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相信很多人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诗词的写作要求是需要诗人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关于诗句自律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

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

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

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

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

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

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

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jzd365.Com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昨夜西风凋碧树全诗


昨夜西风凋碧树全诗

《蝶恋花》

作者:晏殊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1、槛:栏杆。

2、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3、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4、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诗意: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恨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凋零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着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作者: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释:

1、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

2、顶:指帐顶。

3、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赏析:

这大概是抒写一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长相思的苦闷心情。诗的首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表现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颔联回忆最后一次邂逅的情状,表达她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复杂心情。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尽,石榴花开,所思之人断无消息。表达了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和感伤之情。尾联写日夜思念的人,或许相隔非远,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诗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名句,表达会合难期之苦。诗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挚而深厚。看来女主人公似乎是单相思。虽然相思无望,然而追求却十分执着。正是这种纯情,这种痴情,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力。

此诗或以为是写男子思念女方的。象这样的艳情诗,本来就很难揣摩的。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作者: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译文: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

别后不见踪影;

醒来楼上斜月空照,

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

双双难以呼唤;

醒后研墨未浓,

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

朦朦胧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

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

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

你去的所在,

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赏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翻译: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诗集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是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如这首《如梦令》,便是一首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地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叙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喝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浓睡时如何知屋外风雨?)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读者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评价非常得当。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作者: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1、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2、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3、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4、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直道:即使,就说。了:完全。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

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

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

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

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赏析:

诗是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典故,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一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桂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细腻坚贞,是一首很好的爱情诗。

这首诗,历来有人认为有所寄托。不管是否有寄托,作为爱情诗来读,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敬昨天一杯酒的说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