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流动着各种信息,有一种喜悦就是分享彼此整理的文案,句子是我们表达情绪的窗口,在寻找值得你分享的句子?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歇后语大全:擀面杖吹火(含故事),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扩展阅读-擀面杖吹火】:

昨晚老公出乎意外的回来的早,儿子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吃完饭后要老公带他出去玩。他们父子走了,突然我有些不适应了,和儿子说好了,接他回家后我不开电脑的,可我做什么呢?

在家里转悠了两圈无所事事,挣扎了良久还是打开了电视,胡乱翻着台。突然见到一个节目,说的是一个姓范的卖菜人,52岁,读过三年书。说这个人突然有一天知道他是范名人之后,忘记说是什么范名人,也忘记是名人的第二十几代传人了。本来卖菜好好的,突然就不卖菜了,而是来到北大中文系当旁听生,北大中文系的领导带着他忙着办旁听证等。

看到这里,我就觉得这是干啥呀?不是我看不起卖菜的,我还不如卖菜的呢,但是我觉得一个52岁的人,只读了三年的书,去北大中文系?这有些天方夜谭吧?先不说这个范氏之后说是为了什么,北大是为了什么?找一个这样的人来读中文系,这也太浪费资源了。哪怕你找一个爱好中文的,或者一个大学生去做这些所谓的研究名人呢,也许更有意义吧。难道就因为他是名人之后,就拿擀面杖吹火?这未免太可笑了。再说了,他爹是名人,他就能享受他爹的待遇?这都啥年代了,还搞世袭?再再说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了,都去寻寻根的话,或许都是名人之后了。或者,北大为了证明自己点什么,博爱?平等?

再说说这个范氏之后,他到了北京后,见到一个河南的卖菜人,人家很热情的和他聊天,人家说人家现在就是希望多卖菜赚钱养活老婆孩子,并问他卖菜卖的挺好的,怎么就不卖了。他竟然说:你留给后代的是物质,我留给后代的是精神,我们不是一类的人。看看这话说的。到了后来他要离开的时候,河南卖菜的人问他要手机号码,说交个朋友。知道他怎么说,人家赶紧拒绝摆手说:我不想和你这样的人交往。他说话的那个口气带着不屑和鄙视。

呵呵,看到了吧,这个人真是厉害,一下子和北大沾点边了,就连自己曾经从事的职业都看不起了。还把自己提升了很高的层次,一下子从物质到了精神。说实话我觉得这个人的动机绝对不是他说的为了去研究的先人,他其实就是为了沾先人的光。听了他最后说的话,我对这个人极其的鄙视。人家卖菜养老婆孩子怎么了,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养家糊口;倒是他自己心理想怎么样,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主持人就是会说话,或许是为了和谐社会,也或许是言不由衷吧。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说,无论他们做什么,卖菜的也好,进北大当旁听生也罢,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快乐。这话听起来不错,很给力很动容,可是敢当面问问那个河南卖菜的人,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他是愿意继续卖菜,还是愿意去北大当旁听生?而且现在的我们,谁不想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做,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做的,可谁给这个机会呢?要是社会都如北大这样博爱、公平就好了,人间也就没有寂寞,社会也就没有不和谐,那真是太平盛世呀!

不知道北大旁听生的规定和要求,可是无论什么,都要根据现实,而且要意义才好吧。否则名人之后丢了他的先人到没什么,丢了北大的人,未免得不偿失吧!拿擀面杖当吹火筒使,还是省省力气吧!

jzD365.com更多精选句子大全阅读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

擀面杖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厨具,包饺子、做面条、烙饼都离不开它,用处多多。但是设想拿擀面杖来吹火会是什么情况呢?结果无疑是吹不着的,因为有一则歇后语讲出了其中的关窍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解释:

(比喻某人对某事一点也不懂),因为擀面杖是实心的,用其吹火当然是气通不过去了。

一窍不通中的窍:本义是窟窿洞孔,此指心窍喻义事情关键。

关于一窍不通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家财主的儿子跟老师学习,学来学去也没学会。财主很关心地去问老师:我家孩子学得怎么样啊?老师想来想去,怎么说呢说学得好吧,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说学得不好吧,又怕财主生气。后来老师想出了一个万全的说法:你们家的孩子,七窍通了六窍。财主一听分外高兴,七窍都通了六窍,很不错了。殊不知老师的意思是:一窍不通。

一窍不通意思很简单,比喻一点儿也不懂。这个成语不是来源于一个笑话,而是另有出处:

殷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淫虐无度,致使国势危在旦夕。当时多人都不敢劝谏纣王而暗自叹息。纣王的叔叔比干,以为自己是他的叔叔,如果规劝他,他一定会悔悟。于是大胆以死力荐,劝纣王修善行仁,改邪归正。没想到纣王听后反而恼羞成怒,将比干杀死,剖腹验心,想看看比干的心是怎么长的。

孔子听说了件事,气愤地说: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孔子的意思是纣王的七窍一窍也不通。如果有一窍是通的,比干也不会死的。

现在的一窍不通,仍被人们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如对于这道题,我真是一窍不通。她对计算机技术,一窍不通。

类似的歇后语:

棒槌(洗衣时用捶打木棍)吹火一窍不通

抱着擀面杖当笙吹一窍不通

扁担吹火一窍不通

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实心竹子吹火一窍不通

实心竹子一窍不通

弯扁担吹火一窍不通

眼瞎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

歇后语大全:画蛇添足及故事(含寓意)


画蛇添足的歇后语: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的故事】:

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故事寓意】:

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2024最新歇后语:歇后语 孙权杀关羽(含歇后语故事)


歇后语孙权杀关羽: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背景故事】:

关羽大意失荆州,成为东吴的俘虏,阶下囚。孙权下令杀了关羽,原因是关羽忠于刘备,不为曹操所用,当然也决不会为孙权所用,只有杀之了事。

关羽早就被孙权杀了,关羽的头颅被孙权送给了曹操。这件事情早就结束了,没有啥好说的了。但是,闲着无聊,侃侃也不犯法,更不用上税。

杀关羽,没有错儿。留着,没有用处。或许还是一个祸害。孙权没错儿。但是,这显示孙权非大气派者,缺少大战略眼光。不杀关羽,更上策也。

想春秋时代,抓住敌国大将军,基本上都是放回去的。很少处死的。战国以后,才采用处死的办法。

三国时代,曹操不杀关羽等台下囚,甚至很是优待。只有吕布等有限的几个家伙,曹操才杀头的初中一年级学习英语的时候,有一个英语常用词,我们开玩笑地夸张地说成杀头的。就这一点来看,曹操也是三国时期第一等人物。

那,不杀关羽,咋办?

第一,送给汉献帝实际上是送给汉丞相曹老去,这一来,表示自己忠于朝廷,捏住义字大旗在手;二来,讨好曹老,向强者靠拢,不吃亏的;三来,引发曹刘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两家斗法,俺老孙坐收渔人之利。

第二,软禁在江东。大有用处。优待俘虏,缴枪不杀。手中有关羽,这是对付刘备的一着好棋。蜀主汉中王昭列皇帝将左右为难。

第三,送到成都去,非常礼貌地。吩咐使者尽量说漂亮话。对刘皇帝说,这事情本不是孙某的本意,乃不得已而为之,还请刘皇叔不要在意,大人大量。让蜀汉难堪。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他关老爷还有脸兴兵报荆州之仇?甚至,把关羽的坐骑、青龙月牙刀等都全部送到成都。这一来也许会激发蜀汉的内部矛盾的。

从孙权的杀关羽看出,孙权乃中国历史上的二流角色,成不了大气候的。他非非常之人,成不了非常之事。只有非常之人,乃能够成就费欧成之事!

明太祖朱元璋营造自己的坟墓,之钟山。孙权的坟墓在明孝陵附近。有大臣提出,把孙权墓迁走还不错,没有说:捣毁。朱皇帝说:孙权乃一条好汉。留着他的墓,给他给朕守墓吧。

我每次到明孝陵,也都到孙权墓前站一会儿。于是想起朱元璋的话,不错,孙权乃一条好汉。

孔夫子搬家歇后语:孔夫子歇后语(含故事)


孔夫子搬家歇后语:孔夫子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注: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相关故事-渡河落水山间晒】:

一时风欺竹,

连江雨送秋。

鱼游浪影沉,

晒书佚事留。

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但并不闭目塞听,他们知道: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季氏,大家都明白,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请孔子指点迷津。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津,也必知楚之迷津,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

行,请驾好马车,都上船。船夫用竹杆吃力地撑着,马儿在水中随着木船过河,马儿会游泳。

船到河心,突然大风骤起,木船在波涛中颠簸摇晃,船儿忽高忽低,象一个醉汉似地立不稳,一船人都失去了重心。整船人和马车经不住这种颠簸,伴着风吹浪涌,船一歪,就翻落到河中。孔子师徒等人众都成了落汤鸡,掉入水中,衣服全湿透了。人落水问题还不太严重,这时的南方还不冷。可惜了我的那些书,孔子喊道:快救我那些书!

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古时的书,其实都是一些竹简上刻或书写的篆字,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都在其以后许多年。

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对岸有一座山丘。那座山有300多米高,四面无倚,独凸而立,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

歇后语大全:“笑”字歇后语大全:含“笑”


笑字歇后语大全:含笑的歇后语

【相声表演】笑话连篇

【老山猫呲牙】笑面虎

【大虫打哈哈】笑面虎

【丑八怪出台】见笑了

【老虎咧嘴笑】阴险歹毒

【刽子手咧嘴】笑里藏刀

【恶狼对羊笑】不怀好意

【拔了毛的狮子】惹你笑

【说牛马下蛋】笑话连篇

【摇着扇子聊天】谈笑风生


【猪八戒笑孙猴】不知自丑

【老婆婆抱孙子】喜笑颜开

【母猪嘲笑马脸长】不自量

【木刻的苦罗汉】难得一笑

【娶媳妇死老娘】哭笑不得

【疯姑娘讲笑话】嘻嘻哈哈

【豺狼朝羊堆笑脸】阴险歹毒

【看着查声肚子疼】哭笑不得

【毛驴笑人耳朵长】不知自丑

【泥娃娃的嘴】总是笑呵呵的


歇后语大全:关于毛驴大全:含毛驴的歇后语


关于毛驴的歇后语大全:含毛驴的歇后语

【倒骑毛驴】往后瞧

【毛驴下骡子】变种

【毛驴上套】屎尿多

【小毛驴戴耳环】累赘

【毛驴碰门】来的不是人

【毛驴啃石磨】好硬的嘴

【棉纱线牵毛驴】不牢靠

【长毛驴儿推磨】兜圈子

【张果老骑毛驴】倒行逆施

【骑毛驴追火车】赶不上趟


【奏着唢呐赶毛驴】吹吹拍拍

【倒骑毛驴戴呈钓】尽走黑路

【毛驴备银鞍】配不上;不配

【毛驴笑人耳朵长】不知自丑

【三个钱买条毛驴】自骑自夸

【骑着毛驴追骏马】望尘莫及

【长毛驴备银鞍】有点儿不配

【三条腿的毛驴】没跑;跑不了

【盲人骑毛驴】随它去;由它去

【戴上笼头的小毛驴】听人使唤


歇后语 张飞战关羽(含背景故事)


歇后语张飞战关羽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不念旧情

【背景故事】

张飞到的场上,把马撒开了,兜了一圈。手中丈八的长矛,舞动如飞,挥洒自由。当场就得了个碰头好,张飞于是更是得意,那精神头也更足了。关羽见张飞在场中卖弄,心中暗自好笑,可是比试较量的心态油然而起,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关羽本就是习武之人,性子又傲,看了张飞的表现又怎能不起争强好胜之心。当下大吼一声:三弟,小心了,我来也。说毕,倒拖冷艳锯,促马飞入场中。要说关羽的功夫那可真说得上是马快刀急,尤其是马术那真是太好了。要撂倒现在,赛马比赛排行榜绝对是头几名,那可真是世界级的种子选手。刘明看那关羽,只见他只用双腿夹住马腹,用双膝和脚尖来控制马跑的方向,上身微伏,倒拖大刀,纵马似箭一般的冲了过去,还别说,张飞给关羽选的这匹马还真好,都通人性了,再加上关羽骑术高超,平常训练的好,这一回二者的配合那叫到位,那马跑的快若流星不说,对关羽的一举一动的配合都是全然到位。几百米的距离那马眨眼就到,到的跟前忽的人立而起,那关羽也双脚一蹬马镫,借力站起,屁股离开马鞍,双手一抡冷艳锯,唰的一声,快若闪电的一刀,搂头劈下。这一刀那真是人借马力,马借人威,力若万钧,快若霹雳,刀声未至,刀已到头。真可谓砍山,山开;砍水,水断。刘明看到这一刀,那心腾的一下,就提到嗓子眼了。心说:完了,张飞休矣。张口就要大叫小心。可还没等刘明的话出口。那张飞已是脚尖一点飞虎韂,胯下马滴溜打了个璇,张飞双手持矛斜刺里担了开去,只听当啷一声巨响,二人的战马都是蹋蹋的倒退几步。关张二人,相视之下都是哈哈大笑,刘明到这时,心才放了下来。那句话也咽了下去。说的也是,要是等刘明提醒张飞才反应过来,估计张飞也就交待在这了。不过刘明也纳闷,以张飞这直脾气,既然反应过来了,怎么没硬接这一招。可刘明哪知张飞还在一旁暗自庆幸呢,张飞心说:虽然我老张有些鲁莽,可幸亏我老张不是笨蛋,这一刀二哥依然得了势了,人马合一,那得是几个平常二哥的力气,要是硬接,还不把我劈成两半,还是卸一下力好,就这样我老张的手还有点麻。二哥果然不俗,好本领。

张飞笑罢,对关羽说道:二哥好功夫,你也来接我一枪。说着圈马急冲而来。人马合一,好似一道黑线刺了过来,恍惚之间马到跟前,丈八的蛇矛隔着老远就刺了过来,待枪尖到了关羽的近前,不知张飞怎么的一抖,那枪尖扑棱棱一下变成了九个,那真是一扎咽喉带两肩,二扎胸膛带两肋,三扎马头带两膝。九个枪尖,齐刷刷的电光火石一般的扎向关羽,刘明的心刚刚放下,又嗖的提回了嗓子眼。可这回是为关羽担忧。要说张飞这一枪虚虚实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自是厉害非凡,可最厉害的还是一个字,快。快得让你分不清真假,辨不得虚实。这也就是关羽完了,稍差一点的也就是一个字死。这关羽不愧是后世的武圣,这把冷艳锯的优势都被他用活了,舞动如飞,好似车轮相仿,宽大的刀头挡住了上头的三枪,粗壮的刀杆拨开了中间的三枪,长大的刀攥挑开了下面的三枪。可是就这样也弄得关羽一阵手忙脚乱,待二人错马分开,关羽也是倒抽了一口凉气,三弟好快的枪。

刘明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了,心说:你们要是在比下去,你们倒没什么,我可非犯心脏病不可。连忙命左右鸣金,催二人回来。关张二人听得金锣齐鸣,不敢怠慢,齐打马回来。张飞不乐意地说道:大哥,怎么了?我和二哥刚刚性起,怎么就叫我们回来了?

老虎拉车歇后语(含老虎拉车的故事)


老虎拉车歇后语:

【老虎拉车】---没人敢;谁敢啊?

【释义】:

形容非常害怕,没人敢接触!

【故事:老虎拉车】

下岗好久的老虎找到老牛,请他帮助自己找个打工的地方。

你能做什么呢?老牛问老虎。

老虎见老牛拉着车挺有趣的,就回答说:我、我拉车,我有的是力气,保证拉好。

好吧!正好大象新买了几台车,可能用拉车的,我们去那吧。老牛一边说着,一边领着老虎到了大象的家。

大象很高兴:老虎拉车,挺新鲜的。好,我用老虎。等我找到了赶车的,老虎就上班。

老虎也很高兴:自己就要有工作了!他回到家里等候大象的通知。

一连好多天,也不见大象来通知。老虎很着急,给大象打去电话,大象在电话里说:我确实想用你,可是,我找了那么多赶车的,他们一听说是你拉车,就异口同声地说:老虎拉车谁赶啊?

老虎听了,长叹一声:他们咋都有印象病啊?咳!

老虎没有给大象拉成车,可那句老虎拉车谁赶啊却成了一句歇后语流传下来了。

2024最新歇后语:风箱里的老鼠歇后语(含故事)


风箱里的老鼠歇后语: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扩展阅读:风箱里的老鼠】:

婆媳关系,自古一言难尽。海外华裔女作家六六就曾在她的家庭伦理小说《双面胶》中,讲述了一个东北婆婆和一个上海媳妇之间的家庭悲剧,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关注。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一组共3期婆媳关系系列,有3位朋友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故事,我们还请了心理咨询师对事情做了相关的解析。

前言

34岁的晓风,在很小的时候,父亲身患重病撒手而去。为了能够善待儿子,母亲多年未嫁,一人抚养孩子,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晓风长大成人后,娶了顶头上司的女儿为妻。之后,他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夹在不和的婆媳之间,既念母亲的深厚亲情,又顾及与前途紧密相连的夫妻之情,两边不敢得罪,两边难以讨好,如双面胶、夹心饼,又如老鼠钻进了风箱,两头受气

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那天晚上,我们的天塌下来了。

我和妈妈接到护士的电话,要我们赶快到医院去。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从妈妈惊得煞白的脸上,我感觉到,是发生大事了,这大事由不得我,由不得妈妈,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说话。我好慌。

我们赶到医院时,护士皱着眉头说,快!快不行了!爸爸已经在肿瘤医院住院治疗3个多月了,他得的是恶性肿瘤。爸爸还是熬不过那个冬天。爸爸蜷在床上,整个人像布袋般松耷耷的,妈妈低下头,把耳朵凑近他苍白干瘪的唇,我也贴着妈妈,靠上前。爸爸对妈妈耳语,鸾,我准备走了,今后你们的生活会很困难,不管怎么样,你都要把风儿好好养大!爸爸筋骨暴突的手死死拽着妈妈,直到妈妈含着眼泪点头,他挺直的脖子忽然一松,闭上了双眼。

死神,带走了爸爸这只在病魔面前羸弱的羔羊。

我靠着妈妈的手臂,恐惧,无助,悲伤。我的世界垮掉了一大半。惟有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号,为我延续着一口轻飘飘的呼吸。

我才10岁。妈妈不到40岁。

爸爸和妈妈的单位是一家老的国有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效益更是每况愈下。爸爸去世以后,留下来的巨额医药费没有得到报销,像座大山压在妈妈头上。妈妈去了30多次厂长办公室,全都碰壁,不是厂长不在,就是门不开。再过几个月又去找,更坏的消息传来,厂子破产了!好几个夜里,妈妈搂着我哭,她的泪水把我的头顶浸得湿湿的,冷冷的。爸爸离开后的几个月里,妈妈的脸明显地皱巴了下来,惟有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她的眼睛下方,挂着两个小水袋,有时妈妈哭泣的脸蹭到我的额头时,我都有意识地避让一些,真的害怕自己坚硬的额头,会碰破妈妈眼下那汪水泡。

2024最新歇后语:膝盖上钉掌歇后语(含故事)


膝盖上钉掌歇后语:

【膝盖上钉掌】离题太远

【扩展阅读:离题】

天刚蒙蒙亮,妻子推推我,说:主题要回来了。我说不是傍晚回来吗?急啥?

妻子利索地起床,我听见她在整理儿子的卧室。我想,妻子已经开始铺垫主题。我还想躺一会儿,平时,我是还要半个钟头才醒。我多么想过离题的日子。

我和妻子结婚已十五年。恋爱、结婚时期,我们都是我们生活的主题,后来,儿子出生了,主题转换了,我常感到我受到了冷落,起码,已经不是这个家庭故事的主角。我和妻子有意无意地把儿子称作主题了。我背地里已这么称呼他。

妻子催我:你去菜场买菜。她列出了菜蔬的品种,都是配儿子胃口的菜。她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想又要围绕主题组织材料了。我说:你催什么,只要有钱,还能没有菜?简直像宾馆迎接人大代表那样。

我不得不回到主题,毕竟离题半个月了。儿子寄宿学校,半个月放一次假。我揣上了妻子列出的菜谱,前去菜场。妻子叮嘱,说:别忘了,带几个尖椒,两三个够了。

儿子喜欢菜里有辣味儿。半个月,我们的饮食偏离了主题,都是凑凑合合、敷敷衍衍烧几个便菜,打发肚皮,我说:廉政了。她说:简是简单了。我说:这样简单,我们不发财也要发财了。其实,我们节约半个月,还不够主题回家一次消耗的呢。我用自来水龙头打了个譬如,平时,我们节约用水,他回来一趟,开足了龙头,抵消了我们抠牙缝积攒的水呢。可是,我们心甘情愿,欢欣鼓舞地突出着主题。甚至,妻子扳着手指头计算儿子回家的日期。我说:你也贱,回来了你又受气烦恼。

可是,毕竟儿子是我们这个家的主题,我们结婚,不就是盼望、延续这个主题吗?呱呱落地,蹒跚成长,这也是人类的共同主题。反正,我有责任有义务尽力突出这个主题。我说:我尽力配合这个主题,至于他长大了对我们如何,我倒不抱奢望,我希望未来的生活他能把握住主题。

我这么啰里啰索,是不是偏离了主题?我没表露出来,其实,我容易离题,一个人的生活,老是紧扣一个主题,往往很累很烦。譬如说,单位的学习主题,排计划,定步骤,念报纸,都围绕一个主题,都厌烦了,知道那是个形式,可还要一起突出它,最后,还要总结,大谈其谈收获、体会。利用了多少时间、散发了多少资料、参加了多少人数。我又离题了。傍晚下班,主题已在家了,这是周末。他喊了我一声爸爸,像是恩赐,我的心抹了蜜一样甜。可我不露声色。

我看到地板上推着摊着的大包小包就来气,那是半个月换下来的衣物,我闻到一股汗臭气。半个月呀,那又成了妻子启动洗衣机的主题材料。妻子开始唠叨:内衣内裤你就不知道及时洗掉,都发霉了。儿子说:我没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