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读书时,虽然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但它们的概念确实一样的。诗词的写作要求是需要诗人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审美修养。那么,怎样诗句的句子才是最经典的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黄庭坚:登快阁”,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1、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着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2、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3、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5、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聊:姑且。

6、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7、倚:倚靠。

8、落木:落叶。

9、弄:演奏。

翻译: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忙碌了一天了,

趁着傍晚雨后初晴,

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

万木萧条,

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

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

只有见到美酒,

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

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

漂流到家乡去,

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赏析: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jzd365.Com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黄庭坚:清明


《清明》

作者:黄庭坚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

1、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2、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3、蛰:动物冬眠。

4、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4、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5、蓬蒿:杂草。丘:指坟墓。

赏析: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其实如上两种解释是相通的。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官场受挫,仕途不顺,很自然地会带令人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齐人骄其妻妾卑下若此,介子推焚死山中高义如是,然而如今千载之下不过各自一抔黄土而已。那么诗人自己坚持信念的理由何在呢?这是对前途的迷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人生价值的怀疑。然而,诗人终究不是轻易就会被击倒的。现而今齐人晋士虽然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千载贤愚,谁不尽知?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勉励。情感复杂,应如是也。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注释:

1、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2、长沟: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3、渔唱:打渔人的歌儿。这里作者叹惜前朝兴废的历史。

4、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很像苏东坡。南宋黄升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诗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陈与义作诗,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宗杜甫,不受苏诗影响。至于填词,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遣兴之作,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可见并未受其影响。譬如,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慢词盛行,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词至北宋末年,专门雕饰,有矫揉造作之感,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贺铸亦复如是,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自行其是,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

不过,他既然擅长作诗,晚岁填词,运以诗法,自然也就会不谋而合,与苏相近了。以诗法入词,固然可以开拓内容,独创新意,但是仍必须保持词体本质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词意。苏东坡是最先以诗为词的,但是苏词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手批《东坡词》,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词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相信《黄庭坚:登快阁》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迷你句子网”是您了解诗句,节日祝福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jzd3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寒露登苏州灵岩山品茶诗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