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们在写作文时,时常会在诗词中引用一句诗。在古代,诗词是诗人用来阐述心灵的一种文学艺术。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审美修养。那么,你有没有收藏过几句诗句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作者: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释:

1、摇落:零落。

2、旧垒:指吴公台。

3、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译文:

登上吴公台,观赏这零落的古迹,

秋景秋意,勾起了我怀乡的心情。

荒山野寺,来此旅游的人太少了,

因为山太高水太深,隔断了路程。

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

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

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

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jzd365.coM更多诗句小编推荐

刘长卿:新年作


《新年作》

作者: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释:

1、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2、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译文:

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

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

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

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

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象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

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

赏析:

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李白: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注释:

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3、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4、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

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秋日湖上的诗意


秋日湖上的诗意

《秋日湖上》

作者:薛莹

原文: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注释:

1、五湖:指江苏的太湖。

2、浮沉:指国家的兴亡治乱。

诗意:

落日的时候,我在太湖上游船,

烟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产生了忧愁。

千古而来历史不正如这浩渺烟波笼罩下的水浪一样在浮浮沉沉中远逝了吗,

谁会关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赏析:

《秋日湖上》这首诗浅易近人,文情并茂,诗人既点出了世事如白驹过隙,变幻莫测的原理,也道出了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及探索。千百年来人们对它议论不一。

这首诗开头一句写出了诗人秋日泛舟闲游时间、地点,言简意赅;紧接着一句道出了太湖上的景致,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心境。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带情思,情景交融。尤其一个愁字,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抑郁的情怀。崔颢有诗《黄鹤楼》中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同样是日薄西山,同样是迷离烟波,虽然诗人所想的不相同,但其心境是相同的。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两句是这首诗的题旨所在,意思是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太湖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此日的湖波依旧,往日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却是灰飞烟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作为历史的见证,作者在这里告诫世人要跳出名利,淡漠名利,淡泊一生,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作者用低精神财富的笔调,委婉地道出名利的虚无,既有了道家的出仕思想,又表达了作者的清风明月般的胸怀。

这是一首湖上怀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一种世事浮沉的消极思想。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是相邻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同太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诗人泛舟湖上,秋风萧瑟,落日烟波,触目所见,处处皆可生愁。然身临此境,最易令人发生感慨的,自然是历史上吴越争霸的故事了。当时吴被灭亡而越称霸,都已成为往事陈迹,所以说是浮沉千古事,早已付诸东流,没有谁来问了。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诗的妙处在于要言不烦,寥寥数语就将今与古、虚与实、景与情融合起来,古今一概,寓虚于实,情景不分。

描写秋日风景的诗句


描写秋日风景的诗句

1、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2、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5、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9、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10、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13、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14、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5、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1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7、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18、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19、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2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22、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2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2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3、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4、语:说话。

5、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诗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

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

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

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秋日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