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相信很多人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在诗词写作时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审美修养。那么,你会不会也去写诗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忆扬州的诗意”,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忆扬州的诗意

《忆扬州》

作者:徐凝

原文: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注释:

1、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2、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3、脸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

4、胜:能承受。

5、桃叶: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载)。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称或指思念的佳人。

6、觉:察觉。

7、天下三分:《论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

8、无赖: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有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句,本意是可爱,反说它无赖,无赖正是爱惜的反话。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也有可爱、可喜意。

诗意: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

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

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

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赏析: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这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

后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但它曾照过离人的泪眼,好比对人有情,而离别后偏偏照着愁人,又好像无动于衷,这便显得可憎。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欲解脱这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所以说明月无赖。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说愁眉,说泪眼,虽然作者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论语》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不过这是赞颂周文王的句子,没有半点诗意。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徐凝这首诗中的三分之二不但是诗意的,而且是新奇的。这些数目字,都不可以常理而论,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致使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不逊色。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令人为之惊叹。

jZD365.cOm更多诗句编辑推荐

月夜忆舍弟的诗意


月夜忆舍弟的诗意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2、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8、长:一直,老是。

9、不达:收不到。

10、况乃:何况是。

11、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诗意: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

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

月亮永远是家乡的最亮最明。

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

个个离家漂泊无法打听音讯。

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

何况战争打了多年至今未停。

赏析: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姜夔:扬州慢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余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2、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3、维扬:即扬州。

4、荠麦:荠菜和麦子。弥望:满眼。

5、戍角:军中号角。

6、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7、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8、淮左:淮东。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9、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人于此筑竹西亭。这里指扬州。

10、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11、胡马窥江:指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攻破扬州,直抵长江边的瓜洲渡,到淳熙三年姜夔过扬州已十六年。

12、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13、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14、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15、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6、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7、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18、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

19、红药:芍药。

翻译: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着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现在却长满及彩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赏析:

扬州是古代的江南名城,素以繁华富丽而着称,是士大夫文人风流俊赏之地,唐代许多着名诗人都曾有过游历扬州的经历,曾写下了许多歌咏扬州城市风物人情的佳作。然而到了宋代,自金兵数次南侵之后,扬州城便遭到了极其惨重的破坏。此词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着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下片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到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兴致表达当年的情思。以小杜诗境与扬州现境对比,自然高妙,浑化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辛弃疾:忆王孙


《忆王孙》

作者:辛弃疾

秋江送别,集古句。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注释:

1、不仅有《踏莎行》(进退存亡)集经句体,亦有此集诗句体,足见辛词体式多姿。首写秋江送别场景,用赋法。次写别后思念,融情入景,幽怨凄婉。

2、登山句:《楚辞九辩》: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3、悲莫句:《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4、不用句: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5、昔人非:苏轼《陌上花》: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6、惟有句:李峤《汾阴行》: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

赏析: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诗词。它们虽是集古人句子而成,但作者给予了新的意境,使人读来熟悉而又陌生,自有一番情趣。

从现有文学史料看,我国最早的集句诗,始于晋代傅咸的《毛诗诗》,它是集《诗经》句子而成。后继者不乏其人。着名的如宋代王安石,晚年做了许多集句诗,有达百韵者。文天祥以集杜诗着称,达二百首。

集句词始于王安石。而后苏轼有《南乡子。集句》三首,且标出所集诗句的原作者。由于词是长短句,诗多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式,因此,集句词的数量就远不如集句诗多。辛弃疾的这首《忆王孙》在辛词中也是仅有的。从其内容看,大致也创作于他闲居江西上饶之时。

本词首句登山临水送将归,出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辛弃疾用它点出送别之意。自从宋玉写了《九辩》之后,悲伤的感情与萧瑟的秋景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抒写悲秋的感情,也成为历代文人的一大传统。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辛词既用《九辩》成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悲伤,也就不言而喻了。登山临水,也有跋山涉水依依惜别之情。悲莫悲兮生别离,见于屈原《九歌。少司命》,它的下句是乐莫乐兮新相知。从本句可以推知,辛弃疾所送别的是刚刚结识的知心朋友,因此悲莫悲兮,格外悲伤。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并称,辛弃疾将宋玉和屈原的词句组合一起,不仅意思连贯,而且使人读起来分外有味,可以说集得巧。

不用登临怨落晖,这是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句子,这一联为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这里登临二字与登山临水相呼应。落日斜晖,暮色降临,朋友相聚,兴犹未尽,不觉又到了分手时刻;登临送别,能不使人分外伤感吗?为此,人们常常怨恨落晖无情。另一方面,日出日落,青山绿水,本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又有什么值得让人怨恨呢?这句意似排遣,实为深沉的离别之恨。

昔人非一句,来自苏轼《陌上花》江山犹是昔人非的诗句。限于格律,用昔人非三字概括全句意思。江山犹是与不用怨落晖紧紧相承。昔人非一句寓意深刻,其中有多少世事更替、人情变幻!结句惟有年年秋雁飞,出自李峤《汾阴行》。《汾阴行》以汉武帝汾阴祭后土祠的盛况反衬眼前所见的凄凉。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辛弃疾由送别写起,逐步扩大到人生感慨和当时朝政的失望之情。南宋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北方沦陷的领土,故主张坚决抗金的辛弃疾,借此表示痛心之情。

这首词虽是集古句而成的,但写得如此深沉,并且转接自如,表现出辛弃疾不愧为南宋一代杰出词人。

柳永:忆帝京


《忆帝京》

作者:柳永

原文: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

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赏析:

这首《忆帝京》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一。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起句写初秋天气逐渐凉了。薄衾,是由于天气虽凉却还没有冷;从小枕看,词中人此时还拥衾独卧,于是乍觉别离滋味。乍觉,是初觉,刚觉,由于被某种事物触动,一下引起了感情的波澜。接下来作者将别离滋味作了具体的描述: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空床展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

区区数笔把相思者床头展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毕竟不成眠,是对前两句含意的补充。毕竟两字有终于、到底、无论如何等意思。接着一夜长如岁一句巧妙地化用了《诗经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但语句更为凝炼,感情更为深沉。这几句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一样摊现开来,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

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也拟待、却回征辔,至此可以知道,这位薄衾小枕不成眠的人,离开他所爱的人没有多久,可能是早晨才分手,便为别离滋味所苦了。此刻当他无论如何都难遣离情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涌起另一个念头:唉,不如掉转马头回去吧。也拟待,这是万般无奈后的心理活动。可是,又争奈、已成行计意思是说,已经踏上征程,又怎么能再返回原地呢?归又归不得,行又不愿行,结果仍只好万种思量,多方开解,但出路自然找不到,便只能寂寞厌厌地,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最后两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包含着多么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但看来事情只能如此,也只应如此,虽如此,却仍不能相见,那么必然是负你千行泪了。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这首词细密而妥溜(刘熙载《艺概》),纯用口语,流畅自然,委婉曲折地表达抒情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情爱,思想和艺术都比较成熟。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忆扬州的诗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诗意短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