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相信很多人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诗词的艺术手法大致包括赋、比、兴这三种。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想象力。那么,你会不会也去写诗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郑思肖:二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二砺》

作者: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

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

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

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

肯使神州竟陆沉?

注释:

1、《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2、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3、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4、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5、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6、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翻译: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

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

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

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jZD365.cOm更多诗句编辑推荐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绍兴癸丑五月,

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

通两宫也。

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

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

不敢望公之车尘。

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

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

作古、律诗各一章,

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虁。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天。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释:

1、韩肖胃:北宋名相韩琦之曾孙。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时任尚书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国,为通问使。

2、绍兴癸丑: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

3、胡公:即胡松年,随韩肖胄出使金国,为副使。

4、使虏:虏,指金国,使虏,出使。

5、通两宫:通:通问、问候。两宫,指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6、易安室:李清照自称。

7、父祖皆出韩公门下:韩公,指韩肖胃曾祖韩琦,安阳人。韩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亲(李格非)皆曾为韩琦荐引,故曰出韩公门下。

8、家世沦替:本家世业沦落不振。

9、子姓:子孙辈的地位。

10、望公之车尘:望车尘,追随、敬拜之。《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滔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11、神明:精神、神智。

12、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六月,当为五月,此误。

13、凝旒: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后所悬垂的玉穗。《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施,前后邃廷。凝旒,指天子冕脆一动不动,形容庄重严肃。

14、南云:南天之云。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为南云。

15、垂衣:言天下太平而无为。《周易系辞》下严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16、北狩:狩,本意为猜猎,引申为出巡。宋徽、钦二宗被掳北去,不敢明言,托词出巡,故曰北狩。

17、岳牧:岳,尧帝时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诸侯。牧,一州之长为牧。岳牧,泛指朝廷百宫。

18、群后:各位诸侯,泛指百官。

19、半千:《孟子公孙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为贤者兴起之时。如《新唐书员半千传》: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羁通书史。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长与何彦光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载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今名。

20、阳九:指岁月充满灾难。古称4617岁为一元,初入元106岁中,将逢灾岁九,为阳九(《汉书律历志》)。晋刘珉《劝进表》:方今钟百玉之季,当阳九之运。故阳九为厄运。诗中以阳九代指靖康之难。

21、勒:刻石。

22、燕然铭: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国。《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耿秉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奔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画燕然山,出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纽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23、金城柳:用晋桓温北伐故事。《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24、纯孝臣:《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君子谓颍考叔纯孝也。

霜露悲:指怀念父母之趣。《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25、羹舍肉:用颍考叔事。《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26、车载脂:以油脂涂车辅(可以走得快一些)。《诗经卫风泉水》:载脂载牵。

27、将命:奉命。

28、币:此指贡献给金人的钱物。

29、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注:四岳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30、佥:都。

31、俞:此为表示答应的语气词。

32、中朝第一人:指唐人李揆。李揆为唐肃宗时宰相,肃宗称其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个李揆怎肯到此。(见《新唐书李揆传》、《刘宾客嘉话录》)苏轼诗《送子由使契丹》:单于右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33、春宫:《周礼春官宗》:乃立春宫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玉和邦国。春宫,相当于后世之礼部。

34、昌黎:唐韩愈。韩愈曾赠礼部尚书,此以韩愈代指韩肖胃。

35、百夫特:杰出人物。《诗经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注: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36、嘉佑:宋仁宗赵祯年号。

37、建中:即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年号。

38、为政有皋虁:皋虁,指贤臣。皋陶,虞舜时为狱官。虁,舜时乐正也。韩肖胃曾祖韩琦嘉佑年间曾任宰相,祖韩忠彦建中靖国年间为宰相。

39、王商:汉成帝母王太后之弟,曾代匡衡为相。《汉书王商传》: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渴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迂延却退。天子闻40、而叹曰:此真汉相矣。

41、吐蕃尊子仪:《新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回纥、吐蕃入侵,郭子仪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

42、夷狄:古时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43、白玉墀:以白玉为阶,代指宫殿。

44、家人安足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闻肖。

45、嫠妇:寡妇。

46、沥血投书:沥血,指立誓。投书,递交书信。

47、记室:古代宫名,相当近代之秘书。汉魏时始设。宋高承《事物纪原》:其官始见于魏武之世矣。宋用晋制,自明帝后,皇子帝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则记室而为参军,晋制也。宋朝亦置于诸王府,曰某王府记室也。

48、夷虏:指金统治者。

49、性虎狼:本创融狼般残暴。

50、不虞预备:防范不测之事。《左传文六年》:备预不虞。

51、庸何伤:有什么害处呢?

52、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将甲穿在衣服以内。《左传》记载,楚人欲于盟会时突袭晋,兵士皆将甲穿在衣服里面,使晋人不防备。

53、乘城:登城。

54、平凉:地名,在今甘肃省。《唐书马越传》记载:唐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浑威与吐蕃相盟于平凉,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袭击。

55、葵丘:春秋时宋国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会周,公、鲁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此。同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

56、践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晋文公曾于此与齐、宋、郑、卫等国会盟。

57、谈士:口才善辩之人。

58、弃儒生:《郦生传》:沛公不好儒,未可以儒生说。

59、露布:即布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古时用兵获胜,上其功掖于朝,谓之露布。

60、马犹倚:《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曰:当令齿舌间得利。

61、崤函关出鸡未鸣:崤函关,亦称函谷关。《史记孟尝君传》:孟尝君得出,即驰去,主封传,呼弹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z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容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尽鸣,遂发传出之。如食顷,秦追果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62、樗栎:不成材之木。《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辘,见栋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臼: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也?曰:巳矣,匆首之矣。散术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棒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户则液楠,以为柱则囊,是不材之木也。

63、刍荛之言:采薪者、捕鱼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说的话。

64、隋珠:《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注:隋侯,汉东之国王姓诸侯也。随侯见65、大蛇伤断,以药敷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月明珠也。

66、和璧:即和氏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67、命曰:和氏之璧。乡关:故乡。

68、灵光:汉鲁恭玉殿名。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鲁灵光殿者,盖景帝喔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汉遭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毁坏,而灵光挡然独存。

69、萧萧:萧条状。

70、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脑桃,声援匈奴,死后铸其铜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泛称坟墓或建筑物前的石像为翁仲。

71、遗氓:即遗民。

72、嫠家:寡妇之家。此为李清照自称。

73、齐鲁:今山东省一带。

74、比数:相比之中还算在数。

75、稷下:地名,在今山东临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淳于髠、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着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索隐:按稷,齐之城门也。或云:稷,山名。谓齐之学士,集于稷门之下也。

76、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形容繁盛、人众多之况。

77、流人:流亡者。

78、东山:鲁地山名。《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9、一抔土:一捧土。

80、皇华:颂使臣之语,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诗经皇华》: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

81、二京:南宋使臣赴金,要经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东京(今河南开封)。

82、壶浆:古时百姓以壶盛浆慰劳义师。《孟子梁惠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主师。

83、连昌宫:唐宫名,高宗时置,在洛阳。元稹《连昌宫词》: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簸簸。

84、华萼楼:即花萼相辉楼。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开元二十四年十二月,毁东市东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广花萼楼前地。置宫后,宁王宪、申王捴、岐王范、薛王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明皇因题花萼相辉之名,取诗人棠棣之意。

85、赤子:百姓。

86、苍生:百姓。《书益穰》: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87、长乱何须在屡盟:《诗经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赏析: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派签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去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徽、钦二帝,李清照特作出二诗为韩胡二公送行。在这两首诗中,李清照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人民表示了关切和怀念。同时,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掠夺本质,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两首诗表现了诗人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意望,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郑畋:马嵬坡


《马嵬坡》

作者: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释:

1、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2、云雨: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3、景阳句:陈后主叔宝,闻隋兵至,刀偕其宠妃张丽华,孔贵嫔出景阳殿,自投井中,至夜仍为隋兵所俘。

译文:

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

夫妻难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马嵬赐死虽非情愿终属圣明,

景阳宫井陈后主又是什么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及,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即为马嵬事变。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皇甫冉:春思


《春思》

作者: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

1、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

译文: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

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

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

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

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赏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李商隐:凉思


《凉思》

作者: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释:

1、永怀:长思。

2、倚立句: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3、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4、南陵:今安徽东南。

5、占梦:卜问梦境。

译文: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

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

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赏析:

这是一首因时光流逝,对凉秋而怀旧的诗。流露作者盼望友人来信,却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终竟怀疑对方已有新交,唯恐为人所弃。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风格爽朗清淡,不雕饰,不造作。细细吟来,一种悲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而生。或以为此诗是写女子怀念情人,并疑心他有了新欢,而把自己抛弃。此乃解人自解,不足为训。

诗经:思齐


《诗经: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

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

1、思:发语词,无义。齐:通斋,端庄貌。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2、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3、京室:王室。

4、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

5、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6、惠:孝敬。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7、神:此处指祖先之神。罔:无。时:所。

8、恫:哀痛。

9、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10、御:治理。

11、雝雝:和洽貌。宫:家。

12、肃肃:恭敬貌。庙:宗庙。

13、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临:临视。

14、无射: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保:保持。

15、肆: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殄:残害,灭绝。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

17、式:适合。

18、入:接受,采纳。

19、小子:儿童。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无斁:无厌,无倦。

21、誉:美名,声誉。髦:俊,优秀。

译文: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

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

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

祖宗神灵无所痛。

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

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

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

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

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赏析:

《思齐》全二十四句,毛传将其分为五章,前两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郑玄作笺,将其改为四章,每章均为六句。相比较而言,毛传的划分更为合理,故后代大多从之。

首章六句,赞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但其叙说顺序却并非按世系进行,而是先母亲,再祖母,后妻子。孙鑛对此分析道:本重在太姒,却从太任发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嗣徽音实之,极有波折。若顺下,便味短。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说此章重在太姒似可商榷,但言其极有波折尚可一听。马瑞辰对此亦曰:按思齐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错综,不必以思媚周姜为大任思爱大姜配大王之礼也。《毛诗传笺通释》

《毛诗序》谓此诗主旨是文王所以圣也,孔颖达疏曰: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欧阳修亦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诗本义》、按此之意,文王是由于得到其母其妻之助而圣,所以此诗赞美文王所以圣即是赞美周室三母。但整首诗只有首章言及周室三母,其余四章片言未提,正如严粲所云:谓文王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诗缉》、毛传和郑笺是将首章之意作为全诗之旨了。其实此诗赞美的对象还是文王,赞美的是文王之圣,而非文王之所以圣。首章只是全诗的引子,全诗的发端,重心还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两层意思。前三句承上而来,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无怨无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身作则于妻子,使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为德所化;最后再推及到家族邦国中去。这三句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毛传将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训作法,郑玄笺曰: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诗外,刑在《诗经》中还出现五次,共有两种解释:一为名词的法,一为动词的效法。此诗的刑是动词,所以还是解释效法为好,况且郑玄所说的礼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时就有。刑于寡妻即效法于寡妻,也就是被寡妻所效法,所以刑逐渐又引申为型,即典型、模范,此诗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不显一词在《诗经》中还有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日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看见我。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测者。此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诗集传》释此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也就是说此句意谓:文王即使身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第四句的无射在《诗经》中凡三见,其他二处均作无斁解,此处恐亦不例外。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操。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还是《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朴》:髦士攸宜。都是髦士连文,可证。其实不必这样推断。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诗经:思文


《诗经: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

陈常于时夏。

注释:

1、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舜时为农官。

2、克:能够。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

3、立:通粒,米食。此处用如动词,养育的意思。烝民:众民。

4、极:极至,此指无量功德。

5、贻:遗留。来:小麦。牟:大麦。

6、率:用。

7、陈:遍布。常:常规,此指农政。时:此。夏:中国。

译文:

追思先祖后稷的功德,

丝毫无愧于配享上天。

养育了我们亿万民众,

无比恩惠谁不铭刻心田?

留给我们优良麦种,

天命用以保证百族绵延。

农耕不必分彼此疆界,

全国推广农政共建乐园。

赏析:

《维清》祭祀文王,只有短短五句;此篇祭祀后稷,也不过八句。究其原因,便是周朝历代先王的丰功伟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须赘述。就此篇而论,后稷的传奇性经历和诞降嘉种、是获是亩赐民百谷的无量功德,在同属《经》的《生民》中便有详尽的叙说与颂扬。《生民》即使未能创作于《思文》之前,而它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内容则必然早就广泛流传于民间。

周颂(包括《思文》)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周代先王的颂扬尤为热烈。周武王以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在牧野伐灭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尚书-牧誓》)的纣王,建立起西周王朝,救万民于水火。王室为光宗耀祖,百姓为感激解放,这就造成了对新政权、自然也包括对新政权先王们热情讴歌的盛况。

或许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历代众多学者形成了《思文》为周公所作的强有力的共识。诗篇是盛朝的颂歌,作者是盛朝的大圣人,这一共识的形成也极自然。《诗经》中的多篇作者都归之于周公,此处不具论,而《思文》一篇却未必如是。

孔疏引用《国语》,说周文公(即周公旦)之为颂曰思文,其实不确。《国语-周语上》载芮良夫所说的一段话中,原文是: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并未言是周公所作。到了韦昭注中,才成为言周公思有文德者后稷,其功乃能配于天。但是韦注本意只是说《思文》的内容乃反映周公所思,并非即指为周公所作,应当不难分辨。看来,是孔疏将《国语》原文与注文误融为一体,牵涉周公,并认定《思文》出自周公之手。这一误认,影响大而深远,以致成为后世诸多学者的共识,虽无伤大雅,总不免让人感到一丝遗憾。说无伤大雅,是因为《思文》确实也体现了周公的思想。周公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三世,于强国、灭商、平乱,功勋卓着,而重农保民又是其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可见,就理解《思文》的意旨而言,确实可以、而且应该联系周公;但是,就此认定周公为作者,终究不可取。要确认周公为《思文》的作者,还必须有早于或至少与《国语》同时的确凿证据,因为现有的确认不过是基于《国语》的不可靠的误认。《诗经》中凡无确凿充分证据而定为周公所作者,均可作如是观。

据《毛诗序》所言,《思文》是后稷配天的乐歌。后稷之所以克配于天,在《生民》序中说得再明白不过: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也。后稷配天的祭祀称为郊,即祭上帝于南郊的祭典。古人祭天(亦即上帝)往往以先王配享,因为人王被视为天子,在配享中便实现了天人之间的沟通,王权乃天授进一步确认,于是原本空泛的祭天便有了巩固政权内容的具体落实,而成为具有重名篇赏析义的政治活动。这种天人沟通的努力,今天看来虽然过于原始、刻板,但在古代,尤其是政治相对清明、经济发展顺利的时期,其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试想,祭祀的程序随着乐歌(这里是《思文》)曲调缓缓进行(据王国维《说周颂》),简短的歌辞一再回环重复,气氛是何等庄严,人们会感觉置身于神奇力量的控制之中,参与盛典的自豪荣幸和肩负上天使命的虔诚在此间密切融合。

正因为如此,后稷开创农事、养育万民的功德也是在上帝授意下完成的:帝命率育。从创作结构上看,天、帝之间是一种紧扣和呼应;就创作意旨而言,又是天人沟通印象的有意识加深。在人定胜天观念形成之后,天人沟通、天人感应的思想仍然绵延不绝,并且时时占据着正统地位,何况在其形成之前。在《思文》产生的当时,天人沟通应该具有甚至不需要任何艺术手段(自然不是说《思文》毫无艺术性)就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量。

西周当时已经是君临天下的政权,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自然是这种权威的宣告,但又是秉承天命子育万民的一种怀柔。昌盛的、向上的政权不会在立威的同时忘记立德,西周政权也保持着这种明智。

徐干:室思


《室思》

作者:徐干

(其一)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生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湌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髣髴君容光。

(其二)

峩峩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其三)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其四)

惨惨时节尽,兰华凋复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展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其五)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掻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其六)

人摩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注释:

1、沉阴:形容忧伤的样子。

2、不聊:不是因为。聊,赖,因。飧(孙):熟食。慊慊(欠):空虚不满的样子。这二句是说,并不是缺少吃的东西,但自己时常感到空虚饥饿。这是用饥饿来比相思之情。

3、髣髴:迷离不清的样子,这里指想象。这二句是说,我坐着干不下别的事,想象着你的仪容。

4、郁结:沉郁纠结,指忧愁痛苦之深。

5、诵:忆念。鸿恩:大恩,厚意。贱躯:妇女自指。这二句是说,每当我想起你对我的深恩厚意,我就觉得自己吃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6、洋洋:舒卷自如的样子。通我辞:为我通辞,传话给远方的人。

7、徒倚:低徊流连的样子。徒:空自,白白地。

8、不治:不修整,这里指不揩拭。明镜不拭,积满尘土,亦犹《诗经伯兮》谁适为容之意。

9、惨惨:伤心的样子。时节:时令季节。兰华:即兰花。华字古义作花。

10、喟然:伤心的样子。期:读如其,恳请的语气。或曰君期慰我情,似应作期君慰我情。期,期待,盼望。

11、蹑履:穿鞋而不提后帮,即俗所谓趿拉。三星:即参星。《诗经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原是一首描写结婚的诗。这里是说,妇女仰望三星,想到昔日结婚的情景,越发感到自己目前的孤独。

12、巾栉(节):手巾、篦子,泛指洗梳用具。益:增添。这二句是说,见到你昔日用的洗梳用具,更加增添我思念的苦痛。

13、觏(够):遇见。

14、亮:实在,诚然。不遂:不能如愿。悁悁:忧劳的样子。

15、故:从前。比目鱼:指鲽鱼和鲆鱼。鲽负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右面,鲆鱼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左面,两种鱼不合并不能游行。古人常以比目鱼来比喻恩爱夫妻。参辰:二星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两星出没互不相见。

16、人靡不有初二句:《诗经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办事情开头往往都不错(有初),但能够善始善终的却很少。这里反用其意说,我想你是能善始善终的。

17、期:期待,希望。以上二句是说,离别已经好几年了,旧日的恩情还能有希望保持吗?

18、尤讥:谴责,讥刺。尤,责怪。

19、须臾:片刻。

20、最后二句的意思是,当初既然那么感情深厚,现在想来也就不会淡薄了,估计你还是会时常想念我的。

赏析:

《室思》组诗共六章,写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各章之间并无贯串的故事情节。这里详析第三章和第六章。一则因为以这两章为主,连及其余,也就大致反映了全诗的面貌;二则因为这两章比较精采,也流传较广,在六章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

先讲诗的第三章,前面两章已经写过: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深沉的思念早已使她陷入难解难销的境地。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此刻,这位思妇望着那悠然自得的浮云,便想托它给远方的丈夫捎去几句心中的话儿,可是那浮云瞬息万变、飘渺幻化,不可能叫人放心寄语。她徘徊彷徨,坐立不安,只有徒然相思而已。这无法摆脱的悲哀,激起了她对生活不公的感慨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后一句是写实,前一句不无夸张,现实中当然未必是人离皆复会。但是这么一纵一擒,就更能反衬出感情上的痛苦。人们在极度悲痛时往往难免有这种过激的感情和语言,比如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诗蓼莪》);又如《论语》中: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这一章十句,人离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因为无返期,才想到托云寄辞;因为无返期,所以思无尽时。妙在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之前,又插入一个回顾的细节:自你离家之后,我从不梳妆,那明亮的镜子虽然满是灰尘,也无心事去擦它。这个倒叙,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也是她纷繁杂乱心绪的写照。如果单就自君之出矣四句而言,则前一句为因,后三句为果,简洁明快,而又包孕丰富。明镜暗不治,虽是写事、写物,却可见其貌;思君二句,又可察其情。此情,此貌,正传神地刻画出思妇的生活和心态。所以从南北朝到隋唐,仿作者甚多,且皆以自君之出矣为题作五言四句的小诗。它之所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除了上面讲的晓畅隽永之外,大概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有清新自然之趣。正如钟嵘所说:吟咏性情,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朱弁也说过:诗人胜语,感得于自然,非资博古。若思君如流水之类,皆一时所见,发于言词,不必出于经史。拘挛补缀而露斧凿痕迹者,不可与论自然之妙也(《风月堂诗话》)。这些都是在称赞它的不假雕饰的自然之美。

再讲诗的第六章。诗的第四章写夜不能寐,触景生情,泪如泉涌;第五章写睹物怀人,更增思念之苦;意在将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得以具体充分地发挥。但是,思念无穷,诗终有结,第六章便是全诗的结尾。君无返期,音信不通,思亦无用,盼也是空,最后只剩下一个心愿:愿君莫忘旧情。这就很像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孟郊《古别离》)的意思,只是这位温柔细心的女子说得更为曲折委婉。《诗大雅荡》中有句诗叫做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里稍加改变,意思是说:人们做事情往往是有头无尾,不过我想你是能始终如一的。可是,想想分别多年,情况不明,世事难料,旧日的恩情还有保持的希望吗?但那种喜新厌旧,重新忘故的行为,毕竟是仁人君子所谴责、所讥刺的。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不着己,不着彼,语意盘空,笔势突兀,它的分量在于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正直的生活准则和为人之道,下面四句正是就此生发,所以前人曾评曰:以名义厚道束缚人,而语气特低婉(《古诗归》)。其低婉之处,首先表现在她先说自己,再说对方:你虽然寄身远方,我可没有片刻忘了你;既然过去那么恩爱情深,现在该不会变得情淡意薄,想你也是时时思念我的。先自处于厚,次则言君不薄,以己之情动彼之情,婉曲动人。其次,表现在虽不无怨艾之情,不安之意,却绝不露圭角,一再地说:想君能终之,想君时见思,总以忠厚诚挚之心,构想君之所为、所思,其良苦之用心,全在盼美好之未来。这,便是千思万念之归宿,也是通篇之结穴。这一章时而写己,时而写彼;时而泛言,时而切指;时而忧惧,时而自慰;局势变换,一步一折,终落在凭空设想之处,似尽不尽,真是一片真心,无限深情,这大概就是钟惺说它宛笃有十九首风骨(《古诗归》)的原因。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静夜思的诗意


静夜思的诗意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今传五种说法。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5、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诗句《郑思肖:二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诗句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马克思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