔顿和72岁的施瓦辛格,两个人将一如既往地冲锋陷阵,向敌人开炮。

《终结者》系列电影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原创IP,凝聚了当时他全部的智慧结晶。生活中卡梅隆和施瓦辛格也是酷爱哈雷机车的骑友,在一次骑行中卡梅隆向施瓦辛格透露他对于《终结者》系列难以割舍的情怀,并聊出很多天马行空的新想法,其中一点,就是邀请琳达·汉密尔顿再度回归。

作为初代硬核女武神,莎拉·康纳就是《终结者》的大女主,他像战无不胜的T-800和总能给主角制造巨大危机的历任反派终结一样必不可少。汉密尔顿曾在采访时说“是卡梅隆前后四通电话最后说服了我,在这个年纪重新工作并且是这种类似女战士的角色,我付出了比之前多十倍的努力,好在完成的还不错。”谈到再与阿诺·施瓦辛格的合作令重感情的她也难掩激动:“我真不敢相信我有多想拥抱他,我们上次一起合作,至今已经过去几乎是半辈子了吧,很高兴又能和他在一起”。

从电影发布的“决战”版预告片来看,两位战士在全新的《终结者:黑暗命运》中,依旧承但着至关重要的戏份。“来自未来的机器”终结者REV-9有着可以骨肉分身的恐怖战斗能力,他从未来穿越回现实,对神秘女孩达妮展开猎杀。而莎拉自愿成为她的守护者,毕竟她是地球上对抗终结者最有经验的人。预告中还有一段施瓦辛格缓缓戴上墨镜的镜头,这熟悉的画面不禁让追随《终结者》系列的老影迷为之一振。

没有什么可以比看到T-800的硬核战斗更能激发铁粉荷尔蒙的了,影片中重工业金属风格的动作戏码、让人过目难忘的强悍女性、以及永不停歇的“末日男神”施瓦辛格,以卡梅隆、施瓦辛格、汉密尔顿“黄金三角”托底核心要素,新导演和新角色带来的新变化。既有传承又有改变的《终结者:黑暗命运》,也许会让这场“人机大战”成为终结者历史上最让人血脉贲张的一次。

科幻动作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由腾讯影业、Skydance Media、派拉蒙影业、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詹姆斯·卡梅隆担任制片人及编剧,蒂姆·米勒执导。琳达·汉密尔顿、阿诺·施瓦辛格经典回归,麦肯兹·戴维斯、娜塔利娅·雷耶斯、加布里埃尔·鲁纳主演,影片将于2019年11月1日全国公映。

35年前,当《终结者》发出“我还会回来”的警告时,没人能预见到这句话的真实性。即便如此,《终结者:黑暗命运》仍是对其起源的可喜回归,阿诺德·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继续饰演各自的角色,增加了怀旧情绪和神话色彩,将其与《审判日》之后的一切事物区分开来。

从创造性的角度来说,《终结者》系列电影的一个好处就是,它也是一种诅咒——也就是说,一旦你确定了你可以随意打乱时间线并可能“拯救”未来,那么就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来冲洗和重复这个公式。

虽然“黑暗的命运”一些新的特性模型,基本模板仍然非常相同,在电影中,原始编剧兼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不仅生产者,在六作家认为故事和剧本,导演——没有太多不必要的肉挂在金属壳——蒂姆•米勒(“十佳”)。

当然,这部电影确实加入了受欢迎的新血,另一位年轻女子达尼(Dani,娜塔莉亚·雷耶斯饰)现在成了终结者(加布里埃尔·卢纳饰)的目标。

其目的是将《黑暗命运》定位为前两部电影的续集,而忽略了在这两部电影之间推出的另外三部续集(实际上是相当不错的福克斯电视连续剧)。

与此同时,被派去保护丹尼的是格蕾丝(麦肯齐·戴维斯饰),一个“增强”的人类,她证明了杀人机器并不是唯一可以升级的。

因此,丹尼发现自己陷入了《汉密尔顿》中莎拉·康纳所面临的困境,如果可能的话,她甚至比《末日审判》中的莎拉更久经沙场,脾气更暴躁。在最近记忆中一个重要的入口之后,莎拉加入了丹尼的辩护,编剧们找到了一个相当巧妙的方法,把一个与年龄相称的施瓦辛格带进了这个组合,并通过电影中资深演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些受欢迎的幽默。

当然,终结者们坚不可摧的本性——这一次更是如此——以及不可避免的想要在电影中继续增加赌注的欲望,导致了几个动作场面太过出格,将合理性和纯粹的严肃性拉到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当拍摄结束时,更多的东西会变得更少。

然而,《终结者》电影的乐趣并不来自于对细节的纠结,坦白地说,自从一个来自未来的家伙养育了一个日后将成为拯救人类关键的孩子之后,这些细节就一直让人头晕目眩。

如前所述,从那以后,随着终结者改变了外貌、性别和能力,他们已经走了很多路,但基本的编程——一个几乎不可阻挡的杀手,在完成任务之前不会偏离其一心一意的目标——永远不会过时。

《黑暗命运》巧妙而有效地增加了这一遗产,从而赢得了良好的评价。唯一的缺点是,成就只是使它更有可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或早或晚,是的,他们会回来。

科幻动作片《终结者:黑暗命运》(终结者6)将在11月1日正式上映,今日IGN公布了对本片的评价,他们给出了8.0分。评测者表示,这部电影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电影续集,因为到目前为止《终结者》之前的三部续集都没能很好延续《终结者2》之后的故事,而《终结者:黑暗命运》则大体符合人们的期待。

《终结者:黑暗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因为《终结者》之前的三部续集都没能令这一电影系列大火。

总评:

尽管莎拉·康纳(电影女主)做过一些尝试和牺牲,但在《终结者:黑暗命运》当中人类的未来命运又再次蒙上阴影,《终结者》这个IP在这之前也是前途未卜。提姆·米勒执导的这部电影巧妙建立在卡梅隆《终结者1、2》的“巨人肩膀上”,同时又通过一系列的新角色和环境带来新挑战。尽管某些角色的进化程度(可能是指新终结者的形态或州长的人设)显得非常疯狂,但《终结者:黑暗命运》最终仍是一部成功的续集,为原版两部电影带来了合适的后传故事,以及通往新篇章的道路。

此外,《终结者:黑暗命运》在烂番茄的口碑也正式解禁,电影开局新鲜度为59%(17新鲜12烂),并不是非常喜人。

给予正面评价的影评人认为本片确实能算得上《终结者》电影系列前三优秀,不是那种强行营销情怀的作品。而给予差评的影评人,大多非常讨厌《终结者》不断出续集讲述“不断轮回改变命运”的故事,虽然本片是比起前几部续集要好一些。《暂停》周刊影评人Philip De Semlyen直白表示,本片就像是《终结者2》的“翻拍”版,毫无新意。

阿诺与琳达的回归,在《终结者:黑暗命运》中让人感受到的不单只是情怀,紧承《终结者2:审判日》剧情的《黑暗命运》虽然并没能超越昔日经典,但敢于大刀阔斧砍去混乱而又多余剧情的做法,使其不再是一部狗尾续貂的作品,那酣畅淋漓的动作下,电影让人重温到的是真正属于《终结者》的经典。

无可非议《终结者》系列最为经典的只有前两部,而随后的剧情编排虽然不能算是胡编乱造,但失去了卡梅隆的《终结者》,再没有一部电影能续写《审判日》所创下的辉煌,现如今面对难如人愿的票房成绩,“遗忘”是好莱坞电影屡试不爽的套路,所以我们看到卡梅隆再度担当监制的《黑暗命运》,它并不是《终结者》六部曲,而是《审判日》的续集,电影也借此完全颠覆了原来自《审判日》后的所有故事,开创了一个更为人性,更具女权意识的新篇章。

《黑暗命运》一个颇为巧妙的点,便在于它既知道如何去平衡经典角色与新角色间的戏份,也懂得如何去将经典角色的功能最大化,在电影中两鬓斑白的阿诺再度饰演了T-800,但彼时的他不再是一个只懂杀戮的机器人,而是逐渐融入人类生活,度过漫漫岁月后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老人,人类生活除了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更拥有了“人性”,电影也借此赋予了这一经典形象以新的精神意义,而另一边电影故事发展的关键已然不再是人类反抗军首领约翰康纳,三位女性角色扛起了电影的大旗。

这三位女主人公除了被世人所熟知,琳达饰演的康纳母亲莎拉,还有来自未来的新守护者改造人格蕾丝,以及新救世主丹妮,莎拉与格蕾丝,一个老当益壮,一个冷酷耐打,而丹妮的这一形象,也成为了如《审判日》中约翰般的关键人物,也正是在这一人物的身上,其给人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莎拉与约翰的合体,她的成长与觉醒并不逊色《审判日》中约翰的表现,女权主义与对宿命的抗争,也成就了电影贯穿始终的内核。

《黑暗命运》在构建一个紧承《审判日》故事的同时,卡梅隆监制身份的回归,以及在《死侍》中已然崭露出不俗天赋的导演蒂姆·米勒,则确保了电影在另一个维度上没有让人失望。《终结者》前两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电影拥有一个一气呵成的快节奏,接踵而至的追杀与反追杀使电影将热度维系到了最后一刻。这一经典的叙事手法,也在《黑暗命运》中得到了继承,不逊前作的动作设计和更为出众的特效场面,使其再度让人得见什么才是真正的“终结者”电影。

至今为止,没有人能超越阿诺饰演的T-800,他更早已与终结者画上了等号,但《黑暗命运》在兼顾情怀的同时所赋予电影的新机,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止于情怀,不忘于未来的新篇章,即便有一天《终结者》中没有了阿诺·施瓦辛格,这一系列仍旧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