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3、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8、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9、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0、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13、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14、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15、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16、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7、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9、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0、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21、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22、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3、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24、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25、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6、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7、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2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29、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30、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31、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3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3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34、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35、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6、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37、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38、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39、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40、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41、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4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44、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5、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46、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4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48、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49、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50、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51、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52、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5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5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5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56、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5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58、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59、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6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6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62、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 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63、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64、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6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66、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6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68、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6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70、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71、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7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7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74、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75、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76、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77、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78、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79、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80、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81、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82、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83、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8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8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86、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8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8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89、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90、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91、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9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9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1),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94、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95、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96、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97、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98、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韩非子寓言:
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讳疾忌医 杀猪教子 三人成虎 中饱私囊 子罕辞玉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螳螂捕蝉 老马识途 宋人疑邻 和氏之璧 买椟还珠
揠苗助长 一鸣惊人 有的放矢 恶贯满盈 舍近求远 进退维谷
1、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2、欲速则不达。
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4、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5、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9、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10、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11、自胜谓之强。
12、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4、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1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6、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17、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18、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19、不吹毛而求小疵。
20、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2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2、私行胜,则少公功。
2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4、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25、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2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27、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29、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3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1、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32、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33、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34、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35、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3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37、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38、因可势,求易道。
39、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4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4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2、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43、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4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45、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46、慈母有败子。
47、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48、自见之谓明。
49、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50、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51、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52、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5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54、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5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57、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5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59、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60、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原文】
以智止智,智也。
【译文】
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释义】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是个聪明人,没有谁讨厌别人夸自己聪明,而且大多数人也都喜欢在他人面前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博得他人的欣赏。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很聪明,然而它往往会诱使人们自作聪明,招致旁人忌恨,最终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所以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深藏若虚才称得上真正的智者。
【事典】
杨修是曹操手下的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思维敏捷,头脑灵活,颇具才华,因而深得曹操的器重,但正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总是喜欢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数犯曹操之忌,反而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有一次,他和曹操一同骑马路过曹娥碑前,见碑上刻有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杨修一看就明白其中之意了,而曹操却不解其意,因此,他让杨修不要说出答案来要自己想一想。又走了三十里,曹操才想通,和杨修一对答案,乃绝妙好辞四字,曹操叹道:我的智慧比杨修差了三十里啊。曹操嘴里虽是这样说,心里毕竟不太舒服。
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油酥,曹操吃了一些,又盖好,并在盖儿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置在案头上。大家都不知道曹操是什么意思,这时,杨修进来,看见这三个字,就请文武大臣拿来匙子一起分享。
大臣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岂敢违背丞相的意思?
在场的文武大臣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曹操知道后虽然觉得杨修聪明过人,面露微笑,但心里甚是厌恶。
又有一次,曹操让人建造一座花园,在刚刚建好屋椽后,曹操前来视察,完毕后没有说什么,只是临走时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
众人看着这个字,百思不得其解,但又没人敢问是什么意思。杨修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按小一号的规模重建。
人们都不解,就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杨修回答说:门内一活字,不是阔字吗?丞相是嫌园门太宽了。
改造完成后,又请曹操来参观,曹操很是满意,对人们能聪明领会他的意思赞口不绝,但当得知是杨修猜中自己心意时,又顿生厌恶。
杨修的自作聪明令曹操对他爱恨交加,但杨修犯了一个为人臣的大忌,就是不该胡乱猜测统治者的心理,并毫无掩饰地加以传播,最终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他的大将黄忠杀死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来和刘备决战,但在战争中连吃败仗,想进兵,怕马超拒守;想收兵,又怕蜀兵耻笑,所以心中犹豫不决。
一天晚上,夏侯惇进帐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恰巧厨师进鸡汤,曹操望着碗里的一条鸡肋,联想到眼底下的战事正犹如此鸡肋,便随口连喊两声:鸡肋!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不等上级命令,教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的鸡肋口令,我便知魏王有退兵之心。鸡肋者,吃着没什么肉,弃之又有些可惜。丞相以此为令,说明他已无心恋战,我想他明日就会下达撤兵命令的。
当夜,曹操由于心乱不能入睡,便独自巡视军营,见将士们都在准备撤军的行装,知道是杨修猜中了自己的心意,他早就对杨修这种恃才放旷的言行深恶痛绝,这次一定要趁机将他消灭掉。
曹操便装作勃然大怒的样子将桌子一拍,高声喝道:是谁竟如此大胆,擅自命令撤军!将士们说是主簿杨修下的命令,曹操大怒:杨修竟敢造谣言,乱我军心,罪不可赦!于是,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并把首级悬挂在辕门之外,警戒三军。杨修时年44岁。
杨修之死表面上看似死于曹操的嫉贤妒能,实则是他个人性格所致。其致命缺陷有三:一是卖弄才华,锋芒太露;二是恃才放旷,不知检点;三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一个做臣子的,不知道隐藏锋芒,经常不看场合,无视别人的好恶,处处显示自己的才智,结果自然会越来越遭人讨厌和憎恨,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事典启悟】
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杨修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人擅长猜测上司的意图行事,又表现得极为自负,不断向人炫耀自己的猜测能力,以显示自己的聪明,结果不但没能获得同事的喜爱,而且还引起同事和上司的反感。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向他人强调自己的聪明,借机向众人显示自己的聪明,而是懂得用大智慧来克制自己的小聪明,在人前保持低调的姿态。
【原文】
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
【译文】
只知谋划的人成功在其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
【释义】
为什么历史上许多智商很高的大臣良将最终会受到迫害?为什么有些人在对外战争中百战百胜,可谓智勇双全,但在朝廷内部却经常败北,总是发生政治悲剧?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人都把心思放在做事上,自恃聪明,又爱卖弄,却忽略了身边的矛盾,愚蠢得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结果,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绝路。
【事典】
杰出的军事天才韩信不能不说是一个笨拙的政治家,其笨拙不仅表现在功高震主上,还表现在居功自傲上,我们从《淮阴侯列传》等文章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韩信居功自傲的性格心理,就是在刘邦面前他也不懂得收敛,觉得自己与刘邦是关系很铁的哥们儿,说起话来就毫无顾忌了。
刘邦在取得霸业后,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军事才能,韩信一一做了点评,并总结说那些将军无论在沙场征战,还是出谋划策,都有很大欠缺,实际上是想表明哪个人在他韩信眼中都算不上有才能的人。
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人马?
您最多只能带十万人。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对我来说,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这一下刘邦受不了了,强作笑颜地说:既然你带兵多多益善,你为什么始终在我的手下呢?
韩信通过对刘邦神态的观察得知自己无意中说错了话,连忙掩饰说:陛下虽然不能带很多的兵,但您却善于统帅和指挥将领,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这就是我始终在您手下做事的原因了。
这就是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由来。
韩信这样说并不是想表达什么君权神授的思想,而是说,你能登上王位,不是因为你本身有什么本事,而是天意,只是你的运气好罢了。
刘邦见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傲放肆,心里自然很不高兴了。作为臣子,本应该自觉服从刘邦的领导,但是韩信在与刘邦的上行协调上没有摆正好自己的位置,有才却恃才傲物,有智而不能审时度势,有能力但目空一切,难免会引起主子的不满。
还有一次,他在平齐之后派人向刘邦请求当代理齐王,并且始终自以为功高,刘邦不会加害他。殊不知,居功自傲自以为是的心态正是将这位智勇双全的奇才引向黄泉路的重要原因所在。
不仅在皇上面前如此,在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其他功臣们面前,韩信也表现出一副聪明得意的样子。
樊哙是与韩信一样的著名军事统帅,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又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第一心腹,曾被封为大将军,左丞相,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樊哙是一个懂得谦卑礼让的名将,对韩信也是礼遇有加。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像你这样有封王地位的大人物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
而韩信对樊哙却不屑一顾,不愿与之同伍,出门后自嘲说: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这般人同列了!在韩信看来与樊哙为伍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韩信连樊哙这样的功臣都看不上,也羞与绛侯周勃、将军灌婴同等地位,更别提别人了,这种自恃功高、自恃聪明的处世态度难免招致他人反感。
昔日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辉煌和过人的军事才能,似乎永远是他居功自傲的资本,但这也恰恰成为了他自己惨遭横祸的元凶。假如韩信懂得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那他对汉家的功勋,真可以上比周公、召公、姜太公等对周朝的贡献,子子孙孙都可以一直享受殊荣,获得祭祀。
【事典启悟】
韩信一生的成败荣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聪明智慧、杰出才能可以成就一个人的辉煌,但也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有许多智商高人一等的天才,做出了一番事业之后,便开始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其下场往往比无所作为的低能者更惨。所以,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知道居功之害,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原文】
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译文】
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释义】
古时的圣人以品德高尚为人生境界的最高追求。与智谋相比,他们更注重修身养德,这可以说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一大显著特点。在他们看来,做人的最大危险不是智谋不够,而是品德的严重缺失,如果一个人有才无德,他就容易迷失自己,做出种种损人不利己的恶事;如果一个人只强调智谋,忽视品德修养,他势必会失去仁爱之心,于德有亏,把事情做绝。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智谋的追求不能无休无止,也不能失去对自身品德的培养。
【事典】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才就是财富有才就有一切,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在对人才的界定上,人们的认识却有所偏颇,往往只注重了才智方面,却忽视了道德品行方面。
某家公司同时招聘了甲、乙两个市场销售人员,经过三个月的试用,甲先生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交际能力,很快就实现了公司定下的销售目标,为公司赢得了丰厚利润,被老板认为是难得的人才,大会小会都会向公司全体员工夸赞他的聪明能干。
取得一定成就并博得老板赏识和信任的甲先生没过多久就趾高气扬起来,其道德品行上的缺陷逐渐显山露水。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得到老板更多的赏识,他挑拨离间,无事生非,散布小道消息,使得销售部经理手下的几位销售人员互相拆台,经常吵架闹情绪,怨声载道,就这样把销售部经理以管理不利为由给挤对跑了。同时,还在老板面前说阿谀逢迎的好话,讨老板欢心。他还经过长期的观察,潜心研究出了一套看老板脸色行事的本领,把老板哄得团团转,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销售部经理的位置。
甲先生在执掌部门大权后更是甚嚣尘上,凭着自己的威风对手下人员颐指气使,少有人不服,就以训斥的口吻示人:我是你们的衣食父母,没有我的业务订单,你们统统回去喝西北风去。
如此充满嚣张、怒目的管人态度引起了不少老员工的反感,他们因为难以忍受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不得不选择离开,新招聘的年轻人也忍受不了他颐指气使的样子纷纷跳槽而去,由此造成公司大量人才流失,销售业绩连月下滑,公司效益一度陷入困境。最后,老板终于看穿了他的不良品行,将他辞退。
同时被招聘来的乙先生虽然在业务能力上比甲先生逊色些,但是工作兢兢业业,上进心强,从不争名利,还不玩弄小伎俩,不仅如此,他还乐于助人,同事之间,不管谁遇到困难,他都会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从而在同事中获得了很好的人缘,人们都愿意跟他交往。
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他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虽然销售业绩仍在甲先生之下,但是他却以德才兼备赢得了公司领导层更多的好评,甲先生被辞退后,公司老板很快将他安排在了销售部经理的位置,老板说:无论一个人能力大小,道德品行对做人做事才是最重要的。从此,销售部门在乙先生的带领下,所有成员齐心协力,使得业绩不断攀升,公司经济效益得以扭转。
【事典启悟】
有人将人才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有德有才之人,这是国家的栋梁,应加以重用;第二类是有德无才之人,他们不会危害社会,可以小用或不用;第三类是无德又无才之人,他们不会对社会构成多大危害,可以不管他们;第四类是有才无德之人,此类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具体到一个企业,有才无德之类,本质坏,犹如传染病,不仅会自己烂掉,而且会使周围的人也烂掉。具体表现在:动摇组织、惹是生非,给组织和团队造成不和,破坏良好的团队精神,影响组织目标实现。
因此,与才智相比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更加看重人才的品性,《菜根谭》中说: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可见,古人是把做人必须修身立德当成了成功的基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任用道德不健全的人如同修建高楼大厦事先不打牢地基一样,肯定不会稳固。
而那些已取得骄人成绩、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既没有金钱,也没有学历,更没有什么特殊的家世背景,但却能够在社会上顺利打开局面,并且人气越来越旺,事业步步走高,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自身的道德功夫,这就是一个人的品德比其才智更重要的原因所在。
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的教育是使任何活动成功所必需的。
西塞罗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陶行知
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必须立足于道德和智慧,道德是为了支持美德,智慧是为了防止自己遭到不道德的侵凌。
尚福尔
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叔本华
智慧要靠智慧来培植,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对袓国的忠诚要靠忠诚地为祖国服务来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是习惯的结果,而理智的德行的诞生和成长,则基本上应归功于教育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
智力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像短距离竞赛一样,有的人从起跑就冲刺,有的人最后冲刺,也有的人分步冲刺。因此每个人的成就有先有后。张焕庭
智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在掌握科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记忆和想象的能力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概念的体系形成起来,儿童、少年、青年人的整个内部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凯洛夫
教育者的最重大任务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布内尔
【原文】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
富有大智慧的人懂得适可而止,而小聪明的人只知道不停地谋划,一个人的智计会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释义】
所有高明的赌徒都懂得退得妙恰如进得巧这一道理。一个人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尚有更多的成功也要见好就收。因为好运连串的情形总是可疑的,当运气来得太猛、太快时,如果不知审慎,很可能会被撞得七零八落。
【事典】
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于1866年宣布对奥地利开战。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俾斯麦便借口奥地利对荷而施泰因管理不善,对奥地利横加指责。奥地利当然不能容忍,终于导致1866年6月14日战争的爆发。
7月3日,普奥两军决战于萨多瓦,由于普鲁士作了充分的战前准备,战场上势如破竹,奥军全线崩溃,普军大获全胜。
普军的胜利完全改变了国王威廉一世和参谋部将领们的战前保守态度,普军将士士气高昂,一致主张以胜利者的姿态乘胜追击,占领南部各邦,直逼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强迫奥地利割地赔款,以示惩罚。这时的俾斯麦力排众议,反倒表现出了高度的战略节制。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这样做也是有他的理性分析在里面的。他清醒地认识到,彻底击败奥地利并不是战争的最终目标,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由于法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绝不希望身边出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对它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它会强烈阻挠德意志统一。俾斯麦据此得出,普鲁士和法国的一仗是不可避免的,对法战争是关系到普鲁士能否统一全德的关键性步骤。
如果过分凌辱奥地利和南部各邦,使战争拖延下去,有可能招致法国出兵干涉,这样就正中了拿破仑三世的计策,使普鲁士陷于困境,将普鲁士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全部夺走。而现在见好就收,给奥地利留有一定的余地,奥地利就会慑于普鲁士的威力,不敢轻举妄动,在下一场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然而当时的众多将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坚决反对俾斯麦的停战决定,要求捣毁维也纳,趁机消灭奥地利。这样有利的大好机会绝对不可以错过。
俾斯麦力排众议,仍然坚持适可而止的战略,并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面前反复劝说,以至于老泪纵横,最后言辞恳切地告诉国王说,如果国王不下令停战,他就提出辞呈,解甲归田。
经过俾斯麦的一再施压,威廉一世被迫做出让步,在俾斯麦的奏折上批到:在维也纳的大门前,我不得不痛心地在军队取得如此辉煌胜利之后逆来顺受,接受一个耻辱的和平。
俾斯麦终于取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于7月20日在布拉格与奥地利签订停战协定。普鲁士除要求奥地利缴纳少量赔偿外,没有割取奥地利一寸领土。
俾斯麦战略上的这种恢弘气势和高度节制,为他下一步发动普法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
1867年,普鲁士取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为全德的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德国统一初步完成。
俾斯麦适可而止,趁好就收,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谋略。当时欧洲的国际局势是非常复杂微妙的,各列强经常相互拉拢,俾斯麦能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对局势做出如此透彻的认识,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事典启悟】
在人与人较量中,即使你有胜出的实力,也要注意力量不要一下用竭,优势不要完全用尽,就像橡皮筋不能无限拉长一样,虽然它有很强的弹性,但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橡皮筋就会被拉断。与人相争也是一样,要知道适可而止,如果非要紧追不放,将对方逼急了,就有可能导致他做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奋力抗击,这样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恐怕自己很难是他的对手,到时你已经取得的一切成果都将会付诸东流。
名人名言频道为大家提供最新最全的名言,帮助大家时刻提醒自己和奋斗未来,《韩非子经典名言智》相关名言希望在你的生活中能帮到你,助你学习和工作一切顺利,同时更多精彩名言请访问我们的特色专题:韩非子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