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生活中难免会需要用到诗句的地方,诗句是诗词中的一部分。诗词是作者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净化自身的灵魂。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类型的诗句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作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赏析: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Jzd365.com更多诗句扩展阅读

诗经:民劳


《诗经: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惠此中国,以为民逑。

无纵诡随,以谨惛怓。

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无纵诡随,以谨罔极。

式遏寇虐,无俾作慝。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无纵诡随,以谨丑厉。

式遏寇虐,无俾正败。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

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

式遏寇虐,无俾正反。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注释:

1、止:语气词。

2、汔:庶几。康:安康,安居。

3、惠:爱。中国: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也就是王畿,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

4、绥:安。

5、纵:放纵。诡随:诡诈欺骗。

6、谨:指谨慎提防。

7、式:发语词。寇虐:残害掠夺。

8、憯:曾,乃。

9、柔:爱抚。能:亲善。

10、逑:聚合。

11、惽怓:喧嚷争吵。

12、尔:指在位者。劳:劳绩,功劳。

13、休:美,此指利益。

14、罔极:没有准则,没有法纪。

15、慝:恶。

16、愒:休息。

17、丑厉:恶人。

18、正:通政。

19、戎:你,指在位者。小子:年轻人。

20、式:作用。

21、缱绻:固结不解,指统治者内部纠纷。

22、正反:政治颠倒。

23、玉女:爱汝。玉,此作动词,像爱玉那样地宝爱;女,汝。

24、是用:是以,因此。

译文: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康。

抚爱王畿众百姓,安定四方诸侯邦。

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不善良。

遏止暴虐与掠夺,怎不畏惧天朗朗。

安抚远地使亲近,我王心定福安享。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休息。

抚爱王畿众百姓,百姓安乐聚一起。

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喧争事。

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百姓太忧急。

不要抛弃旧功劳,来为王家谋利益。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喘息。

抚爱京师老百姓,安定四方诸侯地。

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无法纪。

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作恶太得意。

恭敬庄重保威仪,亲近仁人与志士。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宁。

抚爱王畿众百姓,使我百姓除心病。

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有奸佞。

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政事败难成。

您虽是个年轻人,作用却大要认清。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定。

抚爱王畿众百姓,国无残酷无酸辛。

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内乱生。

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颠倒我国政。

爱你大王如美玉,因此大声来谏诤。

赏析:

《民劳》一,《毛诗序》以为召穆公刺厉王也,郑笺云:厉王,成王七世孙也,时赋敛重数,徭役繁多,人民劳苦,轻为奸宄,强陵弱,众暴寡,作寇害,故穆公刺之。朱熹《诗集传》则以为乃同列相戒之词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严粲《诗缉》也说:旧说以此诗戎虽小子及《板》诗小子皆指王。小子,非君臣之辞,今不从。二诗皆戒责同僚,故称小子耳。朱熹等宋代经学家每不从汉儒之说,自立新义,时有创见,但涉及君臣关系问题,却反而比汉儒保守。其实,正如范处义《诗补传》所说:古者君臣相尔女汝、,本示亲爱。小子,则年少之通称。故周之《颂》、《诗》、《诰》、《命》,皆屡称小子,不以为嫌。是诗及《板》、《抑》以厉王为小子,意其及位不久,年尚少,已昏乱如此。故《抑》又谓未知臧否,则其年少可知矣。穆公谓王虽小子,而用事甚广,不可忽也。朱、严之说实不足为训,《毛诗序》无误。

此篇共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各章互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第一句皆同,第二句仅末字互相不同,第三句除第三章外余四章皆同,第四句皆不同,第五句皆同,第六句后两字不同,第七句皆同,第八句、第九句皆不同,第十句除第四章、第五章外余三章第一字均为以。这样的句式结构,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本是《国风》中常见的一种基本格式,但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现,确实令人有些奇怪。不过说怪也没什么好怪,《大雅》虽以赋为主,但它与《国风、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凫鹥》、《泂酌》两篇也是复沓式结构。只是《民劳》一诗篇幅要长得多,五章反覆申说,意味尤为深长,令人咀嚼不尽。

诗一开头,就说人民已经很劳苦了,庶几可以稍稍休息了。姚际恒评曰:开口说民劳,便已凄楚;汔可小康,亦安于时运而不敢过望之辞。曰可者,又见唯此时可为,他日恐将不及也,亦危之之词。《诗经通论》、很能抓住要害。接着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说要以京畿为重,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是说不要受那些奸狡诡诈之徒的欺骗,听信他们的坏话。第二、三、四、五章的以为民逑、以绥四国、俾民忧泄、国无有残与以谨惛怓、以谨罔极、以谨丑厉、以谨缱绻,也是围绕恤民、保京、防奸、止乱几个方面不惜重言之。陈子展说:盖诗人已豫见厉王溃灭,故不觉其言之丁宁而沉痛也。《诗经直解》、诚然。至于为什么每章都有无纵诡随一句放在式遏寇虐一句前面,钟惺是这样解释的:未有不媚王而能虐民者,此等机局,宜参透之。《启发诗经》、但比他更早,严粲就这样分析过:无良、惛怓、罔极、丑厉、缱绻,皆极小人之情状,而总之以诡随。盖小人之媚君子,其始皆以诡随入之,其终无所不至,孔子所谓佞人殆也。《诗缉》、其实,说穿了,抨击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恶,无非是刺国王不明无能的一个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围的小人开刀,自古皆然。确实,有了昏君小人才能作大恶,极小人之情状是给周厉王一个镜子让他照照自己。

村居的诗意


村居的诗意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5、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竹诗句


竹诗句

1、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白居易《别桥上竹》

2、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池上即事》

3、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画竹歌》

4、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题李次云窗竹》

5、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熏。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孙岘《送钟元外赋竹》

6、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题禅定寺集公竹院》

7、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竹十一首其一》

8、懒穿幽径冲鸣鸟,忍踏清阴损翠苔。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对竹》

9、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10、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慈竹》宋乐史

11、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冷。客去空尘塌,诗来拓采棂。朱熹《次韵择之咏竹》

12、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斑竹》

13、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杜甫《从韦续处觅绵竹》

14、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竹十一首其六》

15、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许浑《秋日白沙馆对竹》

16、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竹十一首其五》

17、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茎垂海六鳌愁。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竹十一首其九》

18、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竹十一首其八》

19、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竹》

20、寺前新笋已成竿,策马重来独自看。可惜班皮空满地,无人解取作头冠。《头陀寺看竹》

21、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苦竹》

22、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竹》

2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24、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竹十一首其七》

25、布裘寒拥颈,毡履温承足。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洗竹》

诗经:烝民


《诗经: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

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

刚则吐之。

维仲山甫,柔亦不茹,

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

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

爱莫助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

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

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注释:

1、烝:众。物、则:严粲《缉》谓天生烝民具形而有物,禀性而有则。

2、秉彝:常理,常性。懿:美。

3、假:至。

4、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宣王卿士,字穆仲。

5、式:用,效法。

6、若:选择。见《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赋:颁布。

7、辟:君,此指诸侯。

8、缵:继承。戎:你。王躬:指周王。

9、出纳:指受命与传令。喉舌:代言人。

10、外:郑笺谓以布政于畿外。爰发:乃行。

11、肃肃:严肃。将:行。

12、若否:好坏。

13、解:通懈。一人:指周天子。

14、茹:吃。

15、矜:老而无妻。强御:强悍。

16、輶:轻。鲜:少。克:能。

17、仪图:揣度。

18、衮:绣龙图案的王服。职:犹适,即偶然。阙:缺。

19、祖:祭路神。业业:马高大的样子。

20、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

21、彭彭:形容马蹄声杂沓。鸾:鸾铃。

22、骙骙:同彭彭。喈喈:象声词,铃声。

23、徂:往。遄:速。

24、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穆:和美。

25、永:长。怀:思。

译文:

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

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

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

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

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

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

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

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

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

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

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

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

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

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

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

刚硬东西偏下肚。

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有句老话这样说:

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

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

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

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

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

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

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

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

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

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赏析:

这首诗《毛诗序》谓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因诗中直接颂扬的是仲山甫,而不是周宣王,故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清人郝敬既不赞同毛说,也不以朱说为然,他提出此诗合《春秋》微言大义之旨,仲山甫具才德位望,为辅弼重臣,宜常在王之左右,城齐之役,不劳相烦,诗言衮职有阙、式遄其归,实有规讽之意。《序》谓美,郝谓讽,二说视角不同,自然作品赏析相反,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皆着眼于此诗的言外之意,非诗中的基本内容。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论,如果就诗说诗,当以朱熹说为胜。

此诗首章起句不凡,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工于发端,高浑有势。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戴震《诗补传》指出:诗美仲山甫德之纯粹而克全,故推本性善以言之。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说,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

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全诗章法整饬,表达灵活,为后世送别诗之祖。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浓厚,在诗歌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姚际恒《诗经通论》评开头四句说:《三百篇》说理始此,盖在宣王之世矣。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用说理、议论,却不迂腐呆滞,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同上、。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有的经后人使用或提炼,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全诗十二个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个,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娓娓道来,委婉有致,起到了特有的抒情效果,姚际恒指出多用之字,见缠绵之态同上、。第十、八两章连用业业、捷捷、锵锵、彭彭、骙骙、喈喈等叠字词,铺叙送行场面的壮观和行动的迅捷,绘声绘色,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与节奏感。此诗押韵复杂,除五、六两章用一韵外,其余各章皆用两韵,韵脚也变化不定,如第一章则、德为韵,下、甫为韵;而第二章德、则、色、翼、式、力为韵,若、赋为韵;第三章考、保为韵,舌、发为韵;几乎无规则可循,后五章也是如此,译诗尽可能保留原貌。

竹石的诗意_竹石的意思


竹石的诗意_竹石的意思

《竹石》

作者: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3、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4、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意: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

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

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着有力。

诗经:甫田·倬彼甫田


《诗经:甫田倬彼甫田》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自古有年。

今适南亩,或耘或耔。

黍稷薿薿,攸介攸止,

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

以社以方。

我田既臧,农夫之庆。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

以谷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攘其左右,尝其旨否。

禾易长亩,终善且有。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

曾孙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注释:

1、倬:广阔。甫:大。

2、十千:言其多。

3、有年:丰收年。

4、适:去,至。

5、耘:锄草。耔zǐ、:培土。

6、黍稷:谷类作物。薿薿:茂盛的样子。

7、攸:乃,就。介:长大。止:至。

8、烝:进呈。髦士:英俊人士。

9、齐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10、牺:祭祀用的纯毛牲口。

11、以:用作。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神。

12、臧:好,此指丰收。

13、御:同迓,迎接。田祖:指神农氏。

14、祈:祈祷求告。

15、谷:养活。士女:贵族男女。

16、曾孙:周王自称,相对神灵和祖先而言。止:语助词。

17、馌:送饭。

18、田畯:农官。

19、旨:美味。

20、易:治理。

21、终:既。有:富足。

22、克:能。敏:勤快。

23、茨:茅屋顶。粱:桥梁。

24、庾:粮仓。

25、坻:小丘。京:冈峦。

26、箱:车箱。

27、介福:大福。

译文:

那片田地多么宽广,每年能收千万担粮。

我拿出其中的陈谷,来把我的农夫供养。

遇上古来少见的好年成,快去南亩走一趟。

只见有的锄草有的培土,密麻麻的小米和高粱。

等到长大成熟后,田官向我来献上。

为我备好祭祀用的谷物,还有那毛色纯一的羔羊,

请土地和四方神灵来分享。

我的庄稼既获丰收,就是农夫的喜庆和报偿。

大家弹起琴瑟敲起鼓,迎来神农表述愿望,

祈求上苍普降甘霖,使我的作物丰茂茁壮,

让老爷小姐们温饱永昌。

曾孙兴致勃勃地来到田间,带着妻子和儿女,

把饭菜亲自送到南亩旁。

田官见了格外高兴,特意叫来左右农人,

一起把滋味细细品尝。

壮实的禾谷覆盖着长陇,长得又好又多丰收在望。

曾孙见了非常满意,不时将农夫的勤勉夸奖。

曾孙的庄稼堆得高高,就像屋顶和桥梁。

曾孙的粮仓装得满满,就像小丘和山冈。

快快筑起谷囤千座,快快造好车马万辆。

把收下的谷物全都装上,农夫们相互庆贺喜气洋洋。

这是神灵回报曾孙的大福,祝愿他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赏析:

此之作,《毛诗序》说:刺幽王也。君子伤今思古焉。郑玄笺说: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宋人朱熹首先对此说表示异议,他认为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诗集传》、。现从诗的内容来看,朱熹的看法比较符合实际;但诗中自称曾孙,按周代君王对祖先和神灵的称呼习惯,则作者当是君王本人,或者至少是代君王而作。因此,这应是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农神、的祈年乐歌。

乐歌共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农事。这是一片广袤肥沃的农田,每年都能收获上万担米粮。靠着储存在仓内的谷物,养活了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人,并取得了自古以来年复一年的好收成。这天土地的拥有者兴致勃勃地来到南亩巡视,只见那里的农人有的在锄草,有的在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长满了。他心里一高兴,眼前仿佛出现了庄稼成熟后由田官献上时的情景。这一章铺述事实,在整首乐歌中为以下几章的展开祭祀作铺垫。

第二章即写为了祈盼丰收,虔诚地举行了祭神仪式。周王派人取来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装上了精选的谷物,又让人供上肥美的牛羊,开始了对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农人们也因田里的庄稼长得异常的好,个个喜笑颜开地弹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农神的光临。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庄稼能得到丰厚的收获,让男男女女丰衣足食。从这章的描写中,可以想见远古时代的先民,对于土地是怀着怎样一种崇敬的心情;而那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也反映出当时民风的粗犷和热烈。

第三章进一步写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仪式之后的亲自督耕。和他一起来到田间的,还有他的妻子儿女。他们为辛勤劳作的农人带来了亲手做的饭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见了欣喜异常,连忙叫来身边的农人,一起来尝尝饭菜的滋味。周王这时望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断称赞农人的辛劳勤勉。与前章相比,这章的内容颇有生活气息;周王的馌田,亦为后来历代帝王劝农所效法,被称为德政。

末章则专记丰收景象及对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庄稼果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不但场院上的粮食堆积如屋,而且仓中的谷物也装得满满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冈。于是农人们为赶造粮仓和车辆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为丰收而庆贺,心中感激神灵的赐福,祝愿周王万寿无疆。这一章的特点是充满了丰收后的喜悦,让人不觉沉醉在一种满足和欢乐之中。

以往的研究总认为《小雅》多刺幽、厉,而思文、武,这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这首《甫田》诗来说,则有些牵强。读者从中读到的,分明是上古时代先民对于农业的重视,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对与农业相关的神灵的无限崇拜;而其中夹杂对农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写,正反映了农业古国的原始风貌。因此这首乐歌的价值,与其说是在文学方面,倒不如说更多地体现在史学方面。

古诗村居的意思


古诗村居的意思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5、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相信《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迷你句子网”是您了解诗句,节日祝福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jzd3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短句绕口令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