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相信很多人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诗词的写作要求是需要诗人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我们在阅读古诗时,可以了解到文学的兴旺衰落。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类型的诗句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寒山寺的诗,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寒山寺的诗

1、《咏寒山寺》

迢递寒山寺,

飙轮辗麦尘。

词峰惊月落,

钟杆捣霜辰。

夜色乌啼久,

日华鸡唱新。

江枫桥上度,

岚影共逡巡。

2、《寒山寺》

呔,那小子,

啊,啊,

你搅和了我的好梦,

让我无精打采,

哈欠连连。

一回头。

寒山,寒山,是寒山。

?,?,?,

寒山寺心头一颤,

呀,原来钟声这么好听。

3、《寒山寺,钟声永恒》

白日里

寒山寺人潮涌动

难道只是为了一个遗落的梦么

远看寒山寺在密林里闭眼

也许一丝无奈

充满喧嚣的叹息

谁能听得见

夜晚

站在深秋的水边

听风声拂过水面

树叶舞蹈翩翩

鸟儿都已入眠

荷叶撑开夜晚的小伞

静待青蛙王子的到来

几颗星子亮在天边

眨着好奇的眼

那是一个期待吗

梦里温习了千百遍

幻想无边

寒山寺的钟声

带着久远的期待

从古代款款走来

想渔火点点

把江面点燃

一双眼哀愁了整个水面

多少往事在钟声里飘散

悠然走远

唯有寒山寺的钟声

还回荡在耳畔

今晚

就让我静立江边

用钟声把古人怀念

4、《游寒山寺》

枫桥边,寻找心中的客船,

却只见,枫桥、流水、寒山。

晨风里钟声仍似千年,

月已落难寻乌啼再现。

顺江逆水都已寻遍,仍不见弯弯乌篷船。

是不是所有美好的祝愿,

只有伴着新年的钟声才能实现,

那就在这桥边静静的等待,

一同与钟声步入新年,

与千年的钟声一同祝愿,

让每个人都能找到,

自己心中的客船。

5、《观寒山寺》

我怀着虔诚的善心忐忐往前走

讯问那烟尘隔绝的大悟

彻透的矾音激荡的心儿明

一声声是那幽沁的向往

枫桥的一叶小舟夜泊在

钟声悠悠绵绵缠

脊檐上置

游龙内饰

月落乌啼霜满天

妙利普明塔院耸人间

6、《过寒山寺》

佳诗邀我拜寒山,

苍柏森森待客眠。

雅趣吁然不旧在,

闻钟先要买声钱。

7、《过寒山寺》

心潮澎湃一首诗,

诗成千古留芳名。

名垂青史永不朽,

朽木不知君何心。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李白: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注释:

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3、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4、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

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

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3、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4、语:说话。

5、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诗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

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

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王维: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

作者: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

1、薄暮两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龙的故事;安禅:指心安然入于清寂宁静之境;

2、毒龙:这里是机心妄想的意思。

译文:

早闻香积寺盛名,

却不知在此山中;

入山数里,

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

根本没有行人路径;

深山中,

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

轻轻地抽泣哽咽;

山高林密不透日影,

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

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

有如禅定身心安然,

一切邪念皆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

2、万籁:一切声响。

3、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译文: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

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

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赏析: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注释:

1、清晨:早晨

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6、都:都,俱。

17、但余:只留下。一作唯闻。

18、磬(q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22、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一层意思表达了佛门清静,佛法高远。二层意思影射佛门弟子早课完后,精神层次产生臆想,领悟到房中术的境界。

诗意:

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

通向幽静的地方,

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

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

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作者:苏轼

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

2、蕲(q)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3、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4、临:靠近。

5、浸:泡在水中。

6、子规:杜鹃的别名;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7、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8、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9、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10、门前流水尚能西:此句当为写实。《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11、休将:不要。

12、白发:指老年。

13、白发唱黄鸡:出自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黄鸡天天报晓,喻指时光流逝,人生不能长久。

翻译: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谁说人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执着反东,向西奔流呢!因而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感叹时光的流逝、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

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整首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变故,书写自己为当地山川景物所吸引的喜悦心情。全词语浅意深,情景交融,韵清格高,表现出苏轼执着的生活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着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诗意: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

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

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喜欢《寒山寺的诗》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诗句,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短句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