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关于“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的相关信息。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浏览本页内容。电影给予我们的快乐是非常宝贵的,当我们观看影片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感动。观后感则是在观影后进行反思、观察和发现后的内省与总结。写观后感时需要抓住要点,才能真实地呈现观影时的感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p>

前不久,毛概老师给我们看了影片《走近毛泽东》,看完之后,我颇有感触。这部影片用了短短90分钟的时间,将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也是毛泽东作位伟人和普通人的代表。

影片以毛泽东一生的点滴,展现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性格、人格魅力和人生历程。影片中有三个片段十分吸引我。

1973年基辛格访华时,毛泽东会见了他。突然基辛格问道:“我听说阁下正在学习英语。”。主席听后立即风趣地说,是呀,只会几个单词,比如“*****tiger”(纸老虎)之类,引得众人开怀大笑,其实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用*****tiger来形容国民党反动派,后来又用来指帝国主义。这一段不仅体现了毛泽东的幽默性格,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示。

片段二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对随从的**们说:

“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继续前行。在革命道路上的毛泽东亦是如此,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致力于为中国人民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他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和勇敢的精神最终成就了他的伟大人生。

第三节毛泽东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的河流。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时遇到了大风。他不仅迎浪畅游,还对人说:

“七级台风,我在北戴河的大海里游泳很舒服。”他诗兴大发,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这种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尽管晚年犯了大错,但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他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奠基人,对他的评价应该是辩证的。我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2

在外国访问代表团问及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时,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逼上梁山”。成功在于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毛泽东通过详细地剖析中国社会的格局,认识到边远的农村是革命红军生长的适宜土壤,于是便以农村作为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往城市进攻,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取得了革命胜利。

对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在我们处理工作以及学***程中,我们应该有一个最重要的立足点,并不断把它坚持下去,就像毛泽东领略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革命思想一样,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有效的方案或计划来处理问题。

在毛泽东时代,虽然社会环境恶劣,但他仍然能够克服社会环境带来的困难,把农民的利益放在一切事务的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然而,今天我们大学生比比皆是,却有那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较之以前富裕多了,个中缘由在于我们大学生没有一个真正向毛泽东那样不断向前看齐的决心与志气,没有向遇到的困难展翅搏击的勇气与毅力。

毛泽东由艰辛求学路迈向困苦革命路让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榜意识,同样也警示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在困难中积极迎难向上,并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这是毛泽东自小立下的言志,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们不怕在人生路上走得有多么辛苦,但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真正值得我们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首次回到故居湖南韶山,他指着那些农具,说他仍旧记得那些家里的农具,小时候他就用这些农具帮家里干活。可见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儿童就挑起了家里的一部分担子,这也为日后毛泽东的成就打下了一定的精神基础,他是一名农民的孩子,他与农民有一种深深的情结。

8岁时,毛泽东对私立学校教授的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但喜欢古典的**和更先进的书籍。后来,他年轻时不仅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不断锻炼身体。在岳麓书院读书时,他在寒冷的冬天用学校水井的凉水擦身;大雨时,他在雨中不停地向前跑。要想达到成功的另一面,我们不仅需要惊人的能力,还需要强健的体魄。毛泽东在学习和革命的过程中,把锻炼作为娱乐和锻炼身体的第一选择。

在接见日本文化代表团时,毛泽东说:“我读的是师范学校,本来是要当教员的”。他要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他常常沉浸在书香笔墨的世界,那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中南海卧室里的那张床记录了毛泽东别具一格的书香生活,他把那本二十四史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与批注。

尽管病魔缠身,他还是用那双颤抖的手写下“1975年9月再阅”等字。最为重要的是他把“不读书、不看报”看成是国家党领****大缺点之一。与此同时,一次雷击事件中,一些农民的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毛泽东他的怒火,反而根据进一步调查,了解到了国家**在行政管理上的不合理。

这就是我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毛泽东经常建议革命者要学会用笔和棍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样的。抗日战争中,他写下了《论持久战》,引起了全球各界的轰动。回顾今日,太多的那些所谓“高材生”连一篇**自己都无法单独完成,却要在**上搜索摘抄。

当日毛泽东用笔杆子打下了整个中国这块土地,由此可知,一只笔杆子的力量是何等的无穷。这些不得不让我们这些青年一代去深深思考。有些大学生对自己写出的那些字迹一点也不在乎,却不知自己写的字还不及一名小学生。

“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在毛泽东的眼中,国家与人民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为了国家、人民他呕心沥血。

在外交上,晚年的毛泽东一贯亲切地接纳外国嘉宾,在饭宴上他给客人夹菜;与非洲访问团会面时他行非洲礼节;送客人时他目送贵宾渐渐远去才肯离开……“和”是他在外交上的首要考虑,在他心中一直相信外国朋友是我们国家不断前进的推动因素。此外,毛泽东特别羡慕街头工作。他常常羡慕街道工人能与群众打交道。可见,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经常重视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国家事务的出发点。

与今天的一些共产党人相比,他们是极其丑陋的。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控制在人民和集体的利益之上。他们甚至利用职权收**赂,做一些有害的事情。这种进攻行为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的。

所以,我们要向毛泽东看齐,以他的优良精神作为我们的行动目标与指南,不断向前,加强自身修养,在没有路的荆棘中踩踏出一条光明大道,为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做出贡献,积极学习、贯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理念。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3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

他缔造任命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泽东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泽东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影片充满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巨大的人格魅力,以及过去和未来的高尚情操。

毛泽东喜欢游泳,而对于人生来说何尝不是在大江大河里逆流呢?只有不断的向前才能冲破逆境;更有无畏的精神才能、也才敢迎着重重困难前进;毛泽东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精神:“务实”。

这在他的军事战略上尤为体现;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主张的以游击战为主导的军事战略上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的薄弱,来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备厚积薄发,一举把敌人打倒;还是在之后的跟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较量上气势磅礴的大手笔。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创做豪放诗的诗人。他的思维放诗具有广阔天空的浪漫特征。他一旦有了相当的实力,就可以轻易地让思想自由驰骋,这反映在国民党后期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役中。我还记得,三大战役胜利后,毛泽东的卫兵发现他头上有一头白发,就把它拔了出来,毛泽东拿在手里说:

“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给今天的中国人留下了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有着重要工业基础和强大军事力量,因而具有相当国际地位的现代中国;但他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整套僵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留下了许多因这套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及其由此产生的政治运动,或因传统断裂而形成的后遗症。当然,今天我们要了解毛泽东是如何通过五关,切断六位将军的。我们也要明白,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会有走过麦城这样严重的历史悲剧。注意到毛泽东早年的成功和后来的错误,我不禁想:

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总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因为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柔弱,不容许犯任何错误;因为犯任何错误都会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是,当一个成功后就很可能得意忘形,听不进他人对自己错误的直言;没有那种小心翼翼我们就很容易犯错,而且当我们自己足够强大后别人对我们所犯的错误也不敢提出,生怕被打倒;而当真有人说出我们的错误的时候,我们也很有可能刚愎自用。

毛泽东在新中国建国后,这种情况尤为体现。彭德怀公开写信给毛泽东说,他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被毛泽东打成右倾机会主义者。即使像王稼祥等人一样,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机智地提出不同于毛泽东既定政策的政策,毛泽东也会不留情面地站出来批评罢免。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战争时期的“群言堂”变成了“一言堂”,使本来可能避免的问题和错误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会愈演愈烈,乃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

毛泽东虽然犯了错误,但他在我们心中仍然伟大,因为他在我们的土地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使数以百万己的中国人站起来,成为自己的主人。毛泽东一生热爱红色。红色也是那一代人的象征,也是新中国的象征。正如电影结尾所说: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做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他是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4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南海的毛泽东纪念堂。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对毛泽东主席身影早已通过教科书和传媒略有了解。然而,通过参观这座纪念堂,我更深刻地领略到了毛泽东主席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伟大的成就。

一进入纪念堂,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高大威严的毛泽东主席立像。他面带微笑,目光坚定,似乎欣赏着我们这些前来参观的百姓。周围的墙壁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言论和图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人们以敬畏的心情排着长队进入展厅,这个时刻,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与自豪。

展厅内,首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播放着毛泽东主席演讲的视频,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使我为之震撼。我惊叹于他的演讲技巧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他不仅能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概括清晰,还能够深入浅出地向人们解读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的背景。我深感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不仅有过人的智慧和见识,更以娴熟的演讲技巧影响着无数人。

在展厅的另一侧,墙上挂满了大量的珍贵图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毛泽东主席的活动场景、他主持的重要会议以及他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我被一张张照片所吸引,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在农村调研、军队覆盖草原、工地指导建设等一系列场景中的身影。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毛泽东主席总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奋发图强,为了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毫不松懈地工作!这些照片让我对毛泽东主席的伟大领导能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纪念堂内的最后一部分是生平展厅,展示着毛泽东主席的个人物品、手稿和书籍。我看到他的书桌、书柜、办公椅等用品,还有他亲笔写下的发言稿、文章手稿等。这些个人物品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朴素生活和卓越才华。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我倍感亲切,仿佛在亲眼见证毛泽东主席伟大事业的光辉历程。

参观毛泽东纪念堂,让我对毛泽东主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毛泽东主席以不凡的智慧和勇气,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同时,他也犯过错误,导致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和行动。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者的卓越贡献。他勇敢地引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走出纪念堂,我心怀感慨。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是党和人民赐予的,同时也是他本人创造和努力的结果。他携带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与胆识,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我们应当铭记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成就,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了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毛泽东主席是我们国家历史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5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我们心中的伟人。他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甚至会将他像神一样的崇拜。但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

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让我作为观众,把对主席的仰慕变成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片子一开始就出现了毛主席老年的画面,那般的头发斑白,步履蹒跚,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交谈时无力地倚靠着沙发,当时我感到无奈。我叹息着岁月无情不饶人,一生为国为民的他—一代天骄,曾经叱咤风云的他老去了!英雄垂暮,风华不再,总是让人感到格外惋惜吧。

可他说话却仍然语惊四座。一句“我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既体现了他一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也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

他的感情也和常人一样。他的故乡是湖南韶山,对于故居他满是怀念。1959年回韶山时,他写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展现出了他对故乡深深地怀念。

他有登山的爱好,更有“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的个性”。当地村民给他做了一根拐杖,他把它当作宝贝。当有人提出要和他交换拐杖时,他礼貌地拒绝了,表示对人民的尊重。

正如毛主席曾宣称自己是:“有个性、有猴性、有虎性。”影片中毛主席的率真、无畏让我们印象深刻。

率真: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领袖,还是一位坦率而可爱的长者,与我们的爷爷没什么不同:游泳之后光着膀子同群众见面,吃饭的时候也会“咂吧”嘴,给客人让烟、布菜,累了也会坐到土坎和铁轨上;无畏:

他不畏国民党,敢说“两个太阳”,不畏苏联,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美国,“papertiger”既幽默又一语中的。一个连“咋不劈死毛泽东”都不放在心上的领袖,此等博大的胸怀古往今来又有哪位领导者能相提并论?听到农民吃苦就流泪,他又是何等的善良?

真实的情况是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都是一位廉洁朴素,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民公仆。

毛主席自少年便热爱读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励志诗句。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从经、史、子、集、到稗宫野史、笔记小说,他几乎无所不读,他这种孜孜不倦的求知欲,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看到“他逝世前一天晚,手里还在拿着党刊阅读时”,我不禁泪下,对这位领袖,肃然起敬。

正是读书才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后来的功绩。

《走近毛泽东》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令人惊叹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如何学习、生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正如他对青少年所说: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很好,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一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好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6

但由于这类电影本身的厚重感,历史感太强,怕物化的我们这一代亵渎了历经沧桑、饱含革命伟人血泪的革命精神。就读与伟人母校的我,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在**《走近毛泽东》之后,自己的认识也得到升华。

第一次意义上接触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是《恰同学少年》,但是在念中学的我将其定义为红色青春励志教育片,也正是这种感情,我成了恰剧的忠实粉丝,剧中的每一个任务形象,性格特征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经历,我都非常熟悉。特别是毛泽东,国家的英雄,新中国的奠基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文学家。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太阳,永远的巨人。

对于那些被从旧社会拯救出来的人来说,他是创造所有光明美丽的神的神。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他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不会忘记那句话:翻身,不要忘记毛主席,致富,不要忘记邓小平。

它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努力接受先进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不断地追求和实践共产主义。从湖南韶山的毛家冲走出的少年到汉口“八七会议”上那位说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长衫青年,从秋收起义中那位谨慎敢为的领头人到延安窑洞里运筹帷幄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大胆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大胆行动“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他努力实践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和最高目标。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他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上的河流。他热爱祖国的山川,想探索黄河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革命武装处于绝境时,总是冷静地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在长征中,革命力量被削弱,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一次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转移。

在陕北干旱缺水地区,他仍然乐观地提出自给自足,最终实现了南泥湾的奇迹。在革命胜利后面对一片烂摊子时,在失去了苏联老大哥的支持时,在面对战后帝国主义的压迫时,他总是饱满,精神充满斗志地工作,终于使新中国自己摸索着获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这种不屈不挠的必胜信念感染了后代。

不同与其他的历史教育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简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即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

影片中运用的细节都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等。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镜头,展示了毛泽东的非传统品格、文学才华和性挑战。给我感受最深的细节是影片中毛泽东给别人让烟点烟,为了避免群众围观而不得不戴上大口罩等许多生平资料镜头,给人以一个宽广、丰富的视角以了解伟人的至性真情,自信风趣的人格魅力。

纪录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外宾来华访问时,毛主席亲切地于他们交谈,为他们包烟,帮他们端菜,陪着不喜欢喝酒的人。外宾走后,他一路走到门口,看着他们的车离开,一直站着挥手告别。

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做到这样,真的太难得。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人评论:中国两位领***大的不同是,蒋介石有宽敞豪华铺着红地毯的**府,而毛泽东只有在贫穷的西柏坡,用简陋的农舍当司令部;蒋介石可以乘坐高级直升飞机亲临各战场,而毛泽东只能用手写下电报机内容发布命令。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并不是来自传统电影中已经司空见惯的大场景和大背景,而是来自**中展现伟人日常生活的小画面。比如,该片中,主席在长江中畅游的情景,骑马游昆仑山的场景,还有主席挥拳打沙包及向非洲女客人行屈膝礼的画面,这些都向人们展示了伟人生活中鲜为人知的颇有情趣的一面。在硝烟和枪声的背后,还有更大的真相:

“伟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因此,了解伟人也首先应该从“作为人”这个基本特性入手,这样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真实感,更能打动观众的心,更能让人接受。 此外,影片还披露了主席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而被毒蛇咬死而痛哭,以及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细节,这一哭一笑的鲜明对比,更是展示了主席重情重义、关心人民生命感全的真实写照。

各种这样朴素自然的画面,使伟人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人性化。

看完**后,我们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特别是在这四句令人难忘的结语之后,在灿烂的灯光下,人们看到,毛泽东虽然走了,但他的目标和理想正在一代一代地实现。我也为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校友而自豪。

我们相信,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太阳!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7

观《走近毛泽东》感悟

姓名:王佳乐专业:物流工程学号:***

在看完《走近毛泽东》后,我总在想对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来说,童年和一般孩子一样平凡无常,但是谁能想到若干年之后,世界的格局都因为他而改变,他就是--毛泽东。

年轻时代毛泽东的志愿就很远大,从小就在私塾读书的他不仅对四书五经感兴趣,对古典**等更有相当大的兴趣,这也为他日后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不走回头路”更是他的个性。从此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内心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正是他敢想敢做,才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在当时语惊四座的名言,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在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当代中国的革命道路需要武装力量的必要性,作为一个文弱书生,毛泽东在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人民的惨状后,被逼上梁山,义无反顾穿着长衫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这是一种勇气,饱含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这也正是当代中国社会所缺乏的,当一个名族失去勇气,还如何屹立在世界之巅。在历史上,有人认为温家宝没有控制军队,但毛泽东用一个学者的身体来展示他独特的军事指挥艺术。

在指挥战斗的同时,毛泽东却从未放弃过读书,即使病魔缠身,笔都拿不稳,毛泽东依然坚持读书并批注,每每想到这就深感内疚,如今的生活条件较那时来说是天壤之别,按理说在如此优越的生存条件下,读书应当成为一种习惯,可事实是中国人的平均读书量在全球各个国家中是处于相当落后的位置,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尤其是对学生来说,鲜有人对阅读还存在浓厚的兴趣,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的退步,知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没有知识,何来的科技文明,何来的马列主义思想,历史上国人的愚昧与无知是血淋淋的教训,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挨打,中国历史上那些令人发指的条约,血淋淋的教训无不告诫我们没有知识的后果,也因此国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救运动,从《**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到洋务运动,再是戊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渐渐为国人指明了一条道路。毛泽东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是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道路。

然而,光靠笔杆子终究无法把革命进行下去,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的单方面撕毁重庆条约,让共产党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毛泽东**远瞩,决定用延安来换取中国,这是需要胆识与智慧的,这是舍与得之间的艺术。当前有太多人执迷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没有从大局去看,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弃大局于不顾,这是我们需要为之警醒的。另一方面,战争就像一盘棋。棋手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解放战争中,相比于蒋介石的精良装备与庞大军队,毛泽东却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192封战报,向我们证明了只要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胸怀,哪怕差距悬殊,也可取得胜利,毛泽东用事实向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如此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却不肯接受大元帅的称号,连一件元帅服都不想穿,这是魄力,这种伟人魅力,让如今多少追名逐利者汗颜。

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上,即使中苏关系破灭后,也依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清晰结识了中国的外交形势。此外,新中国对亚非拉各国都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参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而在生活上,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用极为勤俭,衣服缝缝补补,更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听取民意,关心民苦,真真正正是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

生活方面,我最欣赏毛泽东的真诚与坦荡,即使在外交中,他也能谈吐自然毫无做作,给人以真诚感,也正是这份亲切,让中国与亚非拉各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赢得了国际范围的尊重。毛泽东坚持外交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总是关心身边的人,民生是他最困难的事情。

即使看完整部影片,我也相信这只是毛泽东一生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一部分,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的风采,真实,好学,亲切,睿智是我对毛泽东的评价,在他的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毛泽东的一生可能只是一个传奇故事,但中国的现状告诉我们,中华名族不能止步不前,当前社会上总存在各种问题,其中自然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缺失,我们正在逐渐失去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或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可我一直相信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知识去改变世界。

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上,即使中苏关系破灭后,也依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清晰结识了中国的外交形势。此外,新中国对亚非拉各国都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参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而在生活上,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用极为勤俭,衣服缝缝补补,更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听取民意,关心民苦,真真正正是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

生活方面,我最欣赏毛泽东的真诚与坦荡,即使在外交中,他也能谈吐自然毫无做作,给人以真诚感,也正是这份亲切,让中国与亚非拉各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赢得了国际范围的尊重。毛泽东坚持外交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总是关心身边的人,民生是他最困难的事情。

即使看完整部影片,我也相信这只是毛泽东一生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一部分,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的风采,真实,好学,亲切,睿智是我对毛泽东的评价,在他的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比如“路是人走出来的”这样的坚持,“人民万岁”这样的胸襟,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毛泽东的一生可能只是一个传奇故事,但中国的现状告诉我们,中华名族不能止步不前,当前社会上总存在各种问题,其中自然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缺失,我们正在逐渐失去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或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可我一直相信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知识去改变世界。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8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精选10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一):或许我们该多了解一些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主席有着一种文人情怀,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的一大心愿,他想去考察黄河、长江,他说我可以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文学家、生物学家,只准骑马,不能坐车,一直往昆仑山去,然后到猪八戒去过的那个通天河,翻过长江上游,再沿长江而下,从金沙江一直到崇明岛,我有这个志愿,很想学学明朝的徐霞客他一生很喜欢读书,所以不管是写著作还是作诗,他都很擅长,而现在的我们,可能因为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不想拿起书来看了。记得有一次老师问一个问题,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吗?我认为读书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个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机会。当苏联提出在中国建立基地,损害中国主权时,毛主席坚决拒绝。

柬埔寨国内发生政变的时候,中国使西哈努克度过了难关,西哈努克说中国不输出坦克和军火,输出的是尊严和别人的需要在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时,毛泽东说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去的。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的祖父母和爷爷奶奶那么尊敬毛主席。他就像邻居的爷爷,那么真实,真诚,平易近人,那么可爱,自然,友好。

我还了解到了中国原来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原来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竟然有过吸血虫的肆虐。中国有那么多故事,毛主席有那么多故事。毛主席的好朋友**曾经问他,你认为年轻一代会怎么做?

他说,未来的事由未来的人决定,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像早上**点钟的太阳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国内的、国外的。青年一代将是祖国的脊梁。我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会克服困难和障碍,繁荣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二):走近毛泽东―一个伟大的人民公仆

在人们心中,毛泽东的名字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是战士,也是大统帅。他是湖南韶山冲走出来的石三伢子,也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开国元勋,他有思想,有志向,是他把人民群众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使他们免遭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他将祖国山川从分崩离析之中统一起来,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依靠。

他是一位历史英雄,我们只能远远地观望。可是在跟随纪录片近距离地了解他的生活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盛气凌人,相反,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那么的平易近人。他喜欢和人们交往。他说他和人民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水里不可能有鱼,但鱼离不开水。

他对人民群众有着浓厚的感情,始终关心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他会为自然灾害的灾民呐喊,为感染血吸虫病的无助家庭呼救,甚至把专列当成流动办公室,随时停下来贴近群众,观察民情。他将人民群众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始终不渝的信仰,以一个人民公仆的身份践行自己的承诺,那一句前无古人的人民万岁震撼了多少华夏儿女,可他却喊得那么铿锵有力。

在接待外国来宾时,他总是显得亲和有礼却又不失幽默风趣。他会用同样的屈膝礼来回应非洲来访者的敬意,也会向久违的老朋友谈起前往美国江河游泳的意愿,他会不论肤色、国籍给予所有人平等的关怀,这是他的立场,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指挥过成千上万的军队,从来没有开过一枪;他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他不是大元帅。的确,毛泽东不喜欢摸枪杆子,相比于此,他更愿意也更胜任于使用文房四宝的力量,以英雄般的勇气和智者般的谋略挥斥方遒,而等到战争结束,他却选择了淡泊名利,帅、将、校统统都不要!多么豁达。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领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政治权力从枪口中觉醒,在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年轻的时候他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而现在他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老了,站不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上,当全体代表起立鼓掌为他送行时,他的腿病又断了。但他不想让大家看到,所以他坐着一动不动。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就不去。”。如今,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下,中国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前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沿海率先,人们说出的那句厉害了,我的国不正是表达身为国人的自豪之情吗?

我们看到巍巍华夏的雄风重振起来了,泱泱大国的威严又回来了,我想,这也是毛泽东想要看到的画面吧。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三):为了忘却的纪念

毛去世已经超过四十年了,他的影响依旧巨大深远,他的功过仍然众说纷纭,中国人从盲目崇拜到重新反思,四十年的改革让一向中庸的国人产生巨大的撕裂,他也许是革命导师,也许是帝国领袖,或者被纠着所谓的错误全盘否定,从他去世那一刻开始,无休止的争论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作为助力的还有官方的暧昧态度,明褒暗贬的语气,似有似无的忽视,毛已不再是那个太阳般地位的至尊了,他变成了每个人心中的样子。

很小的时候,我就从作为国企老工人的外公那里听说过他的故事,一个来自乡村的小伙子,只带着一本喜爱的书,坐在嘈杂喧嚷的城门口,对车水马龙的市景熟视无睹,一读上就是一整天,一个月来天天如此,最后终于成为《东方红》的主角,像太阳一样温暖寒冷贫瘠的土地。

除了外公的故事以外,我的第一印象全来自那个日渐衰败的工人村,带着沁园春雪和长沙的床板,窗户上暗淡的红纸星,石墙上斑驳陆离的革命标语,还有一件外公穿了几十年的铁道**。一个过去的旧时代若隐若现,它残存的遗迹陪伴着我的童年,我并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只以为那是老家的特有景象,那个在东方红里听过的大救星的名字,或许是外公的一个偶像罢。

后来啊,我在许多地方见过他的形象,长满青苔的搪瓷杯上,锈迹斑斑的铁质像章上,往昔盛大的游行集会里,甚至在外国群众的游行队伍中,在天安门广场的正**,一种文化甚至一种信仰,而不是一个偶像,取代了我原有的对他的概念。我在很多地方都发现过他,笑眯眯乐呵呵的古月,帝王气派十足的唐国强,又或者是还带着年轻人冲劲儿的刘烨、侯京健等,都很好,但都又似乎不是他,只是他的一个剪影,或者是别人对他的刻意定位。想想也是,那个穿上军装像战士,穿上布衣像教员,穿上中山装像领袖的人,那个五落五起矢志不渝,力挽狂澜却最后功过三七的人,又怎么会是带着枷锁舞蹈的演员所能完全表现的呢?

不能怪艺术家们,是这几十年太过漫长以致黑白颠倒,乾坤倾覆,才混淆了他的本来模样罢。

从电影里的叙事中,小时候感受到的氛围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些已经逝去的情怀从我的心头一丝丝浮现出来,英雄般的勇气,智者般的谋略,史诗一样的慷慨叙事,还有一个令人着迷的领袖。一个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世界重现在我的眼前,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与黑暗和**的斗争,就像是一首此起彼伏永无尽头的进行曲,拥有着惊醒一切梦中人的力量,麻木逐渐褪去了,原来这世界不仅仅是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一片漆黑,就在不远的曾经,居然有这样一个人为蝼蚁般的我们而向整个官僚体系宣战,居然有人始终相信一群卑微、弱小的个体是创造历史的唯一动力,原来,世界还有另一个模样。那个世界并不完美,却令人熟悉充满希望。

就像听他多年前在黄土高原的演讲,激动的声音,飘扬的红旗,信仰的海洋。

我逐渐长大了,封建糟粕慢慢变成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本家一点点变成了爱国企业家,还有的是愈发严格的**管制,早先我还没有发现,以为我们很快就可以迈向星辰大海的远大前程,认为一盘精妙绝伦的大棋正下的有声有色,我觉得这盛世一定是如他所愿的,伟大复兴一定是他早已策划好的。不知何时,直到我发现人民一词只剩下名义时,领导阶级连生存都要用尽全力时,滔天罪恶连掩饰都无需时,我才大梦初醒,发现我们丢掉的原来不仅仅只是所谓的偶像崇拜,还有更珍贵的东西。我们不仅把盆里的脏水倒掉了,连孩子们也倒掉了。

我的身边,只剩下沉浸在奶头乐中的同僚,网络**里,争论不休的议题依旧像数十年前的境况。不是在娱乐中荒废,就是在空谈里虚度,似乎这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纯粹概念,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当家作主的工农去了**?

社会主义的**人扛起大旗了么?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实现了么?没有人再关心这些了,光是生活的重担就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来了,谁还会有余力把心思放在早已不切实际的所谓乌托邦中呢?

而我曾经的家乡呢:像许许多多的旧时代遗存那样,早已荒废倾颓,多年无人问津,连流浪汉都不屑于光顾,遍地的垃圾随意遮掩着楼宇的废墟,砖片瓦砾和枯枝败叶混合交织在一块儿,埋葬着所有专属于那个过去时代的光荣与梦想。连我的外公外婆都很少再谈起那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了,他们搬到了城市里,像普通的城市老人那样,和早已成家立业的子女住在一块,每天磕磕绊绊的生活。

那红色的海洋在影片中渐渐消失远去了,可我还记得那一声嘹亮的呼喊。人民万岁。在与人民群众并肩一块时,苍老的躯体仿佛重现了青春,你难以想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仍然像他年轻时那样充满了斗志,像一个古典英雄,像阿喀琉斯,像堂吉柯德,固执地反抗着历史的周期律毕竟,他却早已许下诺言,要带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挖开亘古不变的两座大山,要用最诚挚的努力感动共产党人的上帝。

在革命和建设中,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为了坚持这条路线,他可以随时和同志们各奔东西。为了保卫革命,他一经做好了粉碎自己骨头的准备。哪怕是连站起来都做不到、众叛亲离的八十岁高龄,他也仍然微笑着目送工农兵代表离场,就仿佛依旧在瑞金在延安时那样,苏维埃主席,边区**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个职位似乎变为一种人格魅力,无论时间如何打磨着最初的理想,腐败着身边的同志。主席仍是主席,英雄会蜕变为庸者,他却一以贯之,像漫漫长夜中指引航程的灯塔,照亮了无边无际的广阔黑暗,为我们带来了温暖的希望,他耀眼的像冉冉升起太阳,却把自己当作了一块燃尽的木炭,那迸发出的星星之火,曾经多么热烈、多么激情地染红照亮了一个时代啊。

也许无论走到**,我都会想起这个充满力量的名字毛泽东,主席,我力量和希望的源泉,你从来都相信我,所以我也始终相信你,冬天最终会离去的,而温暖的太阳会再一次融化坚固的寒冰,我可能看不到了,但我希望自己能当一名普通的守夜人,守护微弱的小小火苗,终有一天,星火燎原的传奇故事将再一次上演。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9

数风流人物,品沧海人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在周五的近代史纲要这堂课上,我们**了《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详细介绍了毛泽东的人生选择和战略思想,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作为伟人的作风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片头就写了这样几句话“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对,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物,他有着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充满智慧的头脑。毛泽东就是像影片里所述的“用笔杆子打下来了天下”,

“他指挥过千军万马,身上却没有一个军衔”,这都是对毛泽东一生的准确概括。

毛泽东,一个在风风雨雨中奋斗了几十年的革命家,在充满荆棘的战斗之路上勇往直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毛泽东一生的传奇,而且讲述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毛泽东经历。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农村,那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所谓“乱世铸英雄”。毛泽东的童年经历与一般的农村孩子并无二异,也是帮家里的父母牧牛打草,收拾家务。然而,进入私塾后,毛泽东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遵循私塾五经,而是对当时的进步书籍充满了兴趣,这也为他后来的救国观和战略思想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就因为毛泽东比其他孩子的思想更进步,所以他选择了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习。是的,毛泽东的青年理想是通过当老师来传播他的进步思想。在大学生活中,毛泽东也属于一批思想进步和志同道合的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然而很快,毛泽东便发现了笔墨书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学***的改革经历,毛泽东发现了这又通过武力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才能真正的拯救社会于水火,这便是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于是毛泽东首先在长沙发起了政变,然而几次失利以后毛泽东发现从城市里面进行武装起义并不符合当前情况,于是他又作出了事关中国共产党命运的的决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决定反映了毛泽东卓越的观察能力和战略能力。

与蒋介石的大城市控制论不同,毛泽东的理论是“只要赢得了中国的农民力量便控制了中国”,两个领导人不同的战略方针体现了两个不同的态度和思想。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对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毛泽东把根据地和重大战略区都放在了农村。

用笔杆子和与农民百姓的切身合作领导武装力量在艰难的境地下步步前进,爬雪山,过草地,用农民的武装力量对抗国民党的百万精兵。但正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正确,让工农革命军**,人力,财力都十分悬殊的战斗中打出了信心和士气,完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毛泽东不仅军事能力突出,而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毛泽东为人简朴大方,身上的衣服很少是新的,随行的都是一些简便的行李;他又心系大众,将自己本身并不富裕的口粮分给根据地的贫苦百姓吃;为受灾的人民百姓心痛万分;他又十分重情义,在一次登山途中,毛泽东的一个好友送给了他一根竹子做的拐杖,毛泽东带着这个拐杖从不离身,当外国首脑来中国拜访并想以交换拐杖来互相纪念的时候,毛泽东婉然谢绝了。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他为人和善却不失原则,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激情、智慧、幽默与自信。

毛泽东又有着很多高雅的兴趣爱好,他喜欢和好友和同志们去游山玩水,“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便是他观景的经典之作。

毛泽东也喜欢读书,这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广泛的阅读,尤其是进步的书籍,他就不会有杰出的战略思想和远见卓识。影片中还用了大量篇幅来展现毛泽东对游泳的喜爱,从青年到晚年,无论是战乱时期还是建国之后,毛泽东都用游泳来缓解身心疲劳,游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让毛泽东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思考战术和人生。游泳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而且升华了他的性格。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

”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当然,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国家领导人不仅要有战略思想,还要有足够的外交魅力。能够面对外宾,坚强礼貌,幽默稳重,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毛主席在与各国政要外交时,当谈及中国利益时,毛主席都强硬而不失风度。

晚年,**还以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经历缓和了气氛,为60年代中国的和平国际形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百余年近代史的历程中,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或有着独特的品格,或有着深邃的思想,但都没有创造如毛泽东般伟大的业绩。毛泽东曾在父亲的一个本子上写了一首改编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明确的表明了毛泽东立志报国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

同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冷水浴、野外露宿、长途步行都是他顽强锻炼身体的方式,他主张,一个人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认为学校教育应德、智、体并重。其次,毛泽东还广交天下有志之士。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的求学期间,毛泽东贴出了很多交友**,遂结交了蔡和森等之后在中共早期都有杰出贡献的朋友,这也是毛泽东建功立业的根本。

同时,毛泽东敢于坚持自己的政策和路线,不被错误的指导方针所蒙蔽,遵义会议便是毛泽东坚持自我、拯救共产党的典例,同时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与众不同的革命路线也是毛泽东成功的根本。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成功肯定不是必然,其中肯定有很多的机缘巧合,但是毛泽东选择了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情,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况且,毛泽东为了革命付出了太多,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个人,其中就有他的儿子和妻子,所以,这样的毛泽东,有太多的可能去获得成功。

一个外国人曾经问毛泽东这个问题:你是中国第一人还是共产党第一人?你首先是中国人还是共产党员?

毛泽东总是笑着回答:你的问题好像是先问父母还是先问儿子。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坚信,自己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总是说,任何政党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长期存在。

一位名叫斯坦的外国记者曾经问毛泽东一个更实际的问题:你如何指导你的共产党和军队?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

凭人民的信任!正是人民的信任,使毛泽东冲向了对人民的无限责任。

毛泽东不仅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而且把自己的感情和理想寄托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身上:未来将由未来的人民决定。从长远来看,年轻一代总是比我们知识渊博。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比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当然,这样一个毛泽东也并不是没有犯错的时候,他在建国后陆续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至于后来的“*****”,带来十年动乱,十年的伤疤,用了几十年也没有完全医好。据此,有人意图对毛泽东做全面否定。早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毛泽东已经得到了客观的评价:

“他虽然在‘*****’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在其名著《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号称不朽,可能主要是由于他力图粉碎自古统治阶级的传统。他对特权和城市官僚的弊病有着深深而单纯的反感。

这种反感在中国人民心中敲响了警钟,触动了长期存在的感情;因为旧中国是上流社会少数民族统治世界多数的典型例子。”可以说,对理想的追求造就了毛泽东,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一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毛泽东,一个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和骄傲。邓小平曾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的出现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奇迹。没有毛泽东,20世纪的人类历史将是暗淡的。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不能因为生活的安逸就放弃远大的志向,要做新世纪的主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0

小时候,因为自己家以及很多邻居家的神龛上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那时候就感觉这肯定是个很厉害的人。在自己逐渐长大并能够与长辈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听爷爷讲述毛主席,讲述那个逝去的时代,在爷爷的讲述中始终流露出对毛主席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与向往,这一点让我很不解,不管是物质生活条件还是精神文化生活,现在都远远超过从前,爷爷会什么还会怀念那个艰苦、动乱的年代呢?由此我越发地对毛主席感到神秘和好奇,他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俘获”几代人心。

后来,我有机会看到《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才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层次更全面的了解。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的战斗经历,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中国人民的重生,毛主席在半个多世纪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上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人格魅力。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毛主席的一句话是:

你们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往前走,决不下山,不走“回头路”。没错,路是人走出来的,如果没有人就没有了路,而且决不能走“回头路”。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不少人走过“回头路”,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我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的,但是做错了。过了一会,老师又出了同一类型的题给我们做。这时我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方法做。

还是错了。后来通过老师的指导后我终于会做了。当知道自己做错事时,就要立即纠正,下一次就不能再做错。

正如毛主席所说,不要走“回头路”,那样会害了自己的。所以看了这部影片,让我感触很深。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智慧、抱负、激情、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而且他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泽东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

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未来,带领人民解放新中国,发展工农业。尽管他晚年范了一些错误,但他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毛泽东,一代伟大的领袖。一个走出农村、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好主席,一个坚强的好计划者,为人民和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

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p>

这部电影充满了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人格的巨大魅力,以及先辈和后人的高尚情操。有一次,会议结束时,毛主席被要求离开。毛主席的脚出了毛病,站不起来。这时,没有人想离开。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

“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

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

”。毛泽东晚年对人说起过自己的人生志愿,那就是当一个普通教员。他一辈子都没用枪。他只是用笔来对付侵略者和反动派手中的枪。

这一点让我感怀颇深,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在民族危亡时起身革命,遭到反动派屠杀时才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被逼出来的,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把自己手中的笔杆子换成枪杆子。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仁大爱"的境界吧。

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前言中这样说到,“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另一位历史学家也说过:“在历史发生的时候,你站在那个点上是看不清的,时间是试金石。

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的必然性,合理性,还有它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我认为毛主席的智慧在于他能够触摸时代脉搏,在动荡时代为中国指明方向。当大多数人看不清的时候,他能看清楚,带领人们为之奋斗。

他以其卓绝的才华,高瞻远瞩的目光,使纷飞的战火熄灭、使旧社会灭亡,使和平时代诞生、使新中国建立。他不畏艰险来到战场,面对危机不乱,拿着一支笔,果断指挥千军万马、战略家。总揽全局,作出了“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赢的了农民,谁就回赢得全中国”的英明决断。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主席的这首在中学时被我们反复背诵熟记于心的诗词中所显露的强大气场是他作为一代领袖的魄力,而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

他不仅是领导,而且是我们的亲戚。他是同时代的伟人。他渊博的才智和学识与他年轻时的刻苦学习密不可分。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比以前好了,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把握每一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伟大的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如一首诗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黄金,一寸黄金是很难买到和节省时间的。

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汩汩流淌的河水,是可以流出去却无法流回来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最活跃,不论学什么,记得都特别快,而过了这个时期,就恰恰相反,不管怎么努力都比较难赶上去,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主席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1

看了《走近毛泽东》系列**,让人不得不钦佩毛泽东的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朴实的生活作风以及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走近毛泽东》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电影中的这样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们说:

“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一、学习毛泽东思想内涵

看了《走近毛泽东》有了深刻的了解,毛泽东对新知识、新思想认识,在曲折中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自我否定的精神。一步步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毛泽东的很多思想,包括政治上、军事上的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理论联系实践,他琢磨、**、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革命生涯生命几起几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历经多少风雨才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参与革命和社会实践的一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后,从思想的本质和源头上得到了升华和充分发展。紧紧扣住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目标,为中华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毛泽东的生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关心人民,维护人民,实现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汲取中国文化中精神食粮,从中国的社会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思索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吸收了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军事战略。

他忧国忧民、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使毛主席的一生焕然一新。

二、学习毛泽东求学的精神

通过**《走近毛泽东》,使我们找到了学习实践的道路。毛泽东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为了在新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革命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特别是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他强调要努力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很多人不知道,毛泽东在年迈时期,仍然以极大的精力学习英语,这对一位日理万机的领袖,是需要多么大的学习热情和毅力啊!直到临走的前一天,他仍在读书。我们党员干部向毛泽东那样“活到老,学到老”!

党员干部应该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做一个积极思考的人。只有多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合格的党务工作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带头读书学习。他始终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他除了工作,其它时间都是看书本,不断收获知识。

他光辉的一生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始终激励着我们学习,向毛泽东学习始终是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不断学习的态度、反思的态度、进取的态度。

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就思考到**,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毛泽东是实践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始实现。

我们为今天的党员干部和青年树立了好榜样。毛泽东毕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那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从毛泽东的历史中学习,可以学到很多读他的奋斗历程,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迪和帮助。

毛泽东博学而有思想。他一生都爱读书,从小到大陪伴着他。毛泽东心中的人民思想,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了对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

看《走近毛泽东》有一种很强的感触,特别是对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党员干部从书中吸取有利益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深厚感情化成工作能量,充分发挥自己智慧,去影响和带动群众。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继承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纯洁的人、聪明的人、爱国的人、有前途的人和对国家有用的人!看《走近毛泽东》以学习伟人思想,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受熏陶、受启迪的目的。

毛泽东酷爱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在书山和书海中漫游。他学习马列著义著作、中外哲学著作和古今文史著作。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从阅读中获的灵感,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的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富强,他勤勉工作,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不辞辛劳,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倡导艰苦奋斗,毕生保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作为人民领袖,他一向严于律己,自私自利,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亲友谋取私利。

他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后代。

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是现代中国的灵魂。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2

从小到大毛泽东就如神一般的存在在我的脑海里,新中国的创始人长征的带头者引导革命胜利的一代伟人。不仅是我们周围的人相互影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历史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告别了初高中的近代史对毛泽东的阐释和描述,在大学里我又接触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使我对毛泽东以及他独到远见的个人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课上,老师让我们**了《走近毛泽东》这篇电影,**了这部电影之后我个人对毛泽东的敬仰崇拜之情又增添了许多。

电影一开始,主角就直接出现在屏幕上。介绍了毛泽东回国时的一些片段。短短几分钟的展览就向我展示了毛泽东生平的一些细节。毛泽东回国安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拜父母,这体现了他的孝道。

他是全中国人民心中的神,是所有人仰视的神,可是这个神在生活中却如此平凡,作为心中国的领导人,他并没有端起领导的架子,反而比一个普通人还要活的低调,他说他最讨厌的就是自负,做人最不应该的就是有一点成绩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毛泽东一生都是运动员。他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资本,所以他一直遵循这一原则。在他晚年的时候他还横跨江水,还不让身边的人靠他太近。

我认为毛泽东的伟大在于他的智慧和长远眼光。无论在哪个时代,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都能实现人生价值和自我理想。毛的一生都非常的节俭,在影片中曾出现过毛泽东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外交,虽然那时的他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坐着的时候还要把头靠在沙发上,但他的思维和话语却很清晰明了表达准确。

不仅如此,篇中还提到了毛泽东只在进行外交的时候才穿正式的衣服和皮鞋,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即便当了领导人他也没有一丝的铺张浪费。毛泽东也是《红楼梦》的忠实读者,他喜欢红楼梦中写出的现实故事。书中的许多细节与毛泽东的思想产生共鸣。在新中国开放的道路上,许多地方也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

孝道、学习、勤俭,是我看完影片后对毛泽东的最大感受,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去努力学***精神和思想,不断的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争取为这个社会和国家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