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多数人都有喜欢的诗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诗的出自哪句诗词。在古代,诗词是用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文学。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净化自身的灵魂。那么,你觉得在学习中诗句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柳宗元:溪居,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谪: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Jzd365.com更多诗句扩展阅读

柳宗元的诗


柳宗元的诗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3、《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4、《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7、《再上湘江》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8、《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9、《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0、《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

11、《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12、《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13、《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6、《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1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18、《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19、《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

泾水黄,陇野茫。

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

顿地纮,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铓。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魂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20、《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青溪的诗意


青溪的诗意

《青溪》

作者:王维

原文: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2、言:发语词,无义。

3、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4、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5、声:溪水声。色:山色。

6、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漾漾:水波动荡。菱荇:泛指水草。

7、葭苇:泛指芦苇。

8、素:一向。

9、闲:悠闲淡泊。

10、澹(dn):恬静安然。澹:溪水澄澈平静。

11、磐石:大石。

12、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

诗意:

走进黄花川,我每每追随青溪的流水。

旅程还不到百里之遥,溪水随着山路万转千回。

它流过山间的乱石,发出喧响轰鸣,

流经幽深的松林,又带着林间青色的宁静。

菱角和荇菜荡漾在水上,澄净中央岸的芦苇倒映。

我的心向来淡泊闲静,何况面对着淡泊如我的青溪。

从此留在这巨石之上吧,我将以垂钓来度我的余生。

赏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归园田居的诗意


归园田居的诗意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1、南山:指庐山。

2、稀:稀少。

3、兴:起床。

4、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5、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6、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7、狭:狭窄。

8、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9、足:值得。但:只。

10、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11、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2、违:违背。

诗意: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

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

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

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结尾二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谓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不管这种认识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种思想。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读者应当注意到:不能把陶渊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并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在古代,它只能出现在一小部分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如果要找相类的表述,读者可以在托尔斯泰的着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看到。小说中的列文,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也曾亲身参加农业劳动,而从中求取人生的真理,以此来批判贵族社会的虚伪、空洞、无聊。

所以,这首诗看起来极为平易浅显,好像只是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断,其实却有不少需要深入体会的内涵。

首先,这诗中不易察觉地涵化了前人的作品,那就是汉代杨恽(司马迁外孙)的一首歌辞: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此诗原是杨恽得罪免官后发泄牢骚之作。据《汉书》颜师古注引张晏说,南山为人君之象,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豆实零落在野,喻己见放弃。此说大体不错。

将陶诗与杨诗比照,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种豆南山下,便是田彼南山;草盛豆苗稀,便是芜秽不治;晨起理荒秽,也是针对芜秽不治这一句而写的。考虑到陶渊明对古代典籍的熟悉,这种明显的相似,可以断定不是偶然巧合。

那么,陶渊明暗用杨诗,用意又何在?首先,这种化用,已经把杨诗的一部分涵意移植到自己诗里了。对于熟悉《汉书》的人来说,马上会联想到朝廷之荒乱、贤者无所用这样的喻意。

但是,这诗又并不是单纯地脱化前人之作,诗中所写种豆锄草,都是作者实际生活中的事情。陶渊明既移植了杨诗的某种涵意,表达他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又用自己亲身种豆南山的举动,针对杨诗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的喻意,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混乱的社会中,洁身自好,躬耕田园,才是一种可取的选择。杨诗结尾说: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在一定前提下,这也是陶渊明所赞成的。但他通过自己的诗又表明:劳作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乐趣。忙时种植收获,闲来杯酒自娱,纵身大化,忘情世外,这就是真正的人生行乐。

解析了此诗运用典故的内涵,便可以对诗本身作进一步的分析。

种豆南山,草盛苗稀,有人说这是因为陶渊明初归田园,不熟悉农务。其实他的田主要不是自己耕种的,他只是参与部分劳动,这话说得没有意思。组诗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有开荒南野际之句,可以证明南山下的土地是新开垦的。所以不适合种其它庄稼,只好种上容易生长的豆类。这道理种过田的人都懂得。如果不考虑运用典故的因素,这两句就像一个老农的闲谈,起得平淡,给人以亲切感。

草盛就得锄,所以一早就下地了。这是纪实。但理荒秽三字,用得比较重,似乎别有用心。杨恽诗中芜秽不治,是比喻朝廷之荒乱。那么,在陶渊明看来,社会的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是因为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不能自拔。于是天下战乱纷起,流血无尽。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诗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作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理。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芜秽之深意。

带(戴)月荷锄归,说明整整干了一天。陶渊明毕竟不是真正的农民,既有僮仆和他一起下地,即使他干起活不那么紧张劳累,这一天也够受的。但他的心情却很愉快。因为没有好心情,写不出这样美的诗句。月光洒遍田野,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这是多么漂亮的画面!另一首诗中,陶渊明对田间劳动说过这样的话: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身体虽然疲劳,却避免了许多患害。这不但包括兵凶战厄,也包括人群间的尔诈我虞。在劳作中生命显得切实、有力,所以是愉快的,美的。

因为是新开垦的土地,道路狭隘,草木却长得高。天时已晚,草叶上凝结了点点露珠,沾湿了衣裳。衣沾不足惜,把这么一件小事提出来,强调一句,好像没有什么必要。衣服湿了,确确实实是没有什么可惜的,陶渊明这么一个豁达的人,按理不应该去说它。但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而已,而是一个象征。从前做官,虽然不舒服,总有一份俸禄,可以养家活口,沽酒买醉。辞官隐居,生活自然艰难得多,田间劳动,又不是他这么一个读书人所能轻易胜任的,而且这种境况还将持续下去。高蹈避世,说起来容易,没有多少人能做到。陶渊明自己,也是内心中贫富长交战的。只是诗人不愿说得太远、太露,以致破坏整首诗的气氛,只就眼前小事,轻轻点上一笔。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这太重要了。所以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

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是陶渊明的特长。即使读者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

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种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语;带月荷锄归,多么美的画面。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柳宗元:渔翁


《渔翁》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王维:青溪


《青溪》

作者: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逐:循、沿。

2、趣:同趋。

3、澹:安静。

译文: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赏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王安石:葛溪驿


《葛溪驿》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1、葛溪:今江西省弋阳县。

2、驿:驿站是古代官方设立的旅店。

3、缺月:不圆的月亮。

4、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5、未央:未尽。

6、明灭:忽明忽暗。

7、岁时:时光。

8、起:起来。

9、行人:诗人自指。

赏析:

这首诗写于1050年(宋仁宗皇佑二年)作者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葛溪在江西弋阳。驿是公家设立的车马站或招待过客休息所。人在病中最快感觉到风露的早来,梦中回家,总是不知山水路途的遥远。江湖沦落,人又在病中,最是想家,心境最是凄苦。梦中不知山水长,醒后更觉家乡的路遥。

清代诗论家贺裳说:读临川诗,常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当其绝诣,实自可兴可观,不惟于古人无愧而已。(《载酒园诗话》)《葛溪驿》就是这类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的好诗之一。其写作时间,大约在1050年(皇祜二年)。

首联一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间最易萌生思乡之情,当此之时,人地两疏,四顾寂寥;唯有天上的明月聊可与家人千里相共,故抬头望月,实为自来行人寄托乡思之一法。这首诗写月亦寓此意,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怎奈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漏壶,此刻也仿佛故意作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这在不眠之人听来,又增添了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宁贴,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巳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况更加使人难以为怀,而独卧秋床的诗人目不交睫、转辗反侧的苦颜,也就可想而知了。

首联虽为景语,而景中宛然有诗人自己在,故颔联便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有三重不堪。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秋风引》的启发。刘诗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谓最觉风露早,亦即刘诗最先闻之意。诗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体察、品尝人间的苦果,自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深悲极痛,三不堪。对句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漠之感。此句虽未明言梦醒后的难堪,但最觉风露早五字已透露梦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长五字正是梦醒后的感叹,而将无限惆怅之意,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刘熙载说:律诗既患旁生枝节,又患如琴瑟之专一。融贯变化,兼之斯善,(《艺概》卷二)这首诗上半篇写羁旅之愁,颈联便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出句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王安石是个爱国主义者。他自涉足仕途以后,对人民的贫困,国力的虚耗,政治上的种种积弊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危机。在此之前,他曾写了《省兵》、《读诏书》等关心政治与民瘼的诗篇,诗中慷慨陈词: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读诏书》)歌慷慨三字正是他心忧天下的具体写照。对句起看天地色凄凉,写诗人于壮怀激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小小的斗室装不下诗人的愁思,只好望着窗外的天地出神,但映入诗人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复借景色凄凉的天地包举团裹,勿使吐露,似达而郁,似直而曲,故有含蓄不尽之妙,综观中间两联,一写乡思,一写忧国之思,名虽为二,实可融贯为一,统称之为家国之思庐这正合上文所谓融贯变化,兼之斯善的要求。

尾联中的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握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唯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正所以衬托诗人心绪的百无聊赖。乱字之前着一更字,足见诗人夜来的种种新愁旧梦及凄苦慷慨之意仍萦绕心头,驱之不去,而耳际的蝉声重增其莫可名状的感慨,结句写秋蝉无知,以叶半黄的疏桐为乐国,自鸣得意,盲目乐观,诗人以此作为象喻,寄托他对于麻木浑噩的世人的悲悯,并借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慨。

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顿挫盘纡而出,并显示其转折变化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能极金尽曲折往复之致。

王籍: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

作者: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释:

1、艅艎:舟名。泛泛:船行无阻。

2、阳景:日影。回流:曲折的溪流。

3、逾:同愈,更加。

4、长年悲倦游: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

5、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诗句《柳宗元:溪居》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诗句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写楠溪江风景优美的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