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读书时,虽然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但它们的概念确实一样的。在古代,诗词是诗人用来阐述心灵的一种文学艺术。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想象力。那么,你是否还在到处找诗句吗?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的诗句》,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苏轼的诗句

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3、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5、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6、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8、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

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1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1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1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15、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水调歌头》

1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1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1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

20、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

2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22、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23、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2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25、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2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2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2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9、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

30、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jZD365.cOm更多诗句编辑推荐

苏轼:蝶恋花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此作题一作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苏轼:春宵


《春宵》

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1、春宵:春夜。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2、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香。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3、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翻译: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

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

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

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

夜已经很深了,

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苏轼:永遇乐


《永遇乐》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清景无限。曲港跳鱼,

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

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

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

为余浩叹。

注释:

1、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2、紞如:击鼓声。

3、铿然:清越的音响。

4、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

5、心眼:心愿。

6、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翻译: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赏析:

本篇于元丰元年作于徐州。上片先写燕子楼小园夜景。明月皎洁如霜,好风凉爽如水,清澄澄夜景美无限。环曲的港湾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露珠儿晶莹流转,天地寂寞无人见。接着写梦觉。三更鼓响砰然,飘零一叶铿然,以声响衬夜之寂静,且抖出一惊字,形容梦醒恍惚之状。夜茫茫三句,反接开端夜景,夜色茫茫无处重寻,梦里悲欢,醒来后走遍小园心怅然。上片写梦后所感,融入一己身世情悰。客游天涯已感到厌倦,欲寻山林路径找个归宿,费尽心思也望不见故园。一发乡国之思。古往今来如梦幻,何人曾梦中醒来,只因有旧欢新怨缠绵不断。一发今昔之慨,他年后人面对着黄楼的清夜景观,也会像我面对着燕子楼感慨怅然,发出人事变迁的浩然长叹,由今日凭吊昔人,设想后人凭吊自己,感悟人生,喟叹古今。

苏轼: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本篇为熙宁九年丙辰(1076)把酒赏月而作。时苏轼出川宦游,滞留密州,生活上与胞弟七年阔隔,政治上同变法派意见抵牾。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感慨身世,激荡出如许感喟遐思。词由探询月轮开始、开阙年代摇曳入题,足见对超尘表示兴趣。继而虚幻憧憬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在人间?现实眷恋终于战胜了虚幻憧憬,归结为人间即是仙境,识度何等明达。人间毕竟不无缺憾,月移夜深,月光转过朱红楼阁,低洒在绮窗前,照着床上惆怅无眠的人,怀人无寐,月圆人缺,倍添离索。其实人不长聚,月不长圆,天象人事,同此一理,自古而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唯愿顺其定则,各保康泰,共沐明月清辉,襟怀何等旷达。本词思路由虚而实,由实而虚,由天上折转人间,由星体妙悟人生。人有悲欢三句,以宇宙意识观照人生,涵盖自然与人类共同律动,意象愈空灵,意境愈澄澈,意蕴愈玄奥,意念愈明达。

苏轼诗词


苏轼诗词

1、天涯何处无芳草。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4、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5、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7、十年生死两茫茫。

8、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1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3、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14、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15、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16、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7、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18、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19、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20、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2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2、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2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4、至言不繁。

25、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2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27、此心安处是吾乡。

28、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2、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33、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34、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35、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3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7、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2、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43、君子不重则不威。

44、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45、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46、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47、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48、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49、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50、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51、笔所未到气已吞。

52、多情却被无情恼。

53、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54、夕阳无语燕归愁。

55、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56、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57、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58、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59、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60、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61、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62、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6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64、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65、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轼:定风波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已而:不久,一会儿。

2、吟啸:吟咏长啸。

3、芒鞋:草鞋。

4、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5、料峭:微寒的样子。

6、萧瑟:风雨吹落的声音。

7、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天气和晴朗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8、也无风雨也无【晴】:晴与情谐音,手法为双关,意在指感情上也是如此。

翻译:

三月七日,

(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

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经舍弃了,

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

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

所以写了这首词。

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

一边悠然徐行。

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

谁会怕!

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

我感到有些寒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

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

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苏轼:贺新郎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布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赏析:

这首词咏人兼咏物。上片写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树阴影转移,天已到午后,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沐浴,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洁白如玉。她纯洁、贞静,形神俱美。她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甜。帘外是谁推响了彩绣的门户,惊散了她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下片写浓艳超群,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取一枝秾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美人与榴花相映生辉,面对西风的萧飒,时光的迟暮,粉泪与花瓣不禁一同簌簌下落。以榴花衬映美人,美人艳如榴花,花着人之愁情,人具花之品格,是花是人,融合为一,共宣迟暮之感,同发身世之喟,寄托遥深,耐人寻味。

苏轼:哨遍


《哨遍》

作者:苏轼

原文:

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

有卜邻之意。

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概括,

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

释耒而和之,

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

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曦,征夫指予归路,

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

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

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返,

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

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

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

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

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赏析: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钺)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苏轼浣溪沙的诗意


苏轼浣溪沙的诗意

《浣溪沙》

作者:苏轼

原文: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1、徐门:即徐州。

2、谢雨:雨后谢神。

3、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4、缫车:纺车。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5、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6、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诗意: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

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

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赏析: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着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s],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牛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1、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喜欢《苏轼的诗句》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诗句,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夏天的诗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