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观后感 篇1

2013年10月11日,北京石景山大火感悟很深。水火无情,每位员工必须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从态度上高度重视。普及防火知识,掌握自救方法。

从北京石景山火灾中发现,由于工作人员失职、安全防火职能不到位、安全知识不熟悉、岗位责任不到位等原因,知识火灾失去了最佳扑救时机。值班人员起身按掉响铃,回到座位上。根据岗位职责,接到报警的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或赶赴现场查看火情,报警并反馈情况。

但是,值班人员没有发出任何通知,并取消了火警铃。

当第二个报警器又开始报警,他起身又做了消音动作,然后又无动于衷地坐下来打游戏。因为值班人员工作不认真,不注意警铃,又一次错失良机。由于一系列的玩忽职守最终酿成通天大火。

有礼貌地说,如果汉堡的经理能勇敢地拿起灭火器,如果值班员第一时间开始灭火,火灾就不会那么猛烈,损失也不会那么大。

然而,安全防护领域从来没有“如果”只有冷酷的现实。反思商场火灾的教训“责任失手”是背后深层的结症。

“诲思法则”人们已经不陌生,一起又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为之做出了令人痛心的注解,这次大火,正是因为一次次贻误时机,正式因为责任心的一再缺席,才在差错和后果之间搭起大的一座灾难之椅。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我认为要防止悲剧重演,规范操作,排查隐患,加强管理。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责任的整合。只有人人关注火灾,懂得知识,成为责任主体,才能远离危险。

大火观后感 篇2

1987年5月初,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级火灾,大火令193人葬身火海,5万人流离失所,烧过100万公顷土地,熊熊燃烧了25个昼夜。《中国青年报》对此次火灾也进行了报道,历时30多天地艰苦采访后,写出了三篇调查性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并且刊登在《中国青年报》醒目的位置。

这三篇报道被称为“三色报道”,它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为其对火灾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救灾情况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度调查,揭示了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及对几种人在火灾前后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对比,发出质问和警示,引起了人们深刻的反思。 “三色报道”中,《红色的警告》讲述了在利益的面前,大兴安岭令人纠结的身份从属和杂乱无章的管理问题,记录了救灾过程中一个个官僚荒唐、可笑的的行为,直斥这场灾难的发生主要是人祸;《黑色的咏叹》叙述了火灾背景下的人物命运和人在极端场合下的表现,既有温情又有丑恶;《绿色的悲哀》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了这场灾难的生态原因,告诫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牢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篇精彩绝伦、发自肺腑的报道,打动了读者,更是给人深刻的启示。直到今天,仍然在告诫我们不能忘记那场大火,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时刻引以为戒。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发生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从早期的预防和火灾初期发生的时候加以有效的扑灭,那么就不会有这么一场沉痛的悲剧的发生。然而在利益的面前,各个部门争相夺利,遇事则互相推诿、扯皮,对森林的防护问题丝毫不加以关心,以至于大兴安岭林业的防护只剩那么可怜的一点资金。更为可笑的是,在大火发生后,某些官员仍然“胡吃海喝”、有开不完的会议,还玩那么一出“调虎离山”、“烽火戏诸侯”,要不就是对救灾的漠视和瞎指挥,简直就是上演一出荒唐的闹剧。 利益正是悬在人们头顶上的那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当政府各个部门漠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等责任问题时,灾难不久就会到来了。想补救?可以。不过你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也是在付出这样沉痛的代价后,人们才幡然醒悟,原来无知和漠视,终会变成血、泪。 一把大火,烧出来这么个警示。值得吗? 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又是怎样呢? 我们在“三鹿毒奶粉”残害了多少幼小的婴儿后才开始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是给那么多家庭带来的伤害,又岂是简简单单能够解决的。上海静安大火死伤百余人,才发现管理混乱、监管不力,但逝去的生命能挽回吗?动车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创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新高、世界新高,过分追求发展却无视、罔闻一些专家的警示和该注意的事项,才会酿成“甬温动车事故”那样的惨剧。校车事故频发,夺走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后,我们惊呼,原来校车成了扼杀祖国花朵的凶器。还有那塌了一架又一架的桥,难道全是因为超载造成的吗? 何时,我们需要烧了一把又一把这样的“大火”,上演着一出又一出这样荒唐的、带血的闹剧,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呢? 我们并不是反对对经济发展和利益的追求,只是希望在追求它的同时,希望可以稍慢下来去思考、解决和完善遇到的问题。就好像那被民众叫停了一次又一次的PX项目一样,不是反对它在某个城市落脚,而是在它没有解决完自身存在的问题前,对人们而言是弊大于利。 如果等到它出现问题后再找办法解决,岂不又是闹剧?

大火观后感 篇3

电影《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的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

**完《大火种》,带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撼久久不能平静。它用真实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信仰!鲁北村不是马克思主义容易扎根的土壤。

黄沙,枯树,泥坯房。在白色恐怖时期,束缚在这里的不仅是妇女的脚,还有人民反抗压迫的意志。这里贫瘠的不仅是盐碱地,还有人们的文化知识。贫乏、饥饿、荒凉,黑暗是这里的主色调。

信仰的传播需要种子和土壤,从“济南府”归来的共产党员涉险带回的《共产党宣言》,为村民们在黑暗中燃起一点亮光,但环境险恶,如果白色恐怖的邪风吹灭火种,一切重归黑暗。在先进与落后,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在村民中传播信仰的种子,从“炕头学习会”到“枣木棒子”宣传戏,人们的目光逐渐从向“马大胡子”要馍馍变为共产主义向往。“种子扎根需要土壤,能成为土壤,好!

”烈士的鲜血化为信仰成长的土壤,火种终于燎原,带领人们走向了光明。

《大火种》就这样一部“弘扬主旋律,唱响中国梦,传播正能量”的关乎信仰与坚持的洗礼。95年后的今天,每一个党员都是共产主义火炬的接力者,不管他的角色和职务如何。火,代表着光和热,是全人类的福祉;信仰,方向和力量,是一切事业的基石。

“有梦就有蓝天,相信就能看见”,作为基层的一名党务工作者,我深深的感受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我将怀着坚定的信念,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甘于贡献,与所有党员一起,唱响中国梦,传播正能量!

大火观后感 篇4

向建党95周年献礼,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的故事片《大火种》日前于北京宣布开机。该片由苗月执导、陈瑾主演,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共产党宣言》是如何克服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如火种般在人民群众中传递的故事。

女主角陈瑾联手导演苗月 打造“非典型主旋律”

话剧团出身的陈瑾曾出演过《校园先锋》、《横空出世》、《大法官》、《相依年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等影视作品,此次在《大火种》中,陈瑾饰演女主角刘雨心,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愿,她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来到山东农村,完全没意识到她的做法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导演苗月曾担任编剧、导演、剪辑、制片等多重电影身份,拍摄过抒情历史作品《南行记》、清丽伤感的儿童电影《你没有16岁》、淡雅小品《清香》等不同风格的作品。《大火种》作为一部献礼之作,如何拍出新意,打造“非典型主旋律”值得期待。

再现残酷历史真相 《共产党宣言》见证今昔改变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故事。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一个个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橱窗里的书感谢万千,

《大火种》作为一部文艺作品,以倒叙手法展现了风雨如晦的1926年,同时又展现了一番大风大浪之后,今天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往事随风去,只有见证一切的《共产党宣言》完好如初。

在20XX年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文艺作品应该弘扬主旋律,唱响中国梦,传播正能量”,《大火种》便诞生在这样的时代号召下。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山东省委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中共山东省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宣布《大火种》正式开机。

大火观后感 篇5

读《圆明园那场大火》有感700字

历史书很大,装下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书也很小,你匆匆翻过的一页便是某个人的一生。 ——题记

现在历史的天空下,一轮晓月向天边淡去。孤悬的大地,在凛冽的风中,依然灼伤着我们民族在那个时代的悲哀。

最近阅读了《圆明园那场大火》它勾起了我们万千思绪,在几百年前,那群猛兽所犯下的滔天大罪是我们国人久久不能释怀的。透过残垣断壁,刻满伤痕的大风,在我思绪的源头,依然吹动着那场大火,依然施虐着他们的罪恶。这一切,都被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人,牢牢的记在心里,待有朝一日,子子孙孙将为他们扬眉吐气。

圆明园所遭受的破坏,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而是整一个时代,整一个世界,整一个文化系统。可它再也回不去了,那是时间与被侵略的见证;也是国人的苦难与猛兽的罪恶的证据。

当年狠心做下这些事的人,在如今他们国家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如此这般摧残,那是如今时代的悲剧。当“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传出,有不少人感到惋惜,但更多的国人是无情的冷眼相对或是无情的嘲讽,纷纷评论说:“活该,终于有了报应。”在大千世界里,人类都共有环境家园以及文化家园,即使在几百年前犯下的错,放在现在也不应该幸灾乐祸。鲁迅曾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相信,鲁迅先生也不愿看到中国青年去嘲笑他国。

时间不能倒流,事出有因必有果。既然结了果,那就让果成为鞭策自己的一条藤蔓。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与错已经不再重要了,那些伤痛都成过往,或许会有伤疤,但那也是过去。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大家都是受害者,圆明园与巴黎圣母院都是文化的象征,文化是供大家学习以及欣赏的,它们受到破坏,那我们也受到损失。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理智爱国。伤疤不能忘,屈辱不能忘!正是有了这些,中国人才应该更加的强大,人民要更加的团结,中国青年更要为之奋斗,而不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去批判那个国家。

在爱国意识不断强烈的今天,要心存理性,尊重他国的文化,理智的热爱我们的中国!

大火观后感 篇6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于3月28日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出席仪式并为影片开机。

此片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著名演员陈瑾等主演。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展览馆里陈列的《共产党宣言》感慨万千,今昔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正于全国各大院线热映。影片作为建党95周年献礼之作,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由苗月执导,白威、陈瑾、王柠、孙敏等众实力派明星联袂奉献。有“最帅军装男星”之称的白威,此番大胆突破,颠覆出演蓬头垢面的老农民。粉丝看后纷纷表示“完全认不出来”,大呼“还我男神”。

《大火种》是首部正面描写《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播的影片。影片区别于大开大合的历史正剧,以平凡的故事,展现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讴歌齐鲁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白威突破以往荧屏上“军装男神”和“荧屏硬汉”的军人形象,挑大梁出演男主角刘忠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不仅造型大玩颠覆,为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全程地区方言对白。影片拍摄时条件非常艰苦,白威更是被折腾的完全认不出。他坦言,以往的角色大都以军人形象为主,出演老农民还是第一次尝试,对我而言,这个角色不论从心理上还是造型上,都有很大挑战,但现在觉得很值得。

白威凭借《火蓝刀锋》中战神向羽一角火爆荧屏,之后与吴宇森合作《太平轮》献出大银幕首秀,再度出演军中硬汉。此次出演老农民受到导演苗月力邀,白威大学毕业的第一部戏便与苗月合作,苗月不仅是白威的伯乐,更是白威演艺事业的见证者。此番再度携手,苗月导演信心十足,她对白威真实动人的演技赞许有加。白威表示,此次与导演合作更加默契,希望观众走进影院支持这部呕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